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固相合成

合集下载

固相合成的原理及其应用

固相合成的原理及其应用

固相合成的原理及其应用固相合成,这个词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将材料混合、加热,让它们在固态下反应,最终形成新材料的过程。

就像我们在厨房里做菜一样,把各种食材放到一起,调味、加热,最后煮出一锅美味的汤。

固相合成的原理就这么简单。

不过,别小看它,这个过程可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里,像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想象一下,你在实验室里,拿着一堆粉末状的化学物质,像是一个小小的巫师。

你要把这些粉末混合得均匀,就像搅拌一杯奶昔,确保每一口都有浓浓的味道。

然后,把它们放进炉子里,调高温度,让它们在高温下“热情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像是人们在聚会上聊天,渐渐产生化学反应,最后形成新的“朋友”。

这就是固相合成的魅力所在。

说到应用,固相合成可真是个多面手!无论是电子材料、陶瓷、还是催化剂,都离不开这个技术。

比如在电子行业,我们需要一些特殊的材料来制造半导体。

固相合成能够提供那些具有优良电导率和热稳定性的材料,帮助我们制作出更先进的电子设备。

是不是觉得科技感满满,仿佛自己走在了未来的路上呢?再比如,在制备陶瓷材料时,固相合成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陶瓷的坚硬和耐高温性,很多时候都依赖于这个过程。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用陶瓷碗盛饭,那些碗可是经过了严苛的固相合成才得以诞生的,保证了我们用得放心、吃得安心。

是不是突然觉得碗里的饭更加美味了呢?有些人可能会问,固相合成听起来很厉害,那它的缺点是什么呢?固相合成也不是十全十美,有时候反应速度慢,产物的纯度也得仔细把控。

不过,科学家们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没事儿,总有办法让它更加完美嘛!比如,有些人会结合其他合成方法,比如溶液合成,来提高产物的质量,真是机智如你!固相合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环保,嘿,没错,今天的科技发展可讲究环保。

固相合成一般不需要使用溶剂,减少了废物的产生。

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提倡的“光盘行动”,少吃剩饭,减少浪费。

科学也是要有这种环保意识的嘛。

材料合成与制备 第6章 低热固相合成

材料合成与制备 第6章 低热固相合成

二、低热固相合成方法的原理
1、三步反应机理
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有机固相反应,提 出了三步反应机理:相重建;相转变;晶体分解或分离。
2、扩散-反应-成核-产物晶粒生长机理 固相反应的发生起始于两个反应物分子的扩散接触,接着发生
化学作用,旧化学键断裂产生新键,发生固-固化学反应,生成产物 分子 ;此时生成的产物分子分散在母体反应物中,只能当作一种杂 质或缺陷的分散存在,只有当产物分子集积到一定大小,才能出现 产物的晶核,从而完成成核过程。 随着晶核的长大,达到一定的大 小后出现产物的独立晶相。可见,固相反应经历四个阶段,即扩散反应-成核-生长.但由于各阶段进行的速率在不同的反应体系或同 一反应体系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不尽相同.使得各个阶段的特征并非 清晰可辨,总反应特征表现为反应的决速步的特征。
多酸化合物因具有抗病毒、抗癌等生物活性作用及作为多种反应的 催化剂而广泛应用。例如利用低热固相反应方法含砷的硅钨酸化合物。
3、合成新配合物 采用低热固相反应合成单核和多核配合物。例如镧系金属与乙酰丙
酮和冠醚大环配体形成混配化合物
4、合成固配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只能存在于固相中,遇到溶剂后不稳定或转化为其它化
合物,将这类化合物称之为固配化合物。如水杨醛及其衍生物。
5、合成配合物的几何异构体 6、合成反应中间体
将氨基酸的羧基键联在一个完全不溶的树脂上,然后在另一端形成 并生长肽链,从而形成了一种由液相的可溶试剂与链接于不溶的固体物 质上的肽链之间的多相反应。
7、合成纳米材料、有机化合物及其它材料。
四、低热固相合成工艺种类
1、反应物化学组成和结构 2、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 3、反应温度压力与气氛 4、杂质及矿化剂 5、晶体缺陷

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法

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法

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法
共沉淀法(Co-precipitation method)是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溶液中混合两种或多种溶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其共同沉淀,从而得到纳米材料。

共沉淀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 准备适当的金属盐溶液;2. 将不同金属盐溶液混合;3. 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温度、pH值等)
搅拌反应体系;4. 通过沉淀、洗涤和干燥等步骤获得纳米材料。

固相合成法(Solid-state synthesis method)是一种将固体反应
原料直接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目标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溶液作为反应介质,而是通过固体反应原料的相互作用形成产物。

固相合成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 准备适当的固体反应原料;2. 将原料混合均匀;3. 在高温下进行反应;4. 冷却并收集产物。

共沉淀法和固相合成法都是制备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它们具有制备简单、操作容易等优点。

然而,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系统和制备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的。

固相合成法实验流程

固相合成法实验流程

固相合成法实验流程一。

固相合成法,这可是化学领域里的一把“利剑”!简单来说,就是在固体状态下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合成我们想要的物质。

1.1 准备工作那可是关键。

就像打仗前要准备好武器一样,咱们做实验前也得把东西备齐喽。

得选好反应原料,这就好比挑好“种子”,质量得过硬。

然后呢,各种实验器具,什么反应容器、搅拌棒、温度计,一个都不能少,而且得保证干净、完好,不然就像“破车走烂路”,容易出岔子。

1.2 原料处理要精细。

原料到手可不能直接用,得进行一番处理。

该研磨的研磨,该提纯的提纯,把杂质都去掉,让原料“纯纯粹粹”,这样反应才能顺顺利利。

二。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战斗”环节啦!2.1 反应条件要控制好。

温度、压力、反应时间,这可都是“命门”。

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就像炒菜火候不对,味道就差了。

压力也要适中,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反应效果。

反应时间更是关键,时间短了反应不完全,时间长了又可能产生副产物,得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叫“恰到好处,事半功倍”。

2.2 搅拌操作不能少。

搅拌就像是给反应“煽风点火”,让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

搅拌速度也有讲究,太快太慢都不行,得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2.3 过程监控要及时。

反应进行中,得时刻盯着,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点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

定期取样检测,看看反应进行到哪一步了,有没有偏离预期,一旦有问题,赶紧“对症下药”。

三。

最后就是收获成果啦!3.1 产物分离与提纯。

反应结束后,得把产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这可需要点技术和耐心。

然后进行提纯,把杂质彻底清除,让产物“出淤泥而不染”。

3.2 产物鉴定与分析。

分离提纯完,还得对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看看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质量合不合格。

这就像是给成果“打分”,只有合格了,咱们这实验才算成功。

固相合成法及应用

固相合成法及应用

固相合成法及应用固相合成法是一种把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固定在固相材料上进行反应的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合成与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相关的化合物。

固相合成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高效率、高纯度等优点,因此在化学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固相合成法最早应用于多肽的合成。

多肽是由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分子,其合成过程中涉及到反应物的固定和反应的进行。

传统的多肽合成方法需要在溶液中进行,而固相合成法则可以将多肽的前体固定在固相材料上,并在反应过程中进行,大大提高了合成的效率和纯度。

固相合成法已经成为多肽合成领域的主流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蛋白质工程等领域。

在药物化学中,固相合成法可以用于合成新药分子。

新药分子的合成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化学反应和结构修饰,传统的合成方法需要进行多道反应步骤,并需要分离纯化产物,费时费力。

而固相合成法则可以将反应物固定在固相材料上,反应后只需简单的洗涤和溶解等步骤即可得到目标产物。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合成效率,还减少了中间产物的损失和杂质的产生,保证了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因此,固相合成法能够实现高通量合成和高效率的药物研发,大大缩短合成周期和降低合成成本。

此外,固相合成法还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材料的合成往往需要通过多步骤的反应来得到目标产物,而固相合成法则可以将反应物固定在固相材料上,实现多步骤反应的连续进行。

固相合成法可以用于制备各种材料,如金属氧化物、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

它可以控制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性能,提高材料的纯度和稳定性。

固相合成法还可以用于合成催化剂、吸附剂和敏感材料,以及制备电池材料、传感器材料等。

总之,固相合成法是一种在化学合成中广泛应用的方法,能够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合成各种化合物。

它的优点包括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高效率和高纯度等。

固相合成法不仅提高了合成效率和纯度,还可以实现高通量合成和高效率的药物研发,以及制备各种材料。

碳基材料的固相合成及应用研究

碳基材料的固相合成及应用研究

碳基材料的固相合成及应用研究
碳基材料(Carbon-based materials)是一类多样化的材料,具有很好的电介性、热
介性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微尺度加工中。

随着表面化学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发展,能够
实现对碳基材料的固相合成及应用研究。

固相合成是一种用于分子结构和表面性能控制的
有效工具,可以利用它研究和调控碳基材料多种性能,如表面形貌、电子结构和介电性能。

碳基材料的固相合成包括自组装及其他自组装技术,主要用于碳基杂化研究,如合金、复合物和杂化碳。

一种新兴的碳基合金技术是化学气相沉积(CVD),它可以用于合成碳
基复合物。

其优点是可以与多种其他材料共沉积,并具有低温合成、多相平衡和低成本等
优点。

所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可以有效合成具有合金、复合物结构的碳基材料,进
而研究其电子表征、粗糙度、机械性能、介电性质、热传导率等性能。

此外,碳基材料的固相合成还可以应用于薄膜技术、Nano碳片技术、全合金复合材料技术等领域。

如薄膜技术可以制备具有高强度和高热强度的碳薄膜,可以有效抑制电磁波
的传播,可以应用于激光处理、无线通信、材料处理、超导电磁屏蔽等。

另外,纳米碳片
技术可以制备单分子片和稀疏晶体片,用于未来智能设备及生物传感器、芯片等,以及全
合金复合材料技术,可以取代原有金属和陶瓷类材料,构建出具备抗腐蚀性和热控制能力
的先进材料。

因此,在碳基材料的固相合成研究中,科学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装技术,合成出拥有
优良性能的材料,在能源、航空航天、纳米科学及微技术等领域可以取得很好的应用。

固相有机合成原理及应用指南

固相有机合成原理及应用指南

固相有机合成原理及应用指南固相有机合成(solid-phase organic synthesis,SPOS)是一种在固相材料或载体上进行有机合成的方法,其原理基于化学反应物质在固体界面上的吸附和反应。

固相有机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化学品易于使用和处理的优点,因此在有机合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固相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应用指南。

一、固相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固相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固相材料:常用的固相载体包括无机、有机和金属氧化物等材料。

固相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内部孔隙结构,可以提供丰富的反应场所,增强反应效率。

2. 基于固体表面的反应:反应物质在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然后在固体表面上进行反应。

由于固体表面提供了大量的反应场所,可以促进反应物质的接触和反应,增加反应速率。

3. 无需溶剂:固相有机合成不需要溶剂,反应物质直接吸附在固体表面上进行反应。

这样可以避免溶剂的使用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固相反应条件:固相有机合成一般使用温和的条件,例如常温下或中等温度下反应。

这使得固相有机合成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

二、固相有机合成的实验技术1. 固相载体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固相材料对于固相有机合成非常重要。

载体应具有合适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吸附和固定反应物质,并提供良好的反应条件。

常用的载体包括硅胶、多孔陶瓷、聚合物等。

2. 固相反应的设计:设计合适的反应体系对于固相有机合成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反应物质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反应的时间等因素。

此外,反应条件的改变和反应的监测也是实现高效固相合成的关键。

3. 固相反应的实施:固相有机合成实验一般可以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

反应物质与固相材料混合后,可以通过热搅拌或其他方式促进反应物质的接触和反应。

反应结束后,固相材料可以通过简单的分离和洗涤等步骤进行处理。

三、固相有机合成的应用指南固相有机合成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指南:1. 多步合成:固相有机合成可以用于多步合成,即在同一固相载体上完成多个反应步骤。

材料的固相合成

材料的固相合成
2.4 材料的固相合成反应
2.4.1 高温固相反应: 高温下(1000—1500℃) 固体和固体间进 行的合成反应
MgO(s)+ Al2O3(s) = MgAl2O4(s)(尖晶石型)
2.4.1.1 固相反应的机制和特点 从热力学上讲,完全可以进行(低温)。 实际上:1200℃:反应几乎不能进行, ? 1500℃:反应也需数天才能完成。
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在室温到 450℃的温度范围 内很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嵌入反应,生成层状嵌入 化合物,当然这种反反应是可逆的:
HF/F2,25度 石墨 —————石墨氟化物(黑色),C3.6F~C4.0F
HF/F2,450度 石墨 ——————石墨氟化物(白色).CF0.68~CF
石墨十FeCl3 -- 石墨/FeCl3嵌入化合物
2 低热固相化学反应的特有规律
(2)无化学平衡
由气体参加的固相反应
气体组分有的作为反应物,有的作为产物的话,则 只要维持气体反应物组分一定分压,气体产物组分 及时逸出反应体系,可使一旦反应便能进行到底。 因此,固相反应一旦发生即可进行完全,不存在化
学平衡。
(3)拓扑化学控制原理
在固相反应中,各固体反应物的晶格是高度有序排 列的,因而晶格分子的移动较困难,只有合适取向 的晶面上的分子足够地靠近.才能提供合适的反应 中心,使固相反应得以进行,这就是固相反应特有 的拓扑化学控制原理。
结合而成,化学键作用只在局部范围内(分子范围内)
是连续的。 绝大多数固体有机化合物、无机分子形成的固体物质以
及许多固体配合物均属于分子固体。配合物,CaCO3,BaSO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H3 ∣ CH3
b.p.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晶核上的晶体生长也有相当的困难。
原料中的Mg2+和Al3+扩散为速控步,则需要 横跨两个界面的扩散才有可能在核上发生晶 体生长反应,并使原料界面间的产物层加厚。
总结:升高温度是有利于离子键的断裂和重新 组合,有利于晶格中Mg2+和Al3+离子扩散的, 因而明显有利于促进反应。
影响这类固相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碳元素反应性: 金刚石:三维晶体,它在—定的温度范围 内几乎对所有试剂 都是稳定的;
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在室温到 450℃的温度范围 内很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嵌入反应,生成层状嵌入 化合物,当然这种反反应是可逆的:
HF/F2,25度 石墨 —————石墨氟化物(黑色),C3.6F~C4.0F
HF/F2,450度 石墨 ——————石墨氟化物(白色).CF0.68~CF
2.4.3.3 固相反应与液相反应的差别
(3) 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差别 K3[Fe(CN)6]与I-在溶液中不反应,但固相
中反应可以生成 k4[Fe(CN)6]和I2,原因是各 物质尤其是I-处于固态和溶液中的热力学函数 不同,加上I2(S)的易升华挥发性,从而导 致反应方向上的截然不同。
2.4.3.3 固相反应与液相反应的差别
2 低热固相化学反应的特有规律
(1)潜伏期
固相化学反应:单组分和多组分固相化学
多组分固相化学反应存在潜伏期
原因:
扩散:反应开始于两相的接触部分,反应继续进行,反应物需 以扩散方式通过生成物进行物质输运,而这种扩散对大多数固 体是较慢的。
成核:产物只有集积到一定大小时才能成核,而成核需要一定 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n,反应则不能发生。 总结: 两种过程均受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产 物成核越快,反应的潜伏期就越短;反之,则潜伏期就越长。 当低于成核温度Tn时,固相反应就不能发生。
原因是Cu2S在CH2C12中不溶解
结果:投料量相同,但产物不同
3 固相反应与液相反应的差别
(2) 产物溶解度的影响 溶液反应: 产物溶解性小利于反应
NiCl2与(CH3)4NCl在溶液中反应,生成难溶的长链 一取代产物 (CH3)4N]NiCl3, 固相反应: 没要求
而以固相反应,则可以生成一取代的 [(CH3)4N]NiCl3和二取代的 [(CH3)4N)2NiCl4分子化 合物。
原因:
成核困难: 晶核上晶体生长有困难
MgO(s)+ Al2O3(s) = MgAl2O4(s)(尖晶石型)
成核困难: 成核反应需要通过反应物界面结构的重新排列: 形成与反应物结构不同的晶核。
包括结构中阴、阳离子键的断裂和重新结合,
MgO和Al2O3晶格中 Mg2+和A13+离子的脱出、扩散 和进入缺位。
产物分子分散在母体反应物中,只能当作杂质或 缺陷的分散存在, 成核:当产物分子集积到一定大小,出现产物的晶核, 晶核成长: 随着晶核的长大,达到一定的大小,出现产物 的独立晶相。 由于各阶段进行的速率在不同的反应体系或同一反应体 系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不尽相同,使得各个阶段的特征并 非清晰可辨,总反应特征只表现为反应的决速步的特征。
aq
这表明虽然使用同样的起始反应物、同样的摩尔比, 由于反应微环境的不同使固、液反应有明显的差 别.--------------------?
1 固相反应机理
固相反应经历四个阶段.即扩散一反应一成核一生长, 扩散:固相反应的发生起始于两个反应物分子的扩散接触, 反应: 接着发生化学作用,生成产物分子。此时生成的
CH3CH2CH2CH2CH3 b.p. 36℃
CH3CH2CHCH3 ∣ CH3
b.p. 28℃
CH3 ∣ CH3-C-CH3 ∣ CH 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固体。一维和二维固 体合称为低维固体。
分子固体中,由于化学键只在分子内部是连 续的,固体中分子间只靠弱的分子间力联系, 故可看作零维晶体。
例如:
(4)分步反应
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存在逐级平衡,
Fe3+-------[Fe(OH)(H2O)5]2+ -----[Fe(OH)2(H2O)4]+-------
各种型体的浓度与配体浓度、溶液pH等有关。
固相化学反应一般不存在化学平衡,因此可以通过 精确控制反应物的配比等条件,实现分步反应,得 到所需的目标化合物。
固相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取决于
热力学 反应物结构(动力学)
固体反应物热力学函数---ΔG <0。 在满足热力学条件下,反应物的结构成了反应速率 的决定性因素。
固体类型: 根据固体中连续的化学键作用的分布范围,可将 固体分为延伸固体和分子固体两类。 延伸固体: 是指化学键作用无间断地贯穿整个晶格的固
体物质。
石墨十FeCl3 -- 石墨/FeCl3嵌入化合物
聚乙炔:一维固体,很容易被掺杂(类似于嵌入反应) 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
CH
CH + n
I2
CH I2CH n
在室温时,聚乙炔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首先 生成嵌入化合物,尔后氧攻击聚乙炔链使之降解, 这是限制聚乙炔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聚乙炔 在300℃即分解,主要产物为苯。
扩大接触面积: 物理:加压成片,甚至热压成型使反应物颗粒充 分均匀接触 化学:通过化学方法使反应物组分事先共沉淀或 通过化学反应制成反应物先驱物 (precursor)。
例1: 利用制备“先驱物”法制备尖晶石型 ZnFe204的固相反应
Fe2[(COO)2]3+Zn(COO)2——ZnFe204 +4CO +4CO2 先驱物的制备: Fe2[(COO)2]3+Zn(COO)2(1:1)溶于水中充分搅拌 混匀,形成溶液,加热并蒸去水分。形成共沉淀, (Fe3+和Zn2+均匀分布的固溶体型草酸盐混合物)产 物沉淀经过过滤、灼烧即成很好的固相反应原料“先 驱物”的制备。
固相化学:
低温固相反应 〈 100 ℃ 中温固相反应 100-600 ℃ 高温固相反应 〉600 ℃
传统固相化学特点;传统故相化学既是高温固相化学
由于传统的材料主要涉及一些高熔点的无机固体, 如硅酸盐、氧化物、金属合金等,这些材料一般都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原子间隙小和牢固的化学键等 特征,通常合成反应多在高温下进行,
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大多数离子晶体中的化学键 连续贯穿整 个晶格,属于延伸固体。SiO2, 金刚石等。
金刚石 结构示意图
分子固体:物质的分子靠比化学键弱得多的分子间力 结合而成,化学键作用只在局部范围内(分子范围内) 是连续的。 绝大多数固体有机化合物、无机分子形成的固体物质以 及许多固体配合物均属于分子固体。配合物,CaCO3,BaSO
造成了组成和结构的非均匀性。如继续进行反应,即使 持续很长时间也难于使其组成趋向计量的1:3。
存在问题:
固相反应中由于反应物结构(一般用不稳定结构或介 稳态的多晶或非晶态物种)和生成物结构的特点,要 进一步细致研究其中离子的扩散规律是极其困难的。 因而在这方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2.4.2 低热固相合成化学
2.4.2.1 传统的固相化学 固相化学的应用:祖先的制陶工艺
固相化学学科的确认: 1912年,年轻的Hedvall发表“关于林曼绿”(CoO 和ZnO的粉末固体反应)为题的论文,有关固相化学 的历史才正式拉开序幕。
原因:自亚里士多德时起,直至距今80多年前,人 们广泛相信“不存在液体就不发生固体间的化学反 应”。
普遍认为: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反应,必须在高温下 进行。
研究低温固相反应意义
可以获得介稳固体材料,增加材料的种类 传统固相化学反应合成:得到的是热力学稳
定的产物,而那些介稳中间物或动力学控制 的化合物往往只能在较低温度下存在,它们 在高温时分解或重组成热力学稳定产物。
反应机理提供证据
2.4.2.2 固体的结构和固相化学反应
产物的制备:反应温度可比常规的大为降低(约1000℃)
(2) 关于固体原料的反应性(reactivity)
固体原料的反应性
晶体不同,表面具有不同的结构, 具有不同的反应性 缺陷的多少
晶体不同,表面具有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反应性。 如原料固体结构与生成物结构相似,则结构重排较方便, 成核较易。须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原料的反应性:
(a)反应物固体的表面积和反应物间的接触面 积; (b)生成物相的成核速度; (c)相界面间特别是通过生成物相层的离子扩散速
度。
2.4.1.2 固相反应合成中的几个问题
(1)关于反应物固体的表面积和接触面积
提高反应物料的表面活性: 物理:充分破碎和研磨 化学:通过各种化学途径制备粒度细、比表面 大、表面活性高的反应物原料,
2.4.3.3 固相反应与液相反应的差别
(1) 反应物溶解度的影响
溶液反应:反应物在体系中溶解
2 CH3
NH2 + CoCl2 6H2O heat
aq
aq
原因就是4-甲基苯胺不 溶于水中,而在乙醇或 乙醚中两者便可发生反
Cu2S +(NH4)2MoS4 CH2Cl2 (n-Bu4N) 2MoS4
Solid (n-Bu4N)4[Mo8Cu12S32]
(5)嵌入反应
具有层状或夹层状结构的固体可进行潜入反应。 如 石 墨 、 MoS2 、 TiS2 等 都 可 以 发 生 嵌 入 反 应 , Mn(OAc)2与草酸的反应:就是首先发生嵌入反应,形成的 中间态嵌入化合物进一步反应便生成最终产物。
固体的层状结构只有在固体存在时才拥有,一旦固体溶解在 溶剂中,层状结构不复存在,因而溶液化学中不存在嵌入反 应。
C60:分子固体,在固相中,它也和碘发生反 应,生成加和物。其固体的电化学性质也是
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2.4.2.3 低热固相化学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