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fab行业发展史

中国fab行业发展史

中国fab行业发展史一、引言中国的fab行业指的是半导体先进制造工艺的研发和生产领域,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国fab行业的起步、发展、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中国fab行业的发展历程。

二、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国fab行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技术。

1984年,中国首家半导体制造厂——长电科技成立,标志着中国fab行业的开始。

然而,在这一阶段,中国fab行业面临着技术闭塞、设备陈旧以及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

三、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今)1. 90年代至2000年代初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fab行业开始迅速发展。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半导体制造业发展,包括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培养人才、提供财政补贴等。

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fab行业逐渐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技术创新者。

2. 2000年代中期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的fab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大力投资自主研发和创新,推动半导体制造工艺向先进水平迈进。

中国的fab企业也开始拓展国际市场,与国外巨头展开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2013年,中国的fab产值首次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fab制造国。

四、成就与挑战1. 成就中国fab行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中国的fab企业已经能够生产一些高端芯片,如手机芯片、存储芯片等。

其次,中国的fab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出口到国外市场。

此外,中国的fab行业还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2. 挑战中国的fab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fab 行业仍然依赖国外技术和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其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fab企业面临着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此外,中国fab行业还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手机发展简史

手机发展简史

1
手机新玩法
一、移动通信及手机功能发展的简要介绍
手机是移动通信的终
端,是移动通信环节的一
部 分,也 是 最 重 要 的 部
分,但是如果没有移动通
信网络,手机也将是毫无
用处。手机很多的功能也 (一)移动通信发展的简要介绍 课
是依靠移动通信技术的发

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 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对
摄自己想要的画面。
现在摄像功能又有了新玩法——名片拍 摄。名片拍摄功能可以通过摄像头的微距拍 摄,将联系人的名片摄录到手机当中来,方 便存储。不过,从目前多款手机的名片拍摄 功能看,录入信息的准确性是最为关键的, 因为很多名片信息在录入到手机中后,会因 为识别度较小而“不可识别”,还需要用户 自行修改为正确完整的信息。比如:索爱 M608。

话 功 能 发 展 到 今 天 五 花 八 门 的 功 能,音 乐 手 机、照 相 手

机、PDA 手机、GPS手机等等,而3G在上海等7个城市的试
运 行,标 志 着 一 个 手 机 功 能 即 将 出 现 重 大 飞 跃 时 代 的 来
临。
现在的手机到底有哪些新鲜和神奇的功能呢?未来手 机功能又将朝哪些方面发展?在这里我们将给大家做详细 的介绍。希望能将目前手机新的功能介绍给大家,给大家 的生活带去方便和快乐。
手机新玩法
2.彩铃

当有人打电话给你并且等待你 件
接电话的时候,不是以传统的回铃 讲
音发送给对方,而是以音乐或者其 义
它音频向对方进行播放。它是一种
个性化的象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
喜爱来定制自己喜欢的彩铃,可以
根据心情、环境来随时改变彩铃。
现在各种音乐的彩铃都有,包括一

手机的发展形势

手机的发展形势

手机的发展形势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绪论 (4)1.1手机的发明背景 (4)1.2手机的种类 (5)1.3发展历史 (6)2.手机在中国的发展 (7)2.1 手机的引进 (7)2.2 手机在我国经历的发展阶段 (7)3.手机的发展趋势 (7)3.1 我国手机的发展 (10)3.2我国手机的发展趋势 (12)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手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手机的发展史,对过去的发展进行了一番回顾,分析了现在的行业发展情况。

同时通过近年来尤其是金融风暴期间的统计数据,对手机的市场状况做了一些分析,将不同年份和不同公司的数据进行对比,这也有助于对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本文还对现在的手机在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陈述,这也是手机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大体现。

依照过去的经历、现在的状况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阐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个人看法。

关键词:手机,回顾,现状,市场,趋势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phone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mobile phon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lot over the last review,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by the financial turmoil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dur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phone to do some analysis of market conditions, the different years and compares the data of different companies, which also helps to predict future developments. This paper also present the achievements of mobile phone technology was stated, this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phones is a major expression. According to past experience, current conditions on the future trends are predicted to explai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personal views on these issues.Keywords: mobile phone, review, the status quo, market, trend1.绪论1.1手机发明的背景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手机行业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手机技术的进步,手机逐渐普及,但是随着国内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手机出货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信通院数据,2016-2020年我国手机出货量呈下降趋势,到2020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下降至3.08亿部,同比下降20.82%。

2021年中国手机出货量虽然出现反弹,达到3.51亿部,同比上升13.96%,但是未来手机出货量将继续下降。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中国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为2846.6万部,同比增长38.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2%;2021年全年中国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为3.04亿部,同比增长12.5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6%。

我国手机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逐渐下降,上市的新机型逐渐下降,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2-2020年手机上市机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到2020年中国手机上市新机型下降至462款,同比下降19.37。

2021年中国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有所上升,达到483款,同比上升4.55%,主要是受到5G的驱动。

二、智能手机现状与手机出货量变化趋势类似,2012-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呈波动变化趋势,2016年以后开始逐年减少,2020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降低至2.96亿部,202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上升至3.43亿部。

但由于智能手机的使用便利及功能多样,智能手机占手机出货量比重却保持稳定上升的状态,基本占据了国内整个手机市场。

智能手机作为现阶段手机的主要产品,其上市机型整体也呈下降的态势,2020年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363款,占比78.57%。

2021年中国市场手机上市累计机型为483款,其中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累计404款,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3.6%.三、手机企业现状从现阶段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来看,各大品牌商在智能手机领域铲平布局同质化严重。

各公司在智能手机布局领域均有对比指标类型趋同,在这种竞争局势下,各大手机品牌商纷纷选择以手机为起点,布局其他电子产品领域,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制造各项发展历程

中国制造各项发展历程

中国制造各项发展历程中国制造是指中国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制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0年代-1970年代)。

在这个阶段,中国采用了计划经济模式,国家通过五年计划来指导工业发展。

重点发展了钢铁、煤炭、电力等重工业,建立了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

此时的中国制造主要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出口规模较小。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1980年代-1990年代)。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一阶段中国制造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1980年代,因为人工成本较低,中国制造开始向其他国家出口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子等。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世贸组织后(2001年至今)。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制造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中,中国制造逐渐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中国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制造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知识产权保护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制造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和最大的出口国。

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也在逐步提升,许多中国品牌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例如华为、小米等手机制造商,以及海尔、格力等家电制造商都成为了国际知名品牌。

在发展中国制造的过程中,中国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

政府还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引进和国际标准的对接,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中国制造将继续朝着高质量、高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中国将加大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入,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

同时,中国还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进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总之,中国制造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国产发展史

中国国产发展史

中国国产发展史中国国产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国产产业逐渐从跟随、模仿国外产品转变为自主创新和研发的重要主体。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和产业的角度,探讨中国国产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和发展趋势。

一、农业机械国产化的崛起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国产化是中国国产产业发展的重要起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引进了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农业机械设备,但存在质量低劣、技术陈旧等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农业机械设备,并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如今,中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已成为世界领先水平,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突破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国产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子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产电子产品缺乏竞争力。

然而,中国政府在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巨大突破,如华为、小米等企业的崛起,以及中国市场对智能手机、电子产品的巨大需求,使中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三、新能源与绿色技术的发展在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中国国产产业逐渐向新能源和绿色技术领域转型。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国内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进行研发和生产。

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能国家,并且在风能、水能等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绿色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电动汽车、高效节能家电等产品的突破。

四、高铁、航空及航天工业的崛起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国国产产业也发展迅速。

中国高铁的崛起令世界瞩目,中国高铁技术及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此外,中国航空和航天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航空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中国航天界在卫星发射、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五、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的崛起最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崛起对中国国产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5G手机芯片发展历史、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5G手机芯片发展历史、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5G手机芯片发展历史、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5G手机芯片发展历史:由捆绑式向集成式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4G市场饱和趋势已经显现,5G商用的落地将带动5G手机发展,为手机产业带来新的活力。

5G手机将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上游的元器件制造商、中游的通信设备商和下游的终端厂商都将获益,预计2025年5G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万亿元。

手机的产业链覆盖了显示屏、芯片、电池、PCB、摄像头、外壳等。

相关报告《2019-2025年中国手机指纹芯片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芯片开发周期长,通常需要一年到几年不等,为了在5G芯片市场获得竞争优势,部分产商早已提前布局,积极投入5G芯片研发中。

目前,全球有能力研发和制造手机基带芯片的厂商只有五家,分别是:华为、高通、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

英特尔已宣布退出。

这些芯片厂商中,华为和高通实力最强。

与3G、4G手机采用集成式芯片不同,目前5G手机大多采用“捆绑式”5G芯片。

主要原因为采用“捆绑式”5G芯片,厂商可以快速实现5G网络通讯“捆绑式”5G芯片会额外增加手机功耗,集成式5G芯片为未来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3月集成式芯片将规模商用2019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迎来爆发期。

11月5G手机出货量507.4万台,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14.6%手机射频天线(一):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按照不同网络制式拆分来看,5G射频前端全球市场规模将会从2018年的0增长至2022年的55亿美元,而LTEAdvanced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将会从2018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0亿美元,2G/3G/4G的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将会从2018年的110亿美元下降至2022年的85亿美元。

手机射频天线(二):射频前端行业A股从国际竞争力来讲,国内的射频设计水平还处在中低端,但国内射频芯片产业链已经基本成熟,已经形成从设计到晶圆代工再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经管司一、移动通信运营业迅猛发展我国通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1月-4月,全国新增电话用户3452.9万户,总数达4.55亿户,其中固话用户达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亿户。

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48.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

图1 1995年—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我国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至今的1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在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

截止到200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26亿户,普及率为16.2%。

图2 1996年—2002年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目前,我国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祖国内地的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

我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而且0.33%的掉线率使得我国的GSM网络质量也已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

我国GSM用户占全球总用户的1/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GSM网络大国。

1998年以来,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平均每年以接近6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合计2.7亿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手机发展行业概述手机研发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不同版本的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最客观的角度是要看手机设计公司都在做什么。

包括欧美、日韩、中国的手机设计公司。

他们在做什么,下一步怎么做,手机研发就是要做他们在做的事情。

曾经有文章和报道讲“手机研发是包括芯片级研发,射频基带技术研发……软件系统开发,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可是全世界没有一家手机研发公司在这样做。

主芯片、射频基带技术……等是手机研发所涉及的技术,不是手机研发要做的事。

手机研发涉及许多独立、成熟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有独立的机构在独立开发,不是手机研发要做的事。

下图是国内外手机研发产业链关系和手机研发企业的活动内容。

从上图中可以下一个定义,手机研发做的是通过整合原理图设计、电路板(PCB)设计、人机界面(MMI)设计、用户界面(UI)设计、应用软件集成、工业(ID)设计、结构设计以及相关元器件活动,最终输出手机产品的实现方案。

这是目前的现实,也是现在和未来的手机研发模式。

本书在这样的前提下阐述手机研发流程与质量管理。

当然,手机研发的定义要基于“什么是手机?”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成立。

那么,什么是手机?这个问题似乎很弱智。

不过,要做手机研发,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手机,才能研发好它。

或者至少在“手机可以做什么?手机还可以实现什么?”的基础上做手机研发才能具有创新性。

而“手机可以做什么?手机还可以实现什么?”这个问题也应该是手机研发企业定期需要做的大脑的体操。

1.1 手机研发的内容范围手机研发流程管理首先要基于“手机研发做什么,手机研发是什么样的原理”的基础上。

脱离手机研发本质的流程管理会变成没有价值的管理,甚至变成没有必要的枷锁。

下图是手机研发的架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手机研发的内容范围以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这将有利于策划手机研发流程以及管理模式。

手机研发是要在上图的基础上完成,包括:概念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测试系统开发,定义生产工艺方案等内容。

l 概念设计是定义手机要符合什么样的目标市场的用户需求,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和特点,价格与成本是多少,达到什么样的市场地位,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水平,具备什么样的卖点等;l 外观设计是定义手机的外形尺寸,外观形状,颜色搭配,外观部件的材质与工艺等,也叫工业设计;l 结构设计是完成结构部件分件,各个部件的设计,以及设计手机的装配关系;l 硬件设计包括:原理设计,电路设计,射频设计,逻辑设计设计等;l 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驱动,人机界面,用户界面,以及各种应用功能模块的集成;l 测试系统开发是基于手机硬件、软件开发方案开发出一套测试系统和工装,应用于研发、生产的符合性验证;l 手机研发方案是将以上研发和设计整合成一个实现手机产品的解决方案。

1.2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历程手机行业的经历,是当前多数使用手机的人在过去近十年的“身边的事”。

因为手机不是一个普通的电子产品。

使用手机的人离不开它,没有手机的人更是向往有个手机。

手机的过去,大家都很熟悉。

中国手机行业的变革,如下图所述,是我们讨论手机研发行业发展历程的背景。

相关内容我们将在1.3节(中国手机研发行业发展历程)中讲解。

注解:在这里回顾中国手机行业和手机研发行业的发展历程,不是要分析行业问题。

而是通过对行业的回顾,简单回顾一下研发流程和质量管理的相关背景。

任何一种企业内部管理的课题都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背景相关。

伴随着手机行业和研发行业的变化,研发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也在变化。

在未来,研发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即将为企业的转型和变革发挥重要的作用。

1.3 中国手机研发行业发展历程对中国手机研发行业的发展阶段做如下定义:第一阶段:1998年到2002年——萌芽期,跟国外买方案,有就好第二阶段:2003年到2005年——手机市场增量,手机研发井喷第三阶段:2006年到2008年——满城尽是山寨机,几家欢乐几家愁第四阶段:2009年到2010年——3G来了……第五阶段:2011年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更精彩第六阶段:2014年到20??年——现在还不知道,到时候再告诉你第一阶段:1998年到2002年——萌芽期,跟国外买方案,有就好1998年中国有了第一款国产手机到2002年为止的一段时间,国产手机几乎都是从国外买方案。

比如从韩国的研发公司买设计方案,在国内生产。

2002年时在中国能够输出手机研发方案的研发公司主要有两家。

一家中电赛龙(CECW),另一家是德信无线(那时叫国电未来)。

当时中电赛龙和德信无线顺利发展起来的原因是除了当时中国手机市场需求迅猛增长外,他们解决了国产手机厂家较头痛的问题。

那就是当时跟韩国买的研发方案量产化过程很慢。

供应商开发、测试系统搭建、生产工艺参数设定等问题不像现在这样成熟。

此时国内的研发企业在配合与服务方面,给国产手机厂家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只要采用这两家的研发方案,很快可以进入量产。

这两家除了提供研发方案外,还提供了“可生产性”。

第二阶段:2003年到2005年——手机市场增量,手机研发井喷在2003年到2005年手机市场的迅速增长,给手机设计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段时间,有许多手机研发公司发展起来。

如中电赛龙、德信无线、经纬、九鼎、龙旗、禹华、毅仁(e28)、希姆通(SIMCOM)、闻泰、飞图等。

其中德信无线在2003年到2005年迅速发展,变成了中国最大的手机研发公司。

于2005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

其客户囊括了多数国产品牌厂家外,还有日本、欧美的国际客户。

曾经最高峰时一个月上市的手机有69款。

2005年收入超过了9000万美元(德信官网信息)。

最多时,人数超过2800人,90%以上都是研发人员。

德信无线的成功除了行业背景和经营层面的因素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与日本客户的合作促进了德信无线研发体系和质量体系的完善。

这给德信无线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客户。

与日本客户的合作让德信无线的工程师们很“痛苦”,但是快速提升了研发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

在这段时间,德信无线的工程师们经历了各种类型的项目研发,碰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从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训练。

在那段时间,不断有新的功能和概念,能够拉动市场需求。

比如TFT彩屏、64和弦、摄像镜头、MP3/MP4播放、手写输入(触摸屏)、蓝牙等等。

每次新功能的采用都能在市场上得到回应。

尤其是年轻人,争先尝试新产品。

甚至一些年轻人攒几个月的工资买一台“得意”的手机,然后在论坛里写道“4000大洋啊,我半年的积蓄……”看得出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产品,从而体验到的兴奋和快乐。

当时国产手机厂家和一些国际品牌厂家不是没有研发部门,只是自己的研发能力不能满足产品推广的市场计划。

自己的研发效率也没有研发公司高。

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内部分研发企业的研发范围和技术储备很全,产品线覆盖以下制式和全球运营商的需求:2005年开始手机厂家价格战慢慢升温,同时库存危机也越来越突出。

2005年后国产手机品牌厂家利润快速减少。

慢慢的发现各个厂家的库存多了起来,感觉到资金周转压力在加剧。

品牌厂家夹在市场和供应商之间,发展似乎很不协调。

当在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企业不能因手机市场需求增长而得到该得到的回报时,这必然会导致产业链的断裂。

2005年,台湾联发科公司的手机解决方案(MTK方案)登陆中国大陆手机研发市场。

MTK 高度集成的方案引起了国产手机厂家和中小型手机研发企业的兴趣。

还有原来没有能力做手机研发,但是一直被手机研发行业丰厚的利润吸引着的人们。

基于MTK方案,手机研发变得简单了:画个板子、设计UI、设计外形就是一个手机了。

手机再也不是有着诸多高额技术转让费(Licence)门槛,同时需要庞大的技术研发队伍才能做的“高科技”产品了。

变化总是伴随着商机。

上海的几家大型研发企业把握了这个商机,创出PCBA(手机主板)的模式,产品几乎是供不应求。

一些新的品牌厂家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在低端市场慢慢的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其他的国产品牌厂家也纷纷采用MTK方案。

同时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了许多手机研发公司。

拉开了2006年到2008年的空前激烈的竞争。

2005年东信集团的几名年轻人看到了市场机会。

开始研发适用于MTK平台的应用软件。

符合了MTK手机需要通过个性化的应用软件来实现产品(手机)差异化和卖点的需求。

第三阶段:2006年到2008年——满城尽是山寨机,几家欢乐几家愁随着手机牌照政策的松动,2006年的时候有资格的手机厂家增加到了78家。

市场上手机品种空前的多。

上海、深圳的手机研发规模超过了北京。

这时PCBA(手机主板)和ODM(委托设计加委托加工)模式变成了手机研发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

在2006年前,手机研发企业的盈利模式为收NRE(Non-Recurring Engineering即研发费)或NRE + Royalty.(产品提成费)。

一款手机的NRE(研发费)从几百万人民币到几千万美元不等。

而Royalty(提成费)一般为每台收几十元人民币。

这样在一款手机的研发上,手机研发企业可以获利几百万到几千万人民币。

其中,利润较高的是一些研发公司给国际客户研发的项目,有些项目的研发费达到几千万美元。

2006年开始,上海的几家大型手机研发企业采用的PCBA(手机主板)和ODM(委托设计加委托加工)模式几乎完全取代了中国手机研发行业原来的NRE + Royalty(研发费+提成费)模式。

这是因为2005年、2006年,在国产品牌手机迅速下滑的背景下,手机厂家库存压力演变成现金周转压力。

各厂家为了降低风险和现金周转压力,希望手机研发企业直接提供整机。

而新进入手机领域的商家,没有研发、没有工厂,更希望手机研发企业(这些能够摆平手机技术的公司)直接提供整机。

因为,手机研发技术方案对他们没有什么用。

即使有了好的研发方案,自己也无法将它产品化。

尤其是海外新兴市场的客户(比如印度、俄罗斯、巴西、非洲、中东等),更是希望直接提供整机。

对他们而言手机研发方案同样是一点用都没有。

因为也是没有工厂,没有供应商,没有制造技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所以希望有人能够直接提供整机。

于是因为市场需求,手机研发企业的盈利模式向提供手机PCBA(主板)和卖整机的ODM模式转变。

于是,手机研发企业变成了“手机研发工厂”,研发(智慧)利润向“制造”(体力)利润转移。

这或许是市场需求使然。

虽然这种模式走向了利润越来越薄的一条路。

随着2007年、2008年的演变,付NRE(研发费)的客户越来越少。

PCBA(手机主板)、卖整机的ODM模式变成了手机研发行业主要的商业模式。

到目前为止能够有能力收NRE(研发费)的手机研发公司只有六、七家公司。

他们在给欧美和日本厂商做研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