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一)

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一)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1. 引言在煤矿井下施工过程中,电气设备的失爆现象可能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井下的施工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预防和避免这些失爆现象的发生。
2. 常见的失爆现象以下是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或漏电,引发火花或电弧现象;•液体泄漏或气体泄漏导致爆炸;•电气设备过载或短路引发熔断器瞬间爆炸;•外界物体破坏电气设备引发爆炸;•电气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老化导致故障。
3. 防范措施为避免上述失爆现象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针对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的防范措施: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及时更换老化、损坏或有缺陷的电气设备部件;•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附近的环境,防止灰尘、油污等杂物积聚。
使用合适的电气设备•在煤矿井下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使用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经过严格检测认证的电气设备;•配备适当的过载保护装置,防止电气设备过载引发爆炸。
安全用电措施•在井下施工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电气设备的使用,避免错误操作;•禁止临时连接电气设备,同时禁止私拉乱接线;•避免过度使用延长线和多插头插座,防止电气设备过载;•对井下的电缆线路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不损。
加强安全培训•定期组织煤矿井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对电气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应急处理方法;•举办安全演习,模拟井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失爆情况,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环境监测和防护设施•在煤矿井下施工区域,安装合适的环境监测设备,及时探测和报警气体泄漏情况;•配备防爆型的灭火设备,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扑救和控制。
4. 总结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的失爆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的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然而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机电设备常常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
对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及维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故障分析1. 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煤矿机电设备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电机断电、线路短路、接触不良等。
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路设计不合理、线路老化、接线端子松动等。
在出现电气故障时,首先需要检查电源线路是否正常,接着检查电机的线圈和接线端子是否正常,最后检查电气元件是否损坏或老化。
2. 机械故障机械故障是煤矿机电设备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轴承损坏、齿轮磨损、传动带断裂等。
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缺乏润滑以及零部件磨损等。
在出现机械故障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润滑情况、零部件磨损情况等,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
3. 其他故障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故障外,煤矿机电设备还可能出现其他故障,比如传感器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等。
这些故障可能会导致设备的自动控制失效,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出现这些故障时,需要对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找出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
二、维修技术1. 故障诊断在出现机电设备故障时,首先需要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的具体位置和原因。
对于电气故障,可以通过测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来判断故障原因;对于机械故障,可以通过听、摸、看等方式来判断故障原因;对于其他故障,可以通过检查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来找出故障原因。
2. 维修方法一旦找出了故障的原因,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法来进行修复。
对于电气故障,可以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或者修复接线端子、加固电路连接等;对于机械故障,可以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或者进行磨削、润滑等修复;对于其他故障,可以更换故障的传感器或者重新调校控制系统。
3. 预防维护除了对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外,还需要做好机电设备的预防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定期润滑、定期清洗等。
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常见故障分析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的故障,是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或失效问题。
这些故障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引发事故。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分析和解决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针对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一、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分析1.电动机无法启动或启动困难:如果电动机无法启动或启动困难,首先需要检查是否有电源供给,以及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其次检查电动机的绕组是否正常连接,是否有接地故障;最后检查启动装置(如按钮、接触器等)是否正常工作。
2.电气设备发热:电气设备运行时发热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如果发热过高,则可能存在故障。
常见的故障原因包括:电气设备负载过大,电路线路过长或截面积不足,电气设备内部接触不良等。
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时排查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电气设备漏电:电气设备漏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故障,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漏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绝缘损坏、湿度过大等。
对于漏电故障,需要及时断开电源,找到漏电源,并修复设备的绝缘问题。
二、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及分析1.控制电路无法工作:控制电路无法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包括:电源故障、控制元件(比如继电器、接触器等)损坏、控制信号传输故障等。
需要逐一检查控制电路的各个部分,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或更换部件。
2.控制电路误动或误动不彻底:控制电路误动或误动不彻底可能会导致设备的错误操作或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原因包括:控制元件故障、电源电压不稳定、控制信号传输失误等。
需要对控制电路的元件和信号进行检查,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3.控制电路互锁失效:控制电路互锁是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而设置的。
如果控制电路的互锁失效,可能会导致设备的危险操作或运行故障。
互锁失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互锁元件损坏、控制信号传输故障等。
需要对互锁电路的元件和信号进行检查,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煤矿电气设备常见失爆的原因分析

煤矿电气设备常见失爆的原因分析摘要:煤炭企业的生产环境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企业,因为长期处于地下,空气不流通,使煤矿电气设备在潮湿密闭的空气下出现各种故障,即使能够正常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极度的注意,以避免出现电火花和瓦斯接触之后容易引起的爆炸问题,从而避免因为失爆问题而导致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近年来由于国家始终紧抓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也有很多的专家研究了煤矿电气设备中常见的失爆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
在下文中我们也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失爆电气设备的失爆是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主要隐患,而煤矿由于本身的生产环境比较特殊,空气不流通和瓦斯浓度都会导致电气设备因为发生电弧等问题而出现失爆现象。
因此要想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对各种煤矿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诱发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预防。
在煤矿安全生产时刻紧抓不放松的当下,研究煤矿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问题及产生原因也会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常见的煤矿电气设备失爆问题1.存在于隔爆接合面的问题电器开关接合面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防爆。
常见的位于隔爆接合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接合面的螺栓或者弹簧垫圈没有按照规定压平扣稳,导致了螺栓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紧固作用。
其次,由于维修人员的疏忽而导致了结合面表面的螺栓缺失或者螺母未上紧迫的螺栓在螺孔中折断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造成隔爆接合面密封不严,进而丧失其应有的防爆功能。
再次,隔爆接合面存在机械性损伤,或者因为日常护理不仔细而出现油漆或者其他的杂物,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的隔爆功能。
2.存在于电缆出入位置的问题存在于电缆出入位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密封圈以及接线部位。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接线嘴压的过紧或者内缘没有压紧。
其次,密封圈老化、密封圈的选配不符合标准、密封圈内径过大或者被切成两半套在电缆上,而导致的密封性能不好。
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行业,在时代飞速发展中也迎来更加严峻挑战。
安全稳定的运行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就给煤矿电气设备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从当前煤矿电气设备出现的各种类型故障来看,失爆故障率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到电气设备正常使用及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因此,从对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常见位置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煤矿生产实际,针对性提出了失爆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原因;防治;研究引言机电设备的巡检是解决煤矿日常安全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机电设备失爆、控制电气灾害发生的有效手段。
但大部分矿企目前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巡检、任务分配、跟踪和落实反馈采用的是纸质登记、人为管理,会出现设备巡检维护不到位,设备点检不及时,或者有些设备长期不进行检修,导致设备极易老化和损坏;缺乏对设备点检的有效跟踪管理和统计分析,更给煤煤矿下的安全生产留下很大隐患。
因此,对煤煤矿下电气防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1失爆危害煤矿电气设备耐爆性能及隔爆性能丧失的情况都被定义为失爆。
煤煤矿下环境较为恶劣,井下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煤尘及瓦斯等,其易燃性质使得井下作业危险性较强,如果缺乏相应的防控手段,爆炸事故发生几率会大幅提升,因此煤矿在实际工作中会尽量杜绝可能引燃煤尘及瓦斯的点火源及高温热源,利用有效手段降低井下煤尘及瓦斯浓度,规避爆炸事件的发生。
煤煤矿下电气设备常规运行与故障势态下均有可能发生电弧、灼热颗粒、电火花、热表明等现象,这些均具有相当大的能量,极有可能成为点燃煤矿煤尘、瓦斯的热源与点火源。
假如电气设备失爆,设备内部产生的火焰会传递到设备外壳,同时与井下可燃、可爆性混合气体相接触,引发煤煤矿下煤尘、火灾等严重恶性循环爆炸事故,所以煤矿下电气设备一定要使用防爆型的,尽量避免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的出现。
2电气设备失爆原因(1)煤矿企业为了加快生产进度,使维护人员不能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措施

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措施矿山机电设备在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着生产线的运转和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
由于长期使用和恶劣的工作环境,矿山机电设备常常会遇到各种故障,这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也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了解常见的故障及相应的维修措施对于矿山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在矿山机电设备中,常见的故障包括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和液压故障等。
以下将针对这些常见故障,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及维修措施:一、机械故障1.1 齿轮箱故障齿轮箱是矿山机电设备中常见的传动装置,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常见的齿轮箱故障包括磨损、断裂、轴承损坏等。
一旦发现齿轮箱出现故障,需要及时停机检修,维修措施包括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修复断裂的部件、更换损坏的轴承等。
1.2 输送带故障输送带是矿山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承担着将物料从矿山采掘点运输到生产线上的工作。
常见的输送带故障包括带面磨损、接头损坏、托辊轴承损坏等。
维修措施包括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输送带、维修接头、更换损坏的托辊轴承等。
1.3 破碎机故障二、电气故障2.2 控制系统故障控制系统是矿山机电设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设备无法正常控制。
常见的控制系统故障包括电气元件损坏、控制程序错误、接线松动等。
维修措施包括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纠正控制程序错误、重新固定松动的接线等。
三、液压故障3.1 液压缸漏油液压缸是矿山机电设备中常见的液压执行部件,一旦出现漏油将影响设备的动作和稳定性。
维修措施包括更换密封件、清洗液压缸内部、检修液压管路等。
3.2 液压泵故障矿山机电设备中常见的故障包括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和液压故障。
针对这些故障,矿山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维修体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率。
矿山企业还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共同维护矿山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常见故障及保护分析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常见故障及保护分析摘要:煤矿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煤矿行业的工作内容与其它行业有一定的区别,对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些年来,煤矿井下工作的事故频繁发生,让人们更加注重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性问题。
其中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保证煤矿企业生产和工作的安全,应该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
文章重点就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常见故障及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字:煤矿行业;供电系统;常见故障;保护措施引言尽管相关规范标准明确规定煤矿供电系统中配电和用电设备在防爆性能、绝缘性能以及综合保护等功能方面必须达到煤矿矿井工作环境实际要求,但由于矿井供电系统供用电设备自身制造工艺、制造质量、用电习惯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漏电故障依然是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最为常见的故障,尤其是采掘工作面上的移动类用电设备,最易出现漏电故障。
1煤矿井下安全供电重要性矿井供电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电源、电网和用电设备,其中电网是电力的运输和控制通道,用电设备包括所有接入电网的电气设备。
由于煤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巷道的掘进、煤炭的回采、瓦斯的抽放和水体的疏排等诸多方面,故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在生产实践中,供电系统故障常会导致电网和设备漏电、突发断电、设备超负荷运行等,若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煤尘瓦斯爆炸、水害、火灾和人身触电事故等,而且这些事故的预测预报工作也直接或者间接依赖于矿井稳定供电。
资料显示,我国煤矿约有50%-65%瓦斯爆炸事故均因矿井供电系统失稳造成,约有40%-45%的水害事故因突发停电引起,约有35%-40%的人身触电事故因供电系统的不安全性引起。
鉴于煤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只有依靠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才能保证通风、排水、运输、瓦斯抽放和监测监控等系统的稳定和可靠,也正是如此国内大型现代化矿井逐渐将本质安全供电作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其保护原理

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其保护原理摘要:本文对煤矿井下低压电网中常见的的短路、漏电、过载、过电压、欠电压、断相等故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了相应的故障处理原理,针对各种保护确定一套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故障短路漏电保护一、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特点我国矿井通常采用变电站加放射式供电的形式,以动力变压器为中心,引出主电缆,各个用电设备分别挂接在母线上,各个供电回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供电系统结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高压配电装置、降压变压器、总馈电开关、分支馈电开关和磁力启动器。
磁力启动器的末端接负载。
如图1所示。
图1 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结构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特点:(1)我国矿井低压电网采用的电压等级目前,我国矿井供电结构主要采用6kV或10kV,通过双回路下井,在井下变电站通过井下降压变压器,将高压降为3.3kV、1140V、660V和380V等不同电压等级,目前我国井下普遍采用的是660V和1140V的低压电网,再通过不同型号的矿用电缆送到移动变电站、负荷控制中心,馈电开关或者磁力启动器等电气设备,形成了煤矿井下的配电网络,向采煤机、皮带运输机、破碎机、井下通风机等电器设备供电。
(2)井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井下低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NUGS)。
大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低阻接地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NUS)、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NES)和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系统(NRS)。
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如下表2-1所示。
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目前不同的国家采用的中性点处理方式也不同,像英国、加拿大国家大都采用的是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方式,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在我国井下电网中,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当井下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大地与中性点之间绝缘,故障时的接地电流比较小,而三相电网线电压之间保持平衡,从而使生产设备在短时间内可以继续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一、开关类1、电源故障:当合上隔离开关后,开关无显示及开关内电器元件不工作。
排除技巧(1)首先判断三相电源线路是否已经供入开关内,是否存在缺相情况(因为控制变压器一般使用两相电源)。
(2)检查隔离开关是否存在损坏情况,造成电源线路经过隔离开关后断开(这种情况有时是单向性的,可以将隔离开关向反方向试验来确定)。
(3)检查控制变压器电源线路是否断开或虚连,熔断器是否烧毁.一定要弄清熔断器烧毁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控制变压器损坏或短路,不要强行短接或随意更改熔断器的容量,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做法,如果是变压器内部或线路短路发热,不能及时烧毁熔断器断开电源,强大的短路电流产生的高温就可能引起开关内部线路起火和爆炸,引发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与危害。
(4)检查控制变压器二次电源线路是否断开或虚连,熔断器是否损坏,如果熔断器损坏也一定要查清楚损坏原因,不得随意更改其容量和短接。
检查变压器是否损坏,内部导线是否断开或烧毁。
(5)电源故障的其它方面:电源故障虽然只是从接线腔、隔离开关、熔断器到控制变压器这几个点,但故障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比较直观的,有些是看不到的,例如,隔离开关和控制变压器,它们的内部结构,由于井下条件的局限是不可能拆开检修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工作状况,才能准确的判断出它的好坏。
2、保护回路的故障:某一保护动作造成不能送电,或保护系统不动作。
(1)漏电闭锁和漏电跳闸保护的故障:采掘工作面都采用这两种保护措施。
排除技巧:(1)当开关出现漏电显示不能合闸时,首先要判断出漏电点出在哪一部分,一般分为三部分来判断,那就是:开关、线路、用电器(电动机)。
将负载电缆拆下,单独试验开关,如果恢复正常就可以确定是线路或用电器(电动机),反之就是开关本身的问题。
(2)开关本身的漏电故障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排除:①主回路漏电故障:重点检查接线柱、导线、接触器、隔离开关是否有绝缘损坏、老化、接地等故障。
可用兆欧表对地进行测量(将控制变压器一次拆开防止击穿)。
②控制回路漏电故障:重点检查控制变压器、中间继电器、试验按钮或开关、操作线路是否绝缘损坏或接地。
③保护回路的漏电故障:漏电保护插件是否损坏。
检测回路导线是否接地,检漏元件(三相电抗器、零序电抗器、电容器)是否损坏。
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漏电故障。
(3)过流保护回路的故障:过流保护又分为:短路、过载、断相几种,它的保护要靠监视主回路电流变化的电流互感器来实现。
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保护原理进行推断来排除故障。
排除技巧:(1)过流顶闸:必须弄清楚是过负荷、短路还是缺相引起的,确定不是负载故障时,主回路带有熔断器的开关要对熔断器进行测量,保证三相电源相等,检查过流整定是否正确,整定元件是否损坏,保护插件是否损坏,过流继电器是否误动作,内部主接触器输出端是否有短路故障。
(2)过流保护系统不动作:电流互感器是否损坏或线路断开,使过流信号无法到达保护回路,不能引起过流继电器动作,致使开关不能进行保护跳闸。
过流保护插件是否损坏,过流继电器保护触点是否短路或粘连,当过流信号传递后触点不能及时打开,开关不能及时分断,致使过流故障不动作。
二、电动机类:1、电动机的顶闸故障:电动机的顶闸故障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可以分为三种故障状态:(1)短路故障:这种故障往往发生在定子线圈上,一是由于受潮或进水造成绝缘下降引起线圈匝间短路引起的。
一是由于定子线圈进线接线柱由于高温引起绝缘下降而发生短路故障。
还有一种短路故障是由于转子轴承损坏扫膛将定子线圈损坏,引起短路故障。
(2)缺相故障:这种故障一般情况出现在接线柱,由于机械拉断与长期虚连氧化引起,或者由于电动机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引起接线柱灌锡溶化线路脱落,造成缺相故障。
这种故障比较隐蔽,必须将电动机接线腔全部拆下才能发现。
(3)漏电故障:这种故障一般都是由于电动机内部因进水受潮或温度过高,引起线圈绕组对地绝缘下降或击穿,才产生的漏电故障。
2、机械故障:(1)轴承损坏:电动机由于轴承损坏引起的机械拖动严重磨损,造成电动机功率急剧下降,供电电流迅速上升,使开关过负荷跳闸。
(2)机械卡阻:风叶叶轮或电动机轴,由于变形和损坏造成卡阻现象,电动机无法正常工作,引起开关跳闸。
3、电动机过热的故障:(1)过负荷引起的过热:采掘工作面由于工作进度较快,机械运行强度大,使得电动机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温度上升很快,使得电动机的功率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工作电流随之升高,引起开关跳闸。
(2)散热系统不良引起的过热:风冷式电动机的风叶损坏和风道堵塞造成过热故障。
电动机由于被煤或粉尘覆盖,造成电动机散热不良造成过热故障。
(3)水冷式电动机:冷却水不足或没有冷却水造成过热,冷却水道堵塞引起冷却水无法循环造成过热故障。
排除技巧:电动机的故障排除,主要是必须了解其故障原因,结合实际故障现象,加以判断定位,准确无误地将故障排除:一是较短时间内尽快恢复生产;二是迅速在故障的初发阶段,将故障排除,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危害。
以下是在三相电源的正常情况下对电动机进行的故障定位方法:(1)过负荷、过热故障的定位:当电动机每运转一下,也可能是几秒钟就发生顶闸现象,就可以从过负荷、过热引起的方面去排除,重点检查运载、电动机的旋转机构、减速器的工作情况,是否存在机械磨损,轴承损坏等状况,检查的电动机冷却水、通风道是否畅通无阻。
一一排除后,电动机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状况。
(2)短路、缺相、机械卡死故障的定位:开关给电动机送电后,电动机不运转并发出“嗡、嗡”声响迅速顶闸,就可以定位于短路、缺相和机械卡死,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用人工或其它手段转动电动机和减速器,是否机械卡死。
如果正常就可以定位于电动机短路、缺相。
打开电动机接线盒和接线盒下端,检查是否有短路、断相状况并加以排除。
第二、用万用表、兆欧表进行三相测量,如果三相全部通路或接线正常,就可以定位于电动机内部绕组匝间短路。
如果三相有断相状况,外部又检查不出,就可以定位于电动机内部绕组或线圈接线处断开和虚连。
三、电缆类:1、电缆的漏电故障:电缆漏电故障分为两种现象:分散性漏电和集中性漏电。
(1)分散性漏电现象:供电系统中几条线路或所有的线路,由于受潮、橡套绝缘老化、沿绝缘层表面对地电阻的整体下降,使电缆总的对地绝缘电阻低于11千欧(660v系统)、20千欧(1140v系统),这种漏电现象,虽然没有产生芯线直接接地,也会动作使馈电开关跳闸,这种情况就是分散性漏电。
排除技巧:可采用拆除所有负载电缆,再将电缆逐一压接,密切观察开关内欧姆表指针变化情况,确定是哪一根电缆的绝缘水平低,然后再用兆欧表进行测量。
检查到某接线盒或电缆的绝缘水平太低时,则进行更换。
必须指出防止供电线路产生分散性漏电的有效措施,就是定期测定电缆或接线盒的对地电阻,加强预防性检修,有条件要及时更换不合格的接线盒或电缆,避免他们带故障运转,确保人员及矿井安全。
(2)集中性漏电故障的现象①当供电系统中某个接线盒与电缆线路的一相对地绝缘遭到破坏,或工作人员与各种导电物体接触到带电的芯线和接线柱时,就发生一相接地而产生集中性漏电故障。
②当一相发生漏电时,接地的那一相导线对地电压为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如果使用验电笔在接线盒和电缆外皮检查,验电笔发亮,就可以判断出发生了集中性漏电故障。
③发生集中性漏电故障后,要根据电缆接线盒的新旧程度使用时间的长短,周围条件(如潮湿、积水、淋水)和设备运转情况,估计漏电的大致范围,然后进行细致的检查,找到漏电故障点。
排除技巧:(1)漏电跳闸后,试合馈电开关,如果能合上,可能是间歇性集中性漏电;(2)试合馈电开关,如果合不上,则要拆出全部负载电缆线路,还是合不上,则漏电部位在电源线路上,然后用兆欧表检测故障位置。
(3)拆除负荷后,能合上馈电开关,再将负载线路逐一压接,如压接某一负载线路发生故障,则表示这一负载线路有集中性漏电故障,进行检查到故障点。
2、电缆的断路故障:电缆芯线的断路故障,发生时对电器设备的危害是极大的,常常造成烧毁设备的现象。
排除技巧:(1)利用万用表和兆欧表检测将电缆线路的一端短接,然后在电缆线路的另一端用万用表和兆欧表进行检测,如果线路是通路,那么这两种仪表的指针读数为零(万用表应打在欧姆挡位置)如果检测到断路的芯线,指针读数为无穷大。
(2)利用半导体电缆故障探测仪进行这一种仪器使用方便,能够迅速探测出电缆的各种故障。
它是由发射机和接受机与探测金属钩组成,探测金属钩用插销与接受机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机有三个输出端a,b,c,探测断路故障时,将发射机的b端接在故障芯线上,a端接在其它芯线上,进行探测时将电缆芯线的另一端全部接地,将金属钩沿电缆表面从这一端像另一端移动,没有到达断线点时,扬声器、耳机始终有响声,到达断线点时,叫声减小或停止。
3、电缆短路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这两种故障的危害:轻则引起电缆爆炸、漏电跳闸、无法正常生产,重则因爆炸火花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漏电引起人身触电身亡。
排除技巧:(1)使用电缆故障探测仪,将探测金属钩更换为搜索线圈,探测短路故障时,将发射机输出端a和c接到短路芯线上,将搜索线圈沿电缆移动,扬声器或耳机有周期性的音频叫声,当到达故障点附近时,叫声会突然降低,有实测证明铠装电缆的故障点约在其后100毫米处,橡套电缆的故障点约在其后200毫米处。
(2)铠装电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将发射机输出端a与c故障芯线和铅皮上,探测方法与短路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在故障点后面也可能有声音,但很低,没有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