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近代史PPT详解

合集下载

西安事变PPT分析

西安事变PPT分析

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停止了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 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 的机会。 总之,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 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蒋介石
• 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 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 • 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 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 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 革命军第一军师长,1927 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 作破裂。西安事变后接受 抗日主张。 • 西安事变时任国民政府军 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 匪总司令。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 取消“西北剿匪总部”, 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 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 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 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 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 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 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 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 嘱,召集救国会议等八项 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 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 结抗日大计。
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
•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 密接触。 • 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 的还有王以哲、刘鼎。 • 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决定改‘反蒋抗日’的 方针为‘逼蒋抗日’。 • 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 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
• 督战剿共 苦谏不听 断然兵谏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 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 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 队交火。蒋闻枪声,越 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 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 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 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 蒋介石高级党、政、军 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 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 亡。

张学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与见证者

张学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与见证者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推动者
张学良在国共合作中 扮演了重要角色,推 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
张学良与苏联建立了友 好关系,为中苏两国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张学良与美国等西方国 家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与合作,为中国在国际 上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 帮助。
张学良还积极推动了中 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 与交流,为中国与周边 国家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经历与成长
留学时期:赴美留学,学习军事专 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学时期:就读于东北育才学校, 接受新式教育
成长影响:留学经历对其思想观念 和军事才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军旅生涯与政治地位
张学良的军旅生涯: 从东北军将领到全 国抗日战争的重要 指挥官
张学良在中原大战 中的角色和贡献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个人决策与国家 命运的交织
张学良重视历史传承,通过出版书籍和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近代史。 张学良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出版,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和推广。
国际友人与交往
国际舆论:张学良在国外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国际媒体 对他的评价
国际援助:张学良在抗日战争 期间,争取到的国际援助和物
张学良:中国近代史的重 要人物与见证者
目录
张学良的生平 张学良与中国近代史的关联 张学良的家族与后代 张学良的文化遗产 张学良的国际影响与评价
出生背景与家庭
父亲:张作霖, 东北军统帅
母亲:赵春桂, 出身名门望族
出生地:辽宁 省盘锦市
家庭背景对张 学良的影响: 继承父业,成为东北军将领
童年时期: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成 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张学良ppt

张学良ppt

大事记:
1.求学 2.第一次直奉战争 3.第二次直奉战争 4.东北易帜 5.中东路事件 6.中原大战 7.九一八事变 8.西安事变 9.囚禁 10.恢复自由
东北易帜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 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 令,开始统治东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霖被炸死后一星 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 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 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 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任命 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少 帅 张 学 良
简介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 贯辽宁省盘锦市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 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的长子。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政治家、军事家,先于奉 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 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 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 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 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 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 话。
中原大战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 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 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后,张学良成了赢家。张在中原大战胜负已分时入关,未 受到任何损失,他却不仅在战争中靠卖军火和索要军费发了一笔财 (张部一入关蒋即发开拔费500万元),还于战后获得了晋、冀、 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的地盘,整编后的晋军和西北军一 部也归张指挥。政治上张学良还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 职位,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其部下也有多人进 入南京中央政府。中原大战后的张学良,实力和声望达到了其人生 的顶点。 但是,因为处理中原大战的善后事宜,张学良对东北事务的精力被 分散;而且中原大战后入关的大批东北军没有回防,1931年张学 良为了讨伐石友三又再度征调部分东北军精锐入关,导致了东三省 兵力的进一步空虚。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24张PPT)

东 三 省 沦 陷
东北沦陷后,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 的东北军将士组成 的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遣 杨靖宇等在东北 组织游击队
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一二· 九运动遭到 军警镇压
武汉地区学生支 援“一二· 九运动”
霸权梦想 勿忘国耻 局部抗战 民族大幸 牢记历史 小结升华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源自杨虎城西安事变过程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领导者:张学良 杨虎城 (3)目的: 逼蒋抗日
(4)经过: “兵谏” (5)结果: 和平解决 (6)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东 北 抗 日 联 军
中 国 人 民 局 部 抗 战 开 始
赵一曼
杨靖宇
二、一二· 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上午,学生游行队伍奔向冀察政务委 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 示威。队伍走到前门,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队的拦截。 经学生代表反复交涉,军警才让游行队伍分批分别由前 门和宣武门进入内城。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 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北平 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 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 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 、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 、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 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 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 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5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52张PPT)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 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1931年8月蒋介石
“他心里第一敌人是共产党,而我的第一敌人是日 本……其实,我跟蒋先生两个人的冲突,就是:他要 ‚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
二、探究 活动一:扣蒋原因?
日本在东北的暴行
日本:
二、探究 活动二:放蒋?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态度:主张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
中共赴西安谈判代表:博古、叶剑英、周恩来(右)
理由:如果杀蒋,会引起中国政局动荡,中国有可能 再次陷入军阀割据、彼此混战的局面,让日本人受益。 现在大敌当前,中国内部更要团结, 为了民族的利益, 中共决定不计前嫌,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
1、根本原因:日本侵华,中日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发动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 爆发,东北沦陷;进而1935年日军侵略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持续激 化,全国抗日情绪高涨。
2.直接原因:蒋、张双方矛盾激化。 1935年东北军被调往西北剿共,损兵折将而蒋介石却 不给补充,张、杨接受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与红军停战。蒋坚持剿共,亲自到西安督战,张学良多次 苦谏无效,蒋、张双方矛盾激化。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探究
活动二:为什么放蒋?
英美苏(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二、探究
活动二:放蒋?
西安事变爆发后各方态度不一形势复杂
蒋出事而中国陷入内乱对我最有利。 美英: 担心中国陷入内乱,日本扩大侵华,损害美英在华利益, 支持和平解决。 苏联 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打倒蒋介石,必会引起内战,而 斯大林 内战只能有利于日本侵略者;中共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 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打倒蒋介石对苏联没有 好处;中国虽然不能战胜日本,但能拖住日本人。 1.强硬派:何应钦等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 南京 政府 2.妥协派:宋美龄孔祥熙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1.一部分人认为蒋确系卖国独夫,理应付之国法 中国 2.一部分人认为杀蒋可能会引发国民党内争,破坏抗 共产党 日大局,应该慎重处理此事。

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之失:
1
易旗谋权求荣; 不报杀父之仇; 弃东三省给日本;
4
2
3
围剿红军;
发动“西安事变”;
56Biblioteka 迷醉酒色纳妾;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良 自 自 便 陪 开 送 起初,出于战事和安全的需要,张学良的囚住地点一直变换不定: 始 蒋 年 了 介 西 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奉化溪口的雪窦山; 漫 石 安 长 到 事 1938年秋,又迁徙贵州修文县; 的 南 变 幽 京 , 1946年11月,张学良被骗解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 禁 后 张 生 , 学 1949年,搬至台北近郊的阳明山。 活 张 良 。 学 亲
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 族的千古功臣。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
东北易帜:
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皇姑屯事件之后,拒绝日本人的利诱,毅然决定易帜。归顺中央,粉碎了日 本人分裂东北的图谋。
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 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西安事变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 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 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 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中国历史的进程由此改变。

共产党人对张学良的评价: 西安事变在共产党人来看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功绩。
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恩来: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
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从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上来衡量,张学良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中国近代史人物专题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人物专题ppt课件
科学家 文学艺术家
人物
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佟麟阁、赵登 禹、杨靖宇、徐骧、张学良、杨虎城、彭
德怀、李宗仁、黄继光、邱少云 张之洞、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张謇
魏源、严复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邓小平、周恩来
王进喜、焦裕录、雷锋
邓稼先、袁隆平、詹天佑、侯德榜
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 冼星海、聂耳
邓世昌
杨靖宇
佟麟阁
赵登禹
1、这四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2、这四位人物有什么共性?
(C)
A 抗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B 解放战争中涌现的杰出人物
C 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D 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民族英雄
徐骧
Hale Waihona Puke 张学良 杨虎城 彭德怀李宗仁
林则徐
左宗棠
黄继光
邱少云
近代科技文化人物
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从科学家身上又学到了什么?
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类别 人物
成就
科技 詹天佑
京张铁路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
郭沫若 赵树理
《屈原》 《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美术
《愚公移山》
音乐 徐悲鸿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中国近现代人物归纳
类别
民族英雄
近代化探索人物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 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感悟历史
(1)我们从民族英勇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热爱祖国,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懂得了“落后 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西安事变 ppt

西安事变 ppt

蒋介石督促张学良加快剿共
事变序幕
为了赢得广大士兵对事变的支持,张、杨发 布了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酝酿了许久,现在已经 揭开七八天了。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 争地盘吗?不是。为泄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 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 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 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 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部分摘录)
事变序幕
与此同时张学良利用爱国青年大学学 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东北军 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并 请学生们在华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一 曲,感动了在场了东北军士,全场爱国情 群众示威游行 绪高昂。
事件经过
12月11日晚间,张学 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 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 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 行兵谏的命令。
东北军入关
热河抗战作战图
二、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 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战略转移, 抵达陕北。
三、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
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 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 东北军入陕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 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 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 和619团全部被歼。1935年11月22日,在直罗镇战 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 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 师的士兵。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 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1936年12月12日
事变概述
兵谏亭是“西 安事变”的见 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张学良右蒋介石)

张学良曾说:“西安事变后我没死, 关键是蒋夫人帮我。我认为蒋夫人 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 了解,她说西安事变,他(张学良) 不要金钱,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 他要的是牺牲。蒋先生原本是要枪 毙我的,这个情形,我原先也不知 道,但我后来看到一份文件,是美 国的驻华公使JOHNSON写的,他 写道:宋(指宋美龄)对蒋先生说, ‘如果你对那个小家伙(即张学良) 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离开台湾, 还要把你的事情全都公布出去’。” (图为1936年12月22日,西安事 变发生后的第十天,宋美龄突然出 现在蒋介石的面前)
张学良与宋美龄的情史:恨不相逢未娶时
• 张学良和宋美龄,一个是震惊 中外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一个是当时中国最高军政统帅 蒋介石的夫人,他们似乎该有 “不共戴天之仇”,但张学良 却说“夫人是我的保护神”他 们之间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关 系呢?
(图一九三〇年,张学良、宋霭龄、于凤至、宋美龄、蒋 介石在一起(从左至右))
初次相遇
• 1925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首次进入上海。当张学良第 一次和宋美龄见面时,宋当时未婚,在上海是才貌双馨的 知名闺秀。少帅一见面,立刻为她出众的气质倾倒,称她 为“美若天仙”;宋美龄也为张学良的风度倾倒,称他为 “莱茵河畔的骑士”,此后两人频频约会
西安事变后
• 西安事变后,当张学良把惊魂 未定的蒋介石安置到西安城的 一间公馆后,蒋介石的第一句 话就是:“汉卿,在华清池的 五间厅里,还遗落一个文件包, 那是我随时随地带着的,是机 密,万不可落入他人之手呀!” 张学良立即赶到那里,幸好包 还在,张学良觉得有必要打开 看看——结果,他震惊了。里 面除了秘密的军事调防计划, 还有张学良几年来,一直给宋 美龄写的书信。当然,这些信 完好无损,显然没有被打开过。
赵四小姐的简介
•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出身於 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但 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 的。在十五六岁以前,她在天 津上学,是个刻苦用功、成绩 优异的学生。她父亲名叫赵庆 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 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 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政府交通 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 但她母亲却是平民出身,是位 贤慧、勤劳的妇女。
张学良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张学良与于凤至和长女
晚年的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左一张学良右二宋美龄
在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 至
说到于凤至,不得不提陪张学良渡过幽禁余 生的女人——赵四小姐
这张照片是1947年5月友人莫德惠到井上温泉时拍摄的。这也是张学良赵一荻在台湾幽禁期 间保存下来的几张初拍摄的照片之一。日式的建筑、藤椅、藤桌、插花……面对友人,真不知 该说什么,在台湾的幽禁生活才刚刚开始?
揭秘张学良
—张学良: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 制作者:周茜、邓海婷、康学玲、彭冬艳、观雅君、车文竺
张学良一生的荣誉
• 他是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 的“西安事变” • 被誉为“百年少帅” • 周恩来对其评价为:“民族英雄、千 古功臣” • 他风流倜傥,是京城四少之一、同时 又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北洋画报》上刊登的赵四小姐玉照
若人生只如初见
•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法规避的一个名人,而赵四小姐则是张学良 百年人生中一个不可规避的女人。 • 她16岁与风流倜傥的张学良一见钟情,18岁不顾家庭的阻挠孑然一身来 到有妻有子的张学良身边。 • 1926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个传说了半个多世纪的动人爱情故事在 天津蔡公馆拉开了序幕。 • 一天,一英俊潇洒的青年在一群副官、侍卫的簇拥下,神采奕奕地走了 进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赵四马上意识到这一定就是她仰 慕已久的少帅张学良。在中西女校的课堂上,在家人的口中,在闺密的 私谈中,她早就知晓张学良在两次直奉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 的事迹,早就听闻过他抬棺上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亲督战事的美谈,张 学良那英勇无畏、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在赵四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得以见到本人,果然名不虚传! 而张学良也渐渐注意到了角落里独处的赵四。多年往来于京津之间,见 过了无数名门闺秀,看惯了痴妇艳女,却难得见到这样不施粉黛、如清 水芙蓉般超凡脱俗的女子。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值得一提的是,吕彤羽曾说: “宋美龄和张学良认识非常非 常早,说他们过去还有一定感 情基础,当然宋美龄也很漂亮 了。后来张学良到美国去的好 多生活费,各方面都是宋美龄, 包括他冻结在美国的钱,都是 宋美龄给他就是活动开的。张 学良晚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自己当时要不 是有了太太,肯定会追求宋美 龄。”(右图:晚年的宋美龄)
• 鬼使神差般,张学良不由自主地走过去邀赵四共舞。赵四 好似沉睡已久的白雪公主,终于等来了她盼望已久的王子, 随即在张学良的带领下飘入舞池。在舞步翩跹之中,他们 都从对方眼中发现了一种微妙感情的流露。两颗心在不知 不觉中紧紧贴近了! • 一曲未终,张学良因公务匆匆离去。临别时,他与赵四 两人紧握双手,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这是张学良与赵四 初次相识,两人就因舞会上的一面之缘,竟一见钟情,互 为对方倾倒。也正是这一面之缘,开始了两人七十二载情 路风雨!
相见时难别亦难
• 2001年10月,张学良在夏威夷檀香山 病逝。消息传到美国,与“少帅”交往 70多年的宋美龄悲痛不已。已行动不便 的她,随即交代辜振甫和其夫人严倬云 代表她,赴夏威夷参加张学良的追思礼 拜与公祭。追悼会上,辜夫人将一束署 有“蒋宋美龄”的十字架鲜花,置于 “少帅”灵前 张学良逝世后,留存信件有四大箱约 500多封,这些信函包括他与蒋介石、 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蒋 经国及其他人的往来信札。值得注意的 是,500多封信函中,张学良与宋美龄 的私人通信最多,总数约在百封以上。 信函中,宋美龄一直称呼张学良为“汉 卿”,张学良则始终称宋美龄为“夫 人”,并且自称“良”。
一直到张学良被幽禁,赵四小姐开始了一生 的陪伴
舞会上一见钟情 七十年不离不弃 幽禁中的赵四小姐,以 养鸡为乐
从红颜到白首无怨无悔追随张学良
帅府大墙外的"赵四小姐楼 张氏帅 " 府 赵一荻, 人们多称她赵四小姐。 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 过数十年寂寞幽徒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