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合集下载

辽宁中学动物病理学切片制作方法

辽宁中学动物病理学切片制作方法

辽宁中学动物病理学切片制作方法辽宁中学动物病理学切片制作方法1、准备物料:(1)酒精、棉签;(2)称重秤;(3)即热式布氏板;(4)切片机;(5)定点刀;(6)折刀;(7)折刀夹;(8)切片刮刀;(9)石蜡制备溶液;(10)热油;(11)灭菌土;(12)石蜡;(13)水;(14)玻璃板;(15)石蜡切片材料;2、切片制备:(1)经酒精杀菌后,取称重秤,将实物装载在秤上称重;(2)使用定点刀将实物剖切,且其厚度大致相等,以确保切片均匀厚度;(3)取出热油,将折刀夹和折刀放入其中,直至铬钢折刀夹及折刀油温温宜(50-55度);(4)使用折刀夹将切片按要求粘贴在热油中,折刀夹放置在板上,其余步骤依次完成;(5)将热油倒入热油容器中,并保持恒温,折刀夹和折刀放入其中内;(6)用切片刮刀将切片从容器中抽出,将其置于玻璃板上;(7)将切片置于热油容器中,热油温度在50-55度;(8)将无菌冰箱内的石蜡制备溶液放入容器中,使其充分溶解;(9)将切片置于石蜡溶液中,置于室温进行24小时固化;(10)将切片取出,放入熔石蜡中,置于水浴锅中,温度维持在60-70度,持续18小时;(11)将切片取出,放入灭菌土中,冷却至常温后,打开水浴锅即可。

3、注意事项:(1)使用切片机时,应按照说明书的指示完成;(2)切片刮刀应清洁,操作时应确保安全;(3)在折刀夹上不要放入金属件,以免危险;(4)热油温度应该保持在50-55度,避免对实物造成损害;(5)石蜡溶液的温度应维持在室温下;(6)在熔石蜡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石蜡溢出;(7)把切片从灭菌土中取出时,应慢慢拉出,以免折断;(8)熔石蜡时的温度应该保持在60-70度,以免熔石蜡过高造成实物烧毁。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采集: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采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检查的部位,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常见的标本包括活检标本、手术标本等。

2. 标本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

3. 标本包埋: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包埋可以帮助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结构。

4.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即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预先调整刀片角度和大小。

5. 组织染色: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伊红染、嗜酸性粒染、埃曼若染、普鲁斯染等。

6.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核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

7. 病理诊断:最终根据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第二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织切片的制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下面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

第一步:标本采集组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采集标本。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组织采集,通常是通过手术或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标本。

采集的标本要求完整、清晰,以确保后续的切片制备质量。

第二步: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不能再发生变性、氧化或降解,防止组织腐败和细胞溶解。

动物病理玻片制作方法

动物病理玻片制作方法

动物病理玻片制作方法一、引言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在动物病理学研究中,制作病理玻片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动物病理玻片的制作方法。

二、材料准备制作动物病理玻片所需的材料包括:1. 动物组织标本:包括取自动物器官的组织块或细胞涂片等。

2. 石蜡:用于包埋组织标本。

3. 切片机:用于切割组织标本的切片机器。

4. 玻片:用于固定切割好的组织标本。

5. 碱性溶液:用于去除石蜡。

6. 脱水溶液:用于去除水分。

7. 染色剂:用于染色组织切片。

8. 封片剂:用于封闭组织切片。

三、制作步骤1. 组织标本固定:将取自动物器官的组织块或细胞涂片等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和缓冲形式的乙醛等。

2. 组织标本包埋:将固定好的组织标本放入石蜡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使其逐渐渗透并替代组织中的水分,最终形成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

3.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放入切片机中,用刀片切割成薄片,通常为4-6微米。

4. 切片处理:将切好的组织标本片放入碱性溶液中,去除石蜡。

5. 脱水处理:将去除石蜡的组织标本片放入脱水溶液中,逐渐去除水分。

6. 染色:将脱水处理后的组织标本片放入染色剂中,使其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常用的伊红染色和组织学常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等。

7. 清洗:将染色好的组织标本片放入清水中洗涤,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8. 封片:将清洗干净的组织标本片放入封片剂中,再放入加热的平台上,使其干燥并形成封闭的玻片。

四、注意事项1. 在制作病理玻片的过程中,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尘。

2. 切片机的刀片要保持锋利,以确保切割出的组织标本片薄而均匀。

3. 染色剂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不同的染色剂可以突出不同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

4. 制作玻片时,要注意标本的编号和记录,以免混淆和丢失。

5. 制作好的病理玻片要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和损坏。

五、结论动物病理玻片的制作是动物病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病理标本取材切片流程图

病理标本取材切片流程图

取材进程
固定剂:甲醛
脱水剂:各类梯度酒精
透明试剂:二甲苯
标本固定:12-24小时
标本脱水:每级乙醇3-24小时;无水乙醇小时
标本透明:各小时 (二甲苯一、二甲苯2)
标本浸蜡:小时 熔蜡温度操纵在62°C-65°C 之间
取出组织,切成大小
固定剂
浸蜡
包埋框包埋
制成蜡块
切片进程:载玻片、盖玻片之前行多聚赖氨酸、清洗等处置;切片厚度:3-6μm ;45°C水浴锅行展片;37°C烤片
二甲苯脱蜡,各15min
乙醇脱水,各3-5min
苏木精染色5-10min
(依照切片厚度、苏木精溶液的新旧把握染色时刻) 盐酸乙醇分化
1-3s (分化时刻依照溶液新旧程度)
淡氨水 1-2S
伊红染色 3-5min (依照切片厚度、伊红溶液的新旧把握染色时刻) 乙醇脱水,各3-5min
二甲苯透明,各15min
中性树胶封片。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1.取材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质量。

取材时,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

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应与技术室讲明,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组织取材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所以,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大小:较理想的组织块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常规HE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常规HE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常规HE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 制作优良的病理切片是以充分的固定为前 提的。
• 常规的固定方法是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 ,固定时间一般为24h,原则上组织与固定 液的最佳比例是1:10,组织的厚度≤ 3mm
• 组织脱水:
• 乙醇是最常用的脱水剂,可以硬化组织,有明显收缩 作用。为了避免组织过度的收缩,脱水过程应从低浓 度向高浓度过渡,在无水乙醇中的时间不应过长,防 止组织过度硬化。
• 脱水 切片染色后通过各级乙醇脱水,浓度应从低到高, ,低浓度的乙醇对伊红有分化作用,在高浓度的乙醇中时 间应相应延长,否则切片会有雾化的现象,在显微镜下组 织结构模糊不清。
HE染色的质量标准: 染色核质分明,红蓝适度,透明洁净,封裱美 观
谢 谢!
14.伊红染色15~30s
15.95%乙醇Ⅰ30s 16.95%乙醇Ⅱ30s 17.95%乙醇Ⅲ30s 18.无水乙醇Ⅰ1min 19.无水乙醇Ⅱ1min 20.无水乙醇Ⅲ1min 21.二甲苯Ⅰ(可加苯酚)1min 22.二甲苯Ⅱ1min 23.二甲苯Ⅲ1min 24.中性树胶封片
• 染色中注意事项:
处理步骤
1. 75%乙醇 2. 85%乙醇 3. 95%乙醇 4. 无水乙醇Ⅰ、Ⅱ
处理时间(min)
60 90 90 各60
• 组织的透明:
• 二甲苯是常用的透明剂,对组织收缩性强,易使组织 变脆变硬,因此时间不宜过长。其既与乙醇混合,又 能溶解石蜡,可以达到使石蜡浸入组织的目的,折射 指数接近组织蛋白折光指数,使组织细胞变透亮。
• 脱蜡 组织切片脱蜡应彻底,主要取决于二甲苯的温度和 时间,需要根据环境条件的不用做出相应的改变,脱蜡不 净是影响染色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 染色 石蜡切片经水后放入Harris苏木精染色,在新配的染 液中只需染1min分钟左右,根据染片的多少逐步延长染色 时间。苏木素的染色属于一种过染法,胞核胞质都会被染 色,但细胞核中的带负电荷的染色质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 结合的更为牢固,因此当用盐酸酒精进行分化,改变组织 蛋白质的PH值,使胞质的苏木精被洗脱下来,所以分化 的程度决定了染色的好坏,需要严格控制分化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 修整组织
将手术切取的乳腺肿瘤切成一个平整面,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便固定剂穿透和组织脱水等操作,通常以10 mm×10 mm×3mm或5mm×5mm×3mm为宜。

找到不同的部位切取2块,以备后用。

1.7.2 组织洗涤
组织经修整后,组织中的福尔马林等必须冲洗干净,尤其是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存在。

因为残留在组织中的福尔马林,有的不利于染色,有的产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所以组织修整后应冲洗12h左右。

1.7.3 组织脱水
组织经洗涤后,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水与石蜡不能互溶,所以必须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80%乙醇溶液:2h
95%乙醇溶液:1h
95%乙醇溶液:1h
100%乙醇溶液:30min
100%乙醇溶液:30min
1.7.4 组织透明
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

当组织中全部被二甲苯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

二甲苯Ⅰ:30min
二甲苯Ⅱ:10min
1.7.5 组织浸蜡
浸蜡的目的是除去组织中的透明剂(如二甲苯等),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达到饱和程度以便组织包埋。

浸蜡时间根据组织的透蜡时间较长,需3h左右。

浸蜡应在恒温箱内进行,并保持箱内温度在55℃左右,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组织发脆。

石蜡Ⅰ:1h
石蜡Ⅱ:1h。

石蜡Ⅲ:1h
1.7.6 组织包埋
将经过透蜡的组织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倒入容器内,然后立即投入冷水中,使其立刻凝固成蜡块的过程。

包埋时,将纸盒放在温箱旁边,用镊子夹取组织平放于纸盒底部,,再用温镊子轻轻拨动组织,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沿壁倒入包埋用的纸盒中,速度要慢。

待石蜡凝固(约30min)后放入冰箱保鲜层内以备后用。

包埋时应根据组织材料、切片厚度、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熔点的石蜡,新的石蜡一般要熬顿几次,以免石蜡固定后有气泡,影响切片。

用于包埋的石蜡的熔点在50~60℃之间。

1.7.7 组织切片
(1)从冰箱里拿出蜡块,进行修快
(2)将已固定和修好的石蜡块台木装在切片机的夹物台上。

(3)将切片刀固定在刀夹上,刀口向上。

(4)摇动推动螺旋,使石蜡块与刀口贴近,但不可超过刀口。

(5)调整石蜡块与刀口之间的角度与位置,刀片与石蜡切片约成15度左右。

(6)调整厚度调节器到所需的切片厚度,先调约为25um,待切平后改为5um。

(7)一切调整好后方可以开始切片。

此时右手摇动转轮,让蜡块切成蜡带,左手持毛笔将蜡带提起,摇转速度不可太急,通常以40-60r/min。

(8)切成的蜡带到10-20cm长时,右手用另一支毛笔轻轻地将蜡带挑起,以免卷曲,并牵引成带,平放在蜡带盒上,靠刀面的一面较光滑,朝下,较皱的一面朝上。

(9)感觉效果较好的蜡片一小段,用单面刀片切取,再放入约43℃的水浴锅中展片,观察切片是否良好。

(10)切片工作结束后,应将切片刀取下用氯仿擦去刀上沾着的石蜡,把切片机擦拭干净妥为保存。

1.7.8 贴片
(1)取清洁的载玻片一片,滴一滴粘片剂于玻片中央,然后用洗净的手指加以涂抹,便成均匀薄层。

(2)然后用载玻片直接去滤已经展开的蜡片,将蜡片贴在均匀的粘片剂薄层上。

注意蜡片光亮平整的一面贴于玻片上,并使之处于稍偏玻片的一端,一端便于后面的染色步骤,另一端便于粘贴标签。

1.7.9 烘片
把载玻片摆好片位置,放在平盘上置于60℃温箱烘干,经过5小时干燥后即可取出存放于切片盒待染。

1.7.10 脱蜡
染色液多数为水溶液,因此,染色前必须将蜡脱去,使切片中的材料由有机相进入到水相。

一般采用二甲苯脱蜡,逐级复水与脱水浸蜡过程正好相反,但是,由于蜡片较薄,所需时间比脱水浸蜡要短的多。

(1)石蜡切片经二甲苯Ⅰ脱蜡10min;
(2)石蜡切片经二甲苯Ⅱ脱蜡10min;
1.7.11 渗水
放入100%、95%、80%等各级酒精溶液中浸泡,再放入蒸馏水中,使水渗进切片组织。

(1)无水乙醇浸泡1min;
(2)无水乙醇浸泡1min;
(3)95%乙醇浸泡2min;
(4)95%乙醇浸泡2min;
(5)80%乙醇浸泡2min;
(6)自来水洗2min;
1.7.12 染色
切片放入苏木精中染色约7min。

染色时间应根据染色剂的成熟程度及室温高低,适当缩短或延长。

室温高时促进染色,染色时间可短些,否则可适当延长时间,冬季室温低时可放入恒温箱中染色。

1.7.13 水洗
用自来水流水冲洗约2min。

冲洗过程中使切片颜色发蓝,此操作要注意流
水不能过大,以防切片脱落,并可以随时用显微镜检查见颜色变蓝为止。

1.7.14 分化
就是将细胞质着的色褪去,使细胞核着色更加鲜明,也称分色。

将切片放入1%盐酸乙醇液(盐酸1份+70%乙醇100份)中褪色,见切片变红,颜色较浅即可,约数秒至数十秒钟。

这一步骤是H.E.染色成败的关键,,如分化不当会导致染色不匀,或深或浅,得到的切片染色效果差。

如果染色适中,可取消此步骤。

本次实验操作在0.5%盐酸乙醇中浸泡30s;
1.7.15 漂洗
切片再放入自来水流水中使其恢复蓝色。

低倍镜检查见细胞核呈蓝色、结构清楚;细胞质或结缔组织纤维成分无色为标准。

然后放入蒸馏水中漂洗一次
2min。

1.7.16 反蓝
在饱和碳酸锂中浸泡2min;再用自来水洗2min;
1.7.17 复染
用0.5%伊红乙醇液对比染色2~5min。

伊红主要染细胞质,着色浓淡程度应与苏木精染细胞核的浓淡程度相配合,如果细胞核染色较浓,细胞质也应浓染,以获得鲜明的对比。

反之,如果细胞核染色较浅,细胞质也应淡染。

可在伊红乙醇液中滴加数滴冰醋酸助染,促使细胞质容易着色,并且经乙醇脱水时不易褪色。

本次操作伊红染色6min;
1.7.18 逐级脱水
(1)80%乙醇脱水30s;
(2)90%乙醇脱水30s;
(3)95%乙醇脱水1min;
(4)95%乙醇脱水1min;
(5)无水乙醇脱水2min;
(6)无水乙醇脱水2min;
1.7.19透明
将经过脱水后的切片放入纯二甲苯Ⅰ、Ⅱ中各3~5min。

二甲苯应尽量保持无水,应经常更换,或用纱布包无水硫酸铜放入染色缸内吸收水分。

切片如在二
甲苯中出现白雾现象,说明脱水未尽,应退回乙醇中重新脱水,否则切片难以镜检。

本次操作为:
(1)二甲苯Ⅰ5min;
(2)二甲苯Ⅱ10min;
1.7.20 封藏:中性树胶封存
切片经染色、脱水、透明后,即可用封藏剂将其封藏起来,目的是永久保存切片,便于镜检。

常用的封藏剂一类为干性封藏剂如中性树胶、加拿大树胶等,另一类为湿性封藏剂如甘油明胶等。

如果切片是经二甲苯透明,则用树胶作为封藏剂,树胶可以用二甲苯稀释至合适的稠度。

如果切片是直接从水中或水溶液中取出,则常用甘油明胶作为封藏剂,可用于短期保存标本。

封藏的方法:封片前应根据材料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盖玻片。

材料透明后,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封藏。

在桌上放一张洁净的吸水纸,将含材料的载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放在纸上(切片的一面向上),迅速地在切片的中央滴一滴树胶(千万不能待二甲苯干燥后再进行),用右手持小镊子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稍为倾斜使其左侧与封藏剂接角,然后再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产生气泡。

如胶液不足,可以用玻棒再滴一滴树胶从盖玻片边缘补足。

如胶液过多,可在干燥以后用刀刮去,并用纱布蘸二甲苯拭去残留的树胶。

1.7.21镜检
在光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细胞核被苏木素染成蓝色,细胞质被伊红染色呈粉红色。

组织切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固定组织所用的固定液要充足,至少相当于标本总体积的5倍以上,标本容器及其口径有适当大小,使标本能原形进行固定,避免使标本遭受挤压。

2)组织块透明在制片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组织不能透明,其原因可能有脱水未尽、组织太厚、透明时间不够以及与某些组织本身性质有关等。

所以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使组织达到透明目的,通常根据透明时间与眼观相结合判断透明程度。

3)凡是陈旧、腐败或干枯的组织不易制成好切片,所以制片过程中要保护好组织。

4)固定失时或固定不当的组织,染色时常出现核染色质着色浅、轮廓不清,出现程度不等的片状发白区。

5)组织脱水、透明和浸蜡过度,会造成组织过硬过脆,特别是小动物组织应严格控制。

6)切片刀不锋利,切片时会自行卷起或皱起,不能顺利连成蜡带。

切片刀有缺口,易造成切片断裂、破损、不完整及刀痕等现象,不利于切片和观察。

7)组织切片机各个零件盒螺丝应旋紧,切片刀牢牢固定,否则将会产生振动,以致出现切片厚薄不匀和横皱纹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