2019年高考考点之《论语》选读(教师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专题【22】论语(含解析)

专题22《论语》(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1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答案:择友[: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答:[:数理化][:【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价的用意所在。
[: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评分标准】每问2分。
要点(1)要扣住孔子认为微生高不正直的原因;要点(2)要扣住自己的看法,需要有观点有分析。
附【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
19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复习导航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问题:从这一章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哪些治国理念?
2、在 16.1、11.17、12.9、12.19 等章节中,孔子等人批评或驳斥了哪些为政者的错误做法和错误观念? 16.1: 11.17: 12.9: 12.19: 3、均无贫与均贫富的比较
浙江省 2019 年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复习导航
孔子(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 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 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把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 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 先师、 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第 1、熟悉课文材料 政治 一 为政以德 二 克己复礼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修身 五 仁者爱人 六 君子之风 八 周而不比 学习与教育 十一 诲人不倦 十二 高山仰止 十三 沂水春风 哲 学 十四 中庸之道 第 2、熟悉每课观点 一、《为政以德》:追求道德文明,重德轻刑,富而后教,节用爱民,正己以正天下等含义; 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克己复礼,天下有道,名正言顺,孝悌为本等礼制理念;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牺牲精神:“其位谋其政”,“替天行道”,我尽我义等 理念; 五、《仁者爱人》:仁爱观:本:“孝悌”;原则:“忠恕”;实践:能近取譬;高标准(以天下为重,义之 所在是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通)等仁爱理念。 六、《君子之风》:义利观:见利思义;君子自我修养:安贫乐道,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知者乐水,仁 者乐山等为仁理念。 八、《周而不比》: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察人、择友(择益舍损)、处事(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待人(适 可而止)的交往原则。 十一、《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的原则等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 十二、《高山仰止》:师生之间的感人关系,孔子在学生心中形象(道德修养高,循循善诱); 十三、《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十四、《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整合核心内容 以“仁”为核心内容;以“礼”为基本的行为规范;以“近取譬”为主要修为方式;以“中庸”为主要思维方式;以 “君子”为主要人格追求
高考《论语》(选读)比较题答题策略)

假如“诸子”遇见“孔子”——高考《<论语>选读》比较题答题策略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黄华伟名师工作室的朱瑜冬,这一讲的的题目是《假如“诸子”遇见“孔子”——高考《<论语>选读》比较题答题策略》。
一、我们在哪见过“孔子”和“诸子”——源于课内必修一《劝学》荀子必修三《秋水》庄子《非攻》墨子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论语》选读《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二、历年高考题中的“孔子”《论语》选读《为政以德》:2011《克己复礼》:2018《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2012《君子之风》:2010、2013、2019《周而不比》:2014《诲人不倦》:2009、2017《高山仰止》:2017《沂水春风》:?《中庸之道》:?为什么“孔子”不见了2015?朱熹关于《孟子》的一段注释2016?《墨子·节用》中的一段话《考试说明》相关内容解读三、假如“诸子”遇见“孔子”——比较题答题策略《论语》思想与其他诸子的思想进行横向比较:如课本P25,见后页。
(本课)《论语》思想与后代儒学继承者思想进行纵向比较:如课文P10、P30。
(另一课《假如“后人”遇见“孔子”》)(这里的“后人”是指除了“诸子”之外的后人)如:P10宋儒对“克己复礼”的理解。
P30朱熹《论语精义》中对“患得之”的理解。
策略一:升级同主题下的“翻译”功能读懂的基础上先翻译,再概括,升级你的“翻译”功能。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论语〉选读》复习指导课件-PPT课件

2.师:过;商:不及。我同意孔子的评价。原 因:中庸之道。(过于简单,没有应有的分析) 3.师过于拘泥,商不能为贤者。赞同。因为当 时的行势,这两人都不能称之为贤人,只有孔子。 (前面把问题复杂化;后面把问题简单化,等于 没回答) 4.孔子认为做事应适当,太过和太不足都不好, 所以认为师和商一样。我赞同孔子的观点。为人 处事应适当得体,否则其结果都一样,无论是过 火了,还是懒得做,都得不到应有效果。(回答 不到位,理解不准确)
2009年浙江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 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 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 析。(3分)
复习策略
探究题具有拓展性,但须告诫学生拓展要以文本为 依据,不可随兴发飙。 探究题答题具有论辩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 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 7.不要忽视了每篇课文后的那道探究题,很有重 新疏理的必要。 8.根据你的研究,有选择地覃研十课中的重点难 点段落,引领学生沿着字词句的意思走向孔子的 思想天空,做到一能懂二能释三能评。
1.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 2.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 3.解题思路混乱 4.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 5.以文解文,没有分析 6.文字表达不通顺
二、《论语》默写题例题分析及练习 1.《论语》中谈到启发式教育,有一条重要的 原则,就是“ , 。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诲人不倦》) 省考试院第一次例卷题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人 之方也已。(《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践 “仁爱”时不妨从小处着手,能以自身作比方 去类推别人,所以孔子说:) 省考试院第二次例卷题(测试卷题)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背诵梳理汇总

《<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梳理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1.“德”与“礼”“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
“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
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
“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2.民生与教化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
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他先强调“足食”,然后才是“教之”。
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
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正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论语》选篇(人教版高考复习总复习)

论语 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 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 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 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 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 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 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 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 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 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 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 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译
文
疏通文意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不是说君子不要发展语言的 才能,主要是讲在“仁”的体认上应着重在行,也就是
我们今天所说的行动,或者叫“做”的。
因为,对“仁”而言,一百句动听的语言比不过哪怕是 半步确实的行动。) 君子所为应在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语言。所以君 子在面临处“仁”的时候要做到语言迟钝而行动快捷。
疏通文意
注释 原 文 樊迟问仁。子曰:纲:指在河流的水 面上横着拉一根大 “爱人” 子曰:“泛爱众 绳,上面系有许多 鱼钩以钓鱼。 而亲仁。” )用带绳的 子钓而不纲,弋 弋(Yì 箭射鸟。 不射宿。 厩焚。子退朝, 宿:指归巢宿窝的 曰:“伤人乎?”鸟。 不问马。 厩(jiù )马棚, 马房
译
有自己实行,才得以成就。 不合礼的行为就是放纵私欲,不能战胜私欲就很难实现 仁。所以为仁者,必有战胜私欲的方法然后才能回复于 礼。 此处之礼不是仅指礼节,更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而这 种约束是自我出于内心的自觉与克制,与来自外力的约 束其境界更高一重,故而修行此种境界之仁者方为圣人。
▲ 诵读后思考: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礼”与“仁”的关系。 明确:
最新-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论语〉选读》复习指导课件-PPT文档资料共46页

料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Hale Waihona Puke 安。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1 代序 Word版含答案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
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
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
孔子很孤独。
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
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
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
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
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他很惶恐,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
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
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
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
他的晚年,年年伤心。
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
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5·浙江自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 材料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
(字数不超过150字)(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5·浙江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①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②孔子赞《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于《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于《论语》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又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圣人以名立教,未尝恶人之名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 (1)分别解释上面两则材料中“名”的含义。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分析评价孔子对“名”的看法。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5·杭州市一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的思想性格。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材科(二)中,孟子却说:“穷则独善其身。
”你怎么理解他们看似不同的说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5·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一)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
”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
”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
”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
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
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列子·仲尼》)(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也,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所依据的哲学思想,并结合材料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联系现实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5·温州市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注】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纪孝行》)【注】丑:民众。
(1)上述两则材料中对“孝”的看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4分)《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孝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述材料,评价下面这则新闻中李某的“孝行”。
(6分)“浙江在线”宁波1月31日讯李某从小家庭环境就不好,父母为了培养他一直辛苦奔波。
而懂事的李某也很体谅父母,早早就打工贴补家用,周围邻居也一直夸李某是一个孝顺父母、知道感恩的好儿子。
但前几年,李某的母亲不幸身染重病,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经济窘迫的家庭愈发捉襟见肘。
眼看着家里再不筹集出医药费,李某的母亲病情将会恶化,这个孝顺的儿子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钱,竟然不惜铤而走险加入贩毒的行列,最终被民警查获,沦为阶下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5·台州市高三期末质量评估)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的“仁”和“礼”的理解。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儒认为“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理解符合孔子的原意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5·宁波市镇海中学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材料一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材料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材料三近日,舒城县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太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
老人伤愈出院,小何不计前嫌,带着家人向这位困难老人捐款千元,在当地传为佳话。
(1)上述一、二两则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事原则?谈谈你对这种处事原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