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艺和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民俗文化与习俗

中秋节的民俗文化与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作为家庭团聚和祭拜月亮的节日,中秋节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民俗文化与习俗,以及人们庆祝中秋节的方式和一些传统活动。
一、民俗文化中秋节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民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是对月亮的崇拜。
月亮在中秋节中被视为家庭团圆和幸福的象征,人们通过赏月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此外,中秋节也与农耕文化相关,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二、习俗1.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室外或家中的庭院中摆放桌椅,与家人一起观赏明亮的圆月。
人们还会品尝美食,如月饼、柚子等,以增添节日气氛。
2. 吃月饼中秋节的最经典美食是月饼。
月饼有各种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和五仁等。
除了家庭聚餐时品尝月饼,人们还会送月饼互相祝福,这是中秋节传统的礼仪之一。
3. 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秋节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用彩纸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如兔子、桂花等,然后贴在窗户上。
这些剪纸作品给人们带来节日的喜庆氛围。
4.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家庭、街道或公园中挂起华丽的灯笼,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彩色的,都给城市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三、庆祝方式和活动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和家人一起庆祝。
晚上,人们经常找一个开放的空地或公园进行户外活动,摆席子、赏月、品尝美食,一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一些城市还会举办传统的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和民间音乐演奏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居民参加。
中秋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庆祝活动,如广州的“花灯大游行”、温州的“船灯游溯”等。
这些活动以独特的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习俗。
其中,赏月、吃月饼、剪纸和点灯笼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概括

中国传统文化概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复杂的体系,它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宗教、节日、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习俗、古籍文献、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
1.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道德、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强调谦虚、无欲、柔软而有力等观念。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它强调超脱尘世的思想以及慈悲与智慧。
2.文字与语言: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节日与习俗: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4.宗教与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宗教和哲学的元素,例如道教、佛教等。
5.传统建筑与艺术:传统建筑和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包括古建筑、传统园林、传统工艺品等。
6.古籍文献:中国古籍文化包括四大名著、《史记》、《全神词》、《道德经》等经典,它们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体现。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引言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到传统节日,人们都会根据习俗和庆祝方式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尊重。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春节概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它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标志着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时间,人们会尽可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习俗1.贴春联和对联:这是春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寓意着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吉祥。
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对联,以及一些吉祥寓意的图案,给家中增添节日的氛围。
2.年夜饭:中国人认为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象征,因此在除夕这一天,家人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有鱼、鸡、肉等寓意着好运和吉祥的食物。
3.放鞭炮:燃放鞭炮是春节的传统之一,人们认为鞭炮能够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4.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送上新年祝福。
年轻人要给年长者拜年并向他们道贺,并接受他们的红包。
庆祝方式1.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的热闹表演,有助于营造喜庆的氛围。
人们穿上狮子和龙的服装,表演精彩的舞蹈动作,以祈求吉祥和祝福。
2.灯笼和花灯展览:在春节期间,各地会举办灯笼和花灯展览,用色彩斑斓的灯笼和花灯装饰街道和公共场所。
这些美丽的灯笼和花灯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愉悦。
3.春节晚会:春节期间,各大电视台都会举办盛大的春节晚会。
这些晚会上精心准备了歌舞表演、小品节目、相声等,为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
清明节概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或五庆祝。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和追思已逝的亲人或祖先,同样也是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习俗1.扫墓: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扫墓,人们会去祖先的墓地祭拜和打扫坟墓,烧纸钱、烧香,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2.踏青:清明节也是春天的季节,人们会利用这个节日的假日去郊外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摆脱繁忙的工作和生活。
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

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一、亚洲地区1. 中国春节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等,以期带来好运和吉祥。
2.印度排灯节排灯节,又称光明节,是印度教徒最重要的节日。
人们会在家中、街头巷尾点起油灯,象征光明战胜黑暗。
3.韩国冬至冬至是韩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冬至食物,如年糕、黑豆粥等,象征着团圆和健康。
二、欧洲地区1.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起源于基督教。
人们会庆祝耶稣诞生,互赠礼物,装饰圣诞树,品尝圣诞大餐。
2.复活节复活节是基督教的另一重要节日,纪念耶稣复活。
人们会举行宗教活动,食用复活节彩蛋和兔子,象征着重生与希望。
3.西班牙番茄大战番茄大战是西班牙布尼奥尔市特有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节日里互相抛掷番茄,欢庆丰收。
三、美洲地区1.巴西狂欢节巴西狂欢节是世界著名的节日,人们身着盛装,参加盛大的游行和派对,展现热情奔放的民族风情。
2. 美国感恩节感恩节起源于美国,旨在感谢上天和收获。
人们会在这一天共进丰盛的晚餐,分享南瓜派、火鸡等美食。
四、非洲地区1.尼日利亚跨年夜跨年夜是尼日利亚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午夜燃放烟花,欢庆新年的到来。
2.埃及开罗节开罗节是埃及盛大的民间节日,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民间舞蹈等活动,展示埃及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加深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交流与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文化

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文化国庆节作为中国重要的节日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
这些习俗和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介绍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一、国庆节起源与历史国庆节,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设立的节日,于1949年10月1日确定为全国性的法定节日。
这一节日的设立意味着中国人民取得了国家独立和发展进步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
二、重阳节国庆节期间,中国人民还会庆祝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或“踏秋”,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足,以示向往高处、向上的精神追求。
同时,也会祭祀祖先、祈福和享用重阳糕点等传统习俗。
三、国庆游园国庆节期间,游园活动是人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选择一些名胜古迹、公园或者风景区进行游览。
而举行游园活动的同时,还会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集会和庆祝活动等,以丰富人们的节日生活。
四、焰火表演焰火表演在国庆节期间也是一项备受欢迎的传统习俗。
焰火表演以其绚丽多彩的场面和炫目的效果,成为庆祝国庆节的一种传统方式。
在夜晚,人们会聚集在开阔地或者广场上,目睹烟花绽放的壮观景象。
焰火表演不仅能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也是人们欣赏美丽的艺术形式之一。
五、灯笼与彩灯国庆节期间,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都会装饰一新,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和彩灯。
灯笼和彩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国庆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将五彩斑斓的彩灯挂在街道两旁和房屋门前,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六、中秋赏月国庆节期间正值中秋节,人们会把中秋节与国庆节的庆祝活动结合在一起。
中秋节是汉族和其他一些东亚国家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举行赏月、吃月饼等庆祝活动。
在国庆节期间,人们也会聚集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满月,分享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团圆之情。
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间文化

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间文化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庆日。
每年的十月一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欢聚一堂,共庆祖国的繁荣和昌盛。
这个节日不仅彰显了整个国家的团结和凝聚力,也展现出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间文化,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
1. 升旗仪式每年的国庆节,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升旗仪式。
早晨,人们会聚集在广场或者其他开放场地,听着嘹亮的国歌声,目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庆节的开始,也象征着国家的独立和强大。
升旗仪式是国庆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以肃穆的态度向国旗致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
2. 游园活动国庆节期间,人们喜欢出门游玩,特别是去公园。
公园里的游乐设施、绿树成荫的草地以及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都吸引着大家的注意。
人们会带着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放松身心,享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此外,一些公园还会组织各种文艺表演和民间活动,让人们更好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赏国庆花灯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庆节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国庆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
这些艺术精美的灯饰以各种形状和主题展现在公众面前,吸引了无数游客。
人们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和造型的花灯,如龙灯、舞狮灯、冰灯等。
同时,一些花灯还带有寓意,通过灯的形状和图案来表达幸福、吉祥和繁荣的祝福。
4. 吃传统美食国庆节期间,人们除了庆祝外,还离不开美食的陪伴。
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国庆美食,例如中式糕点、烤肉、鱼生等。
人们会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品尝这些美食,共享团圆的喜悦。
此外,国庆节也是一年中最佳的赏月时刻,人们会在赏月的同时品尝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5. 观看阅兵仪式国庆节期间,位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是国庆节最高规格的活动之一,也是展示国家军事力量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场合。
春节期间的人民艺术和民间歌舞

春节期间的人民艺术和民间歌舞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最具庆祝意义的节日之一。
这个传统的新年庆典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喜庆和祥和的氛围,也为人民艺术和民间歌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舞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春节期间人民艺术和民间歌舞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在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性。
一、舞狮舞龙春节期间,舞狮和舞龙是最受欢迎的民间表演之一。
舞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活动,而舞龙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瑰宝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可以看到色彩鲜艳的狮子和龙在街头巷尾跳跃起舞,这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象征着吉祥和好运的到来。
二、花鼓灯花鼓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特别受到农村地区的喜爱。
表演者手持花鼓,随着鼓点的节奏舞动身体,配合歌曲和动作表达情感和故事。
花鼓灯的表演经常出现在春节期间的庆典活动中,为人们带来了愉快的欢乐氛围。
三、杂技春节期间的人民艺术中,杂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杂技表演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将技巧、表演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表演者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空中飞跃、平衡术和器械技艺,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惊喜。
四、踩高跷踩高跷是另一种春节期间常见的民间表演形式。
在这个传统的民俗活动中,人们戴着特制的高跷走在路上,同时跳跃、踢腿和变换动作。
这项技艺要求身体协调和平衡感,不仅展示了表演者的体力和技巧,也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五、扭秧歌扭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流行的一种民俗舞蹈,通常由一群年轻人手牵手排成队列,跳着特定的舞步。
这种活力四溢的舞蹈形式不仅在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中可见,也经常出现在其他民间节日和婚礼等场合。
扭秧歌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人们表达幸福和团结的方式之一。
总结:春节期间的人民艺术和民间歌舞丰富多样,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示了人们对新年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些形式独特的表演艺术不仅吸引了国内观众的关注,也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一些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 苗族新年(芦笙节):苗族新年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底至次年一月初举行,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装,集结在一起举行芦笙音乐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欢庆新年的到来。
2. 花山节:花山节是苗族的盛大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底或四月初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祭祖、独轮车比赛、骑马表演等,还会举行火把舞、芦笙演奏等文艺表演。
3. 行山节:行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六月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会自发组织队伍,穿上传统服装,到山上欢度节日。
在山上,人们会进行歌舞表演、赛跑、打马球等活动,展示苗族的勇武精神。
4. 礼仪习俗:苗族有丰富的礼仪习俗,如乡土课、车马医等。
乡土课是苗族举办的一种传统礼俗,人们会集结在一起传授苗族历史、语言、文化等知识,以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
车马医是苗族传统医疗法,人们会用火把烫病部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5. 服饰与舞蹈:苗族有独特的服饰和舞蹈。
女性的传统服饰有若干层重叠的彩色裙子,配以银饰和绣花;男性则穿着象征勇
敢的黑色上衣和搭配的彩色裤子。
苗族舞蹈以壮美和热烈著称,常常伴随着激昂的芦笙音乐。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展示了苗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对于了解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什么: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①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②保留 在现实生活中的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概念解析: 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 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 相比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 生活用品;或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2)传统建筑的继承
第一、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 第二、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 型、丰富的艺术装饰 第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汉族戏曲剧种,又名江淮戏。源于清代,流行于江苏省、 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清代中叶,江苏盐城、阜宁、淮安、 清江市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 “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 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 “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 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淮剧。
在声调的发展上,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 唱腔基本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奏。1930年 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 础上,采用二胡伴奏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 调。1912年,何孔德、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何叫 天又创出连环句唱调,进一步丰富了自由调随表现内容 的不断更新,淮剧的流派唱腔也出现了纷呈并茂的繁荣 景象。早在淮调和〔呵大咳〕形成阶段(甚至在香火戏 阶段),因为语言等因素,主体曲调就有东、西路派系 之分。东路唱腔富于旋律,音调纯和;西路唱腔近似口 语化,短促强硬。建国后,流行在江南的淮剧以自由调 为主体贯串发展,清新明快;而苏北的淮剧,仍然保持 以调、拉调为主要发展线路的做法,乡土气息甚浓。不 少有成就的淮剧著名演员,从这些不同声腔体系中创造 新腔,如筱派 (筱文艳)、马派(马麟童)的自由调, 李派(李少林)的拉调(闪板),何派(何叫天)的拉 调(叠句、连环句)等。
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以[淮调]、[拉调]、 [自由调]为三大主调。[淮调]高亢激越,诉说性强, 大多用于叙事。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适用于抒 情性的场景;[自由调]旋律流畅,可塑性大,具有综 合性的表现性能。围绕三大主调而派生出来的一些曲 调,如一字腔、叶字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 淮悲调、大悲调等,以及从民间小调演化的 [蓝桥调]、 [八段锦]、[打菜苔]、[柳叶子调]、[拜年调]等,都 有各自表现性能的辅助曲调。各种曲调共一百多个, 其主调的调式调性相近,基本为徵调式、商调式、羽 调式三种类型,并均有完整的起、落板与丢、接板的 结构形式,它们又和淮剧特有的伴唱锣鼓相连。
高校校训中的传统文化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大公、全能、创新)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诚信、朴实、志向、
行动、实践)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浙江大学:求是 中山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香港大学:明德 · 格物
(3)传统文艺的继承
第一、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第二、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 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三、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到现实――具有继承性特点
2、传统文化的继承
没有文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文 传统建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化继承 的表现 传统文艺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
传统习俗的继承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带活猴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 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苏杭)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黄豆。 二月二刮大风,拾干柴,摊煎饼。(邯郸)
思考:你能说说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 ?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 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 理,具有民族性。
从周杰伦的歌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 《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 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仕女”“汉隶”等词 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 《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 香的建筑中,周董以其一贯的哼唱风格,如潺潺流 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 • 《双节棍》《龙拳》《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 华武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 。 • 《外婆》《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陪外 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听妈妈的话,别 让她受伤……
(1)传统习俗的继承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 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 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
你知道淮安民居有什么 特点和文化传统吗 ?
淮安位于苏北腹地,其老城建于东晋年间,经过1500多 年的发展,形成了老城、新城、夹城三城相连的船形的 构制,全国仅有。淮安的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与江南 的民居有着明显的不同。江南的民居,以“粉墙黛瓦” 为特色,色调明快,体态轻盈;淮安的民居则以“青 砖灰瓦”为特点,体现的是古朴、浑厚和庄重的气氛。 在结构上以青砖灰瓦、抬梁硬山、冬瓜梁、莲花托、 梭形柱、方砖铺地为主;在布局上以两至五进为主, 偏房跨院,多户相通;在装饰上以砖雕、石雕及花纹 多样的格扇门窗和楼梯栏杆为主。沿街的民居则以 “上宅下铺”、“前店后坊”的面貌出现,结构上以 两层小楼为主,街面上用条石铺路,条石下面为下水 道,街两头往往竖有牌坊,街中有的还建有过街楼, 形成淮城独有的街市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