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的发展史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综述

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等生物技术手段,开发生物农 药、生物肥料和转基因动物等应用,提高农业可持续性 。
遗传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生态恢复
通过研究物种的遗传结构和变异规律,可以制定更为有效的生态 恢复方案,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污染监测
利用生物标志物和DNA条形码等技术,可以监测环境污染状况, 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
比较基因组学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揭示物种 进化和演化的规律和机制。
数学和计算机模型
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模型模拟生命遗传和进化过程 ,揭示生命遗传的规律和机制。
系统生物学
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各组成部分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
04
遗传学应用及前景展望
进化遗传学研 究
探讨生物进化的规律和 机制,研究物种形成和 灭绝的原因及过程。
人类遗传学研 究
研究人类基因组结构和 功能,探讨人类各种性 状的遗传基础和遗传病 发病机制。
农业遗传学研 究
研究农作物和家畜家禽 的遗传改良和育种,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品质 。
遗传学研究方法
遗传学实验技术
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物信息学在医学和 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也日益广泛,如疾病预测、药物 研发等。
03
遗传学研究领域及方法
遗传学பைடு நூலகம்究领域
遗传学基础理 论研究
探讨遗传物质的本质和 作用机制,揭示生命遗 传的规律和机制。
分子遗传学研 究
研究基因组结构、基因 表达和调控,以及基因 组编辑等技术的开发和 运用。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遗传学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间像素的现象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子代与个体之间总存在不同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1遗传学的发展简史:达尔文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
孟德尔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豌豆杂交试验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认为遗传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
沃森-克里克:195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
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2细胞及其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植物细胞:叶绿体、细胞壁、胞间连丝。
原核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糖体组成。
仅有核糖体,细胞质内没有分隔,是个有机整体,DNA存在的区域称作拟核3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4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5A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了具有正常的恒定数目的染色体外,还长出现额外的染色体,通常把正常的染色体成为A染色体,额外人色提统称为B染色体。
6细胞周期:主要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两次有丝分裂之间的间期7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及各期数染色体目变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裂期的时间一般占整个周期的5〜10%。
前期:(1)染色质逐渐变成染色体;(2)核膜解体,核仁消失;(3)纺锤体逐渐形成;(4)染色体散乱地排列在纺锤体中央中期:主要变化是(1)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2)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是观察的好时期后期:主要变化是(1)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一条染色体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2)分离的每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遗传学的发展史

遗传学的发展史遗传学的发展史一.在孟德尔以前及同时代的一些遗传学说1809年伟大的生物学家拉马克(Lamarck, J.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论观点,由此而得出获得性状(acquired characteristics)是可以遗传的。
可以说这一错误的观点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误,可悲的是此观点一直延续到60年代。
1866年达尔文(Darwin)提出了泛生论(hypothesis of pangenesis),认为身体各部分细胞里都存在胚芽或“泛子(pangens)”,它决定所在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各种泛子随着血液循环汇集到生殖细胞中。
1883年法国动物学家鲁.威廉(Roux. W)提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组成了遗传物质,同时他还假定了遗传单位沿着染色体丝作直线排列,当时他并不知道孟德尔已证实了这种遗传单位的存在。
德国的生物学家魏斯曼(Weismann A)做了连续22代剪断小鼠尾巴的实验,方法虽然简单,但有力地否定了泛生论。
1869年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Galton, F.)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人类智力的遗传,发表了“天才遗传(Hereditary genius)”,认为变异是连续的,亲代的遗传性在子女中各占一半,并彻底混合,即“融合遗传论”。
由于他所选择的研究性状是数量性状,所以虽然他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但只适合数量性状,而不能作为遗传的普遍规律。
二.遗传学的诞生在孟德尔之前已经有一些植物学家做了植物杂交实验,并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就在孟德尔理论发表的前两年(1863年)法国的诺丹(Nauding)发表了植物杂交的论文并获法国政府的奖励,他认为(1)植物杂交的正交和反交结果是相同的;(2)在杂种植物的生殖细胞形成时“负责遗传性状的要素互相分开,进入不同的性细胞中,否则就无法解释杂种二代所得到的结果。
”这一结论和孟德尔定律已经非常接近,说明孟德尔的发现并非偶然,也是在前人辛勤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部分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这样通过几代人的研究、积累、充实、修正而最终得以完善的。
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遗传物质的传递、变异、表达和继承规律等。
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直到19世纪末才得到了明确的定义和系统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不断扩展和加深。
一、遗传学研究的历史1. 古希腊的遗传观念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对生物形态和性状的遗传现象进行探讨。
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种子论”,认为生物的形态和性状由父亲和母亲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
2.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19世纪末,奥地利的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基本规律。
他提出了遗传物质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3. 遗传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不断扩展和加深。
例如,20世纪初发现了染色体和基因,提出了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等概念;后来又出现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和新领域,更加深入地研究了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等问题。
二、遗传学研究的现状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生物形态、生理、行为、繁殖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遗传学研究的现状。
1. 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分子结构、功能和调控等问题的学科。
分子遗传学的核心在于研究基因结构和表达,例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解答许多生物学问题,也为临床医学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 人类遗传学人类遗传学是研究人类基因组、遗传性状和人类疾病遗传机制等问题的学科。
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对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对诊断和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动植物遗传学动植物遗传学是研究动植物遗传物质的传递、变异和表达等问题的学科。
动植物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动植物的遗传机制,也可以为养殖、种植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引言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遗传性状以及遗传机制的科学领域。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经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突破,成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回顾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和科学家。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在1860年代,奥地利修道士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提出了基因与性状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比例关系,并总结出了“孟德尔遗传规律”。
这个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遗传学的起点,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染色体理论与核酸发现在20世纪初期,细胞学家沃尔夫(Waldeyer)提出了“染色体”这个概念,并认识到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
随后,莫尔根(Morgan)等科学家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连锁遗传现象,并提出了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
在20世纪的早期,生物化学家费舍尔(Fischer)和赖斯特(Race)等人独立地发现了核酸存在于细胞中。
随后,赖斯特和奥彭海默(Avery)等人证明了DNA是真正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并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复制与基因组学在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通过对X射线衍射图像的分析,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阐明了DNA复制的机制。
这一发现揭示了遗传信息如何在细胞分裂时被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整个基因组的研究。
1975年,萨尔泰拉根据细菌基因组大小和复杂性提出了“基因组大小假说”,认为生物体复杂性与其基因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子遗传学的兴起20世纪末,随着DNA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遗传学成为研究的热点。
1983年,科学家库尔特(Kary 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这项技术使得DNA的复制和扩增变得更加容易。
随后,人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因测序项目,并解析了多个生物体的基因组。
中国遗传学史

中国遗传学史引言:遗传学是研究物质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的科学,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遗传学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遗传学在理论、实践以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一、早期遗传学研究中国的遗传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受西方科学的影响。
20世纪初,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关注遗传学的研究,但受到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研究进展缓慢。
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遗传学研究才逐渐得到发展。
当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并在遗传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可以说是李约瑟先生。
上世纪30年代,李约瑟先生回国后积极推动遗传学研究,在清华大学成立了遗传学研究室,并亲自教授遗传学课程。
他还翻译了许多西方遗传学经典著作,并将其引入中国。
李约瑟先生的努力为中国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遗传学的发展上世纪40年代,中国遗传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李约瑟先生等学者对中国人群的人类遗传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些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些发现对于改善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遗传学的应用中国遗传学的发展离不开其在实践和应用领域的突破。
中国的遗传学家们在植物育种、动物育种以及家禽养殖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他们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方法,成功改良了许多农作物和家禽的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遗传咨询工作,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指导。
五、中国遗传学的未来中国遗传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遗传学研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中国遗传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多的遗传规律和机制。
遗传学史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

遗传学史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群体中的传递规律的科学。
遗传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建立,遗传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介绍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追溯遗传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格雷戈尔·门德尔的遗传定律 (1865年)当谈到遗传学的里程碑时,无法忽视奥地利修士格雷戈尔·门德尔的贡献。
门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提出了遗传定律。
他发现,某些特征在杂交中可控制地传递给后代,而其他特征则在杂交中不显现,但会在后代中重新出现。
门德尔的发现为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
2.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1910年)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摩尔根在20世纪初的果蝇实验中,进一步验证了门德尔的遗传定律,并提出了基因连锁的概念。
摩尔根观察到某些特征总是同时出现,这表明这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一发现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规律,为后来的染色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3. 伦琴研究控制基因的诱变 (1927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伦琴的诱变研究为人们理解基因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伦琴使用化学物质诱导果蝇产生突变,并发现特定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特定的表型变化。
这表明基因是控制个体性状的单位,并且突变可以改变基因的功能。
4. 玛斯林和斯圣德的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1953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D·玛斯林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双螺旋结构揭示了DNA的分子构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为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5. 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国际性的合作项目,旨在解析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该计划于1990年启动,历时13年,并于2003年完成。
遗传学的发展史

遗传学的发展史遗传学是研究物种遗传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通过遗传传递给下一代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起源开始,阐述遗传学的发展史。
遗传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格雷戈尔·曼德尔。
曼德尔是一位奥地利的修道士,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生物学实验,发现了班尼特原则,并建立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然而,曼德尔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当时科学界的重视,他的成果直到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并受到高度评价。
20世纪初的遗传学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开创的。
摩尔根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遗传学家,他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果蝇身上进行了大量的遗传学研究。
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摩尔根发现了基因位点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创立了染色体理论。
在摩尔根之后,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进一步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
罗恩·富兰克林使用X射线对DNA进行了细致的晶体学分析,提供了DNA分子结构的关键线索。
詹姆斯·伍特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DNA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机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遗传学逐渐发展为一门广泛的学科。
到1950年代,物种进化的分子基础得到了深入研究,这一发现验证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在1970年代,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机制也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内容。
198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始标志着遗传学的重要转折点。
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解析人类基因组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与人类疾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为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资源。
21世纪的遗传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个体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的进展。
科学家们可以对大规模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此外,合成生物学的突破使得人们能够合成和修改基因,为基因治疗和生物工程提供了新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摘要:遗传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遗传应用现象时期--遗传现象推论时期--遗传实验生物学时代--遗传学诞生期--细胞遗传的时期--微生物遗传及生化遗传学时期--分子遗传学时期。
从遗传学现象应用到遗传学发展到分子遗传学时期,遗传学体系基本发展完善。
在未来的发展中遗传学将会往社区遗传学发展,集中精力往解决人类遗传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和动植物以及农作物生产方面。
由研究发展遗传学科学理论基础转化为应用遗传学基础科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度。
这就是未来遗传学发展的期望。
关键词:遗传学、基因、时代、历程、发展遗传学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发展异常迅速,随着研究的进展,以渗入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派生出诸如植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人类遗传学、生理遗传学、发育遗传学等等,成为现代生物学得带头学科。
其理论、机制以及先进的实验技术,在农业、工业、畜牧业、医学、国防等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4)遗传应用现象时期:各种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知道优良动植物能够沉声与之相似的优良后代的现代,并通过选择和培育有用的动植物以用于各种生活目的。
在植物选育方面,在我国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址中还保存有阔卵圆形的粳稻谷壳,说明人类对植物品种的选育具有悠久历史。
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的石刻上还记载了人们进行植物杂交授粉的情况。
但是,这些都仅仅是史前史前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观察,或是在实践中利用一些遗传、变异形状对动植物进行选择,并没有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机制进行严肃的研究。
(1)遗传现象推论时期: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希波克拉底的观点使古希腊对生命现象的认识逐步从宗教的神秘色彩转向哲学的和原始科学的思维方案。
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及其追随者在生殖和遗传现象以及人类起源方面发现并认为雄性的精液首先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形成后运输到血液中,双亲的各种生理活动和智理活动都可以传给子代,使子代具有与亲代相似的能力与特征。
体液在亲代体内可以发生变化,所以子代可以遗传双亲从环境中获得的某些特征。
而后来古希腊的哲学家和自然家亚里士多德推翻了希波克拉底的观点,认为雄性的精液是从血液形成的,不是从各个器官形成的。
精液含的能力很高,这种能力作用于母体的月经使其形成了子代个体。
提出泛生论,这些观点虽然现在看来很幼稚,但是当时并未发现精卵细胞。
直到1827年卵细胞的发现,因此这种对遗传现象的解释在当时直至以后几个世纪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他们都认为遗传是通过双亲进行的,并受到位于不同单位中的遗传信息的控制,这些观点在遗传学系统理论知识的形成和过程中占突出作用地位。
(1)遗传实验生物学时代:从17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探索进入了实验生物学时代。
18世纪瑞典分类学家林奈建立了动植物的系统分类学,这对后来的进行动植物育种、杂交试验提供了选择亲本的重要依据。
但他认为物种神创论和物种固定不变的。
导致从事杂交工作的研究者对此产生误会。
18世纪的德国植物育种学家科尔洛特由于受到林奈的影响,虽然成功做出世界第一个杂交育种的植物品种,也清楚的看到物种形状的分离现象,但是由于深信林奈的物种固定论,他就失去了揭露推翻林奈的物种固定论的机会。
法国学者拉马克在总结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在1809年发表了《动物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了与林奈物种不变论相反的观点,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观点推翻了林奈的物种不变论。
然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5年的环球旅行和生物学考查,广泛研究了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提出了生物通过生存斗争以及自然选择的进化论。
他认为生物在长时间内积累微小的有利变异,当发生生殖隔离后就形成一个物种,然后新物种有继续发生进化变异。
它不仅否定了物种不变论的谬论,而且有力地的论证了生物有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论。
也推翻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
德国的生物学家魏斯曼支持达尔文有关进化的选择理论但反对获得性遗传,提出种质连续论,认为种质是独立的、连续的,能产生后代的种质和体质,而体质不能产生种质。
环境只影响体质,即由环境引起的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即是不能获得性遗传。
遗传学诞生期;真正科学地、有分析的研究遗传和变异是从孟德尔开始的。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和总结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是受遗传因子的控制的,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本遗传规律。
他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形成今天科学遗传学的基石,所以他被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而且孟德尔的论文被认为遗传学形成和建立的开端。
哈迪温伯格提出的群体中遗传因子频率的平衡法则—即哈代—温伯格定律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以及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和物种起源》是群体遗传学的一个里程碑,其内容精湛,标志着遗传学走向规范化。
也由此延伸到数量性状发展方向,有质量性状向数量性状发展。
(3)细胞遗传的时期:1900-1941遗传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遗传的时期。
1905年英国贝特逊依据古希腊的“生殖”一词给遗传学正式定名。
也将孟德尔最初提出的一对形状的遗传因子定名为等位基因。
1903年萨顿发现了染色体行为与遗传因子与遗传因子的行为一致,于是提出了染色体是遗传因子的载体的观点。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了用基因一词代替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1910年左右,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及其同事根据普通果蝇的研究,确定了染色体上得分散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提出了基因的连锁交换规律,发现了并提出了伴性遗传。
微生物遗传及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年---1960年遗传学地研究进入了微生物遗传及生化遗传学时期。
英国医生、生物化学家加德罗根据对人体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疾病尿黑酸症中认为有单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一种不具有功能的产物从而导致代谢障碍。
但是这观点当时并不受欢迎,直至1941年比德尔和他的老师泰特姆对红色面包霉的生物突变型进行研究才发现加罗德的工作,明确了“一种基因一种酶的理论”。
基因是什么呢?早期推断是蛋白质。
1928年,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中发现了转化因子为DNA。
由于格里菲斯没有将DNA与其他物质分离令人质疑,所以O.Avery在格里菲斯的基础上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但是人们却质疑O.Avery结论,因为DNA的纯度再高也不过是2%而已。
所以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噬菌体侵染实验确实证明了遗传物质为DNA而非蛋白质。
分子遗传学时期:伴随着科学研究工具的进步,遗传学的研究也越趋越完善。
1951Barbara McClintock发现了跳跃基因和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分析DNA的衍射图谱创建了DNA得双螺旋模型结构并提出了中心法则使遗传学开始进入分子遗传学时期。
DNA双螺旋的建立为分子遗传学奠定了分子学基础。
1961年Jacob和Monod发现了乳糖操纵子,1953年Nirenberg和Khorana对遗传密码的破译都是分子遗传学更向前迈进。
1975年Temin发现了反转录酶、Khorana发现DNA合成酶以及Arber和Smith对限制性酶的发现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1972年Berg的DNA重组技术的建立,1977年Sanger和Gilbert发展了DNA测序技术等等是分子遗传学走进了现代生产化。
而遗传学的研究越来越趋向成熟,遗传学的理论知识体系越来越成熟。
而且出现了各种各类的遗传学研究方向,以及遗传学各个方面的分支学科,遗传学的各个体系的只是理论基础也越趋完善。
未来的展望以及发展:遗传学发展到至今21世纪,可谓走向了成熟的分子遗传学时代了。
在此基础上已经诞生了许多应用于生产的各种生物技术。
比如现在的广泛应用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等都是在遗传学的发展基础上产生的。
那么未来的遗传学发展又将会如何呢?遗传学是否已经发展到顶峰了,是不是已经没有发展余地了呢?有,那么肯定的,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你们知道的越来越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很多问题至今都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方法,有许多问题还没有探讨清楚其机制以及原理。
这些东西都需要在遗传学的发展后才能一一了解。
所以未来的遗传学发展空间巨大。
遗传学的未来发展可以往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遗传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工业环境污染导致各种遗传性疾病和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多因素疾病对公共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
出生缺陷,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多基因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社区遗传学是将人类遗传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领域的关键内容,是将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研究各种至今未能解决的疾病。
将遗传学研究进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社区人群的医学服务与实践中的学科领域。
这个社区遗传学的发展中尚存在许多未能解决的难题,这也成为了遗传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2)(2)遗传学与工业发展:遗传技术将会发展许多工业部门,包括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创造业、能源与信息技术等领域,它甚至会导致产生出一个兴旺的人造生命领域。
比如化学工程,基因技术将帮助化学工业从批量化学品转向食品添加剂和用做生物催化剂的工程酶等高附加值产品。
这些技术现在暂时还没有那么成熟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3)遗传学与农业发展:遗传学可能将成为点燃农业发展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合成土壤、适合现存条件的作物品种以及综合害虫治理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遗传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由于要发展社会经济,人类正在快速的破坏自己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目都在急剧减少,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重要问题之一。
(4)遗传学与医学的发展:现在仍然存在很多未能攻克的癌症以及各种疾病。
甚至连癌症的病变原理至今尚未清楚。
这些方面都需要通过遗传学手段研究基因间的作用和发病原理。
还有现在难以攻克的艾滋病和戒毒等,这些疾病能否通过基因手段来医治,究竟能否通过掩盖基因表达或者转入基因抑制其本身基因的表达,这些难题的研究将是遗传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1)杨业华,《普通遗传学》(第二版)(2)王巍,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6月第11卷第6期(3)《世界研究开发动态与评论》---遗传学的发展全景(4) 张宏礼、张鸿雁,《遗传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