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树脂切片制作过程

合集下载

(完整版)树脂切片制作过程

(完整版)树脂切片制作过程

树脂切片制作过程一、实验仪器及试剂1.器具电子天平、70℃恒温箱、玻璃制刀机、半/超薄切片机、显微镜、包埋模、制刀用的玻璃条、镊子、刀片。

2.试剂(1)固定剂:FAA(2)脱水剂:20%、40%、60%、80%、90%、95%、100%的乙醇;丙酮(3)树脂:Spurr树脂(4)染色剂:1%碱性品红二、实验步骤1.取材和固定:取样时所用的器具必须干净,刀、剪等必须锋利,在操作时尽量避免拉、锯、压等动作对组织细胞造成的机械损伤。

一般样品块的大小约为1立方毫米,取材完成后立即放入固定液中,真空泵抽气两到三次,每次1-2min(注意不要让固定液沸出,如抽完后液体较少,可再补加固定液)。

2.脱水:用50%、60%、70%、85%、95%、100%的乙醇分别浸渍固定的材料,每种浓度处理10~15min。

3.置换(1)在管瓶中加入2ml无水乙醇和1ml丙酮,处理材料10min。

(2)向管瓶中追加1ml丙酮,处理材料10min。

(3)向管瓶中再追加2ml丙酮,处理材料10min。

(4)倾倒出管瓶中的无水乙醇和丙酮混合液,加入纯丙酮3次,每次10min。

4.浸透(1)在管瓶中加入1ml丙酮,向内滴入1滴Spurr树脂,1~2h。

(2)向管瓶中追加1至数滴Spurr树脂,使Spurr树脂的浓度逐渐提高,每滴加一次Spurr树脂,放置1~2h,共滴加0.3ml左右的树脂,使树脂浓度达到25%左右。

(3)用吸管吸去管瓶中0.5~0.8ml的丙酮和Spurr树脂的混合液,然后加入纯Spurr 树脂0.5ml,使树脂浓度达到50%~60%左右,2~3h。

(4)用吸管吸去管瓶中的丙酮和Spurr树脂的混合液,加入0.5~0.8ml的Spurr树脂,2~3h。

(5)更换新配制的Spurr树脂1ml,过夜。

(6)重复换树脂3次,每次12h。

5.包埋与聚合(1)先将恒温箱调至温度至70℃,包埋模事前烘干置干燥器中存放。

(2)在湿度小的房间里进行包埋操作。

PA66切片纺丝工艺

PA66切片纺丝工艺

PA66切片纺丝工艺
1.原料准备
2.切片
首先,需要将PA66树脂颗粒通过加热和熔融的方式转化为熔体。

然后,将熔体通过一组旋转刀片切割成形成片。

3.纺丝
切片后的熔体片被送入一个纺丝装置中。

在纺丝装置中,熔体片被加热并通过细孔板(或称为滤网)注入纺丝孔中。

纺丝孔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最终纤维的直径和形态。

4.拉伸
纺丝过程中,纤维从纺丝孔中拉伸出来,形成连续的纤维流。

在拉伸过程中,通过引入辅助气流或扩张装置来拉伸纤维,使其细化并增加拉伸程度。

5.冷却
拉伸后的纤维需要被迅速冷却以固化形态。

通常,冷却是通过将纤维置于一个冷却腔中,通过冷却气流或冷水冷却纤维表面,使其快速固化。

6.收绕
最后,固化的纤维通过一个收绕装置被收绕到一个纤维束上。

收绕可以是卷绕成筒状或盘状,具体形式根据最终产品的需求而定。

综上所述,PA66切片纺丝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切片、纺丝、拉伸、冷却和收绕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是关键的,对最终纤维的质量和性能起着
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仔细控制每个步骤的工艺参数,以确保获得符合要求的PA66纤维产品。

通过PA66切片纺丝工艺制造的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纺织等领域。

随着对高性能纤维需求不断增加,PA66切片纺丝工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市场需求。

组织制片技术原理与流程及切片机的使用

组织制片技术原理与流程及切片机的使用

组织制片技术原理与流程及切片机的使用组织制片的特点组织制片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学科观察和研究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用固定剂固定组织、细胞以及各种亚细胞器,保持组织的微细结构,制成薄片,并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增加各部分的色差,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或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显示组织、细胞内的某些化学成分,并可进行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制片也为原位显示细胞内基因表达提供了基础。

一石蜡包埋切片制作石蜡不溶于水而溶于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故固定好的组织须先用乙醇、丙酮、正丁醇等脱水剂脱去组织中的水,后用二甲苯等透明剂置换出乙醇,此过程即脱水、透明。

再用石蜡渗入组织块,冷凝后变硬,即浸蜡、包埋,就可在切片机上切片了。

1.固定细胞、组织离体后要迅速用相应的固定剂固定,使蛋白质沉淀、变性、凝固,保持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和抗原性。

一般用多聚甲醛、FAA、丙酮或Carnoy于4℃并向固定过夜。

2.脱水与透明固定后的组织须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乙醇逐级脱水,一般为50%、70%、85%、95%、和100%(3次)3.渗蜡与包埋渗蜡是石蜡置换组织块中透明剂的过程,一般用熔点为52-60℃的石蜡。

透明后的组织块先于1/1体积的二甲苯与石蜡中37℃渗透过夜,后温度调至58℃换入纯石蜡继续渗透,一般每间隔3h换一次纯石蜡,直到无二甲苯气味即可进行包埋。

4.切片与展片先用刀片修去组织块周围多余的石蜡,一般保留2mm左右的石蜡,修整成梯形的组织块,以便于展片时蜡带的分离。

先加热刀片,后把修好的组织块快速粘到方形的小木块上,冷凝后即可进行切片。

一般组织切片的厚度为6-12um,切片速度以40-50次/min为宜,用毛笔托起蜡带,分割后依次放到洁净的载玻片上,蜡带的光滑面朝下放,后滴上适量的蒸馏水放至展片台上于37-40℃烤片过夜。

5. 染色、脱水、透明与封片染色一般是双重染色或单染,番红与固绿是常用双重染色法,而苏木精是最优良的核染色剂。

聚酯切片 工艺流程

聚酯切片 工艺流程

聚酯切片工艺流程聚酯切片是指将聚酯原料切割成薄片的工艺过程。

聚酯切片是聚酯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制造聚酯产品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聚酯切片的工艺流程。

聚酯切片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切片设备调试、切片操作和切片后处理等步骤。

原料准备是聚酯切片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准备好聚酯原料。

聚酯原料是指聚酯树脂,它是由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反应合成的聚合物。

聚酯原料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切片的质量和性能。

接下来是切片设备调试。

切片设备是指用于将聚酯原料切割成薄片的设备。

通常采用的是切片机或切片机组。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切片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切片效果的稳定性。

然后是切片操作。

切片操作是将聚酯原料送入切片设备,并通过切片刀具将其切割成薄片的过程。

在切片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切片设备的工作参数,如切片速度、切片厚度等,以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尺寸的一致性。

最后是切片后处理。

切片后处理是指对切片薄片进行加工和处理,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常见的切片后处理方式包括清洗、烘干、抛光等。

这些处理步骤可以提高切片薄片的表面质量和光洁度。

在聚酯切片的工艺流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要点。

首先是切片设备的选用和调试,要选择性能稳定、切割效果好的设备,并进行适当的调试和维护。

其次是切片操作的参数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聚酯原料和切片要求,合理调整切片速度、切片厚度等参数。

最后是切片后处理的技术要求,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方法,并注意控制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参数。

聚酯切片是制造聚酯产品的基础工艺之一。

通过对原料的准备、切片设备的调试、切片操作和切片后处理等步骤的控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聚酯薄片。

聚酯切片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将有助于提高聚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推动聚酯行业的发展。

切片分析

切片分析

白蓉生教授自序微切片(Microsectioning)技术应用范围很广,电路板只是其中之一。

对多层板品质监视与工程改善,倒是一种花费不多却收获颇大的传统手艺。

不过由于电路板业扩展迅速人材青黄不接,尤其是纯手艺的技术员更是凤毛麟角。

虽然每家公司也都聊备设施安置人员,也都有模样的切磨抛看,然而若就一般判读标准而言,则多半所得到书面的成绩,虽不至惨不忍睹的地步,多也只停留在不知所云的阶段。

考其原因不外:客户内行者太少、老板们不深入也不重视,工程师好高骛远甚少落宝基本。

是以在欠缺教材乏人指导下,当然只有自我摸索闭门造车了。

至于国外同业的水准,经笔者多年用心观察与比较下,除了设备比我们贵与好之外,手艺方面则不仅乏善可陈,而且还颇为优越自大。

甚至IPC贩售录影带中的讲师,也只是西装笔挺振振有词,根本拿不出几张晶莹剔透眉清目秀的宝物彩照,何况是经年累月众多量产的心血结晶。

国外同业在诸多故障方面的累积经验,也远去国内厂商甚多。

持远来和尚会念经的想法,想要从国外引进微切片技者应只是缘木求鱼竹篮打水罢了。

笔者二十五年前进入PCB业,即对动手微切片发生兴趣,每每找到重点再印证于产品改善时,不仅心情雀跃深获成就感外,且种种经验刻骨铭心至今不忘。

如此亲身实地之经验累积,比诸书本当然大有不同在焉。

多年来共集存了二千多张各式微切片原照,特于投老之际仔细选出730张编辑成书,希望为业界后起留下一些可资比较的样本,盼在无师之下而能自通,抛开包袱减少误导。

由于版面有限许多珍贵照片必须裁剪以利编辑,每在下刀之际就有切肤之痛难以割舍,实乃岁月不居件件辛苦得之不易也。

本书除以全彩印刷极高成本之外,每帧照片也都绝对是费时耗力所有赀,放眼全球业界以如此大手笔成书者应属首见。

本书能顺利编辑,须感谢台湾电路公司切片实验室小姐先生们之鼎力协助,若以简易切片方式而言,从广经阅历的笔者看来,台路的几位老手们应列国内之顶尖。

本书某些照片即得其等慷慨馈赠,而部份内容亦在多次讨论中获益匪浅,在此特别感谢任礼君先生、余瑞珍小姐与黄国珍先生之协助,使本书更为增色。

尼龙6切片的抗菌改性

尼龙6切片的抗菌改性

总第191期2021年第1期山西化工SHANXI CHEMICAL INDUSTRYTotal191No.1,2021科研有羿发/DOI:10.16525/l4-1109/tq.2021.01.08尼龙6切片的抗菌改性赵献峰(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1)摘要:尼龙6CPA6)由于其良好的特性,常被用作纤维制品。

随着人类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抗菌功能的人造纤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纤维的抗菌改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制备具有抗菌作用的尼龙6切片,在增强尼龙的综合性能同时,也拓宽了尼龙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尼龙6;抗菌改性;共混中图分类号.TS10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50(2021)01-0026-03尼龙6纤维(锦纶)用于运动服装、高档服饰、渔网丝、帘子布、地毯丝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纤维中的微生物,只要条件适宜就会迅速繁殖,导致纺织纤维表面附着杂色、变色、脆化、霉变、虫蛀等,当织物与人体接触时,还能引起人体皮肤感染皿。

微生物分泌的酶还能分解人体分泌物,这就是纤维制品产生臭味的原因之一。

如今国内己内酰胺技术日益成熟,产能不断扩大,同时尼龙6大容量连续聚合工艺规模化不断扩大,尼龙6成本降低,市场价格不断下降,其在人造纤维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加大,对于具有抗菌性能的化纤产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

本文采用壳聚糖-银/二氧化钛(CA/T)复合抗菌剂与尼龙6(PA6)切片通过共混的方式,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改性PA6切片。

并采用JSM-7100F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改性前后的PA6切片的形貌、结构进行观察;采用HCT—1型微机差热天平对试样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通过抑菌环实验和荧光染色的方法对改性后尼龙6的抗菌性能进行验证。

1实验部分1.1实验试剂壳聚糖-银/二氧化钛(CA/T)复合抗菌剂,自制;尼龙6(PA6)切片,自产。

超薄切片技术的步骤

超薄切片技术的步骤

超薄切片技术的步骤超薄切片技术是一种用于生物样本制备的重要技术,它可以将组织或细胞切成非常薄的切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超薄切片技术的步骤。

一、样品制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制备。

通常情况下,选择新鲜组织或固定后的组织作为样品,也可以使用培养好的细胞。

对于组织样品,需要将其固定在4%的聚乙烯醇中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不变。

对于细胞样品,则需要用PBS缓冲液洗涤并离心收集。

二、包埋处理包埋是超薄切片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首先需要将固定后的组织或收集好的细胞用70%乙醇进行去水处理。

然后使用甲苯或氨基甲酸乙酯等有机溶剂进行透明化处理,使得样品变得透明。

接着使用聚苯乙烯树脂等材料进行包埋处理,使得样品被完全嵌入到树脂中。

最后将树脂进行固化处理,使得样品被牢固地固定在树脂中。

三、切片处理切片是超薄切片技术中最核心的步骤。

首先需要使用超微型切片机进行样品的切割处理。

在切割过程中,需要使用钻石或玻璃刀片等材料进行切割,以保证样品被完全切成非常薄的切片。

接着将切好的样品放入冷却盘中,并用冷却盘冷却10-20分钟,使得样品变得更加坚硬和易于操作。

最后使用显微镜或电镜等设备对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染色处理染色是超薄切片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得样品更加清晰明了地显示出来。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吉姆萨染色、银染色、荧光染色等多种方法进行染色处理。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染色以避免影响观察结果。

五、结果分析最后需要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超薄切片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样品的结构、形态、组成等信息,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结:超薄切片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样品制备技术。

它可以将组织或细胞切成非常薄的切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超薄切片技术包括样品制备、包埋处理、切片处理、染色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多个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各个步骤的细节,以保证制备出高质量的样品。

PET树脂合成工艺流程

PET树脂合成工艺流程
惰性气流旳通入可使缩聚过程在涡流条件下进行,物料得到良好旳搅拌, 通入气流旳速度要使小分子副产物旳分压维持在相当低旳水平,这么才有 明显旳效果。 (4)改善反应器构造
❖ 初缩聚阶段,粘度低,此时可让反应在塔式装置内进行。塔设 备内可安装使熔体作薄层运动旳持殊构造旳塔盘,或使熔体沿 某些垂直面自上而下作薄层运动,这么可大大提升蒸发旳表面 积。
❖ 发展历史
PET于1941年首先由英国J.tt.Whinfield与J.T.Dickon研制成 功。 PET作为纤维原料已经有70数年旳历史,英国帝国化学企业(1.c.I)于 1946年以涤纶(Teleron)纤维投入生产,继而美国杜邦企业(Dupent)于1948年 以“代春纶”(Dacron)纤维投入生产。
PET树脂合成工艺流程
2023-10-23
主要内容
❖ PET简介 ❖ 合成措施及原理 ❖ PET生产工艺流程
1、 PET简介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旳品种,英文名为 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PETP,俗称涤纶树脂。它是对苯二甲 酸(PTA)与乙二醇(EG)旳缩聚物,与PB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 聚酯。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第一大宗产品,因为它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在合 成纤维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3、PET生产工艺流程
❖ PET生产旳工艺流程:
连续式:多种反应器串联而成。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大批量。 半连续:在酯化和缩聚中间设一种中间储槽。 间歇式:一种酯化(或酯互换)反应器及一种缩聚反应器构
成。大多为中小工厂采用。
3.1直接酯化法工艺流程
五釜流程图:
2.5、PTA法旳工艺实施
❖ 配料比旳控制
确保反应旳等mol比,可采用下列旳措施: (1)把异缩聚变为均缩聚。 (2)易挥发组分过量,以弥补在高温下因为其逸出旳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脂切片制作过程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1.器具
电子天平、70℃恒温箱、玻璃制刀机、半/超薄切片机、显微镜、包埋模、制刀用的玻璃条、镊子、刀片。

2.试剂
(1)固定剂:FAA
(2)脱水剂:20%、40%、60%、80%、90%、95%、100%的乙醇;丙酮(3)树脂:Spurr树脂(4)染色剂:1%碱性品红二、实验步骤
1.取材和固定:
取样时所用的器具必须干净,刀、剪等必须锋利,在操作时尽量避免拉、锯、压等动作对组织细胞造成的机械损伤。

一般样品块的大小约为1立方毫米,取材完成后立即放入固定液中,真空泵抽气两到三次,每次1-2min(注意不要让固定液沸出,如抽完后液体较少,可再补加固定液)。

2.脱水:
用50%、60%、70%、85%、95%、100%的乙醇分别浸渍固定的材料,每种浓度处理10~15min。

3.置换
(1)在管瓶中加入2ml无水乙醇和1ml丙酮,处理材料10min。

(2)向管瓶中追加1ml丙酮,处理材料10min。

(3)向管瓶中再追加2ml丙酮,处理材料10min。

(4)倾倒出管瓶中的无水乙醇和丙酮混合液,加入纯丙酮3次,每次10min。

4.浸透
(1)在管瓶中加入1ml丙酮,向内滴入1滴Spurr树脂,1~2h。

(2)向管瓶中追加1至数滴Spurr树脂,使Spurr树脂的浓度逐渐提高,每滴加一次Spurr树脂,放置1~2h,共滴加0.3ml左右的树脂,使树脂浓度达到25%左右。

(3)用吸管吸去管瓶中0.5~0.8ml的丙酮和Spurr树脂的混合液,然后加入纯Spurr树脂0.5ml,使树脂浓度达到50%~60%左右,2~3h。

(4)用吸管吸去管瓶中的丙酮和Spurr树脂的混合液,加入0.5~0.8ml的Spurr树脂,2~3h。

(5)更换新配制的Spurr树脂1ml,过夜。

(6)重复换树脂3次,每次12h。

5.包埋与聚合
(1)先将恒温箱调至温度至70℃,包埋模事前烘干置干燥器中存放。

(2)在湿度小的房间里进行包埋操作。

在包埋模的中放上已浸透的材料(用牙签不损伤样品地桃),用滴管吸取新配制的Spurr树脂,并注满每个穴孔,用牙签拨样品,使样品按一定方位(有利修块、切片和观察)排列。

做好记载(各穴孔中放的是什么样品)。

(3)聚合:将包埋样品的包埋模放入70℃恒温箱中聚合,8h后取出置干燥器中存放。

多余的树脂可放在胶囊中或放在包埋模的穴孔中同样品一同聚合。

6.修块
用锉刀或铁砂皮磨样品块,使样品稍稍暴露,使待切部位呈方形或长方形,最后用刀片将样品块的磨面切平7.玻璃刀的制作
用玻璃制刀机先将玻璃条制成边长为25mm的正方块,然后再将每正方块制作成2把璃制刀。

8.切片、贴片
(1)固定样品块和玻璃刀将样品块和玻璃刀固定在半薄切片机上,玻璃刀的避样品角约为5度,切片机装样品部位平放时,玻璃刀刀口与样品块处于同一高度。

调节玻璃刀前后位置,使刀口接近样品块。

(2)荒切开动切片机,调节进刀距离和速度,让玻璃刀荒切样品块,使样品块的切面逐渐平整光滑起来。

(3)切片当样品块的切面平整光滑后便可正式切片。

作为光镜观察用的半薄切片厚度一般控制在1-2μm左右。

(4)贴片当切到理想切片时,用尖头镊子夹住切片,并把切片释放到滴有水滴的载玻片的水滴上,然后将载玻片放到烤片机上45℃烤片,当载玻片上的水滴被烤干时切片就被贴在载玻片上。

(5)染色将碱性品红染液均匀覆盖在载玻片上,45℃烤干,随后用50%乙醇冲洗,并再次把切片烘干。

(6)封片,观察
注意:透射电镜样品固定液为2.5%戊二醛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