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适应与消极适应

合集下载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适应的概念及类型
适应的概念
•适应,是指行为主体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对所在社会的客观环境及发展变化进行了解、同化、顺应、充分利用和改造的一种社会活动。

•大学生的适应问题,是指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即大学生在新环境的刺激下,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以最终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

适应的类型
根据适应的效果我们把适应分为:•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
•内部适应和外部适应
•狭义适应和广义适应
行为或态度以适合外部环境的要求;
•积极适应是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可能去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
发展的需要。

•内部适应是指在心理上达到认知和情感上的平衡状态的适应;
•外部适应是指在行为上能够符合外部环境要求的适应。

•狭义的适应是指在遭受心理挫折后人们采用自我防卫机制来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

•广义的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有效反应,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内外环境重新恢复平衡的心理过程。

思考题:
谈谈你进入大学后有哪些方面不适应,该如何解决。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谢谢大家!!。

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的概念

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的概念

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的概念
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是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它们对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归因风格通常将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这种归因风格的人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认为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善结果。

他们通常会选择挑战性的任务,展示出更高的自信和动机水平。

消极归因风格则将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任务难度或他人行为等。

这种归因风格的人更容易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忽视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他们可能认为成功是由于外部因素,如运气的好转,而失败则是由于不可改变的因素,如任务难度过大或他人行为不公。

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都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积极归因风格的人通常更积极、自信和有动力,而消极归因风格的人则可能体验到更高的压力和焦虑,更容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了解并培养积极归因的技巧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成功的积极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状态,而是一种连续的谱。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归因风格,而且不同的归因风格也有其适应性和适当的情境。

重要的是理解归因的动态性质,并尝试在适当的时候采用积极的归因风格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消极适应的名词解释

消极适应的名词解释

消极适应的名词解释消极适应是一种心理行为模式,指个体或群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或挑战时,选择采取一种负面、消极的反应。

在消极适应的过程中,个体或群体往往放弃积极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行动,而选择逃避、抱怨、消极思考或安于现状。

消极适应的本质是一种应激反应,个体或群体在遭遇挫折、困难和压力时,感受到沮丧、无助和绝望,从而失去应对挑战的积极性。

消极适应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进一步恶化问题,阻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一种常见的消极适应方式是逃避。

当个体面临困境时,他们会选择回避问题或责任,避免面对困难的现实。

这种逃避可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包括回避与问题相关的人、场景或任务,以及逃避面对自身的情绪和情感。

另一种常见的消极适应方式是抱怨。

个体或群体通过不断抱怨来表达对问题的不满和对他人的指责,而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抱怨往往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发泄方式,它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个体对困境的消极情绪。

消极思考也是消极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面对问题时,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利的方面、负面的结果和限制因素上,而忽视了积极的可能性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消极思考往往加深了个体的消极情绪,使其更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安于现状是另一种常见的消极适应方式。

当个体遭遇挫折或困境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接受当前的情况,并放弃改变的努力。

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可能性产生怀疑,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困境,因此放弃追求积极的变化。

消极适应往往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个体或群体倾向于以一种被动、消极的方式应对困境和挑战,缺乏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消极适应模式可能导致压力累积、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并阻碍个体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为了避免消极适应,个体和群体应培养积极应对的能力。

这包括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发展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另外,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和积极的社交关系也对消极适应的防范有着积极的影响。

动物消极的适应环境

动物消极的适应环境

动物消极的适应环境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消极的适应方式。

这些消极的适应方式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也可能是由于动物自身的特性和能力限制。

下面将介绍几种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情况。

某些动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会选择逃避或躲避。

这种适应方式常见于一些胆小、怕生的动物,当它们感到环境不安全或对自己构成威胁时,会选择逃离或躲藏起来。

例如,许多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在遭遇捕食者时会选择迅速逃跑或隐藏在树叶或草丛中,以避免被捕食。

一些动物在面对环境挑战时会选择放弃或抑郁。

这种适应方式常见于一些对环境变化敏感的动物,当它们感到自己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时,会表现出消极的行为,如停止进食、停止繁殖或甚至自杀。

例如,一些固定在特定生境中的动物,当生境发生严重破坏或遭受污染时,会选择停止进食,导致自身衰弱甚至死亡。

一些动物在面对环境压力时会选择攻击或争斗。

这种适应方式常见于一些具有攻击性和领土性的动物,当它们感到自己的领地受到威胁时,会选择主动出击以保护自己的领地和资源。

例如,大型猫科动物如狮子和老虎,在面对其他入侵者时会选择主动攻击,以维护自己的领地和地位。

一些动物在适应环境时会表现出消极的行为,如自虐或自残。

这种适应方式常见于一些受到压力和痛苦困扰的动物,它们通过自虐或自残来释放内心的痛苦和不适。

例如,一些囚禁在狭小空间的动物,由于长期受到限制和压抑,会出现自残行为,如咬伤自己的尾巴或身体。

总结起来,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消极的适应方式。

这些方式可能是逃避、放弃、攻击、自虐等,它们反映了动物在面对环境变化和压力时的不同应对策略。

了解和研究这些消极适应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动物和改善环境。

适应在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适应在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适应在心理学的名词解释适应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变化和压力的时候所采取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适应有多种形式和层次,从简单的生理适应到复杂的心理适应。

在此文章中,将对适应的定义、类型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适应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反应机制,以维持内外平衡。

适应的目的是使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环境中的变化和压力,以实现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适应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

生理适应指的是个体身体上对环境变化做出的生理调整,例如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

而心理适应则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境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适应可以分为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

积极适应是指个体通过改变自身行为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例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一个积极适应的人可能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消极适应则是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回避或无效应对,常表现为退缩、逃避或不良行为。

消极适应可能在短期内给个体带来一定的缓解,但却无法持续解决问题,并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适应能力是个体对环境变化和压力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适应能力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环境条件等。

个体的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对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乐观、自信的个体通常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而焦虑、消极情绪较强的个体则可能面临适应不良的问题。

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个体需要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变化和压力。

其次,个体可以通过寻求社会支持和专业帮助来增强适应能力。

与他人的积极互动和获得指导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此外,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新的技能也是增强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持续自我提升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情境。

在当今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非常重要。

社会变革的加速和压力的增加,使适应能力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

心理教育之情绪适应

心理教育之情绪适应

心理教育之情绪适应情绪适应,作为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情绪适应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增强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

本文将从认识情绪、情绪的影响、情绪适应技巧以及实践方法等方面,探讨心理教育中的情绪适应问题。

一、认识情绪情绪是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应。

它可以是积极的,如喜悦、兴奋;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愤怒、焦虑。

情绪的形成与个人的价值观、心理状态以及外界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

情绪是人类正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反应,它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还对人体的生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情绪的影响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二、情绪的影响情绪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不同的情绪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且情绪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积极心态,增加个体的积极行为倾向。

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导致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出现消极的行为表现。

情绪的不良适应往往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最终导致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因此,积极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进行主动的情绪调节和适应,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情绪适应技巧针对情绪适应问题,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各种情绪状态。

1. 情绪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和情绪反应的原因,可以通过记录日记的方式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找出情绪波动的规律。

2. 深呼吸:当遇到压力大的情绪时,可以进行深呼吸来放松身心,缓解负面情绪。

3. 寻求支持: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困扰,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能够减轻情绪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4. 情绪导出:通过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运动、阅读等,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转移出来,提高情绪适应能力。

5. 心理调节:可以学习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冥想、放松训练等,通过调整内在的情绪状态,提升情绪适应的能力。

心理学中 应激的概念

心理学中 应激的概念

心理学中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指在面临某种需要适应的环境刺激时,个体所产生的身心反应。

在心理学中,应激是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人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压力和压力源的反应。

应激反应可以是身体的,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者是心理的,如焦虑、紧张等。

应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积极应激和消极应激。

积极应激是指个体对于挑战和压力源做出一种积极适应的反应,可以提高个体的能力和适应性。

积极应激的例子包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适当的应对策略来面对压力。

反之,消极应激则意味着个体的应对策略无效或不健康,可能导致负面的身心反应。

消极应激常见于无法适应压力,情绪失控和应对不当的情况。

应激的反应取决于个体对于压力源的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理论认为,个体对于压力的感知和评价会影响其应激反应。

比如,如果个体认为压力源是具有威胁性的,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应激反应。

因此,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都可能受到应激的影响。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慢性应激反应。

慢性应激是指个体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无法有效适应并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慢性应激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统失调等问题。

因此,了解和管理应激对于维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应激和应激反应,提出了一些应对和缓解应激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积极的问题解决策略、寻求社会支持、心理调节和放松技巧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个体进行有效的应对和管理应激,增强适应能力。

总之,应激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个体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压力源时所展现的身心反应。

了解应激的机制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管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积极适应与消极适应

积极适应与消极适应

积极适应与消极适应有两个乡下人外出谋生,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

可在火车站等车时,听邻座议论: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呢?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是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因为退票而在退票处相遇,正好相互换了票。

去了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没有饿着。

不仅可以在银行大厅里白喝纯净水,还经常能在大商场里品尝到免费甜点心。

到了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个可以发财的城市。

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能赚钱、开厕所能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能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在花点力气都可赚钱。

他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熟悉,跑到建筑工地装了10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

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识泥土但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起初每天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了350元钱。

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后来,他又有了一个新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而不管招牌的结果。

他立马抓住这一空挡,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洁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做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洁市场。

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啤酒瓶。

就在递瓶时,两个人都愣住了,因为5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这两个人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人生哲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就决定了对待同一问题的抉择方式有差异,这正是积极的适应与消极的适应的不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适应与消极适应
有两个乡下人外出谋生,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

可在火车站等车时,听邻座议论: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呢?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是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因为退票而在退票处相遇,正好相互换了票。

去了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没有饿着。

不仅可以在银行大厅里白喝纯净水,还经常能在大商场里品尝到免费甜点心。

到了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个可以发财的城市。

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能赚钱、开厕所能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能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在花点力气都可赚钱。

他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熟悉,跑到建筑工地装了10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

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识泥土但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起初每天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了350元钱。

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后来,他又有了一个新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而不管招牌的结果。

他立马抓住这一空挡,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洁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做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洁市场。

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啤酒瓶。

就在递瓶时,两个人都愣住了,因为5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这两个人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人生哲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就决定了对待同一问题的抉择方式有差异,这正是积极的适应与消极的适应的不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