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住宅能耗现状与住宅建筑节能

我国住宅能耗现状与住宅建筑节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能耗问题日益凸显。
住宅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能耗水平不仅关系到能源的合理利用,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我国住宅能耗现状,积极推进住宅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住宅能耗的现状(一)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住宅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住宅能耗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冬季采暖、夏季制冷、日常照明、家电使用等方面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给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住宅能耗中,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仍占据较大比重,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应用相对较少。
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不仅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还加重了环境污染。
(三)能耗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导致住宅能耗分布不均衡。
北方地区冬季采暖能耗较高,而南方地区夏季制冷能耗较大。
此外,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住宅能耗也存在明显差距,城市住宅的能耗普遍高于农村。
(四)建筑节能标准执行不到位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住宅建筑节能标准,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未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导致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差、能源浪费严重。
二、我国住宅能耗过高的原因(一)建筑设计不合理一些住宅建筑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节能要求,导致建筑的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等不合理,增加了采暖、制冷和采光的能耗。
(二)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墙体、门窗、屋面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影响住宅的能耗水平。
目前,我国仍有大量老旧住宅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热量散失严重。
(三)设备能效低采暖、制冷、通风等设备的能效水平也是影响住宅能耗的重要因素。
一些低能效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源浪费严重,增加了住宅的运行成本。
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措施概述

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措施概述摘要:我国的建筑分为了工业建筑、农村居住建筑以及城镇民用建筑这些类型。
目前我国建筑存在着严重的能耗问题,我们必须要针对这些能耗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有效的提出一些节能措施,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促进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和具体的节能措施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国建筑;能耗现状;节能措施建筑能耗是社会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着不同的份额。
随着目前人们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不断地提升,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不断地提升。
针对目前全球能源紧缺的问题,在建筑中提升能源的应用效率,是目前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建筑耗能的具体现状和节能相关的措施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1.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每一年建成的房屋面积达到了16亿到20亿立方米。
而且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些建筑中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属于高能耗建筑。
单位建筑面积供暖能耗是目前发达国家新建建筑能耗的三倍以上。
按照目前建筑能耗发展水平,我国的能耗将会呈现出一个持续上升的水平。
目前中国人均用能还不到世界人均用能的一半,但是能耗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并不低。
目前对于能源战略规划也提出了相关的决策,我国建筑能耗也具有着自己一定的特点。
首先在耗能方式上面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北方主要是供暖耗能,而南方主要是空调照明的耗能。
另外建筑耗能中供暖能耗占比相对较大。
从北方城镇的供暖来说,占到了全国城镇建筑能耗的一半以上。
另外办公建筑能耗主要是电力能耗为主。
而且建筑系统绝大部分的时候都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的状态,能耗相对较低。
再有就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的能耗总量目前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空调能耗也呈现出了明显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主要是供暖还有空调和通风这些方面,这些占据到了建筑总能耗的三分之二。
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改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当中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上升。
基于大数据的建筑能耗分析与优化

基于大数据的建筑能耗分析与优化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建筑能耗分析与优化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建筑能耗数据,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从而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建筑能耗现状当前,建筑能耗占据了全球能源使用的相当大部分,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能耗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建筑能耗的有效监测和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建筑能耗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建筑运行数据,实现对建筑能耗的深度监测和分析,为建筑能耗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二、存在问题1.数据采集困难目前,很多建筑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导致建筑能耗数据的获取困难。
这就使得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无法有效开展,限制了建筑能耗的优化效果。
2.数据质量差另一方面,一些建筑虽然建立了数据采集系统,但是数据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存在着数据不准确、数据缺失等问题。
这使得建筑运行数据的分析结果不够准确可靠,影响了建筑能耗的优化效果。
三、对策建议1.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为了解决建筑能耗数据采集困难的问题,建议建筑业主或管理方重视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
可以利用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为建筑能耗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提升数据质量针对数据质量差的问题,建议建筑业主或管理方重视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数据的监测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引入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提升建筑运行数据的质量,保证建筑能耗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建立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平台在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提升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建议建立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建筑运行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及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及分析导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公共建筑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这些建筑也面临着能源消耗的巨大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1.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大型公共建筑包括办公楼、商业中心、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其能耗主要体现在电力消耗和热能消耗两个方面。
1.1 电力消耗大型公共建筑通常配备大量的电力设备,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网络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大量的电力消耗。
由于公共建筑的规模较大,其设备的耗电量也相应增加。
1.2 热能消耗大型公共建筑需要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因此需要进行供暖或制冷。
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热能消耗。
此外,大型公共建筑常常具有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导致热量易于散失,进一步增加了供暖和制冷的负担。
2.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原因分析2.1 设备能效低下尽管现代大型公共建筑多采用高效的设备,但由于建筑规模较大,设备的总能耗仍然较高。
一些老旧建筑仍在使用能效较低的设备,这进一步加剧了能源消耗。
2.2 管理不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通常比较复杂。
由于建筑面积大,设备多,管理人员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能源使用计划,合理调控各项设备。
然而,一些大型公共机构缺乏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导致能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能耗。
2.3 建筑设计不合理部分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节能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例如,一些建筑在玻璃幕墙的选材和设计上没有采取隔热措施,导致热能散失较大。
此外,一些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存在问题,导致能源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 解决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问题的方案3.1 提高设备能效替换老旧设备,采用能效更高的设备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按需调控,也可以有效减少能耗。
此外,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也能够提高能效。
3.2 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能源使用计划、设立能源监测系统、强化能源管理人员培训等,能够帮助大型公共建筑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中国建筑能耗现状

浅谈中国建筑能耗现状摘要: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所有能耗的27%以上,而且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加。
在建筑能耗中,采暖、制冷是最耗能的,占整体比例的6成以上。
如果听任高耗能建筑大行其道,那么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这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国,建筑能耗,现状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促使建材业、建筑业飞速发展,由此造成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维修和拆毁过程中的用能,已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
而人们在使用建筑过程中,比如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等,消耗的能源总量更大。
这类能耗称为建筑运行能耗,它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
总体来看,在建筑50-70年的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
而且,建材和建造能耗伴生于工业生产过程,其节能主要依靠技术水平的更新和发展;而建筑运行消耗能源的目的是为居住者或使用者提供服务,由人直接控制和管理,除技术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外,人的行为对能源消耗高低具有很大影响。
因此,建筑运行能耗应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对象,也是我国当前建筑节能的主要任务所在据了解,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所有能耗的27%以上,而且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加。
在建筑能耗中,采暖、制冷是最耗能的,占整体比例的6成以上。
有数据显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相近国家的2至3倍。
“我国建筑物的热环境需要改善。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很多设计单位对建筑的供暖上做出了节能设计,但只是针对供暖的维护上做节能设计,而没有对热源的供应和输送过程进行节能设计,在供应输送过程中就消耗了很多能量。
能耗的指标,就是我们节能的指标,部分城市夏热冬冷,潮湿、有雨水,日照非常少,先天条件不是非常好。
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一、建筑节能现状1. 状态分析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建筑仍存在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建筑的平均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
并且传统建筑构造及建筑材料的使用还存在许多传统的问题,如隔热效果差、采光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2. 面临的挑战建筑节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来自于资源能源的压力,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能源资源日益紧缺,致使建筑用能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环境保护问题,由于建筑的高能耗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建筑节能已成为一种对环境负责的选择,也是一种经济利益与环保利益相结合的双赢模式。
二、建筑节能新技术1. 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利用率高、且日照资源丰富。
在建筑节能中,太阳能利用技术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技术。
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资源转化为建筑所需的电能和热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2. 智能建筑控制技术智能建筑控制技术通过对建筑内部的照明、空调、通风等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调节,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智能建筑控制技术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的使用情况和外部的环境条件实时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
3. 高效建筑隔热材料技术隔热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一环,目前的传统隔热材料存在热传导和储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新型高效建筑隔热材料技术通过采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和更低的导热系数,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冷热能消耗。
除了太阳能外,风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也可以用于建筑节能。
通过利用风能发电和地热能供暖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我国住宅能耗现状与住宅建筑节能

我国住宅能耗现状与住宅建筑节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的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住宅能耗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深入了解我国住宅能耗的现状,积极推进住宅建筑节能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住宅能耗的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从能源消耗的总量来看,住宅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其中,采暖、空调、照明、家电等方面的能耗是主要组成部分。
在北方地区,冬季采暖能耗巨大,部分地区仍依赖传统的燃煤锅炉,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在南方地区,夏季空调制冷的能耗也逐年上升,尤其是在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的情况下。
其次,我国住宅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这主要表现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不佳,门窗的气密性不够,导致室内外热量交换频繁,增加了能源的消耗。
同时,许多住宅建筑的设备系统运行效率不高,如供暖和空调系统的设计不合理、设备老化等,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再者,居民的能源消费意识相对薄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节能意识,不注意合理使用能源,比如长时间开启不必要的电器、不控制室内温度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宅的能耗。
造成我国住宅能耗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相对较晚,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
一些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在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进行施工,导致新建住宅的节能性能达不到要求。
另一方面,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
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在高效保温材料、节能门窗、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的应用上,还不够广泛和成熟。
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也是影响住宅建筑节能发展的因素之一。
目前,对于采取节能措施的开发商和居民,政府的补贴和奖励力度还不够大,难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为了改变我国住宅能耗的现状,实现住宅建筑的节能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

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摘要:一、引言二、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的定义与计算方法1.定义2.计算方法三、我国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现状1.总体状况2.存在的问题四、降低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的措施1.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3.加强建筑节能监管和政策引导4.创新节能技术和产品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是指建筑物在一年内所需的总能源消耗,其中包括供暖、制冷、照明、家电等各个方面的能源消耗。
本文将对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进行分析,并提出降低能耗的措施。
二、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的定义与计算方法1.定义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是指建筑物在一年内所需的总能源消耗,以标准煤为单位。
它反映了建筑物能源消耗的总体状况,是衡量建筑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
2.计算方法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的计算公式为:能耗总量(千克标准煤)= Σ(各能源品种的消耗量× 各能源品种的折标准煤系数)。
其中,各能源品种的折标准煤系数是根据我国能源统计规定统一制定的。
三、我国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现状1.总体状况近年来,我国建筑总面积不断增加,建筑能耗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已占到全国能源消耗的近四成。
2.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较低,许多建筑设计不符合节能标准。
(2)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推广力度不足,市场份额较小。
(3)建筑节能监管体制不健全,政策引导力度不够。
(4)节能技术和产品创新不足,制约了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
四、降低建筑全年累计综合标煤能耗的措施1.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强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监管,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使建筑设计更加符合节能要求。
2.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加大对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绿色建筑在房地产市场的占有率,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绿色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能耗现状我国的建筑能耗现状与趋势关键词:能耗、建筑、取暖、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等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
其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和农村生活用煤约为1.6亿吨标煤/年,占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和其它类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电、生活热水等)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27%~29%。
1、北方城镇采暖能耗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6%,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
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m2?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
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3个。
一是围护结构保温不良。
二是供热系统效率不高,各输配环节热量损失严重。
三是热源效率不高。
由于大量小型燃煤锅炉效率低下,热源目前的平均节能潜力在15%~20%。
2、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目前我国有5亿m2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
耗电量为70~300kwh/m2?年,为住宅的10,20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
调查结果表明,这类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3、住宅与一般公共建筑的非采暖能耗我国城镇的住宅总面积约为100亿m2。
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包括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等,折合用电量为10~30kwh/m2?年,用电总量约占我国全年供电量的10%。
一般公共建筑总面积约55亿m2。
用电总量约占我国全年供电量的8%。
目前这两类建筑的能耗水平低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能源费用相对于居民收入偏高,绝大部分城镇住宅的用电水平较低,生活热水用量远小于发达国家水平。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内用户提出了更高的建筑服务水平要求。
此外,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一批高档豪华住宅,户均用电水平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普通住宅,此类高能耗住宅有大幅增长的趋势。
对于能耗原本较低的一般办公建筑进行二次装修和加装中央空调系统,盲目提高建筑内部的“豪华性”,也会造成此类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4、农村生活能耗我国农村建筑面积约为240亿m2,总耗电约900亿度/年,生活用标准煤0.3亿吨/年。
目前我国农村的煤炭、电力等商品能源消耗量很低。
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建筑使用初级生物质能源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并在陆续被燃煤等常规商品能源所替代。
如果这类非商品能源完全被常规商品能源所替代,则我国建筑能耗将增加一倍。
5、长江流域采暖需求我国长江流域以往的建筑设计都没有考虑采暖。
目前夏季空调已广泛普及,而建设采暖系统、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也日趋增长。
预计到2020年,长江地区将有50亿m2左右的建筑面积需要采暖。
预计每年将新增采暖煤1亿吨标煤左右,接近目前我国北方建筑每年的采暖能耗总和。
我国建筑能耗发展趋势我国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新增建筑所需的能源供给问题。
按照目前/年标煤和新的建筑能耗状况,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增耗电5800,6300亿度/年,总计折合电力约1.3万亿度,新增量相当于目前建筑总能耗的1.3倍。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
我国城市化进程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总量的1/4来满足中国建筑的用能要求。
因此,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节能途径,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有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消耗的资源占到世界资源消耗总量的50%左右,产生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气排放也占到世界总量的50%左右。
因而,必须要着眼于建筑生命全周期的节能减排,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如果仅仅把建筑节能的目标集中在建筑的运行方面,尽管节能成效极大,但还有50%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针对我国的建筑能耗而言,建筑节能减排着重点要放在八个方面。
(一)尽量采用低品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高品质能源来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将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通则。
比如光热在南方地区的使用成本大大低于光电。
如果在一栋建筑中,利用低品质的能源,也就是那些直接可以获得的能源,如阳光、通风或浅层地热、水源热等温度调节方式来负责进行建筑的整体性、基础性的温度调节。
而用高品质的能源,比如说电能、天然气能,来完成属于局部的、精细的调节用能。
这样,建筑的整体能效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
所以说,绿色建筑的本质,就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本身来获得周边免费使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让建筑物本身就具有气侯的适应性。
就像鸟儿到了夏天把羽毛更换一样。
建筑物本身如果具有气侯适应性、气侯的敏感性,就是一座聪明的建筑,也会成为最节能的建筑。
【2】(二)尽可能应用简单的、廉价的技术比如说自然通风、外遮阳、自然采光、导光管采光等等,都能够达到非常巧妙利用建筑自身和气候条件来实现节能的目的。
我国古代的建筑都有这个特点,如徽派建筑、岭南建筑,建筑的天井很小,四周有阁楼围合,形成自然的通风廊道。
例如,澳门的郑家大院有几个小天井,每个小天井都有三四层楼高,自然拔风的效果非常明显。
建筑自身就成了一个烟囱效应的通风口,把热气带走的同时,凉爽的气体从建筑阴影区的底部进来,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节能实践。
我国具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农耕文明,传统建筑的特点是与当地的气侯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充分体现了建筑采用自然通风、外遮阳、自然采光等等。
【3】由此可见,传承学习古人的智慧来推进现代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本地的传统知识和材料,是为人们提供价廉质优绿色建筑的好途径。
这些朴素的传统技术和方法可以通过现代的技术来分析研究。
例如,不同的遮阳技术对节能的贡献并不一样,普通的透明玻璃,可见光和能量的透射吸收率几乎是100%,如果装上内遮阳,还有约75%的光热进入室内,但是如果装上外遮阳,阳光的热效应就减少了80%以上。
因此,这是很简单且成本非常低的一项技术,却是阻隔阳光热效应的最有效办法。
但是,近些年的建筑实践中也犯过很多错误,特别是在一些地方,非常急于邀请发达国家的一些建筑师到中国来参与建筑设计。
这本来是好事儿,应该敞开国门邀请国外的设计师参与中国的建设,但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所谓“先进模式”。
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师喜欢采用他们自己国家适用的方法和手段,而忽略了中国当地的气侯、自然条件。
比如某个非常著名的干部学院,是聘请温暖地区的国外建筑师设计的,学校的主楼像一个大玻璃柱子,冬天不保温,室内工作人员冷得发抖,夏天室内教员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热得汗流浃背,每年仅电费就高达1600万元,比一般建筑高2-3倍。
由于这个学院的建筑简单搬用了欧洲地区的建筑设计,这个设计在冬冷夏凉的北欧可能是节能建筑,但在冬冷夏热的上海就成为高耗能建筑,需要进行强制性改造。
(三)内部分隔式建筑可采用分体式空调建筑物内部根据实用功能进行分隔和针对性用能。
我国绝大部分建筑是内部空间分隔较小的住宅以及内部空间分隔成小空间的办公楼。
凡是内部空间分隔的建筑都可以采用分体式空调。
分体式的空调从自身能源的转换效率上讲可能不如集中式空调,但是,分体式的空调具有两大优势:一是避免了大马拉小车。
当一个建筑只有5%的空间有人使用时,如果是集中式空调,必须要全马力开足;而分体式空调可以灵活控制开启具体的房间空调和用能;更重要的是,中国南方包括亚热带的各国的人民都有非常勤俭的习惯,晚上睡觉时只开卧室的空调,而其他的房间就不需要打开空调。
这种行为方式的节能量非常巨大。
我国的建筑节能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北方地区由于建筑的保温做得不够以及没有大面积实行供热计量,建筑能耗比北欧要高3,5倍,但是南方地区由于采用了大量的分体式空调,其能耗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能耗的1/3不到,根本原因就是分体式空调帮了大忙。
但现代建筑师一般不太乐意应用分体式空调,主要是因为建筑外立面设计太难。
所以,建筑师应该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建筑物表面的优化设计来减少空调的影响,比如将空调箱排列成建筑外立面非常有特色的装饰性线条的组成部分。
(四)尽快全面推行住宅的配件化和全装修我国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的30%以上,住宅的二次装修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有条件的城市第一步必须要推行全装修。
据测算,一旦推行全装修,全国每年可以减少300亿元价值的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也可以大幅度减少。
我国毛坯房的供应比例之高是世界上少有的,与采取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相比,采取配件化的企业可节约20%能耗,节约水耗63%,节约木材87%,每平方米产生的垃圾量减少90%。
推行住宅的配件化和全装修,不仅可以使施工过程中的能耗、水耗、噪声影响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城市空气的整洁,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可以大大下降。
在很多城市,空气中的浮尘首先是交通引起的,第二就是建筑工地贡献的。
【4】(五)推广建筑物立体绿化这其实是一项非常高效、非常廉价、一举多得的节能工程。
在屋顶、立面、公共构筑物的表面进行绿化,夏天可节约30%的空调用能,还可以显著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灰尘的排放,美化环境。
监测结果表明,某城市热岛效应最严重时,城市中心与边缘区气温可以相差6,8度,而且越到夏天热的时候,因建筑物大量使用空调排出热量,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就更明显。
这个时候通过建筑表面和建筑屋顶的绿化,通过水汽的蒸发可以大大降低热岛效应,再结合绿色交通,城市的主要用能可以持续地下降,城市的人居生态环境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六)对既有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改造我国有两项建筑能耗的指标很高:第一项是北方地区因集中供暖而产生的能耗,仅占全国建筑总量10%的北方城镇建筑却消耗了40%的全社会建筑能耗;第二项就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
通过对上海9幢商业楼进行全年能耗调查的测量结果表明,这9幢商用楼全年一次耗能量为1.8GJ/(m2a),超过了日本相应商业建筑的节能标准(1.25GJ/(m2a))近43.3,。
【5】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集中式空调,往往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单位面积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要高五到十倍,甚至高达20倍。
这就意味着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非常大。
对于大型的公共建筑,首先要有改造计划,同时,对所有的公共建筑都应该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个建筑纳入在线监测的范围,针对这些建筑的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已将300多单位面积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建筑能耗监测情况每年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一次。
有关监测数据应在社会上公布,并对节能效果最好和最差的建筑进行排名。
[4]在此前提下,对最不节能的建筑进行强制性节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还可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节能改造投资通过改造后节能的能源费用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