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

合集下载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

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

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优质标准满分(分)质量缺陷减分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0 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5分切片薄(3~5μm),厚薄均匀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10分;厚薄不均匀:减3~5分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5分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分;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5分切片无污染10 有污染:减10分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盖片与切片、载玻片间),盖片周围无胶液外溢10 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透明度好10 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减5~7分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胞浆)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分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减5分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 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牢:减3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合计100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59分(不合格)表2 2012年1-7月常规切片质量抽查情况注: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

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处理方法

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处理方法

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处理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处理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先说剪切裂缝吧。

我一开始真是瞎摸索,就想着直接拿胶水去填。

我用的那种普通的胶水,结果根本就不行啊。

那裂缝该裂还裂,一点都没好。

后来我就知道了,对于剪切裂缝,得先把裂缝周围清理干净,这就好比人脸上有伤口,你得先把伤口周围的脏东西弄掉一样。

我会先用小刷子,把裂缝里的灰尘啊小石子这些都扫出来。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要是没清理干净,后面做再多也是白搭。

清理完了之后呢,我试过一种叫环氧树脂的东西来填充。

这就像是给裂缝盖了一层坚固的小被子。

不过在填充的时候得小心,要一点点慢慢填,不能一下倒太多,不然会流得到处都是。

我第一次用的时候就倒多了,弄得到处黏糊糊的,还浪费了好多材料。

再来说弯曲裂缝。

弯曲裂缝处理起来更麻烦些。

我试过用绑带把有裂缝的地方缠起来,就跟给受伤的胳膊打绷带似的。

但是普通的绑带肯定不管用啊,我是用那种专门用于处理建筑裂缝类似钢筋加固的绑带。

不过要先把裂缝周围弄平整,这就好比给绷带找个合适的地方贴一样。

我之前没弄平整就直接绑,发现绑带根本固定不住。

另外呢,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弯曲裂缝,我也会用水泥浆来灌。

这就像往小杯子里倒水,得缓慢地进行,这样才能让水泥浆充分填充到裂缝里面。

还有啊,不管是处理剪切裂缝还是弯曲裂缝,在弄完之后,一定要做好后续的观察。

我有次弄完就不管了,结果过了段时间,裂缝又严重了,才知道后续观察多重要。

这就像是病人做完手术,得经常复查一样。

我不确定我这些方法是不是最好的,但都是我在实践中不断试出来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处理弯曲裂缝的时候,如果发现裂缝是在结构关键部位,我还会找专业的人来评估一下。

因为我知道自己可能能力有限,一旦处理不好,整个结构都可能出现大问题。

我之前自己修一个小凳子,发现凳腿有个弯曲裂缝,没太当回事就自己乱弄,结果凳子更不稳了。

从那之后我就知道了,面对这种情况得谨慎。

如果是比较大的建筑物或者重要的东西上有裂缝,可不敢随便乱来,该请专业的就请专业的。

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

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

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总结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看是否有用:1、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空气来不及跑出,易引起裂片。

调节压力、减慢车速即可。

2、冲模不合格,当调节冲模。

3、药物本身弹性大,全粉末片及半浸膏片或含纤维性药物等。

可考虑将纤维性药物经提取等制成浸膏或流浸膏用于制粒,也可在制粒时加入糖粉或淀粉浆趁热使用。

4、颗粒直径大小差异过大,或细粉过多。

5、制粒时黏合剂或润湿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

6、颗粒含水量过低,浸膏颗粒或含结晶水的药物失去结晶水引起裂片,可加入少量稀乙醇。

1. 针状结晶的药物粉碎是必需的,如果药物是疏水性,则可以与pvp一起粉碎,可改善溶出,我是用球磨机粉碎的,之后与其他辅料混合后压片,我做的是分散片,所以没有包衣,15分钟溶出98%。

2. 产生层裂可能是你的粘合剂加的太少,由于是直接压片,全是细粉,因此粘合剂用量要比制粒时大。

3. 润滑剂的量要掌握好,多了少了都会产生此现象4. 助流剂建议你用进口雾状硅胶。

微晶纤维素如果制粒的话因为它吸水性很强反而会造成颗粒的成型性很差,颗粒很松散。

微晶纤维素是有很好的提高硬度作用,可是它也是易分散的。

处方组成:片重1.0克,本人现处方为:50%主药、19%糊精、20%微晶纤维素、10%的粘合剂(HPMC用水溶解)、1%润滑剂;压出来的片剂为椭圆形片,片剂的压力怎么都达不到要求,一般压力都在1-2kg左右,片剂还必须得包衣,之前我已尽本人最大努力想尽办法都无法做到,我用过直接压片糖、卡波谱、二次制粒、原料粉碎、淀粉浆制粒等方法都不行!!本人现将你的处方改为:50%主药、11%糊精、淀粉18%,10%微晶纤维素、10%的粘合剂(HPMC用水溶解)、1%润滑剂;在工艺上改进的方法是:1、主辅料混合均匀后,分次加入粘合剂;2、延长湿搅拌的时间,从而增加软票的粘性与紧密度;3、干燥升温要缓慢一些。

压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压片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裂片、松片、粘冲、崩解迟缓、片重差异等问题。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3:切片过分的压缩
原因:1、刀太钝 2、蜡块太软 3、用力过猛或速度太快
解决方案: 1、换新的刀片 2、重新冰冻蜡块 3、动作轻、用力均匀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4:切片不连片
原因: 1、刀刃不锋利 2、蜡块上下端留蜡太少
或不整齐 3、室温过低 4、切片过厚
解决方案: 1、去除蜡块中异物 2、清理刀口 3、换新刀口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11:切片厚薄不均 或“搓衣板样”
原因:1、组织处理中脱水过度 2、切片刀不锋利 3、蜡块未夹紧
解决方案: 1、组织处理过程调整 2、换刀或刀口 3、夹紧蜡块 4、均速慢切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换新的刀片或移动刀口 2、提高室温度或蜡块复温(吹气) 3、调整切片厚度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5:切片粘附于组织 块上
原因:1、室温过高或包埋蜡 熔点太低
2、室内干燥有静电 3、刀片、组织块边缘
的碎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决方案: 1、清洁刀边 2、修整蜡块边缘 3、增加环境湿度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重新包埋 2、调整蜡块,确保获得完 整的切面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8:筛状空洞(“天窗”)
原因:1、粗修后没有细修 2、肝脏、扁桃体、淋巴结、 脾脏和脑组织中更常见
解决方案:
1、粗修后细修表面(无白点) 2、过脆组织表面可以适当复温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9:切面过厚
原因:1、切片机维护不当 2、切片厚度设置过厚 3、石蜡太软 4、刀钝

病理石蜡切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病理石蜡切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病理石蜡切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石蜡切片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固一系列环节。

一张好的切片应平展、无裂纹、无脆烂、厚薄均匀。

当然一张切片的好坏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切片的质量。

而最易出现,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切片这一环节,下面是我多年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仅供参考。

1 切片弯曲不成直带1·1原因蜡块上下两边或左右两边不平行。

蜡块与刀片口不平行。

切片刀锋利程度不一致。

组织外形不整。

1·2解决办法将蜡快四边反复修平对称。

调节蜡块夹持器与切片刀平行。

移动切片刀,更换刀口位置。

在修整组织时,注意修切整齐。

2 切片上卷,不能形成蜡带2·1原因切片刀不锋利。

刀口斜度过大,或刀片过厚。

石蜡硬度过大。

蜡块四周留蜡边太少。

2·2解决办法暂停切片,重新磨刀,或更换刀片。

调整切片角度,12度一15度左右。

切片适宜厚度为4—6微米。

蜡块太硬,可更换熔点较低石蜡,重新包埋。

重新包埋,或将蜡块四周溶化,放入包埋框中补蜡。

3 切片皱褶甚多,不能张开成一平片3·1原因石蜡熔点太低或室温过高。

切片刀不够锋利。

切片刀上粘有残余石蜡,刀口不洁。

切片刀倾斜度太小。

组织渗蜡时间不够,或脱水透明不够。

3·2解决办法可将蜡块置于冰箱中冰冻后切片,并在切片时一边切片一边用冰块冰冻或更换石蜡。

室温过高,可开动空调器降温。

将切片刀磨锐利再行切片。

调整切片到最适当的角度。

切片刀不洁,可用二甲苯将刀口拭干净,拭刀口最好用棉花。

组织浸蜡不够,可重复浸蜡过程。

4 切片上有裂缝,或出现裂纹4·1原因切片刀有小缺口,或刀口不平整。

蜡块中有沙尘、小气泡。

包埋中石蜡冻结太慢,或蜡块出现小白点。

4·2解决办法换刀或更换刀片。

过滤石蜡重包埋。

5 切片脆烂组织脱出与蜡分离5·1原因组织脱水透明不够。

浸蜡时间过长,蜡温过高。

透明时间不足,或组织中含有乙醇。

病理组织切片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病理组织切片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病理组织切片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王华;周孝琼【摘要】组织切片方法是教学、科研、病理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实验技术.文章对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原因及具体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等细节进行了改进,使组织固定完全,脱水彻底,透明适度,浸蜡充分,切片较薄,染色良好,为广大同行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期刊名称】《实验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0(008)005【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动物组织;HE 染色;石蜡切片;常见问题;解决办法【作者】王华;周孝琼【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000;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4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实验室最基本的方法,是病理学的一项极有使用价值的专业技能。

它包括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漂片、烤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和封固等程序。

HE染色是既基本又十分重要的工作,HE染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病理医生的正确诊断,而HE染色质量的好坏与HE制片的每一步骤关系都十分密切。

只要某一步骤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下一步工作,时常会出现个别片子色调不正、颜色对比不协调、染色不匀、模糊不清等现象,使切片的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受到影响。

要制作优良动物病理切片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要取最新鲜的材料。

由于各器官组织坏死变化很快,所以取材要求迅速。

取材时要用锋利的刀片或剪刀,勿用镊子对组织加以压迫,以免组织破裂和变形。

2)所选取组织块的大小、厚薄应力求适度。

过大、过厚的组织,固定液不易渗透,亦可造成固定不佳,过小、过薄的组织又可能在固定或脱水的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等情况[1]。

3)应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组织的基本结构,如肝要有肝小叶;肾要有皮质和髓质;肺要有支气管等。

另外,要采取病变部位和健康部位交叉处的组织,这样才可以通过健康部位的对照,清楚地看到各种病理变化。

病理学组织的修复超级经典

病理学组织的修复超级经典

病理学组织的修复超级经典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学科,而组织修复则是病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组织修复是指机体在受到损伤后,通过各种生理和生化反应,使损伤的组织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分泌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行为,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降解和重塑等过程。

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损伤的类型、程度、部位,机体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以及遗传因素等。

因此,组织修复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组织修复的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理论和实验结果,为我们揭示了组织修复的机制和规律。

例如,19世纪末,德国病理学家维尔霍夫提出了细胞理论,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的活动引起的。

这个理论为组织修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初,美国病理学家阿什福德提出了组织修复的三个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和重塑阶段。

这个理论为我们理解组织修复的过程提供了框架。

20世纪中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组织修复的机制。

例如,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组织修复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分泌,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等技术,进行组织修复的研究。

这些技术为组织修复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组织修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组织修复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它还承载着生命力的顽强和自我更新的奇迹。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组织修复的过程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细胞、每种分子都在各自的乐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损伤发生后,机体的炎症反应迅速启动,这是组织修复的第一步。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寻求病理组织切片易产生裂隙补救的新方法。

方法: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用氨水涂抹后重新切片。

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

结论:氨水对病理组织切片裂隙的补救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石蜡切片;裂隙;氨水;软化在常规石蜡切片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大小不等的标本进行混合固定脱水处理,由此难免会出现标本处理不均的现象:或大的组织处理不足,或小的组织处理过度,使得部分组织变脆、变硬。

组织切片常常表现为有边缘不齐的“龟壳状”(见图1)和“百叶窗样”裂隙。

究其原因往往与组织脆性增加有关,若将此蜡块再行低温冷冻后切片,此种裂隙则更为明显和严重。

为了补救这类问题蜡块,我们通过与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及自身的实践探索,发现适当使用氨水能有效软化组织,降低组织脆性,减少裂隙出现,且更有利于蜡块切出完好的蜡片。

现报告如下。

1材料、方法和结果1.1??材料??选取我院2008年行常规石蜡制片中组织蜡片出现裂隙的蜡块358只,其中包括淋巴结、脾脏、肝脏、肾脏、子宫、乳腺等手术切取标本,同时含有内镜、穿刺活检标本。

试剂:纯氨水(上海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500 mL。

1.2??方法??①将此类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放入冷水中(水温0〜5 C)约10 min。

②将蜡块放上切片机小心粗修至暴露整个组织切面,然后细切蜡片10余张(此蜡片弃之不用),再将粗切把手逆时针转动1/4〜1/2圈以退刀。

③用脱脂棉球蘸取足量的纯氨水,覆盖在细切后的组织面上约10 s,再行细切,直至有组织蜡片顺利切出,取前面3〜5张展于裱片机内。

④待蜡片充分展平后迅速裱于载玻片上。

⑤常规烤片,染色,封固。

1.3??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除“龟壳状”裂纹尚存外(但明显缩小)其余裂隙均消失,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见图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寻求病理组织切片易产生裂隙补救的新方法。

方法: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用氨水涂抹后重新切片。

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

结论:氨水对病理组织切片裂隙的补救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石蜡切片;裂隙;氨水;软化
在常规石蜡切片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大小不等的标本进行混合固定脱水处理,由此难免会出现标本处理不均的现象:或大的组织处理不足,或小的组织处理过度,使得部分组织变脆、变硬。

组织切片常常表现为有边缘不齐的“龟壳状”(见图1)和“百叶窗样”裂隙。

究其原因往往与组织脆性增加有关,若将此蜡块再行低温冷冻后切片,此种裂隙则更为明显和严重。

为了补救这类问题蜡块,我们通过与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及自身的实践探索,发现适当使用氨水能有效软化组织,降低组织脆性,减少裂隙出现,且更有利于蜡块切出完好的蜡片。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和结果
1.1??材料??选取我院2008年行常规石蜡制片中组织蜡片出现
裂隙的蜡块358只,其中包括淋巴结、脾脏、肝脏、肾脏、子宫、乳腺等手术切取标本,同时含有内镜、穿刺活检标本。

试剂:纯氨水(上海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500 mL。

1.2??方法??①将此类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放入冷水中(水温0~5 ℃)约10 min。

②将蜡块放上切片机小心粗修至暴露整个组织切面,然后细切蜡片10余张(此蜡片弃之不用),再将粗切把手逆时针转动1/4~1/2圈以退刀。

③用脱脂棉球蘸取足量的纯氨水,覆盖在细切后的组织面上约10 s,再行细切,直至有组织蜡片顺利切出,取前面3~5张展于裱片机内。

④待蜡片充分展平后迅速裱于载玻片上。

⑤常规烤片,染色,封固。

1.3??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除“龟壳状”裂纹尚存外(但明显缩小)其余裂隙均消失,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见图2)。

2??讨论
常规制片中出现裂隙是我们常规技术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此类问题切片不仅影响切片质量,有时还会导致病理诊断的困难,更有甚者连蜡片都很难切出。

马恒辉等[1]提出导致切片裂隙有诸多原因,在实际操作中,组织处理因素是首要因素,由于甲醛、乙醇、二甲苯三者对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作用,其过度处理必然导致组织弹性降低,表现为各种间质成分(特别是胶原、网状纤维)张力下降,脆性增加,发生断裂而呈“龟壳状”裂纹;或者尚未发生断裂,但组织过度冷冻后切片,切出的蜡片在室温中迅速膨胀,而呈“百叶窗样”裂
隙。

当然诸如子宫、乳腺等组织纤维含量极为丰富,过硬的组织蜡块接触刀锋产生震动,也会出现波纹裂隙。

鉴于此,传统病理技术的做法是在蜡块暴露面哈气或擦少量温水以求软化组织或降低组织与室内的温差,结果往往是组织切片过厚或难以切出蜡片。

马恒辉等[3]用 5 mmol/L的盐酸(HCl)浸泡来处理有裂隙的组织,此法虽能有效防止裂隙,但较费时且组织膨胀较为明显,核着色困难,切片红染[2]。

而本资料介绍的氨水分子式为NH4OH,能解离为NH3和H2O,使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用氨水处理与上述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①氨水是一种很好的软化剂,此法源于工业上压缩木质技术用氨水来软化木材[3],可软化组织间质的各种纤维,增加弹性和张力。

②氨水解离出的NH3分子量小于HCl,更具穿透力,所以用时极短,10 s左右就深达20~30μm。

加之此法无需取下蜡块,方便快捷。

③氨水解离时将吸收周围的热能,在不降低蜡块表面温度的情况下,减少了蜡块切面与周围的温差,在防止蜡块膨胀的同时又能顺利切出蜡片。

④用氨水来处理蜡块表面时,NH3穿透组织表面,为了达到氨水的平衡,也会带进一定量的H2O,使得原本处理过度的组织得到一定的恢复。

⑤用氨水处理的蜡块,对硬化的子宫和乳腺等组织也有明显的软化作用,故也能防止波纹裂隙的产生。

应用氨水时,也应注意以下几项:①粗修蜡块后,宜细切蜡片10余张并丢弃,以防后继细切蜡片产生空洞。

②因氨水处理后对蜡块作用只有深达表面20~30μm,所以在此步骤之前必须退刀,细切
出的蜡片也只能取前面3~5张。

③蜡片置入裱片机内,待充分展平后方可裱贴于载玻片,以防产生褶皱。

④尽管此法用时极短,但蜡片仍存留少量氨水,因此染色前建议用流水先进行冲洗。

【参考文献】
[1] 马恒辉,章如松.组织切片裂隙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7,14(6):474.
[2] 马恒辉,周晓军.HE染色常见问题与对策[J].临床与实践病理学杂志,2008,24(4):478-481.
[3] 方桂珍.木材功能性改良[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7:128-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