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合集下载

中国各级CDC以科研职责为主

中国各级CDC以科研职责为主

中国各级CDC以科研职责为主作者:麦婉华来源:《小康》2020年第11期2月27日,钟南山院士一番关于疾控中心的建议,让中国的各级疾控中心成为了社会焦点。

“我们的CDC(疾控中心)地位太低了——CDC只是一个技术部门,而且是卫健委领导下的事业单位。

CDC的特殊地位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所以CDC地位要提高,而且要有一定的行政权。

”钟南山说。

究竟,中央、省、地市、县市区各级疾控中心目前的架构建设情况如何?各级疾控中心有哪些职责,以及它们的单位性质、人员配备是怎么样的?近日,《小康》记者对中国各级疾控中心的相关状况进行了梳理。

疾病控制中心一词来自美国主管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的业务机构,现更名为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CDC或CDCP)。

目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 CDC)”,并且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它可分为省级、地/市级、区/县级CDC。

先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或“中国CDC”)说起。

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

从历史层面来说,中国疾控中心前身可追溯到1983年。

原卫生部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预防医学中心。

1986年,中国预防医学中心更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直到2002年1月23日,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等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中国疾控中心。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拥有2000余名工作人员。

因为是脱胎于预防医学科学院,底子是个研究机构,其业务强项,主要是围绕重大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控制。

如今中国疾控中心下属的几个大所和中心,就是围绕几大类型的疾病布局设置的——如传染病所(针对细菌性传染)、病毒病所、寄生虫病所、性病艾滋病中心、结核病中心、职业病所等。

然而,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不到一年,2003年“非典”疫情来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02961
中心机关
105300
公共业
315
78
71
非全日制
非定向


23
宋杨
10486930
5023889
中心机关
105300
公共业
307
79
70
非全日制
非定向


24
汤德铭
10558958
0121014
中心机关
105300
公共业
305
79
70
非全日制
非定向


25
李文玉
10286964
中心机关
免疫学
345
75
72
全日制
非定向


62
李宾
84501941
3700272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100102
免疫学
311
65
64
全日制
非定向


63
朱禹静
84501937
0700225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100103
病原生物学
339
86
77
全日制
非定向


64
张然
84501914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73
孟馳
84501923
180014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
100401
流行病与锂统
计学
348
81
75
全日制
非定向
74
王非雪
84501921

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血吸虫病是严峻危害人民躯体健康、妨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上海等12 省、自治区、直辖市。

由于血吸虫病的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加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妨碍,目前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以及部份差不多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标准的地区,都面临着显现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或者疫情复燃的威逼。

为了提高对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宽敞群众的躯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爱护社会稳固,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 总则1.1 目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规范和指导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证人民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工作原则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1.3 编制依据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为依据编制。

1.4 合用范畴本预案合用于全国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 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判定标准与分级:2.1 显现以下情形之一时,视为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2.1.1 在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 2 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包括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下同)10 例以上(含10 例,下同);或者同一感染地点1 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5 例以上。

2.1.2 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 2 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5 例以上;或者同一感染地点 1 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3 例以上。

2.1.3 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发觉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或者有感染性钉螺分布。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 …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 …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表-1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填报单位:(一)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注:单位栏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统计,以下各表同。

流行县数A1不包括县级以上农场,县级农场统计在所属的行政县内。

流行乡镇数A2 乡级以上农场,列入流行乡镇独立统计。

流行村数A3为行政村数。

传播阻断标准A7、A8、A11、A12 按照《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6-1995),与原消灭地区标准相同。

传播控制标准A9,A10、A13、A14 按照《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6-1995),与原基本消灭地区标准相同。

未达到控制标准A14,A15 目前仍为血吸虫病流行地区。

A7、A9、A11、A13、A15栏,需另文列出县名。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表-2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填报单位:(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注:血检方法为血清学检查方法,不包括皮肤试验和询检。

粪检方法为病原学检查方法。

现有病人数B6 为各县估计的病人数。

晚期病人-合计B7为目前仍存活的登记病例数。

晚期病人-当年发现B8为当年被诊断为晚期病例数。

扩大化疗人数B12指未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论断为阳性而对其进行治疗的人数,包括皮试与询检阳性治疗的人数。

扩大化疗牛头数B17 指未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论断为阳性的牛而对其进行治疗的牛数。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表-3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填报单位:(三)灭螺工作进展(面积/万平方米)注:新查出有螺乡C3需另文例出乡镇的名称。

实有钉螺情况-总面积C11 为C12-C15的合计,软件将自动生成此栏数据。

湖沼地区C12,C13包括湖区和江滩地区。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说明一、制表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制定防治工作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成员会名单资料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成员会名单资料
15
杨恒林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研究员
委员
16
汪天平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17
邱东川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委员
18
陈红根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19
周水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委员
20
林矫矫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21
段绩辉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Nhomakorabea委员委员
8
王 谦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委员
9
伍卫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委员
10
刘 新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11
许汴利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委员
12
张山鹰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委员
13
李岳生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14
李 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委员
22
闻礼永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23
郭家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委员
24
高 琪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25
梁幼生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26
黄希宝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委员
27
温 浩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委员
28
童苏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cdcnews@sohucom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到寄生虫病所现场 …

cdcnews@sohucom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到寄生虫病所现场 …
王宇主任陪同陈竺部长 尹力副部长视察北京市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EWS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电话院63178890 电子信箱院cdcnews@
本期共 6 版 2010 年 10 月 15 日 总第 106 期
9 月 21 日袁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 合 协 调 与卫生 监 督 局 王 雪 凝 副 局 长尧 职业 卫生处 段冬梅处长 莅临 职 业卫生所座谈交流 职业 卫生工 作遥 王 雪 凝 副 局 长 简 要通 报了 职 业 卫 生职能 调整 和叶 中华人民共 和国 职 会人 员围绕 职 业 卫生 工 作 经 费 保 业病防 治法 曳修订等 近期职 业卫生 障 尧 职 业 卫生 科研项目 立 项 尧 职 业 重点工 作袁 并对 下一 阶段职 业卫生 健康风 险评估尧 职业 卫生 培训等展 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建议遥 与 开了深入的研讨遥 座谈会由李涛所
在舟曲抗灾防病工作中袁 中国 疾控中心袁对战斗在舟曲抗灾防病一线的王健尧卢金 疾控中心按照卫生部党组要求袁 在 星等专家和科技骨干提出表扬遥 叶中心报曳全文刊发 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和科技骨干奔赴 此信袁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事迹作为创先争优的 灾区袁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了贡献袁受到了当 实际范例广为宣传袁推动全中心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 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遥 最近甘肃省卫生厅致信中国 展遥
生系统精神倍加振奋袁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尧共命运袁 充 分发扬了不怕疲劳尧不畏艰险尧连续作战尧 团结协力的 优良作风袁彰显了新时期白衣战士救死扶伤尧保有生命 的崇高职业风范遥 你们的倾心帮助与无私关爱袁 使我们深受感动和 鼓舞袁你们的爱心将永留史册袁彪炳千秋遥 在此袁甘肃省 卫生厅代表全省医务工作者和灾区人民向你们表示衷 心的感谢袁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浴 洪水尧泥石流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袁却不能摧毁白 衣战士的精神和信念袁 不能摧毁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 执着遥 我们坚信袁有党中央尧国务院的坚强领导袁有卫生 部的正确指导袁有全省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顽强奋战袁 我 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袁多去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浴 甘肃省卫生厅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一日

我国寄生虫病现状

我国寄生虫病现状
♦ 目的: 目的:

在1989年第一次全国寄生虫调查后,全国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了防 治工作。为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 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于2001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组织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 病现状调查 。
♦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
12.72 4.63 6.12 2.40 0.28
12.51 4.24 5.72 3.22 0.0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China CDC
1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China CDC
主要结果
♦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
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 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
明显上升。
♦ 包虫病和黑热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
50
6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18 16 14
感染率(%)
12 10 8 6 4 2 0 0510152025303540455055-
钩虫 蛔虫 鞭虫
60-
65-
70-
75-
80-
年 龄 组 (岁 )
4.42% 19.24% 1.20%
图例
1种 2种 3种 4种以上
75.1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包虫病诊断标准

包虫病诊断标准

包虫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Echinococcosis2006-04-07发布 2006-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WS257-2006前言本标准是在GB17013-1997《包虫病诊断及处理原则》的基础上指定的,GB17013-1997作废。

本标准的附录B、C、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地方病寄生虫病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临床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伍卫平、温浩、王虎、杨文、童苏祥、江莉。

WS257-2006包虫病诊断标准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1.2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对两型包虫病的诊断。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包虫病hydatidosis/hydatid disease是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的俗称,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在我国主要有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幼虫引起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2.2 包虫病流行区存在着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在犬、狐、狼等犬科动物终宿主和羊、牛、猪等家畜及野生动物中间宿主之间的循环,并出现人类感染病例的地区。

3. 诊断依据3.1 流行病学史:有在流行区的居住、工作、旅游或狩猎史,或与犬、牛、羊等家养动物或狐、狼等野生动物及其皮毛的接触史;在非流行区有从事对来自流行区的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产品加工等接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目标:以现代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研究,为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防治技术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技术相关的寄生虫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诊断和监测技术、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以及保护性免疫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病原生物学等。

(2)与控制重要寄生虫病传播相关的媒介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重要媒介(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软体动物、医学贝类)控制策略、监测技术、防制药物、防制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媒介的生物学等。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新发寄生虫病病原与宿主的相容性、发病机制,重要寄生虫病免疫机制等。

(4)寄生虫病防治创新技术的研究
在(1)、(2)、(3)研究的基础上的检测、诊断、监测技术以及新型防治(制)药物、疫苗与技术等研究。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申请日期: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前请先查阅《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二、申请者对本表所列各项,必须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扼要,用词严谨,外来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三、申请书复印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成册。

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一式四份,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业务处转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通讯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邮政编码:200025
E-mail: ipdwzzp@
简表
编写提纲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立项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主要问题、本项目研究的意义等)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等说明)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二)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必须具备的研究条件
3、合作者/指导老师
4、申请人简历(申请者简历,近5年内工作实绩,如论著、论文、获奖、专利、承担科研课题、获得资助和在国外学习情况等)
(三)经费预算
注:预算支出科目按下列顺序填写:
1.科研业务费(加工、测试、资料及参加国内学术交流等)
2.实验材料费(包括化学试剂、药品、标准品、动物等).
3.小型仪器设备及零配件购置(1万元以下)
4.客座人员津贴
(四)签字和盖章:
申请者:
我保证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获得资助,我将履行课题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卫生部寄生虫病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签字:日期
项目组主要成员:
我保证有关申报内容的真实性。

我将严格遵守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加强合作、信息资源共享,认真开展工作,及时向课题负责人报送有关材料。

若个人信息失实、执行项目中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申请者所在单位:
已按填报说明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书的内容进行了审核。

如获资助,我单位将保证申请者在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展本研究的工作时间,督促其遵守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各项规定。

申请单位公章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