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病防范综合一览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doc

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xx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病毒疫情,数个援助机构及国际组织,包括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正投入人力试图减缓疫情。
下面我整理了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范文一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截至20xx年10月3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10月3日通报,截至10月1日,西非五国和美国共报告埃博拉病例7492例(包括确诊、可能和疑似病例),死亡3439人,死亡率达46%。
几内亚:共报告病例1199例,死亡739人,死亡率62%。
其中,确诊病例977例,可能病例177例,疑似病例45例。
利比里亚:共报告病例3834例,死亡2069人,死亡率54%。
其中,确诊病例931例,可能病例1713例,疑似病例1190例。
塞拉利昂:共报告病例2437例,死亡623人,死亡率26%。
其中,确诊病例2179例,可能病例37例,疑似病例221例。
尼日利亚:共报告病例20例,死亡8人,死亡率38%。
其中,确诊病例19例,可能病例1例。
塞内加尔:共报告确诊病例1例,无死亡。
美国:共报告确诊病例1例,无死亡。
此次埃博拉疫情的死亡病例大都来自于疑似病例,而非确诊病例。
只有当实验室检验结果为阳性时,才能确诊为死于埃博拉;如果检验结果为阴性,该病例则不再计入埃博拉死亡病例,统计数字也会相应调整。
但由于实验室和治疗中心目前的接诊能力已超负荷,特别是在利比里亚,所以,可能、疑似、连同确诊病例的数据需要进一步的调整确认。
数据的确认工作一直在做,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数据在将来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修正。
附表: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病例情况统计表截至20xx年10月1日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范文二几内亚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截止20xx年11月10日,几内亚住院确诊病人1人,列入观察名单的接触者382人,其中,被列入重点观察名单的密切接触者141人。
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

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
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旨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以便于疫情监测、病原鉴定和预防控制工作。
根据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病原微生物分为五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
Ⅰ类病原微生物指对人类具有极高病原性和传染性,且几乎没有有效防治手段的病原微生物,如埃博拉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Ⅱ类病原微生物指对人类具有较高病原性和传染性,但有一定的防治手段,如流感病毒、百草枯菌等。
Ⅲ类病原微生物指对人类具有一定病原性和传染性,但能够通过实施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如霍乱弧菌、肺结核菌等。
Ⅳ类病原微生物指对人类具有较低病原性和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疾病,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Ⅴ类病原微生物指非常微弱或者没有病原性的微生物,例如常见的酵母菌、大肠杆菌K12株等。
除了以上五类,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还包括了一些特殊微生物,如变种恶性伤寒杆菌等。
总之,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对各种病原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命名,便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并能够指导病原鉴定、疫情监测等相关工作。
传染病防治组织架构及职责

传染病防治组织架构及职责一、组织架构为了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该架构应包括以下部分:1、领导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医生、医院管理者等组成。
负责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方案,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防治工作的开展。
2、执行机构:由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组成。
负责具体执行传染病防治方案,开展疫情监测、报告、防控和治疗工作。
3、支持机构:由科研机构、健康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组成。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宣传教育、资源筹措等支持性工作。
4、专家委员会:由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医生、感染科医生、免疫学家等组成。
负责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职责分配1、领导机构职责:制定传染病防治方案和政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监督执行机构的工作进展,评估防治效果。
2、执行机构职责:具体执行传染病防治方案,负责疫情监测、报告、防控和治疗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社区和医院合作。
3、支持机构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宣传教育、资源筹措等支持性工作,参与制定防治方案和政策,协助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
4、专家委员会职责: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参与制定防治方案和政策,协助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
三、协作机制1、信息共享:各级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疫情信息和防治进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资源整合:各级机构应整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协同行动:各级机构应协同行动,共同开展防治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
4、监测与评估:各级机构应对防治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5、应急响应: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各级机构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6、宣传教育:各级机构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级机构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挑战。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疫情,截至10月1日已造成确诊或疑似病例7157例,3330人丧生。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联盟委员会、无国界医生组织、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已投入人力和资金控制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
病原体简介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
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
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患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致病原理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
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
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的体液接触传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可用于治疗和预防。
因此,制订和严格执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对于减少疫情传播和管理疫情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的一些建议:1.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媒体、社区宣传以及医疗机构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埃博拉病毒的认识和理解,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包括病毒传播途径、症状和急救措施等。
2.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并完善疫情监测系统,包括早期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疫情数据。
3.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他们对埃博拉病毒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确保医疗机构具备足够的防护装备、隔离设施和处理工具,并制订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
4.提高个人保护措施:向医务人员和疫情高风险人群宣传个人保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和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定期洗手,不触摸面部和开放性伤口,避免与有病症的人密切接触。
5.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隔离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隔离条件,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进行接触。
6.加强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处理和储存患者体液和样品。
建立高效的废物处理系统,确保所有与埃博拉病毒相关的废弃物得到适当的处理。
7.旅行健康建议:向旅行者提供有关埃博拉疫情的信息和建议,尤其是前往疫情暴发地区的人群。
建议旅行者避免与疑似或确诊感染的病例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尽量避免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
8.国际合作与支持:加强国际合作与支持,包括分享疫情信息、药物研发和疫苗研制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国际社会应提供支持和援助,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能力的建设。
总之,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4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4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标
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公布日期】2024.09.25
•【文号】国疾控综法规函〔2024〕289号
•【施行日期】2024.09.25
•【效力等级】部门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综合
正文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4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标准项目
计划的通知
国疾控综法规函〔2024〕289号局机关各司,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各标准专业委员会,各标准项目负责单位:
现将2024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标准项目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请各单位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管理制度要求,完成标准研究、起草、征求意见和审查等工作。
请各项目负责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将标准送审材料报送验收单位。
中国疾控中心和标准专业委员会要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完成审查上报。
联系人:规财法规司马雨菲、谷京宇
联系方式:62030949、62030946
附件:2024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标准项目计划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2024年9月25日。
埃博拉出血热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脚本)

卫生部发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以及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标本接收和检测结果反馈等工作的通知》
6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采集、处理,应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生物安全规定,工作人员需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采取避免飞沫和接触感染的预防措施。
9-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脚本
PPT
脚本
图片
1.
各位学员大家好!
本节课我们讲述的内容是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
2
首先,跟大家介绍下埃博拉病毒的基础知识。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病死率可高达50%-90%。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通常为10天。
2014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
3
本次培训是为了指导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运输和检测工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生物安全。
12
采集过程中,医院属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派熟悉生物安全的人员监督标本的采集过程。
标本采集后,应用封口膜封闭管口,消毒后由协助者将病人信息填写在采血管上,放入试管架中。采样人员退入潜在污染区,将采血管放入50ml离心管内。离心管消毒后,放入第二层包装尽快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则置于4℃下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全球有几个

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全球有几个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4 Laboratory,简称BSL-4实验室)是一种高度安全的实验室,专门用于处理最危险的生物病原体和传染病病毒。
BSL-4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着重要的生物安全研究和疫情控制工作。
本文将介绍BSL-4实验室的概念、目的和全球分布情况。
BSL-4实验室的概念和目的BSL-4实验室是一种高度封闭、高度安全的实验室环境,用于处理可能对人类和动物造成极其严重威胁的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包括与高致病性病毒相关的疾病,如埃博拉病毒、恶性病毒性膜炎以及其他具有高致病性和传染性的病原体。
BSL-4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实验人员,阻止病原体的泄漏和传播,以及开展对这些病原体的研究。
这些实验室通常采取多层次的控制措施,包括高效的通风系统、严格的实验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和消毒程序等。
BSL-4实验室的全球分布情况目前,BSL-4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建立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BSL-4实验室分布情况的简要介绍:1.美国:美国是BSL-4实验室最集中的国家之一,拥有多个BSL-4实验室,例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BSL-4实验室位于乔治亚州。
2.加拿大:加拿大拥有位于温尼伯的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国家微生物实验室,这是北美地区唯一的BSL-4实验室。
3.德国:德国是欧洲BSL-4实验室最集中的国家之一,拥有位于德累斯顿的弗朗霍夫研究所和位于汉诺威的德国感染研究中心的BSL-4实验室。
4.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拥有布里斯班的CSIRO生物安全实验室,这是南半球地区唯一的BSL-4实验室。
5.中国:中国BSL-4实验室的数量逐渐增加,目前拥有多个BSL-4实验室,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位于北京的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设有BSL-4实验室,例如英国的国家微生物实验室、法国的BSL-4实验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博拉病毒病防范综合一览表
2014年10月17日
世界卫生组织
埃博拉病毒病防范综合一览表1/2
在三个受影响的西非国家发生的埃博拉疫情,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波及地域方面均是前所未有。
这一疫情还有可能扩散至非洲其他甚至非洲以外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了四组国家,以促进行动更有效地实施。
因此,强烈建议所有国家,特别是第1组和第2组的国家,确保在埃博拉病毒病在本国出现时,做好应对的准备。
本清单有助于各国对其准备情况进行评估和测试,并可作为一项工具,用于确定所应采取的具体行动以及如何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差距。
埃博拉病毒病防范综合一览表,是由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等)参与编制而成。
它确定了10项关键内容以及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在本清单发布之日起30、60和90天内分别需要完成的任务。
它还确定了在设备、物资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最低需求。
主要参考文件,如指南、培训手册和指导性说明,将有助于技术专家实施关键部分内容所需采取的行动。
关键部分内容为(见下页):
2
4
5
•6
7
8
9
10
11
第5部分-病例管理
5a)埃博拉治疗中心(ETC)
13
第5部分-病例管理
5b)安全埋葬
14
第6部分-流行病学监测
15
16
17
18
19
20
缩略语
21
参考文件列表1/3
22
23
参考文件列表2/3
24
参考文件列表3/3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