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年轻人不会得慢性肾炎

合集下载

慢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常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尿等症状,三者可以同时存在或者单独出现。

病理改变各种各样,临床症状、表现轻重悬殊。

严重者可发展到尿毒症阶段。

它是任何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在进入终末期肾衰前的进展阶段,此时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渐趋一致性,临床出现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脏萎缩、肾功能减退、呈不可逆性肾脏损害,所有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例中,约60%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逐渐发展造成的。

导致病程慢性化进展的机理,除原有疾病的免疫炎症损伤过程继续进行外,还与以下继发因素有关:①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血液灌注量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跨膜压力升高及滤过压升高,从而引起肾小球硬化;②疾病过程中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性损伤。

(1)水肿:水肿往往出现在眼睑、颜面及双下肢等部位,多为轻中度水肿,在慢性肾炎尚未引起尿毒症时及少出现胸水、腹水等高度水肿。

(2)高血压:一般为中等程度高血压,收缩压在20~22.7kPa左右,舒张压在12.7~14kPa左右,常在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后,如心得安,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

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具有顽固性高血压,一般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病情越严重,预后亦不佳。

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肾脏缺血后血液中肾素含量增多,加重小动脉痉挛而引起持续性高血压。

同时因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容量的增加,进一步促进血压升高。

②肾脏患病时,肾实质遭到破坏,肾组织分泌的抗升压物质减少,有人认为肾性高血压可能与肾脏形成的抗升压物质(即肾前列腺素)减少有关,故可利用前列腺素治疗高血压,因前列腺素既有很强的降压作用,又有改善肾血流量的作用。

③全身小动脉痉挛硬化:肾性高血压持续时间较长后,可出现全身小动脉硬化,小动脉阻力升高,促使血压增高。

由于上述原因使慢性肾炎发生持续性高血压,血管痉挛缺血,肾素分泌增加,肾实质(包括髓质)的损害等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促使慢性肾炎出现顽固性持续性高血压。

肾最害怕六件事

肾最害怕六件事

肾最害怕六件事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病率甚至高于某些常见癌症。

中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左右,每年因尿毒症死亡者约为45万,这一结果与人们不会保护自己的肾脏有很大关系。

肾脏一怕:只重补肾,忽视肾脏健康补肾是许多人崇尚的养生理念,不少人以为,补肾就是补肾脏。

“这是一个误区”,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史伟说,中医学所指的“肾”,是一个功能学概念,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功能和泌尿系统功能的综合功能。

而现代医学所指的“肾”,是指实实在在的肾脏。

肾脏担负着清除体内毒素、废物及过多的水分的重任。

此外,它还协助机体控制血压、调节电解质浓度、产生红细胞等。

一旦肾功能受损,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肾脏二怕:大鱼大肉,蛋白太多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重视蛋白质的摄取是应该的,但这不代表“高蛋白食物吃得越多越好”。

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就足以补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质。

但现在很多职场人士经常应酬,大鱼大肉,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

史伟主任提醒,长期的高蛋白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已有肾功能损伤的人群,蛋白质的摄入更要严格控制,一定要咨询肾脏科医生,并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食谱。

此外,提醒大家一句:蛋白质并不仅限于鸡蛋、牛奶,各种肉类、海鲜以及豆类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

当你热衷于食用高蛋白食物,又或盲目补充高蛋白营养品时,当心,别累坏了肾脏。

肾脏三怕:天天老火汤,嘌呤多多广东人“无汤不欢”,吃饭时多爱喝碗老火靓汤。

老火靓汤一般都加入不少肉类,且煲上两三个小时。

长时间熬制,大量的嘌呤会溶解到肉汤中。

经常喝嘌呤过高的老火汤,会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积,尿酸含量升高,既容易导致痛风,也会损害肾脏。

另一种“伤肾”的饮食习惯是大量海鲜啤酒,因海鲜中富含的一些成分在啤酒作用下,会大大提高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诱发痛风以及痛风性肾病。

肾脏四怕:经常憋尿,喝水不足不少人因为工作太忙常常憋尿,殊不知,憋尿过久容易导致膀胱压力升高、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响输尿管-膀胱抗反流机制,导致尿液反流,容易并发肾盂肾炎、肾功能损害。

“肾炎”到“尿毒症”只有四步,该给你的肾脏排毒了

“肾炎”到“尿毒症”只有四步,该给你的肾脏排毒了

“肾炎”到“尿毒症”只有四步,该给你的肾脏排毒了你觉得人体主要承担排毒任务的地方是哪里?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是皮肤汗腺,这说明有一个主要承担人体排毒任务的地方被遗忘了,那就是肾脏……你觉得人体主要承担排毒任务的地方是哪里?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是皮肤汗腺,这说明有一个主要承担人体排毒任务的地方被遗忘了,那就是肾脏。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患有肾病的几率已经达到了10.6%,也就是说我们十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人是患有肾病的,而且这个几率也有逐年遞增的趋势。

在这里面有一种疾病,看似简单、容易治疗,但终究有很多人没有足够重视,长此以往,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引发尿毒症。

这种肾脏疾病就是肾炎,如果你认为肾炎只是一种介于可治与不治之间的疾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可能你终究会追悔莫及!你是否低估了肾炎呢?很多人都觉得肾炎都是因为自己过度劳累、饮食不健康造成的“小病”,只要自己在这方面注意一些,再简单服用一些药物,病情会得到控制,并且慢慢康复。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误区,可能正在一步一步对你的健康造成威胁。

误区1:肾炎只是小病,根本不用过多治疗正解:没有足够重视的话,可能发展成尿毒症下面给大家讲一讲从肾炎到尿毒症的发展脉络: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通过这个路线,大家就不会像那样简单地看待肾炎了。

对于肾炎,如果大家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肾炎的发展也是很可怕的,甚至会引发尿毒症。

误区2:年轻人不会患慢性肾炎正解:肾炎的发生和年龄没有绝对的关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说,怎么这么年轻会得这种病?如果回顾病史,可能许多人在一开始患上慢性肾炎时的年纪非常轻,由于很多人一检查就到了尿毒症期,无法明确知道到底何时患上慢性肾炎这个疾病的,因此也没有非常准确的统计资料提示我们慢性肾炎的具体发病年龄段。

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慢性肾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而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非常轻,从发病到发展成尿毒症,如果不治疗可能只要几年到十几年。

杜淑云专家讲男人强“肾”五大误区

杜淑云专家讲男人强“肾”五大误区

误区一:补肾保健品暗示能“壮阳”最近,记者在网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号称能“保肾”、“护肾”、“补肾”的保健品,还纷纷打着“壮腰补肾”、“补肾补精”的旗号。

在一些广告语中,甚至还直接点明“肾好,你好我也好,才能大家好”、“让男人重振雄风”之类的暗示性语言,以宣传功效。

也因此,不少人以为,肾脏就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主要器官,肾虚就会性功能不好。

吃了补肾药,就能补肾壮阳。

[专家纠正]不增加肾脏负担才能护肾针对目前市场上很多“补肾”产品的广告常常误导市民,甚至让人误以为“壮阳药”,还能“一吃就灵”。

杜淑云教授说,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一种药物或保健品是可以马上提高肾功能的。

相反,日常生活中不增加肾脏的负担,才是真正的“保肾”、“护肾”。

一些人由于心理因素出现了性功能减退,在吃了补肾药后,在自信心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了改善的结果,于是认为补肾药起到了作用。

其实,对于真正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来说,不治疗,再怎么“壮阳补肾”都不会产生什么作用的。

误区二: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就想“补肾”在医院肾脏科门诊中,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因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神疲健忘等来求治,并提出要求,想要“补肾”。

有的病人还轻易听信了不法广告中的宣传,随意买药,盲目补肾,出现了不良反应后才来就诊。

[专家纠正]补肾还需分肾阴虚、肾阳虚北京华科中西医结合医院杜淑云教授分析说,这些病人往往以为只要把肾补好了,其他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其实,市民误认为肾病即是肾虚,把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混为一谈。

肾虚主要是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结果,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比如思维迟缓、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贫血、憋不住尿、腰腿发软等,这些都是中年人常见情况,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出现上述症状就肯定是肾虚所致。

杜淑云教授指出,疲劳和年龄都不是界定补肾的标准。

本来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不但营养物质不能被补上,还给脏器平添了排毒负担。

如在感冒的急性期服用了补肾的山茱萸、熟地等,则会导致病情加重,缠绵难愈,故而中医会说“是药三分毒”。

慢性肾炎日常要注意什么

慢性肾炎日常要注意什么

慢性肾炎日常要注意什么慢性肾炎日常要注意什么首先要做到低蛋白饮食,在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含量低,可以延缓肾功能“衰老”。

另外慢性肾炎病人的饮食应该以蔬菜,以及米饭,面条,馒头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吃些鱼,猪肉丝,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但数量不能多。

其次,要时刻注意血压,高血压是促进肾功能恶化,加速肾小球硬化的“元凶”。

因此,控制血压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环节。

有些降压药,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因此常作为治疗的首选。

但不管怎样,把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比如130/80mmHg以下,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要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很多药物通过肾脏排泄,因此或多或少对肾脏有影响。

特别是一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肾脏损害很大。

有些药(如感冒药),尽管是非处方药物,也会损害肾脏。

甚至有些中药,如木通类,已被证实能引起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

因此,慢性肾炎患者用药需谨慎,不盲目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

总之,尽管慢性肾炎不可被治愈,但只要我们早发现,早治疗,到正规的,有肾脏专科的大医院去医治,一定可以控制这个疾病,从而延年益寿!慢性肾炎注意事项慢性肾炎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态,七分考治,三分靠养。

肾炎的早期症状表现1、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患者的急性发作常常与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及皮肤等感染相关。

因此,当患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时应检查尿常规。

2、肾炎患者虽然缺乏特异性症状,但早期常常出现疲劳,乏力,腰痛,眼睑、颜面、踝关节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

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到医院检查尿常规。

3、肾病专家指出,约1/3的肾炎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不佳等。

因上述症状就医并且发现血压升高的患者一定要检查尿常规,特别是年轻患者。

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多。

健康人如果睡前没有大量饮水,夜间应不排尿或仅排尿1次,如果经常夜间排尿2次以上,应到医院检查尿常规和肾脏功能。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作者:裴亚斌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09期慢性肾炎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吗?部分人说慢性肾炎经过10~20年就会转变成尿毒症,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得了慢性肾炎不一定会转变成尿毒症,两者之间虽然存在密切的联系,即慢性肾炎可能是尿毒症的病因,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慢性肾炎并不会发展成尿毒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慢性肾炎和尿毒症之间的关系。

1.什么是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全称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一类多病因、多病理类型的原发肾小球疾病,其主要以蛋白尿、血尿和水肿等为基本临床表现,根据其发病原因不同,患者的病情也会有所差别。

慢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可能和各类细菌、病毒感染有关。

此外,部分炎症介质和非免疫机制等也可能会引起本病的发生。

临床上主要将慢性肾炎分为普通型、高血压型和肾病型等类别。

2.慢性肾炎如何发展成尿毒症尿毒症主要是由一系列肾功能不可逆下降直到功能丧失的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尿毒症并不属于独立性疾病,而是肾衰竭综合征。

尿毒症本身就是多病因疾病,诸如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的毒副作用、年龄等因素都可致尿毒症,其中慢性肾炎是引起尿毒症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意味着慢性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就会不断恶化,导致尿毒症等出现。

通常而言慢性肾炎转变成尿毒症是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的,也需要一定的病理基础。

其中病理基础为新月体肾小球增多和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肾动脉硬化。

慢性肾炎会转变为尿毒症也是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的,考虑到慢性肾炎起初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肾小球炎症,患病过程中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等情况,这些情况均会加重肾病的情况,但是如果药物控制得当,那么病情是可以得到合理控制的。

故从理论角度而言,要想从慢性肾炎转变为尿毒症大概需要15~20年。

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相对而言肾功能损害严重的患者转变为尿毒症的概率也会更高。

认识肾炎 从小小症状开始

认识肾炎 从小小症状开始

认识肾炎从小小症状开始*导读: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特别留意自己的小便,特别对于很多生活习惯非常好的人来说,一小解完就把小便冲掉,不会留下观察是否浑浊或有没有泡沫。

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非常轻微和隐匿的,它们几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实际上,病情却在发展。

现在,很多人对慢性肾炎存在3个认识上的误区。

正是这些误区,有时使大家放松了警惕。

慢性肾炎作为一种疾病,应该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表现的确,任何疾病都是有症状和体征表现的,例如肝炎有恶心、皮肤巩膜变黄;肺炎有咳嗽、脓痰。

而慢性肾炎有什么表现呢?常见的四种表现是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

但实际上,有时候这些症状和体征的表现非常轻微,或者说人们不容易发现而联想到自己已经患上肾炎这种疾病。

首先说水肿,肾炎的水肿一般是眼睑水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常见。

但正常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清晨起床后也会出现眼睑水肿,起来活动后就会消退。

这样的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使患者及其家属警惕性降低,笔者对此深有感触。

以前我起床后有时也出现眼睑水肿,但一般都是在工作或学习紧张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在睡眠充足时,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

这种情况在后来治疗的过程中询问许多病友,他们当中许多人也有相似的体会。

另一个症状是高血压。

的确,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是以高血压为表现的,但由于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心脏和血管条件都很好,代偿能力很强,许多人都是在偶然间发现自己血压高的,而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头晕、心悸的感觉,是不会特意去量血压的,因此血压高了也不知道。

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血压高的表现是在疾病的晚期由于肾脏功能失代偿才表现出来。

对于另外两个体征血尿、蛋白尿来说,这些名词更容易让人误解,血尿是不是就是小便中带血呢?蛋白尿是不是就是小便中有蛋白呢?这样说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实际上是这样的,说不对是现实中人们对于这两种异常状态的了解很少,一般人们以为血尿就是小便中可以看到血,而蛋白尿是什么状态就更模糊了。

慢性肾炎的饮食原则

慢性肾炎的饮食原则

慢性肾炎的饮食原则医对肾炎的饮食宜忌早就有所记载,历代诸多医家也创立了许多有名的药膳疗法来治疗水肿,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对肾炎的饮食治疗内容。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表明,饮食调理对肾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慢性肾炎的饮食调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低蛋白、低磷饮食蛋白质的摄人问题几乎是所有肾脏患者都要面对的问题,其摄人的多少会对疾病的发展和康复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对慢性肾炎患者而言,发病的早期或急性发作期,有一定程度少尿、水肿症状或食欲不好时,蛋白质的摄人要适当进行控制,但不能过分限制,尤其在患者体重下降时,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一般以每日每千克体重给1克蛋白质为宜。

当大量利尿后水肿消退,患者症状好转时,就要及时增加蛋白质摄人量,以补充大量利尿时丢失的蛋白质,对慢性肾病型肾炎患者更是如此。

如果慢性肾炎进一步发展,导致肾功能严重损害,出现尿毒症时,肾脏对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功能降低,使体内血尿素氮增加,此时就要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只供给极少量的蛋白质以维持机体基本代谢需要。

[详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慢性肾炎患者由于限制蛋白质摄人,热能就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来供给,所以饮食中的糖类应适当提高,以满足机体对热能的需求。

另外,充足的热能供给可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使摄人的少量蛋白质完全用于组织的修复与生长发育。

适宜慢性肾炎患者的食物有粉皮、粉条、土豆、藕粉等。

∙限制钠盐对处于稳定期的慢性肾炎患者来说,水肿等慢性肾炎的一般症状不明显时,不必限制盐的摄人,只要不吃过咸食物即可。

当患者有严重水肿、出现心力衰竭甚至高血压脑病时,就要严格限制盐的摄人,不仅不能摄人食盐,也不能食用含钠的其他食品,如苏打饼干、碱面馒头、肉松等。

为了不因无盐无味影响患者食欲,在烹饪时可用无盐酱油来取代食盐。

待患者病情缓解、趋于稳定后才能逐步增加食盐摄人量。

∙适当的饮水量饮水量一般不加限制,但也不宜过多,尤其是伴有明显水肿及尿少者,一定要注意水的摄入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区:年轻人不会得慢性肾炎
在“年轻人怎么会患慢性肾炎”这个问题时说,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问,怎么这么年轻会得这种病?其实,尿毒症这个疾病的发病人群就集中在青壮年,如果回顾病史,可能许多人在一开始患上慢性肾炎时的年纪非常轻,由于很多人一检查就到了尿毒症期,无法明确知道到底何时患上慢性肾炎这个疾病的,因此也没有非常准确的统计资料提示我们慢性肾炎的具体发病年龄段。

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慢性肾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而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非常轻,从发病到发展成尿毒症,如果不治疗可能只要几年到十几年。

慢性肾炎有隐匿性,伴随许多人认识上的偏差,虽然这个“隐形杀手”在一步步地侵蚀病人的肾脏,但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病人即使已重病缠身,也可没有任何症状,表面上和常人一样。

实际上,代偿和失代偿好像即将决堤的大坝与决堤的大坝一样,前者看似一切正常,怎想一场灾难却要来临。

如果在“决堤”前,补救工作做得好,尿毒症是可能避免的,至少可以推迟它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