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生物测定》

合集下载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1. 什么是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生物测定是一种评估农药在目标生物体内的残留和毒性效果的方法。

通过测定目标生物体的生理指标、行为表现和生存率等参数,可以判断农药对该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2. 农药生物测定的分类农药生物测定可以根据测定对象的不同,分为四类:•靶标生物测定:主要研究农药对目标有害生物的毒性效果。

例如,测定农药对靶标昆虫的死亡率、发育畸形率等。

•非靶标生物测定:主要研究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效果。

例如,测定农药对蜜蜂、鱼类等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效应。

•模拟野外条件实验:主要研究农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物效应。

通过模拟野外环境条件,测定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体试验:主要研究农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人体试验需要严格遵守伦理准则和保护人体安全的原则。

3. 农药生物测定的重要性农药生物测定是评估农药安全性和环境风险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物测定可以了解农药对目标生物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效应,评估农药的毒性水平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农药使用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 农药生物测定的方法和步骤农药生物测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包括样本数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等。

2.样本准备:选择适当的生物体作为测定对象,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饲养、培养等。

3.农药处理:将生物体暴露于一定浓度的农药溶液中,并确定暴露时间和农药浓度。

4.指标测定:测定目标生物体的生理指标、行为表现和生存率等。

5.数据分析:统计和分析测定结果,评估农药对目标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6.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和推断,解释农药的毒性效应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农药生物测定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农药生物测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农药种类繁多,生物测定需要覆盖多种不同的农药,这对于实验的设定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其次,农药生物测定需要考虑到生物体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农药生物测定(1)

农药生物测定(1)

1、标准目标昆虫: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2、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药效:是在田间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所测定的药剂对生物的作用效果。

4、致死中量的置信限:即致死中量的可靠范围,亦即供试昆虫种群致死中量真值的波动范围。

5、内吸杀虫剂:凡是可以通过植物根茎叶以及种子等部位渗入植物内部组织,随着植物体液传导植株,不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对害虫具有很高毒效的化学物质,称为内吸杀虫剂。

6、内吸杀虫作用:昆虫由于受内吸杀虫剂的毒杀作用而致死亡的过程,称之为内吸杀虫作用。

7、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将杀菌物质作用于细菌、真菌或其它病原物(包括线虫),根据其作用效果的大小来判断药剂毒力。

8、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利用生物体(作物试材、杂草试材,主要指有害生物)对除草剂的反应,来测定除草剂的毒性及其效果的基本方法。

9、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昆虫(包括螨类)对杀虫剂的反应来鉴别某一种农药或某一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的一种基本方法。

1、杀虫剂生物测定存在的问题(1)评判标准单一(2)人为地固定检查时间(3)无统一的标准试虫(4)一般用校正死亡率表示核心是没有系统评判生物测定结果的方法和标准。

2、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主要因素分析(1)杀虫剂和溶剂杀虫剂:其理化性质是决定毒力的根本原因。

溶剂:对药剂本身的理化性质一般不产生影响,但不同溶剂会影响昆虫表皮。

(2)环境条件温度:影响到处理前---养虫;影响到处理过程中---挥发、吸收等;影响到处理后---昆虫的死亡率。

湿度:一般不影响杀虫剂的穿透性及作用速度,也不影响解毒过程,通常它只影响昆虫对杀虫剂的忍受力。

光照条件以及昆虫在药剂处理前后的食物供应,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3)供试昆虫:不同种类的昆虫敏感性不同;同种昆虫不同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昆虫不同发育阶段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卵期通常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较低,通常以为有杀虫卵作用的杀虫剂,有很多主要是杀了初孵幼虫);昆虫的性别与生殖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一般雌性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雄性昆虫低,但对有机磷杀虫剂来讲,则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感受性低。

[农学]第八讲 农药生物测定

[农学]第八讲  农药生物测定

c. 熏蒸作用
• 要求:必须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 仪器装置:有静止气体的测定装置和有气流出入 控制的熏蒸器。
d.内吸作用 • 直接测定法: • 间接测定法:用药液处理植物的局部,一定时间后取未处 理的部位加以研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汁液,再放入一定 数量的水蚤等观察其死亡情况,利用此法间接测定药剂是 否有内吸作用。 e.拒食作用 • 以昆虫的取食量或昆虫对食物的所食部位和昆虫体重的变 化等做的分析,作为药剂对供试昆虫是否有拒食活性的依 据。 • 选择性拒食活性测定:在同一培养皿中交错放入处理叶碟 与对照叶碟的方法; • 非选择拒食活性测定:在培养皿中仅放入对照或处理叶碟 的方法。
• 我国常用的生物种类:
(1)昆虫和螨类 • 粘虫、棉铃虫、玉米螟、二化螟、小菜蛾、褐飞 虱、棉蚜、豆蚜、米象、杂拟谷盗、家蝇、淡色 库蚊、朱砂叶螨等。 (2)病原菌 • 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小麦条锈病菌、甘薯黑 疤病菌、黄瓜霜霉病菌、柑桔青霉病菌等。 杂草 • 野燕麦、稗草、看麦娘、苋、荠菜、播娘蒿、藜 等。
②饲饮法 此法适用于蝇、蝽类等有吸食习性的昆 虫。 • 又分为自由饲饮法和强制饲饮法 • 自由饲饮法:是一种无限制的饲饮方法,让昆虫 自己取食配好的混有药剂的糖液,通过测定吸食 前后昆虫的重量或药液的体积计算昆虫吸食药剂 的量; • 强制饲饮法:是将昆虫固定后,将装有药液的移 液管口放在昆虫的口边,昆虫吸食到一定的体积 后就移开移液管,保证每头虫体吸取药剂的量相 同。
b.胃毒作用
①饲喂法:饲喂的方法分为无限制给食法及定量给食法;根 据饲喂的方式又分为叶片夹毒法及单叶饲喂法。 • 叶片夹毒法:吞食药量的计算是以试虫吞食叶面积乘以单 位面积叶片的剂量(μg/g)。 • 叶面积计算:方格纸法、叶面积测定仪法、电脑扫描法。 • 致死中量的求法:按每头虫吞食剂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并 标明该剂量下试虫的死活情况,从而将虫划分成生存组、 生死组和死亡组。生死组中既有生存的又有死亡的,分别 计算生死组中生存个体和死亡个体平均吞食的药量,记为 A和B。 • A=(生死组活虫剂量总和)/生死组活虫总数 • B=(生死组死虫剂量总和)/生死组死虫总数 • LD50=(A+B)/2

农药生物测定 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药生物测定 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生物测定:生物测定是通过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来评价一种物质或一种过程的本质、组成或效力的一种方法。

农药生物测定:度量农药对生物体群体、个体和活体组织、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

杀虫剂生物测定:度量杀虫剂对螨类及昆虫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方法引诱剂生物测定:通过诱聚昆虫数量的变化来反映引诱剂效力的生物测定方法杀菌剂生物测定:是将一种杀菌活性化合物作用于靶标生物或施药于植物或非靶标生物产生各种效应的测定技术除草剂生物测定:度量除草剂对杂草生物效应大小和对作物安全性的生物测定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利用某些敏感植物某些性状作为指标,对生理活性物质进行定性测量或定量测定的生物测定技术。

2,LD50:(致死中量)能使供试昆虫50%死亡的所用试剂剂量LC50:(致死中浓度)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药剂浓度LT50:(致死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时间KT50:(击倒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中毒击倒所用的时间3,ED50:(有效中量)能使供试病原菌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剂量EC50:(有效中浓度)能使供试菌体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药剂浓度4,IC50:(抑制中浓度)能使某种杂草供试群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减少或抑制50%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5,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直接农药。

植物源农药:指利用植物杀菌、杀虫、杀草的某部位或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农药。

6,触杀毒力测定:使杀虫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产生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衡量杀虫剂触杀毒力的生物测定。

胃毒毒力测定:通过试虫吞食带药食料,引起消化道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內吸毒力测定:使药剂经根茎叶或种子吸收传导后,通过供试昆虫吸食含毒汁液而引起中毒反应,由此来、、、、、、熏蒸毒力测定:使药剂从气门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 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

•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响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狭义的生物测定为:以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响,作为评价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响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 C. 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拟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响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响所需剂量大。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X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X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响根底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试验

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试验

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试验一个新药物的发现, 必须两个系统的同时运转一个系统是化学系统, 一个系统是生物学系统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西南大学植保学院丁伟教授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1.生物测定(bioassay )是由biological 和assay 组合而成,通常是指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对某种生物产生效应的一项测定技术。

但是,从更广的范围来理解生物测定,则可概括为:“对生物的任何刺激所产生的效应的测定, 包括来自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刺激对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

”总之,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2.生物测定的一般模式3.农药生物测定(pesticidebioassay )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靶标生物测定其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的量度,进而鉴别某种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靶标生物:通常指有害生物,包括昆虫、螨类、病菌、杂草、鼠类等。

包括这些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等。

待测化合物:可以是已经成为农药的化合物,包括杀虫(杀螨)剂、除草剂、杀菌剂、杀鼠剂、杀线虫剂乃至卫生杀虫剂等;也可以是待筛选的化合物(已知物和未知物)。

生物反应:指靶标生物对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反应,可以延伸为凡是干扰破坏有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行为、代谢等效应的反应,如植物生长调节、昆虫生长调节、信息传递物质等。

生物反应用死亡率、抑制率、反应率等指标来表示。

量度:指反应的强度或者大小的指标。

要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借助于数学的方法,来给生物反应以量化表达。

生物活性:指药物或某一个化合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

如果有,则这个药物或化合物有生物活性,如果不产生效应,则这个药物或化合物就没有生物活性。

4.农药生物测定的知识体系(1)供试对象的准备(包括靶标生物的饲养技术和待测化合物的选择);也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培养、药剂配制、剂量计算等内容(2)生物测定的操作技术与方法(包括室内生测、小区实验和田间药效实验三个方面);(3)影响农药生物测定的因素分析;(药剂、生物体、环境、操作方法)(4)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价与表达。

农药生测

农药生测

1、试举例说明农药生物测定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及其用途农药生物测定是指利用靶标生物(昆虫、蜗类、病原微生物、线虫、植物等)的活体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其代谢物等(如酶、蛋白质等)为试材,测试或鉴别生物活性物质的类型、反应症状或其活性大小的一种方法。

简单地说,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就是利用靶标生物等对药剂的反应来鉴别农药毒力或药效的一种技术.农药生物测定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蜻剂)、杀菌剂(杀线虫或抗病毒剂等)、除草剂、杀鼠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的生物测定技术。

它涉及靶标生物、测试物质(药剂)、反应症状及强度、测试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个好的生物测定技术或方法应具备易于操作、结果反应灵敏、重现性好、且使用物质的剂量与反应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与农药的使用和开发同时产生,经过长期不懈创新、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生理活性物质、靶标生物以及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农药的筛选以及作用特性和应用技术评价等研究之中。

纵观目前农药生物测定的研究概况,室内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创制农药生物活性筛选研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地球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等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新农药的开发应用给人类社会和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由于新农药开发的难度与费用日益增加,如何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快速高效地筛选新化合物,并准确评价其生物活性以及应用技术,估测其市场前景及将来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利润额,是决定其创制农药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利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同一类结构或同一作用类型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规律〔3AR)以及与靶标作用位点的结合关系,为定向创制新农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化合物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生物活性筛选被称为农药创制的“眼睛”.对新农药开发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研究农药的理化性质、制剂加工类型、加工方法与其生物活性及其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为剂型加工和生产应用服务:农药制剂的加工及助剂的选择和应用与其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技术和田间使用效果密切相关,好的加工剂型与工艺不仅可改善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增加对保护作物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重点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 1920至1923年间: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1937年欧文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溥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1984年张泽溥出版《生物测定统计》专着。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精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1. 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已取得进展。

2. 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可能发展成一类新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

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趋势:1.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研究技术的提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化技术进行生测的研究亦发展很快,如对新药剂的筛选及利用酶学试验进行害物抗药性的监测和增效剂的筛选等等。

2.由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农药生物测定中的统计分析,早已普遍程序化和微机化,使生物测定结果的分析计算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准确、可靠。

农药生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点:1.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2.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控制)进行;3.均以群体反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

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生物测定》
课程名称 农药生物测定 课程编号 1230133 学分 2 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植物保护
课程简介
农药生物测定是农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化合物的筛选、新农药的研发、应用及机理研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简要介绍农药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目标生物的饲养(培育),重点讲授农药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生物测定的统计学基础、农药生物测定的新技术、新进展等方面的知识。

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对加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