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常用逻辑用语全章复习专用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讲义(2)(K12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讲义(2)(K12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讲义(2)(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讲义(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讲义(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一、命题1、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语句,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2p q 、一般形式:“若则”.二、四种命题()()()()p q p q q p q p p q p q q p q p ⇒⇒⌝⌝⌝⇒⌝⌝⌝⌝⇒⌝原命题:若则逆命题:若则否命题:若则逆否命题:若则例:原: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

(真)逆: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是负数.(假)否: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假)逆否: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不是负数。

(真)结论:①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同假.②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关。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p q p q q p p q p q q p p q q p p q p q p q ⇒≠>⇒⇒⇔、若称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2、若称不是的充分条件,不是的必要条件.3、若而且记作“”,称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是的充要条件.p q p q p q p q ≠⊆⇒⊂⇒注:可以借助集合关系来判定: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例:四、复合命题真假的表格.1、 2、 3、()()⊆⇒“福州人”“福建人”集合“福州人”“福建人”命题“福州人”是“福建人”的充分条件.“福建人”是“福州人”的必要条件.五、全称量词、存在量词()()01:,:,p x M P x p x M P x ∀∈⌝∃∈、全称命题它的否定 ()()00:,:,p x M P x p x M P x ∃∈⌝∀∈2、特称命题它的否定例:“四边形都有外接圆”():,.P ABCD A B C D ∀四边形都有、、、共圆全称命题()()0111111:+=20.P A B C D A C A B C D ⌝∃∠∠四边形其中,其中、、、不共圆特称命题200020x R x x ∈+≤“存在,使+2"2000:20P x R x x ∃∈+≤,使+2 2:20P x R x x ⌝∀∈+>,+2。

知识讲解_常用逻辑用语 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_常用逻辑用语 全章复习与巩固

《常用逻辑用语》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 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了解命题“若p,则q ”的形式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4.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 要点一:命题(1)命题的概念:可以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一般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2)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全称量词:在指定范围内,表示整体或者全部的含义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如“所有的”、“任意一个”、“每一个”、“一切”、“任给”等.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符号表示为x M ∀∈,()p x(3)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存在量词:表示个别或一部分的含义的量词称为存在量词.如“有一个”,“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的”,“有些”等.存在性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符号表示为x M ∃∈,()q x . 要点二:基本逻辑联结词基本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1)p q ∧:用“且”把命题p 和q 联结起来,得到的新命题,读作“p 且q ”,相当于集合中的交集.(2)p q ∨:用“或”把命题p 和q 联结起来,得到的新命题,读作“p 或q ”,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3)p ⌝:对命题p 加以否定,得到的新命题,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相当于集合中的补集.要点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对于“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②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既有p ⇒q ,又有q ⇒p ,记作p ⇔q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 (1)定义法:(2)等价法:由于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因此,如果原命题与逆命题真假不好判断时,还可以转化为逆否命题与否命题来判断.即利用A B ⇒与B A ⌝⌝⇒;B A ⇒与A B ⌝⌝⇒;A B ⇔与B A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比如A ⊆B 可判断为A ⇒B ;A=B 可判断为A ⇒B ,且B ⇒A ,即A ⇔B.如图:“ÜA B ”⇔“x A ∈⇒x B ∈,且x B ∈⇒/x A ∈”⇔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B =”⇔“x A ∈⇔x B ∈”⇔x A ∈是x B ∈的充分必要条件.要点诠释:(1)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再用结论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2)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必须且只须”.“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要点四: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如果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则命题的四种形式为: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四种命题的关系①原命题⇔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②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要点五: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对于一般的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经过推理论证或举反例来判断;(2)对于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可参考下表(真值表):命题的真假判断(利用真值表):(3)对于“若,则”型的命题,因为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或同假,故可以利用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来判断.要点诠释:①当p、q同时为假时,“p或q”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可简称为“一真必真”;②当p 、q 同时为真时,“p 且q ”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可简称为“一假必假”; ③“p ⌝”与p 的真假相反. 要点六:量词与全称命题、特称命题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及表示:表示全体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

高中数学 复习课(一)常用逻辑用语讲义(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1-1-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1-1数学教

高中数学 复习课(一)常用逻辑用语讲义(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1-1-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1-1数学教

复习课(一) 常用逻辑用语命题及其关系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的方式设置一些多知识点、知识跨度大的试题,考查命题及其关系,以及对命题真假的判断.[考点精要]四种命题的相互改写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原命题的否命题;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注意]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典例]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2)当mn<0时,方程mx2-x+n=0有实数根.[解] (1)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如下:逆命题: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假命题)否命题:若两条直线不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假命题)逆否命题: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不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真命题)(2)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若mn<0,则方程mx2-x+n=0有实数根.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如下:逆命题:若方程mx2-x+n=0有实数根,则mn<0.(假命题)否命题:若mn≥0,则方程mx2-x+n=0没有实数根.(假命题)逆否命题:若方程mx2-x+n=0没有实数根,则mn≥0.(真命题)[类题通法]简单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题组训练]1.命题“若函数f (x )=x 2-ax +3在[1,+∞)上是增函数,则a ≤2”的否命题( ) A .与原命题同为假命题 B .与原命题一真一假 C .为假命题D .为真命题解析:选D 原命题显然为真,原命题的否命题为“若函数f (x )=x 2-ax +3在[1,+∞)上不是增函数,则a >2”,为真命题,故选D.2.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命题“若a >b ,则3a >3b”的逆命题 B .命题“若x 2≤1,则x ≤1”的否命题 C .命题“若x =1,则x 2-x =0”的否命题 D .命题“若a >b ,则1a <1b”的逆否命题解析:选A 对于A ,逆命题是“若3a >3b,则a >b ”,是真命题;对于B ,否命题是“若x 2>1,则x >1”,是假命题,因为x 2>1⇔x >1或x <-1;对于C ,否命题是“若x ≠1,则x 2-x ≠0”,是假命题,因为当x =0时,x 2-x =0;对于D ,逆否命题是“若1a ≥1b,则a ≤b ”,是假命题,如a =1,b =-1.故选A.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①命题“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的否命题是“余弦函数不是周期函数” ②命题“若x >1,则x -1>0”的否命题是“若x ≤1,则x -1≤0” ③命题“两个正数的和为正数”的否命题是“两个负数的和为负数”④命题“x =-4是方程x 2+3x -4=0的根”的否命题是“x =-4不是方程x 2+3x -4=0的根”A .1B .2C .3D .4解析:选C ①错误,否命题是“若一个函数不是余弦函数,则它不是周期函数”;②正确;③错误,否命题是“若两个数不全为正数,则它们的和不为正数”;④错误,否命题是“若一个数不是-4,则它不是方程x 2+3x -4=0的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数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考中有着较高的考查频率,其特点是以高中数学的其他知识为载体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考点精要]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p ⇒q ,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典例] (1)(2017·某某高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d >0”是“S 4+S 6>2S 5”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7·某某高考)设θ∈R ,则“⎪⎪⎪⎪⎪⎪θ-π12<π12”是“sin θ<12”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因为{a n }为等差数列,所以S 4+S 6=4a 1+6d +6a 1+15d =10a 1+21d,2S 5=10a 1+20d ,S 4+S 6-2S 5=d ,所以d >0⇔S 4+S 6>2S 5.(2)法一:由⎪⎪⎪⎪⎪⎪θ-π12<π12,得0<θ<π6,故sin θ<12.由sin θ<12,得-7π6+2k π<θ<π6+2k π,k ∈Z ,推不出“⎪⎪⎪⎪⎪⎪θ-π12<π12”.故“⎪⎪⎪⎪⎪⎪θ-π12<π12”是“sin θ<12”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法二:⎪⎪⎪⎪⎪⎪θ-π12<π12⇒0<θ<π6⇒sin θ<12,而当sin θ<12时,取θ=-π6,⎪⎪⎪⎪⎪⎪-π6-π12=π4>π12. 故“⎪⎪⎪⎪⎪⎪θ-π12<π12”是“sin θ<12”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答案] (1)C (2)A [类题通法]充要关系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2)等价法:利用A⇒B与綈B⇒綈A,B⇒A与綈A⇒綈B,A⇔B与綈B⇔綈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题组训练]1.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为AC,BD,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AC⊥BD”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若四边形ABCD为菱形,则AC⊥BD,反之,若AC⊥BD,则四边形ABCD不一定是菱形,故选A.2.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直线且m⊂α,“m∥β”是“α∥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当m∥β时,过m的平面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因而m∥β⇒/ α∥β;当α∥β时,α内任一直线与β平行,因为m⊂α,所以m∥β.综上知,“m∥β”是“α∥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对于任意实数x,〈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例如〈1.1〉=2,〈-1.1〉=-1,那么“|x-y|<1”是“〈x〉=〈y〉”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当x=1.8,y=0.9时,满足|x-y|<1,但〈1.8〉=2,〈0.9〉=1,即〈x〉≠〈y〉;当〈x〉=〈y〉时,必有|x-y|<1,所以“|x-y|<1”是“〈x〉=〈y〉”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含有逻辑联结词、量词的命题的真假,以及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考点精要]1.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x ∈M ,p (x )”的否定是“∃x 0∈M ,綈p (x 0)”,特称命题“∃x 0∈M ,p (x 0)”的否定是“∀x ∈M ,綈p (x )”.[典例] (1)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綈p 是( ) A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B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C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D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2)已知a 与b 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下列四个命题:p 1:|a +b |>1⇔θ∈⎣⎢⎡⎭⎪⎫0,2π3; p 2:|a +b |>1⇔θ∈⎝⎛⎦⎥⎤2π3,π;p 3:|a -b |>1⇔θ∈⎣⎢⎡⎭⎪⎫0,π3;p 4:|a -b |>1⇔θ∈⎝ ⎛⎦⎥⎤π3,π.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p 1,p 4 B .p 1,p 3 C .p 2,p 3D .p 2,p 4[解析] (1)已知全称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綈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故选C.(2)由|a +b |>1可得:a 2+2a ·b +b 2>1,∵|a |=1,|b |=1,∴a ·b >-12.故θ∈⎣⎢⎡⎭⎪⎫0,2π3.当θ∈⎣⎢⎡⎭⎪⎫0,2π3时,a ·b >-12,|a +b |2=a 2+2a ·b +b 2>1,即|a +b |>1;由|a -b |>1可得:a 2-2a ·b +b 2>1,∵|a |=1,|b |=1,∴a ·b <12.故θ∈⎝ ⎛⎦⎥⎤π3,π,反之也成立.[答案] (1)C (2)A [类题通法]1.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方法 (1)先确定简单命题p ,q .(2)分别确定简单命题p ,q 的真假. (3)利用真值表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 2.判断含有量词的命题真假的方法(1)全称命题的真假判定: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为真,必须对限定集合M 中每一个x 验证 p (x )成立,一般用代数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特称命题的真假判定:要判定一个特称命题为真,只要在限定集合M 中,能找到一个x =x 0,使p (x 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为假.(3)全称命题的否定一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一定是全称命题.首先改变量词,把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把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然后把判断词加以否定.[题组训练]1.设命题p :函数y =sin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命题q :函数y =cos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2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为真B .綈q 为假C .p ∧q 为假D .p ∨q 为真解析:选C 由题意p 与q 均为假命题,故p ∧q 为假.2.命题“存在x ∈R ,使得x 2+2x +5=0”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里给出的是一个特称命题,其否定是一个全称命题.等于的否定是不等于. 答案:对任意的x ∈R ,都有x 2+2x +5≠03.已知p :点M (2,3)在直线ax -y +1=0上,q :方程x 2+y 2+x +y +a =0表示圆,p ∨q 是假命题,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解:当p 是真命题时,2a -3+1=0,即a =1, 所以当p 是假命题时,a ≠1;当q 是真命题时,1+1-4a >0,即a <12,所以当q 是假命题时,a ≥12.又p ∨q 是假命题,所以p ,q 均为假命题, 所以a ≥12且a ≠1,所以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12,1∪(1,+∞).1.设x ∈Z ,集合A 是奇数集,集合B 是偶数集.若命题p :∀x ∈A,2x ∈B ,则( ) A .綈p :∃x ∈A,2x ∈B B .綈p :∃x ∉A,2x ∈B C .綈p :∃x ∈A,2x ∉BD .綈p :∀x ∉A,2x ∉B解析:选C 命题p 是全称命题:∀x ∈M ,p (x ),则綈p 是特称命题:∃x ∈M ,綈p (x ).故选C.2.命题p :若ab =0,则a =0;命题q :若a =0,则ab =0,则( ) A .“p 或q ”为假 B .“p 且q ”为真 C .p 真q 假D .p 假q 真解析:选D 由条件易知:命题p 为假命题,命题q 为真命题,故p 假q 真.从而“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x 0∈R ,e x 0≤0 B .∀x ∈R,2x >x 2C .a +b =0的充要条件是ab=-1 D .a >1,b >1是ab >1的充分条件解析:选D ∵∀x ∈R ,e x >0,∴A 错;∵函数y =2x 与y =x 2的图象有交点,如点(2,2),此时2x=x 2,∴B 错;∵当a =b =0时,a +b =0,而0作分母无意义,∴C 错;a >1,b >1,由不等式可乘性知ab >1,∴D 正确.4.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 ,直线a 在平面α内,直线b 在平面β内,且b ⊥m ,则“α⊥β”是“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先证“α⊥β⇒a ⊥b ”.∵α⊥β,α∩β=m ,b ⊂β,b ⊥m ,∴b ⊥α.又∵a ⊂α,∴b ⊥a ;再证“a ⊥b ⇒/ α⊥β”.举反例,当a ∥m 时,由b ⊥m 知a ⊥b ,此时二面角α­m ­β可以为(0,π]上的任意角,即α不一定垂直于β.故选A.5.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命题“若x 2-1=0,则x =1”的逆否命题为“若x ≠1,则x 2-1≠0” B .“x =1”是“x 2-3x +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集合A ={x |kx 2+4x +4=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k =1D .对于命题p :∃x 0∈R ,使得x 20+x 0+1<0,则綈p :∀x ∈R ,均有x 2+x +1≥0 解析:选C A 显然正确;当x =1时,x 2-3x +2=0成立,但x 2-3x +2=0时,x =1或x =2,故“x =1”是“x 2-3x +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正确;若集合A ={x |kx 2+4x +4=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k =0或k =1,故C 错误;D 显然正确.6.已知p :m -1<x <m +1,q :(x -2)(x -6)<0,且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X 围是( )A .(3,5)B .[3,5]C .(-∞,3)∪(5,+∞)D .(-∞,3]∪[5,+∞)解析:选B p :m -1<x <m +1,q :2<x <6.因为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由p 能得到q ,而由q 得不到p ,所以可得⎩⎪⎨⎪⎧m -1>2,m +1≤6或⎩⎪⎨⎪⎧m -1≥2,m +1<6.解得3≤m ≤5.7.命题“在△ABC 中,如果∠C =90°,那么c 2=a 2+b 2”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ABC 中,若c 2≠a 2+b 2,则∠C ≠90°8.设p :x >2或x <23;q :x >2或x <-1,则綈p 是綈q 的________条件.解析:綈p :23≤x ≤2.綈q :-1≤x ≤2.因为綈p ⇒綈q ,但綈q ⇒/ 綈p . 所以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充分不必要9.已知命题p :“∀x ∈[1,2],x 2-a ≥0”,命题q :“∃x 0∈R ,x 20+2ax 0+2-a =0”,若命题“p 且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解析:命题p :“∀x ∈[1,2],x 2-a ≥0”为真,则a ≤x 2,x ∈[1,2]恒成立,所以a ≤1. 命题q :“∃x 0∈R ,x 20+2ax 0+2-a =0”为真, 则“4a 2-4(2-a )≥0,即a 2+a -2≥0”,解得a ≤-2或a ≥1. 若命题“p 且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2]∪{1}. 答案:(-∞,-2]∪{1}10.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a 2>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a 的取值X 围.解:p :x 2-8x -20>0⇔x <-2或x >10, 令A ={x |x <-2或x >10},∵a >0,∴q :x <1-a 或x >1+a , 令B ={x |x <1-a 或x >1+a }, 由题意p ⇒q 且q ⇒/ p ,知A B ,应有⎩⎪⎨⎪⎧a >0,1+a <10,1-a ≥-2或⎩⎪⎨⎪⎧a >0,1+a ≤10,1-a >-2⇒0<a ≤3,∴a 的取值X 围为(0,3].11.已知函数f (x )=⎩⎪⎨⎪⎧-x -1,x <-2,x +3-2≤x ≤12.(1)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2)已知m ∈R ,命题p :关于x 的不等式f (x )≥m 2+2m -2对任意m ∈R 恒成立;q :函数y =(m 2-1)x是增函数.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某某数m 的取值X 围.解:(1)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可知函数f (x )在(-∞,-2)上单调递减,在⎝ ⎛⎭⎪⎫-2,12上单调递增,故f (x )min =f (-2)=1.(2)对于命题p ,m 2+2m -2≤1, 故-3≤m ≤1; 对于命题q ,m 2-1>1,故m >2或m <- 2.由于“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则p 与q 一真一假.①若p 真q 假,则⎩⎨⎧-3≤m ≤1,-2≤m ≤2,解得-2≤m ≤1.②若p 假q 真,则⎩⎨⎧m >1或m <-3,m <-2或m >2,解得m <-3或m > 2. 故实数m 的取值X 围是(-∞,-3)∪[-2,1]∪(2,+∞).。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选修2-1课件:模块复习课第1课时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选修2-1课件:模块复习课第1课时常用逻辑用语
则1-m≥0,即m≤1;
命题q:“不等式x2-4x+1-m≤0无解”,
则Δ=16-4(1-m)<0,即m<-3.
如果命题p∨q为真,命题p∧q为假,则命题p,q一真一假,
若p真,q假,则-3≤m≤1,
若p假,q真,则不存在满足条件的m值,
∴-3≤m≤1.
∴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1].
课堂篇专题整合
④已知p,q为两个命题,若“p∨q”为假命题,则“( p)∧( q)”为真命
题.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思路分析对于②③要注意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对于④涉及含逻辑
联结词的命题,要根据真值表与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判断.
课堂篇专题整合
专题归纳
高考体验
自主解答①∵x-3=0⇒x-3≤0,∴为真命题.
②逆命题:“若a⊥b,则a·b=0”为真命题.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B
课堂篇专题整合
专题归纳
高考体验
4.(2019 北京高考)设点 A,B,C 不共线,则“与的夹角为锐角”是
“| +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A,B,C 三点不共线,∴| + |>||⇔| + |>| −
当a>1时,由(x-1)(x-a)≤0得1≤x≤a,
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a>3,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答案(3,+∞)
课堂篇专题整合
专题归纳
高考体验
专题三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例3 判断下列命题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用符号写出其否定

人教版-选修1-1-1.常用逻辑用语

人教版-选修1-1-1.常用逻辑用语
M,p(x)”的否定为:“∀x∈M,綈 p(x)”.
题型探究
题型 1 四种命题的关系
[例 1] (2012~2013 学年度陕西宝鸡中学高二期末测试) 设原命题为“若 a<b,则 a+c<b+c”.(其中 a、b、c∈R)
(1)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2)判断这四个命题的真假; (3)写出原命题的否定.
3.(2012~2013 学年度辽宁铁岭市高二期中测试)“a<0”是“方 程 ax2+2x+1=0 至少有一个负数根”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当 a<0 时,Δ=4-4a>0, ∴方程 ax2+2x+1=0 有两个不等实根,不妨设两根分别为 x1、x2. 则 x1+x2=-2a>0, x1x2=1a<0, 故方程 ax2+2x+1=0 有一正根一负根.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分析] 解决本题可先求出命题 p 和 q 成立的条件,再 得到綈 p,利用綈 p 是綈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綈 q⇒綈 p,
求出 a 的取值范围,或利用等价条件 p⇒q 求得 a.
[解析] 由 x2-4ax+3a2<0 且 a<0,得 3a<x<a, ∴p:3a<x<a. 由 x2-x-6≤0 得,-2≤x≤3, ∴q:-2≤x≤3.
[解析] ∵过原点 O 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 x2+y2+x-3y+54 (m2+m)=0 相切,
∴原点 O 在圆外,∴54(m2+m)>0, ∴m2+m>0,∴m>0 或 m<-1. ∴p:m>0 或 m<-1. 由直线(m+32)x-y+m-12=0 不过第二象限,得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全章复习专用)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全章复习专用)

精心整理基础典型题归类与解析C.π是有理数D.x2-5x=0的根是自然数解析:选D.x2-5x=0的根为x1=0,x2=5,均为自然数.二、题型二:复合命题的结构例3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6是12和18的公约数;(2)当a>-1时,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3)已知x、y为非零自然数,当y-x=2时,y=4,x=2.解析:(1)若一个数是6,则它是12和18的公约数,是真命题.(2)若a>-1,则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是假命题.因为当a=0时,方程变为2x-1=0,此时只有一个实根x=.(3)已知x、y为非零自然数,若y-x=2,则y=4,x=2,是假命题.变式练习: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若整数a是偶数,则a能被2整除;(2)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3)相等的两个角的正切值相等.解析:(1)条件p:整数a是偶数,结论q:a能被2整除,真命题.(2)命题“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即“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则该四边形是矩形”.条件p: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结论q:该四边形是矩形,真命题..例求使pq是假例ABCD.与原命题同为真命题解析:选D.原命题显然为真,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ABC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ABC有一内角为”,它是真命题.故选D.例6.命题“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A.若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B.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C.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D.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答案: B例7.若“x>y,则x2>y2”的逆否命题是( )A.若x≤y,则x2≤y2B.若x>y,则x2<y2C.若x2≤y2,则x≤y D.若x<y,则x2<y2解析:选C.由互为逆否命题的定义可知,把原命题的条件的否定作为结论,原命题的结论的否定作为条件即可得逆否命题.例8..给出下列命题:①命题“若b2-4ac<0,则方程ax2+bx+c=0(a≠0)无实根”的否命题;y,则非x例∴原命题“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为真命题.又因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所以“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六、题型六:判断条件关系及求参数范围例10.“x=2kπ+(k∈Z)”是“tan x=1”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x=2kπ+时,tan x=1,而tan x=1得x=kπ+,所以“x=2kπ+”是“tan x=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例11、设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是C的充要条件,则D是A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由题意得:故D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例12.已知条件p:-1≤x≤10,q:x2-4x+4-m2≤0(m>0)不变,若非p是非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如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p:-1≤x≤10.q:x2-4x+4-m2≤0⇔[x-(2-m)][x-(2+m)]≤0(m>0)⇔2-m≤x≤2+m(m>0).因为非p是非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x|-1≤x≤10}{x|2-m≤x≤2+m},故有或,解得m≥8.所以实数m的范围为{m|m≥8}.变式练习1:已知条件:p:y=lg(x2+2x-3)的定义域,条件q:5x-6>x2,则q是p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p:x2+2x-3>0,则x>1或x<-3;q:5x-6>x2,即x2-5x+6<0,由小集合⇒大集合,∴q⇒p,但p q.故选A.变式练习2已知p:≤x≤1,q:a≤x≤a+1,若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q,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p⇒q但qp.∵p:≤x≤1,q:a≤x≤a+1.∴a+1≥1且a≤,即0≤a≤.∴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为.七、充要条件的论证例13求证:0≤a<是不等式ax2-ax+1-a>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的充要条件.证明:充分性:∵0<a<,∴Δ=a2-4a(1-a)=5a2-4a=a(5a-4)<0,则ax2-ax+1-a>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而当a=0时,不等式ax2-ax+1-a>0可变成1>0.显然当a=0时,不等式ax2-ax+1-a>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必要性:∵ax2-ax+1-a>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a=0或解得0≤a<.例ABCD例变式练习2:(2010年高考安徽卷)命题“对任何x∈R,|x-2|+|x-4|>3”的否定是________.解:存在x∈R,使得|x-2|+|x-4|≤3变式练习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然后判断其真假:(1)p:方程x2-x+1=0有实根;(2)p:函数y=tan x是周期函数;(3)p:∅⊆A;(4)p:不等式x2+3x+5<0的解集是∅.解析:题号判断p的真假非p的形式判断非p的真假(1)假方程x2-x+1=0无实数根真(2)真函数y=tan x不是周期函数假(3)真∅A 假(4)真不等式x2+3x+5<0的解集不是∅假十、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相关小综合题例16.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是全称命题,哪些是特称命题,并判断真假:(1)若a>0,且a≠1,则对任意实数x,a x>0.(2)对任意实数x1,x2,若x1<x2,则tan x1<tan x2.(3)∃T0∈R,使|sin(x+T0)|=|sin x|.(4)∃x0∈R,使x+1<0.解析:(1)(2)是全称命题,(3)(4)是特称命题.(1)∵a x>0(a>0且a≠1)恒成立,∴命题(1)是真命题.(2)存在x1=0,x2=π,x1<x2,但tan0=tanπ,∴命题(2)是假命题.(3)y=|sin x|是周期函数,π就是它的一个周期,∴命题(3)是真命题.(4)对任意x0∈R,x+1>0.∴命题(4)是假命题.例17.若命题p:∀x∈R,ax2+4x+a≥-2x2+1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3或a>2 B.a≥2C.a>-2 D.-2<a<2解析:依题意:ax2+4x+a≥-2x2+1恒成立,即(a+2)x2+4x+a-1≥0恒成立,所以有:⇔⇔a≥2.所以选B变式练习1:已知命题p:∃x0∈R,tan x0=;命题q:∀x∈R,x2-x+1>0,则命题“p且q”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解析:当x0=时,tan x0=,∴命题p为真命题;x2-x+1=2+>0恒成立,∴命题q为真命题,∴“p且q”为真命题.所以填:真变式练习2:已知命题p:∃x∈R,使tan x=1,命题q:x2-3x+2<0的解集是{x|1<x<2},下列结论:①命题“p∧q”是真命题;②命题“p∧¬q”是假命题;③命题“¬p∨q”是真命题;④命题“¬p∨¬q”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当x=时,tan x=1,∴命题p为真命题.由x2-3x+2<0得1<x<2,∴命题q为真命题.∴p∧q为真,p∧¬q为假,¬p∨q为真,¬p∨¬q为假.所以选D十一、综合训练典型题例18.设命题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命题q:实数x满足(1)若a=1,且p∧q为真,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2)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1)由x2-4ax+3a2<0得(x-3a)(x-a)<0.又a>0,所以a<x<3a,当a=1时,1<x<3,即p为真命题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1<x<3.由解得即2<x≤3.所以q为真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2<x≤3.若p∧q为真,则⇔2<x<3,所以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2,3).(2)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非p⇒非p且非q非q.设A={x|x≤a或x≥3a},B={x|x≤2或x>3},则A B.所以0<a≤2且3a>3,即1<a≤2.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2].例19.若∀x∈R,函数f(x)=mx2+x-m-a的图象和x轴恒有公共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m=0时,f(x)=x-a与x轴恒相交,所以a∈R;(2)当m≠0时,二次函数f(x)=mx2+x-m-a的图象和x轴恒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4m(m+a)≥0恒成立,即4m2+4am+1≥0恒成立.又4m2+4am+1≥0是一个关于m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Δ=(4a)2-16≤0,解得-1≤a≤1.综上所述,当m=0时,a∈R;当m≠0,a∈[-1,1].(1)(2)即(2)∴m∵f∴mq:关于x=[∴-(a2-a)≤-2,即a2-a-2≥0,解得a≤-1或a≥2.即p:a≤-1或a≥2由不等式ax2-ax+1>0的解集为R得,即解得0≤a<4∴q:0≤a<4.∵p∧q假,p∨q真.∴p与q一真一假.∴p真q假或p假q真,即或∴a≤-1或a≥4或0≤a<2.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0,2)∪[4,+∞).。

高中数学高考核心考点提醒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高考核心考点提醒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高考核心考点提醒选修1-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概念一组对象的全体. ,x A x A∈∉。

元素特点: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关系子集x A x B A B∈⇒∈⇔⊆A∅⊆;,A B B C A C⊆⊆⇒⊆n个元素集合子集数2n 真子集00,,x A x B x B x A A B∈⇒∈∃∈∉⇔⊂相等,A B B A A B⊆⊆⇔=运算交集{}|,x xB x BA A∈∈=且()()()U U UC A B C A C B=()()()U U UC A B C A C B=()U UC C A A=并集{}|,x xB x BA A∈∈=或补集{}|Ux x UC A x A∈=∉且常用逻辑用语命题概念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

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逆;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互为逆否。

互为逆否的命题等价。

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充要条件充分条件p q⇒,p是q的充分条件若命题p对应集合A,命题q对应集合B,则p q⇒等价于A B⊆,p q⇔等价于A B=。

必要条件p q⇒,q是p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p q⇔,,p q互为充要条件逻辑连接词或命题p q∨,,p q有一为真即为真,,p q均为假时才为假。

类比集合的并且命题p q∧,,p q均为真时才为真,,p q有一为假即为假。

类比集合的交非命题p⌝和p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类比集合的补量词全称量词∀,含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其否定为特称命题。

存在量词∃,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其否定为全称命题。

一、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既否条件又否结论)(先逆再否)(互换条件与结论)2.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

人教版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件

人教版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件

原命题 若p,则q
互 否
否命题 若 p,则 q
互逆 互为逆否
同真同假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否
逆否命题 若 q,则 p
注:(1) “互为”的; (2)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3)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2.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
对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要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判断
(1)从概念的角度去理解. ①若pq,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②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 ⑧若p q,且q ⇏ p,则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若p⇏ q,且q p,则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⑤若p⇏ q,且q⇏ p,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1)(2) B.(3)(4) C.(1)(4) D.(2)(3)
3.指出下列命题的真假: (1)不等式x2+2≤0没有实数解;
(2)-1是偶数或奇数. (1)真命题(2)真命题
4.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判断其 真假. (1)对数函数都是单调函数; (2)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题型3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及其否定
(1)要判定全称命题是真命题,需对集合 M 中的每个元素 x,证 明 p(x)成立.如果在集合 M 中找到一个元素 x0,使得 p(x0)不成 立,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 (2)要判定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 M 中,找到一个 元素 x0,使 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 常见题型:(1)区别判断全称命题、特称命题;(2)写出全称命题、 特称命题的否定;(3)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及其否定的真假判断; (4)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应用.
例 5 已知:p:|x-4|≤6,q:x2+3x≥0,若命题“p 且 q”和 “非 p”都为假,求 x 的取值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基础典型题归类与解析C.π是有理数D.x2-5x=0的根是自然数解析:选D.x2-5x=0的根为x1=0,x2=5,均为自然数.二、题型二:复合命题的结构例3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6是12和18的公约数;(2)当a>-1时,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3)已知x、y为非零自然数,当y-x=2时,y=4,x=2.解析:(1)若一个数是6,则它是12和18的公约数,是真命题.(2)若a>-1,则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是假命题.因为当a=0时,方程变为2x-1=0,此时只有一个实根x=.(3)已知x、y为非零自然数,若y-x=2,则y=4,x=2,是假命题.变式练习: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若整数a是偶数,则a能被2整除;(2)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3)相等的两个角的正切值相等.解析:(1)条件p:整数a是偶数,结论q:a能被2整除,真命题.(2)命题“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即“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则该四边形是矩形”.条件p: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结论q:该四边形是矩形,真命题..例求使pq是假例ABCD.与原命题同为真命题解析:选D.原命题显然为真,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ABC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ABC有一内角为”,它是真命题.故选D.例6.命题“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A.若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B.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C.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D.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答案: B例7.若“x>y,则x2>y2”的逆否命题是( )A.若x≤y,则x2≤y2B.若x>y,则x2<y2C.若x2≤y2,则x≤y D.若x<y,则x2<y2解析:选C.由互为逆否命题的定义可知,把原命题的条件的否定作为结论,原命题的结论的否定作为条件即可得逆否命题.例8..给出下列命题:①命题“若b2-4ac<0,则方程ax2+bx+c=0(a≠0)无实根”的否命题;y,则非x例∴原命题“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为真命题.又因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所以“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六、题型六:判断条件关系及求参数范围例10.“x=2kπ+(k∈Z)”是“tan x=1”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x=2kπ+时,tan x=1,而tan x=1得x=kπ+,所以“x=2kπ+”是“tan x=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例11、设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是C的充要条件,则D是A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由题意得:故D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例12.已知条件p:-1≤x≤10,q:x2-4x+4-m2≤0(m>0)不变,若非p是非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如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p:-1≤x≤10.q:x2-4x+4-m2≤0⇔[x-(2-m)][x-(2+m)]≤0(m>0)⇔2-m≤x≤2+m(m>0).因为非p是非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x|-1≤x≤10}{x|2-m≤x≤2+m},故有或,解得m≥8.所以实数m的范围为{m|m≥8}.变式练习1:已知条件:p:y=lg(x2+2x-3)的定义域,条件q:5x-6>x2,则q是p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p:x2+2x-3>0,则x>1或x<-3;q:5x-6>x2,即x2-5x+6<0,由小集合⇒大集合,∴q⇒p,但p q.故选A.变式练习2已知p:≤x≤1,q:a≤x≤a+1,若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q,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p⇒q但qp.∵p:≤x≤1,q:a≤x≤a+1.∴a+1≥1且a≤,即0≤a≤.∴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为.七、充要条件的论证例13求证:0≤a<是不等式ax2-ax+1-a>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的充要条件.证明:充分性:∵0<a<,∴Δ=a2-4a(1-a)=5a2-4a=a(5a-4)<0,则ax2-ax+1-a>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而当a=0时,不等式ax2-ax+1-a>0可变成1>0.显然当a=0时,不等式ax2-ax+1-a>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必要性:∵ax2-ax+1-a>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a=0或解得0≤a<.例ABCD例变式练习2:(2010年高考安徽卷)命题“对任何x∈R,|x-2|+|x-4|>3”的否定是________.解:存在x∈R,使得|x-2|+|x-4|≤3变式练习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然后判断其真假:(1)p:方程x2-x+1=0有实根;(2)p:函数y=tan x是周期函数;(3)p:∅⊆A;(4)p:不等式x2+3x+5<0的解集是∅.解析:题号判断p的真假非p的形式判断非p的真假(1)假方程x2-x+1=0无实数根真(2)真函数y=tan x不是周期函数假(3)真∅A 假(4)真不等式x2+3x+5<0的解集不是∅假十、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相关小综合题例16.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是全称命题,哪些是特称命题,并判断真假:(1)若a>0,且a≠1,则对任意实数x,a x>0.(2)对任意实数x1,x2,若x1<x2,则tan x1<tan x2.(3)∃T0∈R,使|sin(x+T0)|=|sin x|.(4)∃x0∈R,使x+1<0.解析:(1)(2)是全称命题,(3)(4)是特称命题.(1)∵a x>0(a>0且a≠1)恒成立,∴命题(1)是真命题.(2)存在x1=0,x2=π,x1<x2,但tan0=tanπ,∴命题(2)是假命题.(3)y=|sin x|是周期函数,π就是它的一个周期,∴命题(3)是真命题.(4)对任意x0∈R,x+1>0.∴命题(4)是假命题.例17.若命题p:∀x∈R,ax2+4x+a≥-2x2+1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3或a>2 B.a≥2C.a>-2 D.-2<a<2解析:依题意:ax2+4x+a≥-2x2+1恒成立,即(a+2)x2+4x+a-1≥0恒成立,所以有:⇔⇔a≥2.所以选B变式练习1:已知命题p:∃x0∈R,tan x0=;命题q:∀x∈R,x2-x+1>0,则命题“p且q”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解析:当x0=时,tan x0=,∴命题p为真命题;x2-x+1=2+>0恒成立,∴命题q为真命题,∴“p且q”为真命题.所以填:真变式练习2:已知命题p:∃x∈R,使tan x=1,命题q:x2-3x+2<0的解集是{x|1<x<2},下列结论:①命题“p∧q”是真命题;②命题“p∧¬q”是假命题;③命题“¬p∨q”是真命题;④命题“¬p∨¬q”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当x=时,tan x=1,∴命题p为真命题.由x2-3x+2<0得1<x<2,∴命题q为真命题.∴p∧q为真,p∧¬q为假,¬p∨q为真,¬p∨¬q为假.所以选D十一、综合训练典型题例18.设命题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命题q:实数x满足(1)若a=1,且p∧q为真,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2)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1)由x2-4ax+3a2<0得(x-3a)(x-a)<0.又a>0,所以a<x<3a,当a=1时,1<x<3,即p为真命题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1<x<3.由解得即2<x≤3.所以q为真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2<x≤3.若p∧q为真,则⇔2<x<3,所以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2,3).(2)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非p⇒非p且非q非q.设A={x|x≤a或x≥3a},B={x|x≤2或x>3},则A B.所以0<a≤2且3a>3,即1<a≤2.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2].例19.若∀x∈R,函数f(x)=mx2+x-m-a的图象和x轴恒有公共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m=0时,f(x)=x-a与x轴恒相交,所以a∈R;(2)当m≠0时,二次函数f(x)=mx2+x-m-a的图象和x轴恒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4m(m+a)≥0恒成立,即4m2+4am+1≥0恒成立.又4m2+4am+1≥0是一个关于m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Δ=(4a)2-16≤0,解得-1≤a≤1.综上所述,当m=0时,a∈R;当m≠0,a∈[-1,1].(1)(2)即(2)∴m∵f∴mq:关于x=[∴-(a2-a)≤-2,即a2-a-2≥0,解得a≤-1或a≥2.即p:a≤-1或a≥2由不等式ax2-ax+1>0的解集为R得,即解得0≤a<4∴q:0≤a<4.∵p∧q假,p∨q真.∴p与q一真一假.∴p真q假或p假q真,即或∴a≤-1或a≥4或0≤a<2.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