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神经元学说

合集下载

心理学考研知识要点:神经系统

心理学考研知识要点:神经系统

心理学考研知识要点:神经系统心理学考研知识要点:神经系统心理学考研涵盖心理学导论、进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知识量大、考点繁杂,需要考生逐一攻克。

今天我们要复习的知识点是神经系统相关要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心理学考研知识要点:神经系统1.神经元(1)定义: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基本作用是同意和传送信息。

(2)结构: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①树突较短,作用是同意刺激,把刺激传向胞体。

②轴突较长,每个神经元惟独一具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

③胞体作用是对信息举行整合。

(3)基本作用:同意和传递信息,具体为同意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4)分类:按功能可分为内导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①内导神经元,即感受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作用是收集和传导躯体内外的刺激,并传达到脊髓和大脑。

②外导神经元,即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作用是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③联络神经元,即中间神经元,介于内导神经元和外导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5)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①为神经元生长提供支架;②在神经元身边形成绝缘层(髓鞘),使神经冲动快速传递;③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过多的神经递质。

(6)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纤维的电位分布在产生电位时呈现"外负内正",静息电位时呈现"外正内负",相差约70毫伏。

神经元由静息状态转化为动作状态算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服从"全或无"法则。

2.突触(1)含义:神经元与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

其中,突触前成分包含许多突触小泡,它是神经递质的存储场所。

(2)接触方式:突触有轴突与胞体、轴突与轴突、轴突与树突三种接触方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选择题)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选择题、简答题)三、脑机能学说(选择题、简答题)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由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的功能为整合神经冲动;树突较短,功能为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较长且一个神经元仅有一根,能够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细胞。

2、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①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②突触间隙(一个神经元末端与另一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隙)③突触后成分(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

原理: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的媒介。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

分类(1)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2)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的效应。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

由于结构和功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成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了起来。

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①躯体神经系统: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

包含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②自主神经系统:到达内脏系统的神经,又分为机能上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不受或很少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表现为人不能随意地控制内脏的活动。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是考研心理学科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在准备考研过程中,针对普通心理学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普通心理学常考的知识点的汇总,供考生复习参考。

1.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2.神经系统与感觉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感觉过程的基本原理。

3.感知与知觉:感知和知觉的定义、感知的过程、知觉的特点、感知与知觉的关系。

4.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基本原理、记忆的定义、记忆的过程和类型。

5.思维与语言:思维的定义、思维的特点和类型、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发展和特点。

6.情绪与动机:情绪的定义、情绪的成因和表现、动机的定义、动机的类型和功能。

7.认知与发展:认知的定义、认知的过程和类型、认知发展的理论和阶段。

8.个体差异与人格:个体差异的定义、个体差异的类型、人格的定义和结构。

9.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的定义和原理、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群体行为和合作的原理。

10.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视觉4机制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视觉4机制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视觉4机制1、视觉刺激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在5×1014~5×1015Hz,波长在380~780nm之间。

光的特性决定了人的视觉特性。

2、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折光机制: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有屈光作用;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中间为瞳孔,调节瞳孔的大小;内层为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眼球内容物有晶体、房水和玻璃体,都有屈光介质,加上角膜构成屈光系统。

感觉机制:视网膜的最外层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第二层是双极细胞及其他细胞,最内层是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细胞,没有杆体细胞,是对光最敏感的区域。

在离开中央窝16~200处杆体细胞最多,边缘处锥体细胞最少。

中央窝附近的盲点是由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组成的视神经。

杆体细胞感受明暗,昏暗条件下发挥作用;锥体细胞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是昼视器官。

光刺激下形成视觉色素,感受细胞因之释放神经冲动。

传导机制:电信号从感受器产生后,沿着视神经传至大脑。

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

第一级是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传至丘脑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布鲁德曼17区。

传导过程中出现聚合和侧抑制作用。

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为视觉信号初步分析区。

相邻脑区进一步加工。

视觉感受野。

神经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视网膜上具有某种特征性的刺激物做出反应,这叫特征觉察器,保证了机体对环境中的视觉信息做出选择性反应。

反馈调节:感受器输入的外界信息经头脑加工,将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视觉器官的活动,使视觉器官更有效地感知外部世界。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_毙考题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因此,要注重对普通心理学的复习。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原生低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内浆与外浆的分化是动物神经系统产生的前奏。

原始多细胞生物,身体各部分为适应环境变化而逐渐分化,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海蜇等。

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反射弧的雏形,是神经系统的初形态。

已形成网状神经系统,但神经元之间没有突触连结,联系仍是原浆性的,无神经节,无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可传向任何方向。

2、无脊椎动物思维神经系统(繁盛于寒武纪)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昆虫。

神经系统分为链状和节状。

蚯蚓:每一个体节中央有一个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发头现象。

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神经系统在腹侧成链索状。

昆虫:神经细胞更趋集中,形成三个大的神经节,在头部,胸部和腹部。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奥陶纪)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通型是管状神经系统。

神经管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随后逐渐进化出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

两栖动物的前脑发展成为两个半球,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出现时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使脑真正成为有机体的一切活动的高调节者和指挥者。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是指哺乳动物。

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扩大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脑的各部位机能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成为整个神经系统的高部位。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遵循的方向: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

脑的大小与身体大小比值说明了脑的进化水平。

脑指数EQ用实际大小和预期大小的比值来表示(猫的为1.0)。

随着进化阶梯的上升,脑指数也是逐渐上升的。

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统内是单向传导 3. 神经纤维具有相对不疲劳性 4. 多条神经纤维同时传导不同兴奋,可互不干扰,
具有绝缘性这对准确传递信息意义重大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但 单个的神经元并不能单独完成神经系统的功能活 动,而是由许多神经元共同完成的。
神经元之间没有细胞质相连,它们之间的联系 只是靠彼此之间的接触——突触。突触是信息传 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身体运动的信息,对注意、睡眠具有调节的作用。
③ 中脑(midbrain):中脑中存在着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生命相关的活动与
脑干有关。
脑干在全脑的位置
中脑 脑桥
延髓
➢网状结构 :脑干中神经纤维纵横交错,呈网状。 – 功能: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激活系统。上行系统 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下行系统能加强或者 减弱肌肉的活动。
脑的可塑性
在后天经验的影响下,脑的结构、形态、功能等方面 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结构或形态的变化: 21天的大鼠分成三组,饲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丰富环境 枯结燥果环:境丰(富即环隔境离中环的境老) 鼠,大脑皮层更重,灰质厚,皮 标层准在饲脑养中条比件重大。
来自割裂脑的证据
癫痫病发作、切断胼胝体。 Seprry在60年代对裂脑人进行了系列研究。
把不同的物体,呈现在左、右视野,投射到不同 半球。
来自正常人的证据
Wada 测验:
给单侧颈动脉注射某种药物,选择性地短暂麻醉脑的左、右 球。
-左半球-产生失语症(2分钟〕;不能计数 -右半球-几秒的失语症,能计数。
3、双极神经元:如耳蜗神经节神经元 4、多极神经元:中枢内的神经元多属此类
二、神经兴奋及其传导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记忆三大生理机制_毙考题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记忆三大生理机制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记忆三大生理机制1、记忆的脑学说整合论:记忆的非定位理论。

认为记忆的保持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是整个大脑皮层的机能。

定位论:脑机能定位理论。

如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记忆的SPI理论: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整合起来。

5种主要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情景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

关于记忆过程的假设是编码是单行的,存储是并行的,提取数独立的。

2、记忆的脑细胞机制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贿赂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冲动并不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时间。

突触结构: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元突触结构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

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

长时程增强作用:海马的神经元具有形成长时记忆所需要的塑造能力,是长时记忆的暂时性存储场所。

利用长时程增强机制,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为期数小时乃至数小时的加工,然后再将这种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中相关部位作更长时间的存储。

3、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出结构的改变,还会导致神经细胞内部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核糖核酸及某些特异性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

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下面是一些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等阶段,现代心理学主要分为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生物心理学等学派。

2.神经科学和行为:神经科学研究了神经系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和电信号传递信息。

行为结果是大脑中复杂的信息处理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

3.感知和感觉: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和理解环境中的信息的过程。

感觉是由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产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的结果。

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4.认知和学习:认知是关于思考、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的研究。

学习是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主要包括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的思维和知识的发展。

根据许多研究,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变化,如塔的实验和假想游戏。

6.情绪和情感:情绪是对特定刺激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情感是描述个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感受和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对人类行为和社交关系有重要影响。

7.人格理论: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认知方式和情感反应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人格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类型,如五个人格维度模型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与他人互动、形成群体和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跨文化研究等。

9.心理健康和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正常状态。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诊断心理障碍,并为个体提供治疗和支持。

10.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发展变化。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这些是心理学的一些普通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不仅仅涉及到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包括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神经元学说
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神经元这个名称,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形态各异,有圆形,星形,梭形和锤体形等。

胞质内的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是神经元特有
的结构。

树突是接受信息,轴突是传送信息。

神经元有不同形态,按
突起数目可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按功能分为内导神
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连结形成
的中枢神经系统叫微回路,是脑实行信息加工的的主要场所)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支架,并在脑细胞受损时协助其恢复。

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髓鞘,使神
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的过多神经
递质,脑血管屏障就是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防止病毒侵入脑组织。

2、神经冲动的传递
动作电位变化产生局部电流,进而导致动作电流的反复传导,形
成电传导,即神经冲动。

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
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交替出现。

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细胞膜通透性变化,Na+临时通道打开,
轴突外的正电荷会被离子泵吸入细胞膜内部,膜内正电荷会高于膜外。

静息电位:正常情况下,轴突内电压为负,外为正,电压相差70
豪伏。

这种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得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

3、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元之间化学传导的关键结构在于突触。

突触分三部分突触前
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神经元内的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突触前成分中的突触小泡会破裂,将神经递质释放出来。

当这种神经
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激发后膜成分中的分子
受体,打开或关闭某些离子通道,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
元的电位变化。

神经递质在使用后并未被破坏,而是借助离子泵从受体中排出,
又重新回到轴突末梢,重新包装成突触小泡,再重复利用。

4、神经回路
神经回路才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
就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神经元的连接方式除一对一外,还有三种典型方式:发散式,聚
合时,环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