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合集下载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以石蜡切片制作流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石蜡切片制作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能够提供关于细胞和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下石蜡切片的制作流程。

1. 组织固定:首先,需要从感兴趣的样本中取得组织样本,并将其进行固定。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醛等。

固定过程中,需要确保样本完全浸泡在固定液中,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以确保组织被充分固定。

2. 脱水: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脱水是将样本中的水分逐渐替代为有机溶剂,常用的有乙醇、丙酮等。

通常采用递增浓度的有机溶剂,从低浓度逐渐提高到高浓度。

每个浓度的脱水液中,样本需要浸泡一定的时间,以确保脱水彻底。

3. 渗透:脱水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渗透处理,以使其与石蜡更好地结合。

渗透剂通常为石蜡溶液,可以将样本浸泡在石蜡溶液中,以使其逐渐渗透进入组织内部。

渗透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渗透均匀。

4. 包埋:渗透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其嵌入到石蜡中。

首先,将组织样本放置在石蜡模具中,并加入适量的石蜡。

然后,将模具放入石蜡包埋机中,利用加热和真空等处理,使石蜡与组织样本充分结合。

包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石蜡固化完全。

5. 切片:包埋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切片处理,以获取薄片供观察。

首先,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然后,将薄片置于载玻片上,并加热使其与载玻片结合。

最后,使用刮片等工具将石蜡薄片修整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6. 然后,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对组织结构的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染色后,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总结起来,石蜡切片制作流程包括组织固定、脱水、渗透、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时间,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薄片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样品固定和处理在进行石蜡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待切样品进行固定和处理。

固定样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常用的有乙醛固定、冰醋酸固定和福尔马林固定等。

处理样品的方法也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可以包括染色、脱水、透明化等步骤,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样品。

2. 包埋将处理好的样品包埋在石蜡中,以便进行切片。

首先,将样品放入石蜡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石蜡溶液转移到恒温水浴中,使其逐渐固化。

在固化过程中,要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在石蜡中,避免出现气泡和空洞。

3. 切片切片是石蜡切片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将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并放置在切片机的夹持装置上。

然后,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和速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

接下来,使用切片刀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在切割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避免切片厚度不均匀或出现断层。

4. 切片取片切片切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取下。

首先,使用镊子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小心取下,避免损坏或弯曲切片。

然后,将切片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在放置切片时,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细管吸气来帮助排除气泡。

5. 去除石蜡和染色切片取片后,需要将切片上的石蜡去除,并进行染色处理。

首先,将切片放入去石蜡剂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切片转移到浸泡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在去石蜡和染色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控制和温度控制,以确保染色效果和切片质量。

6. 封片和封边染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做成封片,以保护切片并便于保存。

首先,将切片用透明胶片或玻璃片覆盖。

然后,使用封片胶或封片胶带将切片和覆盖物固定在一起。

接下来,将切片的边缘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切片脱落或污染。

7. 干燥和贴标封片完成后,需要将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并进行贴标。

石蜡切片的制作

石蜡切片的制作

石蜡切片的制作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它有很多优点,例如,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等。

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制片时间太长。

一、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取材→水洗→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

(一)取材及水洗根据实验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取要求部位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0.5立方厘米为宜。

切去组织块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小时,因此一般情况下,将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需要的材料。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相应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洗去血液、污渍以及粘液等。

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二)固定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

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

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上标签,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固定的时间长短依据材料大小而定。

固定液有许多种,在固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固定液,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而失去固定作用。

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份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三)水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必须用流水洗去固定液。

,主要目的是洗去固定液的颜色以便后续的染色。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样品:选择需要切片的样品,如组织样本、细胞样品等,并采取相应的固定、处理和染色等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可观察性和对比度。

2.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石蜡、切片盒、切片刀、载玻片等材料,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石蜡浸透:将处理好的样品转移到石蜡中进行浸透。

首先将样品置于温度逐渐升高的浸透剂(如正己烷)中,以去除组织内水分和其他溶质,然后置于石蜡中进行浸透。

4. 切片制备:将石蜡浸透的样品固定于切片盒中,将石蜡块剪碎成适当大小,并放置在切片刀的刀脊上。

调整切片机参数(如温度、角度、速度等),并逐个切割出薄片。

5. 切片贴片:将切好的薄片浮于温水中或使用其他方法,如电离子器、热平台等,以使切片展平并附着于载玻片上。

6. 干燥固定:将切片连同载玻片一起进行干燥固定处理,以去除水分并保持切片的形态稳定。

7. 切片染色:根据实验需求,对切片进行适当的染色处理(如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增强样品的可视化效果和区分感兴趣的结构。

8. 封片封装:将切片封装至封片盖玻片上,使用透明化导电胶或其他封片剂固定切片,并尽量排除气泡、保证封片质量。

9. 切片质控:对制备好的切片进行质量控制,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评估切片的清晰度、结构完整性、染色效果等。

最后,制备完成的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分析、病理学研究等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应遵循标准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以及依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生物组织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下面是石蜡切片制备的详细流程。

1.组织固定: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生物组织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组织固定。

将组织样品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通常需要固定24至48小时。

2.去水:固定完毕后,需要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通过逐渐提高样品中酒精浓度(例如70%、80%、95%和100%构成的酒精梯度)来逐步去除水分,通常每次浸泡20至30分钟。

3.清洁:去水后,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清洁,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物和其他杂质。

可以用清洁的醇溶液(例如100%酒精)浸泡样品数分钟,然后用去福尔马林等溶液洗涤样品。

4.浸渍:在石蜡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组织样品浸泡在石蜡中,以使其渗透并得到支撑。

选择适当的石蜡类型和温度很重要。

通常使用低熔点石蜡(例如58℃石蜡),在60至6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并溶解石蜡。

5.渗透:将组织样品从酒精中转移到融化的石蜡中,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的渗透过程。

首先将样品浸泡在75%酒精中,然后再依次转移到浓缩的酒精溶液中(例如85%、95%和100%)和石蜡中,每次浸泡时间约为1小时。

6.包埋:当样品完成渗透后,需要进行包埋,即将渗透后的组织样品放置在切片模型中,并用石蜡封住。

将切片模型倒置,将溶解的石蜡缓慢倒入模型直到完全覆盖组织样品。

然后将切片模型固定在冷却装置中,等待石蜡冷却和固化。

7.切片:当石蜡块完全固化后,可以将其切割成所需的薄片。

通常使用旋转切片机或手动切片机进行切片。

将切片机的刀片调整到所需厚度(通常为3至5微米),将石蜡块放置在切片机上,并逐渐将刀片与石蜡块接触,以制备薄片。

8.制片:将切好的石蜡薄片静置在温水中,让其自然展开,并将其转移到预涂有胶水的载玻片上。

轻轻将玻片压在石蜡薄片上,以确保两者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然后将载片放置在恒温台上,以便胶水干燥。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一、取材选取目的组织块,修剪到合适的大小;二、固定将组织块放入福尔马林固定液(10%甲醛溶液),固定时间由组织块大小而定,一般不少于24h;体积1cm3的组织块,一般为3-7天;三、冲水自来水洗几下,泡1小时;四、系列酒精脱水50%酒精,1h;70%酒精,1h;80%酒精,1h;90%酒精,1h;100%酒精(I),1h;100%酒精(II),1h;五、透明酒精:二甲苯=1:1溶液,过夜;二甲苯,1h;六、包埋二甲苯:石蜡=1:1,65-70 ℃,2h;新鲜石蜡(I),65-70 ℃,1h;新鲜石蜡(II),65-70 ℃,4h;新鲜石蜡包埋;七、切片切片厚度为5-7um;八、展片温水(40-42 ℃)展片;九、捞片将展好的片子贴于载玻片上;十、烘片42 ℃将片子上的水烘干;十一、烤片60 ℃烤片12-24h;十二、脱腊二甲苯(I):2min;酒精:二甲苯=1:1溶液:2min;十三、水化100%酒精(I):1min;100%酒精(II):1min;95%酒精:1.5min;80%酒精:1.5min;70%酒精:1.5min;50%酒精:1.5min;自来水洗:2min十四、H&E染色Hematoxylin染色3-5min(2.5min时取出观察染色效果),自来水洗3次,盐酸分化(2/3杯玻璃缸+3滴1N盐酸),10s;自来水洗蓝化,镜下观察染色效果;(伊红)Eosin染色30-50s,直接脱水(90%酒精-----100%酒精I,100%酒精II各1分------酒精:二甲苯=1:1溶液:1-1.5min);十五、脱水90%酒精-100%酒精-100%酒精,各1min;十六、透明二甲苯:酒精:1-1.5min;二甲苯:2min;十七、封片中性树胶封片;十八、镜下观察并拍照。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组织切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以下是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1. 组织固定:首先,将待切片的组织标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酒精和乙醛等。

固定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组织的大小和类型,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2. 组织去水化:固定后的组织需要去除固定剂并脱水,以防止切片过程中的破损和变形。

通常采用逐渐增加乙醇浓度的脱水步骤,常见的乙醇浓度为70%、80%、90%和100%。

3. 组织浸渍:脱水后,组织需要进一步浸渍到石蜡中,以增加组织的硬度和支持性。

首先将组织放入浸渍剂中,如甲醛或乙醇中的苯麻油,然后逐渐增加石蜡浓度,常见的石蜡浓度为50%、70%和100%。

4. 组织包埋:在组织浸渍后,将组织放入包埋模具中,然后倒入熔化的石蜡,使其完全包裹住组织。

包埋完成后,将模具放入冷却台或冷冻器中,使石蜡迅速固化。

5. 石蜡切片:将冷却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使用切片机将其切割成薄片。

切片机通常配有刀片、切片夹和切片盒等工具,切片时需要注意切片的方向和角度,以获取最佳的切片效果。

6. 切片染色:切片完成后,可以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染色、组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7. 切片封片:染色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使用透明的封片剂将其覆盖。

封片剂可以保护切片,防止切片脱落和变形,并提高显微镜观察的清晰度。

8. 切片观察:最后,将封片的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和放大倍数来观察组织细节和细胞结构,同时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和测量。

总体而言,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组织固定、去水化、浸渍、包埋、切片、染色、封片和观察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操作技巧,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切片用于研究和诊断。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石蜡切片制作流程表一. 取材1,样品要求:长,宽各1cm左右,厚不超过5mm2,固定液:10%福尔马林固定液或4%多聚甲醛:组织块=20:1为宜3,固定时间:依大小而定,一般3-5h即可,如24h或更长,应密封瓶口,封前换液4, 修块二.脱水1,水洗:将固定组织块放入广口瓶,瓶口用纱布包好,置流水下水洗,水洗时间依固定时间而定,一般12h以上,固定时间越长水洗时间越长。

2,脱水1)75%酒精1h2) 80%酒精1h3)95%酒精Ⅰ1h4) 95%酒精Ⅱ1h5) 100%酒精Ⅰ1h6) 100%酒精Ⅱ1h组织块在进入下一阶段梯度酒精前要用吸水纸吸干水,尤其在95%酒精(Ⅱ)中进入100%酒精(Ⅰ)中,切记防止带入水分,所有过程要在瓶口加盖,防止水分进入。

三.透明1)酒精(100%):二甲苯=1:1 10min2)二甲苯Ⅰ透明10min3二甲苯Ⅱ10min四.浸蜡1)二甲苯:石蜡=1:1 30min 温箱56—58℃2)石蜡Ⅰ1h 温箱56—58℃3) 石蜡Ⅱ1h 温箱56—58℃4) 石蜡Ⅲ1h 温箱56—58℃温度保持在56—58℃,温度太高会烧坏组织块,太低石蜡会凝固。

五.包埋首先在金属框架上涂抹凡士林,以保证石蜡到入后不会外溢。

将包埋用石蜡及浸蜡组织块放在有石棉网的电炉上保温。

在框架中先倒入少许包埋用石蜡,再用镊子将组织块迅速移入框架,再倒入石蜡,待完全凝固后取出待用。

六.切片和烘片(烘片温度38℃)七.附贴(45℃);烤片(一)附贴(45℃)附贴液的配制:新鲜蛋白20ml,麝香草酚少许,用玻璃棒混匀,再加入甘油20ml,继续混匀。

若有多聚懒氨酸处理的切片则直接用之。

(二)烤片:温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40-45℃之间,烤片时间至少1小时。

八.H.E染色(一)脱蜡1 二甲苯Ⅰ(脱蜡) 10min2 二甲苯Ⅱ(脱蜡) 10min3 100%酒精Ⅰ(脱二甲苯) 10min4 100%酒精Ⅱ(脱二甲苯) 10min5 95%酒精Ⅰ(脱二甲苯) 5 min6 95%酒精Ⅱ(脱二甲苯) 5 min7 80%酒精(脱二甲苯) 5 min8 自来水或蒸馏水洗(去酒精)5 min (二)染色1 苏木素染液 6 min2 冲洗清水(兰化)15 min3 酸水分化视情况而定 10-20S4 冲洗淡蓝色即可 20 min5 伊红染液视情况而定6 min (三)脱水,透明13 80%酒精颜色淡化14 95%酒精Ⅰ 5min15 95%酒精Ⅱ 5 min16 100%酒精Ⅰ 5min17 100%酒精Ⅱ 10min18 二甲苯Ⅰ(透明) 5min19 二甲苯Ⅱ(透明) 10 min 九.封片:用中性树胶将切片标本封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油蛋白瓶 1 个 树胶瓶 1 个 切片盘 6 个 硬纸板 若干 单面刀片 6 盒 培养皿(大小) 6 套 标本瓶(30ml) 6 个 载玻片 2 盒 盖玻片 1 盒 广口瓶 6 个 烧杯 6 个 洗瓶 6 个 抹布 6 块 纱布 6 块 毛笔 1 支 记号笔 1 个 无水乙醇 3 瓶 95%乙醇 5 瓶 二甲苯 3 瓶 盐酸 1 瓶 苏木精 1 瓶 伊红 1 瓶 苦味酸 1 瓶 甲醛 1 瓶 冰乙酸 1 瓶 石蜡(52~54、56~58、60~62) 3 盒、3 盒、3 盒 三、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一)材料与用具 1.材料:鱼皮肤、性腺、肠、肝胰脏等。 2.用具:溶蜡箱、蜡杯、不同熔点的石蜡、酒精灯等。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取材及固定 取动物体上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 0.5 立方厘米为宜。切去组织块 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先用 0.85%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戏曲血液与污渍,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 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 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 24 小时。如果 是管状器官或是其中有分泌之消化液,则死后应迅速采取,以免组织自溶或上皮剥落。 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 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 般在 20:1。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 开始固定的时间。 2.冲洗
胶切片法是使火棉胶渗到组织间隙中去。
在浸渗前要先将选好的石蜡分别以容器装好放在恒温箱中,使其杂质沉淀。石蜡最好选用软
蜡和硬蜡两种,软蜡熔点为 45~50℃之间,硬蜡熔点为 56~58℃之间,60~62℃的硬蜡很
少用。冬天室温较低时多用软蜡,夏天室温较高时多用硬蜡。浸渗应在自动恒温箱中进行。
组织块在各个蜡杯中浸蜡的时间如下:
出来,使组织逐渐变硬,便于油类或其他透明及浸入,为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中创造条件。
常用的脱水剂是不同浓度的酒精,因为酒精与水有很大的亲和力,酒精浓度可以逐渐升高,
置换出组织中的水。脱水必须充分,脱水不充分会影响透明和浸蜡。脱水过程要逐级上升,
不能操之过急,跳级脱水会引起组织块强烈的收缩变形。
脱水所用的酒精浓度及过程如下:
分)
4.透明
透明是石蜡切片法切片前必经的一步。其目的在于用矿物油或植物油等透明剂置换出无水酒
精,以便于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间隙中,故透明剂必须是能分别与石蜡和酒精相溶的。经
过透明剂处理的组织块用肉眼对光观察呈透明现象,所以这个过程称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苯、甲苯等,这些都是穿透力强易使组织变脆的透明剂,因此透明
软蜡 1
30min
软蜡 2
30min
硬蜡 1
30~60min
硬蜡 2
60~120min
这一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视组织块的种类及大小而相应延长或缩短浸蜡时间。浸蜡的总
时间一般为:0.5 立方厘米的组织块时间为 6~8 小时;0.2~0.3 立方厘米的组织块时间为 3~
5 小时;0.1~0.2 立方厘米的组织块时间为 2~3 小时。当发现蜡杯中有灰尘或组织碎块时应
石蜡切片的制作 目的要求:了解生物制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石蜡切片制作的基本过程;学会制作石蜡 切片。 一、生物制片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制片的目的与发展概况 生物制片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微观结构的基础方法,其目的是提供在显微镜下以适度的样品, 有效地对其进行形态和功能观察研究。 (二)生物制片的方法 当我们研究生物体的组织或细胞时,除了某些生物体可用相差显微镜或偏光显微镜等方法达 到观察目的外,其余大部分生物体,因为组织较厚,光线不易透过内部等关系而达不到观察 的要求,为了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将生物体的组织切成薄切片或不切片,经过一系列处理, 使光线易于透过,即可进行观察。因此,根据标本的制作方法分为切片法和非切片法两种。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该适当的配合使用,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1.切片法 (1)切片法的种类 切片法就是利用锐利的刀具,将器官组织或幼小个体分割成许多极薄的薄片,而制成切片标 本的一种方法。切片法在切成薄片以前必须设法使组织内渗透某种支持物质。使组织保持一 定的硬度,然后利用切片机进行切片。根据所用支持物质的不同切片法又可分为石蜡切片法、 火棉胶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炭蜡切片法等类型。现分述如下: ⅰ.石蜡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 制片方法,因此用得最多,它有很多优点: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4um 以下),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 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制片时间太 长。 ⅱ.火棉胶切片法 火棉胶切片法是以火棉胶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此法的优点是包埋过程中不用二甲苯及 石蜡,不经高温,可避免组织收缩及变脆,适于精细材料(如脑)的切片,也引火棉胶有韧 性切片不知有折卷或破裂,适宜于大块组织及多空洞的组织(脑、眼球),硬度较高的组织 (骨、肌腱)。缺点:手续麻烦、费时间,切片不能切薄,起码在 10um 以上,不能作连续 切片,因此,在生物制片技术上已经不经常采用。 ⅲ.冰冻切片法 冰冻切片法是利用液体二氧化碳或其它药剂(如氯乙烷)在变成气体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组织 迅速结成冰块而后再进行切片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用半导体致冷调节器来代替二氧化碳的冰 冻,冷冻速度更快更为方便。 冰冻切片法的优点是较前两种方法简便,组织不经脱水、透明、包埋等手续即可切片,因而 可节省很多时间,十分钟左右即能制成切片。常用于临床病理手术诊断,银材料不经溶媒处 理就可直接进行切片,材料不受试剂的激烈刺激及温度影响,所以组织没有显著的收缩,细 胞形态不致有大的改变,也引冰冻切片不需有机溶剂处理,所以能保存脂肪、类脂等成分, 所以冰冻切片法常用于组织化学,尤其是神经组织,临床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新鲜的组织或已经固定的组织,经短时间处理后即可进行切片。用任何固定及处理的材料均 适合冰冻切片,但一般的经验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材料最适合冰冻切片,而用酒精、甘油保存 的材料必须充分水洗后才易于冰冻,否则不易切成完整的切片(银究竟、甘油都能妨碍冰冻)。 冰冻切片的缺点:不能作连续切片,组织块不能过大,过大不易结冰,冰冻切片易于破碎,
一般冰冻切片机不易薄切,其切片往往要比石蜡切片厚 1~2 倍,染色也不记石蜡切片清晰, 观察要有一定经验。 ⅳ.炭蜡切片法 炭蜡切片法优点是操作时间比火棉胶和石蜡法都短,在急用场合 2~3 小时即可制成切片标 本。组织经固定后不经酒精及二甲苯直接进入炭蜡,故组织收缩少,能和石蜡法一样薄切, 并可经行连续切片,染色效果也好,又因组织或器官不经有机溶剂处理,因而可作脂肪及类 脂的检查,可代替冰冻切片法制作脂类制片。 缺点:对大块及坚硬易碎的组织不适宜,切片时室温不可过高,因易软化,炭蜡吸水性强, 极易融化故包埋块应妥善保管。制成的连续切片也不如石蜡法的质量高。 (2)切片法制作的过程(以石蜡切片法为例) 采 集 标 本 ―→ 动 物 ―→ 麻 醉 或 杀 死 ―→ 割 取 所 需 组 织 ―→ 固 定 ―→ 冲 洗 ―→ 脱 水 或 保 存―→透明―→透蜡―→包埋―→修块―→切片―→贴片机展片―→烘干―→脱蜡―→染 色―→封片。 2.非切片法 (1)非切片法的种类 非切片法就是生物体个体或组织不用经过切片机,把其制成标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 点是操作方法简便快捷,能够保持生物体或组织原有的状态,人为产物少,缺点是应用范围 有限。如压碎法中的标本又改变某些组织细胞结构的正常关系等缺点。 ⅰ.整体封片法 将某些微小的生物体,如鱼类寄生虫,原生动物,鱼胚,鲍鱼卵等;或者生物体的一部分, 如动物的某一器官(鱼的鳞片、鸟的羽毛等),经过固定、染色脱水等处理而制成标本的方 法。其特点可保持生物体原有的外形。 ⅱ.涂片法 将液体或半流动的标本在载玻片上(或盖玻片上)涂一薄层,经过一定处理而制成标本的方 法。主要应用在动物的精子涂片和血涂片上。 ⅲ.展片法(铺片法) 一般膜状组织铺在玻片上,将其伸展之后再进行固定及染色处理而制成标本。 ⅳ.磨片法 对含有钙盐等矿物质成分的材料用磨石磨成薄片制成片子的方法。如脊椎动物的牙齿,软体 动物的贝壳,鱼类鳃盖骨等均可用此方法制成标本。 ⅴ.离散法(渍撕散法) 将组织投入适当的药液中,借助化学药剂的作用,将组织之间联连部分的物质溶解是各个细 胞分离而制成标本。 (2)非切片法的制片步骤 固定―→冲洗(遇必要时)―→整体染色―→分化与退染―→脱水―→透明―→封藏。 二、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用具与药品 用具及药品 数量 切片机(带切片刀一把) 1 台 溶蜡箱(数控) 1 台 展片台(数控)或水浴锅 1 台 染色缸(立式或卧式) 30 个 酒精灯 6 个 滴瓶(60ml) 6 个
的时间宜短,一般在 20 分钟即可。
透明时组织块由无水酒精中取出,先放入二甲苯和无水酒精等量混合的溶剂中 1 小时左右,
然后取出放入纯二甲苯中 20 分钟即可。
5.浸渗
浸渗过程是使包埋组织用的物质深入到所有的组织间隙中,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使这种物质
凝固,而将组织材料包埋其中。
石蜡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都需要浸渗过程。石蜡切片法是将加热的石蜡渗到组织中而火棉
30%—→50%—→70%—→80%—→90%—→95%—→100%(Ⅰ)—→100%(Ⅱ)
组织块在各级较低浓酒精(小于 70%)中脱水的时间应视组织块的大小而定,大小不超过
0.5 立方厘米的组织块脱水时间为 6~12 小时,在高浓度酒精中(大于 70%)脱水时间为 3
小时左右。组织块在无水酒精中需经过两次处理,以保证脱净水分。由于无水酒精有使组织
使其沉淀或过滤后再使用。浸蜡不透包埋后会出现白色不透明部分,此时需要在浸蜡一次。 6.包埋 包埋就是将已经浸渗好的组织块包埋于浸渗剂中,石蜡包埋法如下。 浸蜡终了时,将预先预热好的和第四杯石蜡相同熔点的石蜡倒入折好的蜡槽内,然后从第四 个蜡杯中取出组织块,放入蜡槽内,摆好位置,注意组织切面的摆放方向。放好组织后可以 自然冷却,也可以放入冷水中直接冷却。 7.塑型和切片 取已经包埋好的蜡块,将纸盒拆下,用加热的刀片或解剖刀将其分成若干块(每块组织占一 块),用解剖刀将组织块周围多余的石蜡切去,注意不要切到组织。把有组织的蜡块修成正 方形或梯形。在进行塑型时一定要注意组织块切面的方向。蜡块塑好后将其粘在小木块上。 注意要粘牢。最后在木块侧面用铅笔记上组织块名称、编号。 切片时采用手摇连续切片机。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时,将蜡块固定在切片机上,调好距离和 所要求的切片厚度,然后用右手摇动手柄,即可进行切片了。一般来讲生物切片的厚度在 5~ 10 微米。 对于切下的切片不要用手去取,因为体温可以使蜡片粘到手上,正确的做法是用毛笔或牙签 挑取,然后放在载玻片上进行展片和粘片。 8.展片和粘片 切下的组织蜡片往往带有皱褶,所以在染色前必须进行蜡片的展片和粘片,即把切好的蜡片 平整的粘在载玻片上。展片的温度因石蜡熔点的不同而的不同,一般的 56~58℃的石蜡切 片℃的温水进行展片,48~52℃的石蜡切片用 35℃的温水进行展片。等到蜡片充分展平后, 取一清洁载玻片,载玻片上涂一薄层蛋白甘油,然后在水中捞取蜡片,捞完后将蜡片摆正, 放到格盘内,置 38℃温箱中烘干,然后即可进行染色。 展片和粘片比较简单容易做,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无法进行染色,即使能染上色,组织切片 内部的结构也往往被破坏。 9.染色和封固 为了观察组织内部的细微结构,必须应用某些与固定后的原生质有亲合性的染料,对组织进 行染色,否则有碍观察。普通的染色法有两种即苏木紫伊红染色法(简写为 H•E)染色结果 是细胞核为紫色,细胞质为粉红色;另一种方法为铁苏木紫染色(简写为 I•A),染色的结 果是全部着以深浅不同的蓝色。 苏木紫伊红染色法整个染色过程如下: 取已经干燥的切片,放于盛有二甲苯的染缸内脱蜡 10min 左右,这个过程称为脱蜡。脱完 蜡后的切片即可进行染色,具体染色过程和时间如下: (1)100%酒精洗去二甲苯 2~5min。 (2)95%酒精 2~5min。 (3)90%酒精 2~5min。 (4)80%酒精 2~5min。 (5)70%酒精 2~5min。 (6)50%酒精 2~5min。 (7)蒸馏水洗 2~5min。 (8)苏木紫染液 10~20min。 (9)普通水洗 1min。 (10)盐酸酒精分色数秒~半分钟(70%酒精 100ml+盐酸 1ml),分色到切片为带粉红色 后立即取出。 (11)自来水冲洗数小时。镜检切片呈流水洗去固定液。组织块应用纱布包好,注名,放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