ε-聚赖氨酸及培养基影响其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聚赖氨酸研究进展课件ppt

报告人:
2021/3/10
1
目录
1 前言 2 聚赖氨酸概述 3 市场概况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发酵调控工艺优化 6 分离与提取工艺优化
2021/3/10
2
一 前言
• 全世界每年约有10%~20%的农副产品、水产品、果蔬会 腐败变质,经济损失巨大。
• 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指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导致食品质 量下降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它直接影响食品的品 质和消费者的健康。
时间
2004 2005 2010 2010 2011
15
五 聚赖氨酸的发酵工艺优化:
国外 ε-聚赖氨酸发酵工艺优化
① Shima [8]在洗涤过的菌体中加入培养基,调 pH 值为酸性,ε-PL 产量达 4-5 g/L 。
② 岩田敏治等 [9]在 Hiraki 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流加碱液控制发酵液 pH 的技术,发酵 7 天时产量达 30 g/L 左右。
2021/3/10
6
3 聚赖氨酸的功能和作用
① ε-聚赖氨酸在保鲜防腐方面的应用 ② ε-聚赖氨酸在医学方面应用 ③ ε-聚赖氨酸在生活方面应用 ④ 乳化剂 ⑤ 食疗剂
2021/3/10
7
4 ε-聚赖氨酸测定方法
① 分光光度法测ε-聚赖氨酸含量
采用甲基橙与ε-聚赖氨酸在一定条件下结合,产生沉淀 ,通过比色法测出未与ε-聚赖氨酸结合的甲基橙含量,进一 步可得到聚赖氨酸浓度。通过这种比色分析法可检测到低至 10-6 mol/L浓度[1]。
2021/3/10
13
四 聚赖氨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聚赖氨酸的国外研究进展
菌种
发酵时间 聚赖氨酸产 生产强度
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进展

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进展赖氨酸是生命体中一种必需的氨基酸,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是多样而复杂的,涉及到多个酶催化的反应。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对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第一节:赖氨酸概述赖氨酸是一种必需的氨基酸,仅能从食品或其他有机物中获取,人和动物体内都需要赖氨酸来合成蛋白质。
在植物体内,赖氨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组成部分,还参与了多种代谢途径,如DNA合成、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
第二节: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根据研究,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主要有四条主要途径:Shikimate通路、转移RNA途径、鸟氨酸途径和Orn转移酶途径。
其中,Shikimate通路是合成赖氨酸的重要路径,可以说是植物细胞中其他途径的基础。
Shikimate通路的开始是7个碳酸分子与3个磷酸甘油酸分子的缩合反应,生成苯丙酮酸。
随后经过多种催化反应,最终合成出赖氨酸的前体-5-碳基-磷酸化酮酸。
在后续的转化过程中,5-碳基-磷酸化酮酸可以通过C_4小分子酰辅酶作为底物形成多烯酸、甜菜碱和赖氨酸等。
第三节: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其中,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成为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转录组学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识别出参与赖氨酸合成代谢通路的基因以及其定量表达的差异。
代谢组学技术则能够直接检测出参与赖氨酸合成通路的各种代谢产物,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体内代谢反应的动态变化。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导入人工设计的基因,为植物细胞中赖氨酸合成通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对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个领域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例如,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调控机制、不同信号通路与赖氨酸产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植物细胞代谢网络的深入探索。
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防腐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以及动物源天然防腐剂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性、作用机理和研究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对天然防腐剂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字:天然防腐剂作用机理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动物源天然防腐剂种类展望前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在食品加工业中,各类食品的防腐保鲜,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0%~30%的食物因腐败而白白损失。
食品腐败不仅会造成食品营养价值的丧失,甚至还会造成食物中毒。
食品腐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物理、化学、酶及微生物4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微生物作用最为严重。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人们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手段来杀死或者抑制微生物,添加防腐剂是其中最方便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因而被广泛使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中。
这使得食品添加剂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以至于有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是食品添加剂。
为了让大家走出这一误区,我们就从食品防腐剂──这个备受争议,也是最敏感的食品添加剂来说起。
食品防腐剂是指为食品防腐和食品加工、储运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它能防止食品因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保存期。
食品防腐剂的用途,广义地说,就是减少、避免人类的食品中毒。
狭义地说,就是防止微生物作用而阻止食品腐败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食品防腐剂在我国被划定在食品添加剂的有17类28个品种。
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2大类。
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
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如乳酸链球菌素等[1]。
尽管化学防腐剂具有比较强的防腐能力,但是由于化学防腐剂具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天然无毒的食品趋势下,从各种动植物中寻找、提取安全无毒的天然防腐剂,就成为了当前食品添加剂研究的热点。
聚-ε-赖氨酸的微生物合成与降解

的原 理 , 发现 了一种 简便 的平 板筛 选 方 法 , 从 约 3 0 并 0
种 土样 中筛选分 离得 到 了十多 种 EP — L产生 菌 , 们 分 它
尽 管 eP — L应用 前 景 广 阔 , 国 内外 关 于 eP 但 — L生 物合成 与 降解机 理 的研 究 报 道 较 少 。近 几 年 , 究人 研
片元 件等 ;3 eP ( )— I是一 种高 吸水 性 聚合 物 , 制 备 可
1 tP - L产 生 茵
从 17 9 7年发 现 白色 链 霉 菌 能产 生 eP 以来 , —L 除
了 S oa z k n报 道 过 一 株 丝 状 霉 菌 麦 角 菌 ( lvcp Ca i s e p r ue ) u p ra 能产 生 一 种 富含 £肽 键 、 似 于 eP 的物 一 类 —L 质 —— 麦角胺 外 _ , 7 关于  ̄P ] - L产 生菌 的研 究一 直局 限
摘
一
要 : £赖 氨 酸 是 一 种 由 L 赖 氨 酸 残 基 通 过 羧 基 和 氨 基 形 成 的 、 聚一 一 _ 由酰 胺 键 连 接 而 成 的 同型 单 体 聚 合 物 , 是
种 具 有 广 阔 商业 前 景 的 天 然食 品 防腐 剂 , 同时在 医药 、 境 等 方 面也 具 有 应 用潜 力 。综 述 了近 年 来 聚一 赖 氨 酸 微 生 物 环 e -
合 成 与 降 解 方 面的 研 究 进 展 。 关 键 词 : I 赖 氨 酸 ; 物 合 成 ; 物 降 解 聚 £ _ 生 生
中图 分 类 号 : 3 Q 9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 08 1 —0 0 —0 17— 4520)2 05 4
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8一聚赖 氨酸 ( e—P ) 是一 种微 生 物 源胞 外 L 线性 多聚 物 ,仅 由 2 3 5— 5个 L—ls e残 基 通 过 yi n
收稿 日期 :2 1 0 0 1— 7—1 4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羧基和 8 氨基连接而成。17 一 97年 ,Sia h 和 m
Ski aa首次在 S et ye.l l B C117 tpo csa u s R 44 菌 r m b uN
c a a t r t s w r ey sa l . h r ce si e e v r tb e i c
Ke r s y wo d :8一p l oy—L —l s e a p ro i a e r ss n ; S r tmy e is tc r mo e e y i ; s a t kn s ; e it t t p o c sd a t o h o g n s n a e a
基金项 目:国家 9 3 目 ( 0 7 B 13 5 7项 20 G 7 4 0 )资助。 作者简介:贾 士儒 (9 4 ,男 ,教授 ,研究方 向为生物 防腐剂 。 15 一)
株 的发酵 清液 中发现 这种 氨基 酸多 聚物 £一P 。 L 这种 多 聚物水 溶 性好 ,生物 可 降 解 ,对 人 体安 全 无 毒 ,并 具有 广 谱 抑菌 性 。 目前 ,£一P L及 其 衍 生物应 用 范 围较 广 ,除 可用 于食 品 防腐 外 ,还 可 以作 为抗肥 胖 剂 、药 物 和基 因载 体 、持水 性 材
p o n ly u a e c r o y i a e i fe b c h e op r v t ab x k n s s e d a k—r g lt d b h —a p rae I r e o r mo e t e e fe b c n i i e ae yteL u s att . n o d rt e v h s e d a k i h b-
ε-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ε-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聚赖氨酸盐酸盐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医学应用潜力的生物材料。
它是由多个赖氨酸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聚赖氨酸盐酸盐的溶解度是研究该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文旨在综合分析聚赖氨酸盐酸盐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通过对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化学性质和溶解行为,进而指导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开发。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聚赖氨酸盐酸盐的定义和性质。
聚赖氨酸盐酸盐具有较强的阳离子特性和多功能化结构,可以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节材料的性质和功能。
其次,将探讨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包括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
最后,将介绍不同测定方法用于评价聚赖氨酸盐酸盐的溶解度,如溶解度曲线法、动力学测定法等。
综合分析聚赖氨酸盐酸盐的溶解度对于深入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聚赖氨酸盐酸盐的溶解度,可以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并为其在药物传输、组织工程、基因传递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最后,本文将对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的研究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促进对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ε-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的研究进行概述,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聚赖氨酸盐酸盐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其化学结构和基本特性。
接着,我们将探讨影响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的因素,借此引出本文的研究重点。
最后,我们将介绍聚赖氨酸盐酸盐溶解度的测定方法,为后续实验和研究提供依据。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聚赖氨酸盐酸盐的溶解度。
首先,我们将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温度、溶剂、pH值等因素。
针对每个影响因素,我们将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对溶解度的具体影响。
ε-聚赖氨酸产生菌及其应用研究概述

ε-聚赖氨酸产生菌及其应用研究概述石慧;李婵娟;张俊红【摘要】ε-聚赖氨酸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具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易被生物降解,对人体无害.主要由白色链霉菌属、北里孢菌属和麦角真菌分泌,近年来也有报道灰橙链霉菌、稠李链霉菌、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也能分泌ε-聚赖氨酸.筛选方法多在NISHIKAWA和OGAWA方法的基础上改进.研究者通过诱变育种和分子改良提高菌株的产量.最常用的诱变剂为DES和UV或两者协同诱变.分子改良常用技术为原生质体融合,基因组重排及染色体步移.摇瓶发酵ε-聚赖氨酸产量最高的菌株为日本的S.aureofaciern菌株,达到了4.5 g/L,我国摇瓶发酵产量最高的菌株为Streptomyces sp.达到了3.11 g/L.ε-聚赖氨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食品添加剂上已经投入使用,特别是食品防腐剂,在医药及生物材料上也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6(042)009【总页数】7页(P263-269)【关键词】ε-聚赖氨酸;筛选;诱变育种;分子育种【作者】石慧;李婵娟;张俊红【作者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205;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ε-聚赖氨酸是一种非核糖体合成的L-赖氨酸均聚物,是由ε-氨基和α-羧基依次连接而成的,具独特功能的多肽结构[1],也是一种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活性[2]和抗噬菌体的活性[3]。
ε-聚赖氨酸的残基数量10~40个不等,容易被生物降解,对人体无毒害[4]。
25~35个氨基酸残基的ε-聚赖氨酸具有较强的抗微生物活性,通常用作食品防腐剂,本世纪初由日本率先进行商业生产,并在日本、韩国和美国的食品防腐中广泛应用[1,4]。
在NISHIKAWA和OGAWA [5]发明新的菌种筛选方法前,研究者筛选到分泌ε-聚赖氨酸的菌种均为白色链霉菌,很少有其他新的菌种。
ε-聚赖氨酸工业化研究进展

【 K e y w o r d s 】 8 一 P o l y — L — l y s i n e ; I n d u s t r i l a ;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u d y ; P r o s p e c t
8 一 聚赖氨酸f 8 一 P o l y — L — l y s i n e . £ 一 P L 1 一般是 由 2 5 — 3 5个 L 一 赖 氨酸 程优化与调控 的出发点 H i r a k i 等[ 4 1 通过 对 S . o l b u l u z l 1 0 1 1 A培养基 组成成份和环境条件 的优化 ,使其 £ 一 P L 发酵水平提高 了 4 倍 。S h i h 和S h e n 应用 响应面优 化法对 a l b “ l u s I F O 1 4 1 4 7 发 酵培养 基的三 个关键营养因素( 葡萄糖 、 硫酸铵和酵母粉) 配 比进行 了优化 。 实验结果 表 明.降低三个关键 营养因素可以显著提 高 s a l b u l u s I F O 1 4 1 4 7摇 瓶发酵水平 S a i mu r a等 研究结果 显示 . 5 0 4 2 一 和N H “ 是£ 一 P L产生菌 合成 8 一 P L必不 可少的营养元素 实 际上 , 8 一 P L经 £ 一 P L聚合酶合成 需要 L 一 赖氨酸的巯基化过程 . 才能进行 L 一 赖氨酸的聚合 : 而8 一 P L合 成前体 L 一 赖氨酸合成过程 中需要 N H “ 因此 . s — P I J 合成过程 中 s O 4 一 和N H “ 必不可少 。 另外 , 柠檬酸添加到培养基 中有利 于 £ 一 P L 合成 , 可 能是 由于柠檬酸促进 了胞内 T C A循环 中的草 酰乙酸向天门冬氨酸 的 转化目 K o b a v a s h i 等认 为 . F e 、 Mn 和C o + 对K . k i f u n e n s e 合成 8 一 P L也 有 重要调节作用 2 . 2 p H分 阶段控制发酵 发酵工艺优 化研究 是提高 8 一 P L产量 的有效方法 K a h a r 等【 O l 根据 a l b u l u s¥ 4 1 0在菌体生长和 £ 一 P L合成过程 中与 p H的关 系. 建立 了 两阶段 p H调控 策略 : 第一 阶段控制 p H在 5 . 0以上用 于菌体生长 , 第 二阶段保持 p H在 4 , 0 左右用于 s — P L 合成 。基于该策 略 , 在5 L搅拌 式生 物 反应 器补 料一 分 批发 酵 条件 下 . 8 一 P L产量从 5 . 7 g e l提高 到 4 8 . 3 s / L . 是目 前 报道 的最高发酵产量 鉴于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能耗较 大 的缺点 . K a h a r 等 [ 1 1 1 又研 究了气 升式生物 反应 器用于 8 一 P L 发酵生 1 E — P L发 酵菌 种 改 造 产 相 比于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 他们发 现气升式反应 器不仅节约 了动 而且 由于剪切力小 大大降低 了菌体 细胞内核酸类 物质的泄 e — P L 产生菌株主要集 中在麦角菌属及链霉菌属 .工业 生产用菌 力消耗 , 漏 , 进而增加 了£ 一 P L 后提取收率 . 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S h i h 和S h e n 以小白链霉菌为 主。 由于 £ 一 P L 野 生菌其合成 8 一 P L的能力均不强 . 因 2 利用 两阶段 p H调控策 略结 合葡萄糖流 加工艺 . 使得 S . a l b u l u s I F O 此. 如何提高原 始 £ 一 P L 产 生菌合 成能力 以提高其发 酵水平 . 是实现 l 4 1 4 7 发酵水平提高 了 2 5 8 %. 达到 5 . 2 g / L £ 一 P L工业化生产 的必要前提 目前 . 国内外研究者主要是采用 解除/ 1 _ 3 细胞 固定化发酵 降低 L 一 赖氨酸反馈抑制 .从而提 高天 门冬氨 酸激 酶活性这一改造策 2 利 用链 霉菌游离菌体在搅拌式反应 器中发酵生 产 e — P L时 . 面临 略 H i r a k i 等叫 昔 助L 一 赖氨酸产 生菌改 造经验 . 利用亚 硝基 胍作诱变 细胞易 裂解 、 菌体不能重复使用 、 不易实现 半连 续和 剂 ,筛选 L 一 赖氨酸结构类似物 f S - ( 2 一 氨基 乙基1 一 L 一 半胱氨酸 ,简称 着发酵液粘度 高 、 i r a k i 和S u z u k i 等旧 采用凝胶固定和多孑 L 陶 A E C ) 和甘氨 酸双抗性突变 株 . 以解除/ 降低天 门冬氨 酸激酶底物反馈 连续式生产方式等不足 H 抑制作用和增加细胞 膜通透性 . 强化菌株合成 £ 一 P L 前体 L 一 赖 氨酸的 瓷包埋等细胞固定化方法 .实现 了对游离链霉菌 细胞 固定化的制备 。 一 P L发酵 生产 , 能力 历经近 2 0年不断改造 . 最终 筛选到一株高 产突变株 S t r e p t o — 他们将 固定化后 的链霉菌 细胞用于半连续和连续式 8 一 P L 发酵生 产成 本 . 但却不能提高 8 一 P L发酵水平 。Z h a n g m y c e s a l b u l u s 1 1 0 1 1 A. 其8 一 P L合 成能力较野生菌提高 了 1 O倍 达 到 显著降低 £ t a s a t o s p o r u s p . MY 5 - 3 6. 实现了在搅拌 2 . 1 1 g / L 陈纬纬等 利用硫酸二乙酯诱 变 K i t a s a t o s p o r u s p . P L 6 - 3 . 利 等 利用丝瓜囊 固定化培养 Ki 分批发酵生产 8 一 P L的模式 . 使得 £ 一 P L 批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s e ar c h a d v a n c e s i n E— p o l y—L—l y s i n e an d e f f e c t s o f c u l t u r e me d i um O n i t s b i o s y n t h e s i s
WAN G Gu o - l i a n g ,WAN G J i n - z h i ,HA N We n - j i n g ,F AN C h u n - y a n,
TANG Ho ng - g e, ZHANG Gu o- f e ng
( N a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C o r n D e e p P r o c e s s i n g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3 3 )
B e s i d e s , 8一P L i s w a t e r s o l u b l e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e d i b l e,c a t i o n i c a n d n o n t o x i c . Du e t o t h e s e p r o p e r t i e s , 8一P 『 J a n d i t s d e r i v a t i v e s h a v e a b r o a d r a n g e 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s u c h a s f o o d p r e s e r v a t i v e s ,d i e t a r y a g e n t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i f b e r s ,e mu l —
一
P L i s s t a b l e a t b o t h a c i d i c a n d a l k a l i n e a n d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i t h a s a wi d e a n t i mi c r o b i a l s p e c t r u m.
s i  ̄i n g a g e n t ,h i g h l y w a t e r a b s o r b a b l e h y d r o g e l s ,a n t i c a n c e r a g e n t e n h a n c e r ,d r u g c a r r i e r s ,b i o c h i p c o a t i n g s .I t u s e d
A b s t r a c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p o l y —L— l y s i n e( £一 P L )i s a b a s i c h o mo —p o l y— a m i n o a c i d ,w h i c h c a n b e p r o d u c e d b y mi c r o b e .£
史
C h i n a F o o d A f f l v 主 三 叁 三 : 鉴
£ 一聚赖氨酸及培养基影响其生物合成的研 究进 展
王 国 良 ,王金 枝 ,韩 文 静 , 范春 艳 ,唐 宏 阁 ,张 国峰
( 玉米深 加工 国家 工程研 究 中心 ,长春
摘
1 3 0 0 3 3 )
a s a f o o d p r e s e r v a t i v e i n J a p a n,S o u t h K o r e a ,t h e US A,a n d o t h e r c o u n t r i e s .I n a c e t r a i n r a n g e o f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c a r -
要:£一聚赖氨酸 ( £一P L ) 是一种重要 的氨基 酸同聚物 ,可通过微 生物发酵 的方法 进行生 产。e—
P L在酸碱和高温环境 中非 常稳定 ,抑菌谱广 ,可溶 于水 、可 降解 、可食用 、无 毒。鉴于其显 著特 点 ,s—P L 及其衍生物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 ,如食品 防腐剂 、食疗 剂 、生物可降解纤 维 、乳化 剂 、高吸水性 凝胶 、抗癌 增效 剂 、药物 载体及生物芯 片包衣等 。目前 ,已有 日本 、韩国 、美国等国家批准其作 为食 品防腐剂进行应用 。 微生物在生长 、繁殖和代谢 过程 中需要碳源 和氮源作 为营养物质 ,还需要 一些微量元 素作为其 生理活性 物质 的组成或生理活性 作用 的调节物质 。培养基 中添加有 多种组 分 ,本文对 s一聚赖 氨酸 的理 化和生物 学活性 以 及培养基成分 ( 如碳源 、氮源 、无机盐等 )对 s一聚赖氨酸生物合 成的影响进行 了综 述。 关键词 :金属离子 ;e 一聚赖氨酸 ;性质 ;生物合成
b o n a n d n i t r o g e n s o u r c e s a n d s o me t r a c e e l e me n t s p l a y a v e y r i mp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g r o wt h a n d me t a b o l i s m o f mi c r o o r g a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