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地热技术在温室供暖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地面供暖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

地面供暖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

地面供暖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地面供暖技术是一种利用地表面或者地下水源进行供暖的新型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

近年来,随着蔬菜大棚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地面供暖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扩大。

本文将介绍地面供暖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挑战。

一、地面供暖技术概述地面供暖技术是一种基于地热能的供暖方式,通过将地表面或者地下水源作为热源,通过管道将热能传送到蔬菜大棚中。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同时也能够为大棚内的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1. 温室效应优势:地面供暖技术可以在温室内形成一个稳定的热环境,保持温室内部的温度相对稳定。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为蔬菜提供持续、稳定的生长环境,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2. 节约能源:地面供暖技术利用地热能作为热源,相比传统的供暖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这对于大棚的经营者来说,既能降低能源成本,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双重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3. 提高种植效益:地面供暖技术可以根据蔬菜的需求,调节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通过合理控制温室内环境,可以提高蔬菜的生长速度、增加产品的出货量,提高蔬菜生产效益。

4. 优化灌溉系统:地面供暖技术可以与灌溉系统结合,实现灌溉和供暖的一体化管理。

通过准确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和生长阶段,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温度条件,进一步优化蔬菜的生长环境。

三、地面供暖技术的挑战1. 技术难度:地面供暖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供暖方式,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

大棚经营者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才能够合理操作和维护地面供暖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 初始投资:地面供暖技术的初始投资相对较高,需要建设供暖系统、购买相关设备等。

这对于一些小型蔬菜大棚来说可能是一个较大的经济负担,需要权衡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3. 土壤质量要求:地面供暖技术需要运用到特定的土壤条件下,包括土壤的热导率和渗透性等指标。

如果大棚周围的土壤条件不够理想,可能需要额外的改造和处理,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和成本。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在温室大棚中地应用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在温室大棚中地应用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用于住宅,办公室及厂房等建筑已不再新奇。

不过将该供暖系统应用于蔬菜大棚对于部分人来说是前所未闻的事情,下面就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在冬季蔬菜大棚中应用进行介绍。

一.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概述:传统地暖发源于中国,始于明朝,最初用于火墙及热炕,现代地暖起源于欧洲,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已在欧洲北美发展成为采暖方式新潮流。

该技术于八十年代引入国,在我国北方、西北、东北地区正在迅猛推广开来。

地面采暖除应用于家庭住宅采暖以外,还可能用于公共场所,如体育场所,训练馆、游泳馆、商场宾馆采暖;亦可用于立交桥、飞机跑道、花坛、草坪、足球场等化雪系统。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是迄今为止最科学合理和健康节能的一种采暖方式,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目前,韩国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住宅建筑中安装了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加拿大百分之七十五、德国约百分之四十一、法国约百分之二十;而且,韩国低温地面辐射采暖当成提高人们居住质量的举措,未设置和安装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的住宅较难出售。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进入我国以来,由于具有本来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固而迅速推广:因此,这种采暖方式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黄河流域等地区呈迅猛发展之势。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运用热辐射和传导原理,在地面层敷设加热管道,通过温度不高于六十度的热水为热煤源。

工作压力低于0.8mpa的低温热水,双向循环,加热地面蓄热层,发出的热量被覆盖的面层吸收,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均匀的辐射加热管空气,室温度一般控制在地面温度20—24度,1.8m以的室高在18—20度。

这样温度不会让人有感到头昏脑胀,烦躁不安的感觉,符合人体生理特性。

二.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的特点:1.舒适卫生:以辐射方式向室散热,使室地面温度均匀,室温由下而上逐渐递减,符合“暖人先暖脚,暖足凉顶”的中医促键理论,而且由于地面辐射采暖空气流速小,能有效减少尘埃飞扬。

地热能在供暖与制冷中的应用与创新

地热能在供暖与制冷中的应用与创新

地热能在供暖与制冷中的应用与创新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的能源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供暖与制冷领域,地热能的利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热能在供暖与制冷中的应用及相关的创新技术。

一、地热供暖的应用与创新地热供暖是利用地下的热能进行供热的一种方式。

它能够高效地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在冬季提供恒温的供热服务。

地热供暖除了传统的地下管道供热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进行创新。

1.1 地热泵供热技术地热泵是利用地下地热能与环境中的热能进行热能转换的装置。

该技术可将地下的低温热能通过地热泵提升至供热需求温度,从而实现地热能的高效利用。

地热泵供热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提升系统的效能和降低系统的能耗上。

1.2 抽采地热供热技术抽采地热是通过地下的热水或蒸汽来直接供热的一种方式。

这种技术适用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井口抽取地下水中的热能,然后通过换热器将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

抽采地热不仅是一种高效的供暖方式,还可以与地下水利用和净化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能源的多重利用和循环利用。

二、地热制冷的应用与创新除了供暖外,地热能还可以应用于制冷领域。

地热制冷是利用地下的低温热能来进行制冷的一种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制冷方式,地热制冷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更环保的特点。

在地热制冷方面的应用与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1 地热吸热式制冷技术地热吸热式制冷技术利用地下的低温热能作为冷源,通过吸热剂的吸热蒸发过程,达到制冷效果。

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制冷方式,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在地热吸热式制冷技术的创新中,研发新型的吸热剂和优化系统设计是重要的方向。

2.2 地热电力联产制冷技术地热电力联产制冷技术利用地热发电过程中的余热来进行制冷。

在地热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可以用于制冷,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地热电力联产制冷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制冷需求,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地热能应用中的创新挑战与前景展望在地热能的应用与创新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地热能源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探索

地热能源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探索

地热能源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探索一、现状分析地热能源指的是地球深部储存的热能资源,通常通过地热采暖、地热发电等方式利用。

在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地热能源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在温室种植领域,应用地热能源可以为作物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提高温室内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在温室种植中尝试应用地热能源技术。

例如,欧洲一些国家在温室大棚中开展地热能源研究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与传统的温室种植相比,地热能源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存在问题1. 能源供应不稳定。

地热能源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且取暖季节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温室内作物的生长。

2. 技术水平相对欠缺。

地热能源技术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相对较新,相关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成本较高。

目前地热能源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相比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地热能源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成本较高。

4. 应用范围有限。

地热能源技术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只适用于一部分特定作物的种植。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

和企业可以加大对地热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地热能源技术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水平。

2. 降低成本。

可以通过补贴、产业链整合等方式,降低地热能源技术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成本,提高其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地热能源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地热能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4. 推广应用范围。

可以在温室种植中尝试更多作物的地热能源应用,扩大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提高其社会效益。

地热能源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完善相关和技术支持体系,促进地热能源技术在温室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地热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地热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地热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引言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地热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地热能在温室大棚种植、温室供暖以及鱼类养殖等方面的运用。

二、地热能在温室大棚种植中的应用1. 地热能供暖系统地热能供暖系统是温室大棚种植中常见且重要的应用。

通过地下热水管道将地热能输送至大棚内,实现对温室内环境温度的控制。

地热供暖系统稳定可靠,能够在寒冷的季节提供恒定的暖气,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同时,与传统的能源供暖方式相比,地热能供暖系统使用地下热能低碳环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地热能循环系统地热能循环系统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进行热交换,通过散热器将散热后的水循环供给大棚内部或地下水体。

这种系统可以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将其转化为大棚内部所需的供暖或制冷,为农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地热能循环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能够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三、地热能在温室供暖中的应用1. 地热热泵供暖系统地热热泵供暖系统通过地下热能与热泵技术的结合,将地下储存的热能转化为供暖所需的热能。

该系统具有节能高效、环保无污染、供暖效果稳定等特点。

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地热热泵供暖系统能够提供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地热辐射供暖系统地热辐射供暖系统是利用地热能将地下的热量传导至温室内部,通过辐射方式向作物散发热能。

这种供暖系统具有热效率高、热舒适度好等优点,能够为温室内的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地热辐射供暖系统不会引发空气对流,减少了病菌的传播,降低了热能的浪费。

四、地热能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1. 地热能水族箱供暖地热能水族箱供暖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为水族箱提供恒定温度的方法。

通过地热系统将地下热能传导至水族箱底部,从而维持水温稳定,为鱼类的生长提供温暖的环境。

这种供暖方式不会引起水质变化,能够有效地保持水中的氧气含量和PH值,提高鱼类的存活率。

农村地区的地热能利用与温室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村地区的地热能利用与温室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村地区的地热能利用与温室农业现代化发展地热能是指地壳和地下水中储存的热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农村地区,地热能的利用可以为温室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支持。

本文将探讨农村地区地热能利用的意义、现状以及其对温室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地区地热能利用的意义农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而农业生产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传统能源的使用不仅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具有以下意义:1.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地热能的利用是一种低碳、无污染的能源形式,其排放的温室气体极少。

相比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的燃烧过程,地热能利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

1.2 节约能源成本地热能储存丰富,农村地区常年处于贫困状态,利用地热能源可以减少能源的开支。

相比传统能源的价格波动,地热能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能源,采用地热能源可以降低温室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 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地热能的利用有助于解决农业中的能源瓶颈问题,使农业生产能够持续发展。

农村地区地热能的利用可以提供稳定的热能供给,满足温室农业对供暖、照明等的需求,并为农村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农村地区地热能利用的现状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利用地热能进行农业生产。

以北方省份为例,农村地区的地热能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温室供暖冬季,地热能可以为温室提供供暖,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通过地下热能泵传送地热能源,可为农产品提供保温保湿的环境,使作物能够在低温和寒冷的环境下正常生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2 地热温室设计和建设针对农村地区特点,设计和建设符合地热能利用的温室是提高地热能利用效率的关键。

合理的温室结构和隔热材料的选择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浪费,提高地热能的利用效益。

2.3 地热温室生产技术研发地热温室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支持。

大棚种植的取暖方法

大棚种植的取暖方法

大棚种植的取暖方法*By OpenAI's Assistant*引言大棚种植是一种将农作物种植在具有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的结构中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温暖和稳定的环境,从而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季节。

然而,在寒冷的冬季,大棚需要额外的取暖措施来维持适宜的生长条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棚取暖方法,帮助农民在寒冷季节提高大棚内部的温度。

1. 地热取暖地热取暖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为大棚供暖的方法。

它利用地下深处恒定的地温来提供稳定的热能。

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地热泵,将地热能转移到大棚内部,从而提供温暖的环境。

优点:- 持续性:地热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基本上不会耗尽。

- 稳定性:地热能源提供稳定的热能,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 环保性:地热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缺点:- 初始投资高:地热取暖需要建设地热井和泵站等基础设施,成本较高。

- 维护费用高:地热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增加了运营成本。

2. 热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是一种通过将热水循环运行来为大棚供暖的方法。

它利用锅炉将水加热到适宜的温度,然后通过管道将热水输送到大棚内部,提供温暖的环境。

优点:- 灵活性:热水循环系统适用于各种大棚结构,易于实施。

- 效率高:热水循环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水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可控性:热水循环系统可以通过控制阀门和泵等设备来调整供热量,实现精确控制。

缺点:- 能源消耗高:热水循环系统需要较多的能源来产生热水,增加了能源消耗。

- 运行费用高:热水循环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设备,增加了运行费用。

3. 热风对流系统热风对流系统是一种利用热空气在大棚内部流动来提供取暖的方法。

它通过空气加热器将冷空气加热,然后通过风机将热空气均匀地分布到大棚内部,提供温暖的环境。

优点:- 快速升温:热风对流系统可以迅速提高大棚内部的温度,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

- 成本较低:热风对流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中小型农场使用。

- 灵活性:热风对流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风速和温度,实现精确的温控。

地面供暖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含使用说明)

地面供暖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含使用说明)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应用于农业大棚蔬菜生产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报告一、项目名称:地面辐射供暖技术应用于农业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推广。

二、项目摘要:介绍地面辐射供暖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探讨寒冷地区提高土壤温度及湿度,为解决我市冬季大棚生产瓜果、蔬菜等若干技术性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三、术语解释:地面辐射供暖,以下简称“地暖”,是指利用45-55摄氏度的低温热水循环于保温结构层内敷设的交联聚乙烯(PE-X)管道中向外部环境辐射热量的供暖技术。

四、项目简介:我市现代化农业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含量不足与农民综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改善传统大棚生产水平低下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民大棚蔬菜生产产量的提高和种植品种的多样化。

我公司利用多年在建筑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技术推广中总结出的供暖经验,将此项技术推广应用于我市大棚蔬菜生产的“地暖”土壤增温技术,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的解决我市农民冬季蔬菜大棚环境温度低、地温(土壤)温度过低而导致棚内蔬菜生长缓慢、种植品种单一和种植周期较长等的难题。

五、技术特点:由于该技术所采用的是完全植物自然生长特性改良措施,无须大规模工程参与,故有与其他超常规物理、化学环保与环境工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特性。

1、成本低廉,实施简单,实用性强:使用该项技术的成本相对低廉,根据我公司实地勘察实测数据预算结果,在该项技术实施中所投入的成本测算,使用该技术的初次投入成本为普通常规采暖做法的1.8倍,即相比较与安装普通暖气片或钢串片采暖设施投入成本核算。

但过程成本是传统投入成本的80%,同时使用该项技术无须宏大的工程设备和复杂的技术手段。

在做好一次性成本投入后,只要具备简单的植物栽培技术和植物扩繁接种技术,即可全面实施体验该项技术所带来的优越增产。

2、节省能源:使用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地暖”热辐射技术进行土壤升温,利用温度是植物在冬季生长的第一要素、光合作用为第二要素供给原理,使其过程本身并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地热技术在温室供暖中的应用
摘要:地热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温室供暖的形式,更解决了传统供暖的弊端,并且对温室作物大有裨益,因此,本文对其相关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热技术温室供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e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地热技术是一种地面采暖技术,地面底层铺设的管道内有不超过60度的热水流经,热量也因此地面也因此被辐射、传导到地面。

在管道内部施加不大于0.8mpa的气压,让热水循环性在通过管道在地底流动,从而将地面的热量提升。

整个地面犹如散发热量的机器,将从热水管处得来的热量散发至温室内的空气中,一般高度的温室地面温度适宜20至24度,而1.8米高的温室地面温度只需18至20度即可。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农作物难以生长的问题因地热技术的应用被彻底解决了。

地热技术与日光温室以及地膜栽培技术相比,经济上所得的效益要高上几倍。

通过地热技术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控制到如夏天一样。

优点有,投入低,获得收益快,只需投入一次,就可长期使用等。

其便捷的管理,可以实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将现有耕地面积充分利用以达到高产的原则。

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严寒,昼夜温度相差大的生产难题,使其也能自产冬季蔬菜水果,并对国家建设节能型社会的国策做出了响应。

由于气候变更、自然灾害很难对其造成损伤,所以经济效益较稳定,适宜在进
行大面积推广,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业生产经济链。

1传统的温室供暖方式
蔬菜、水果大棚是传统温室种植方式中的一种,其也是冬季种植的蔬菜和水果的方式之一。

有些气候相当寒冷的地区其所搭建的蔬菜、水果大棚往往会由于外围墙等结构的缺陷,被室外冷空气侵入,从而导致大棚内种植的蔬菜、水果等受到损伤。

这些地区人们往往在大棚内部布置取暖设施,以免经济收入被影响。

内部放置炉子是常用的方式,但这些方式管难以将大棚内部的温度整体提升,管理上也不易,而且供热很不稳定。

所以新型供暖设施的研发刻不容缓。

当前,冬季温室大棚的主要供暖方式是自然光。

四周封闭严密的温室大棚,将阳光透过大棚上部光膜传递进来的热量积蓄起来,提升棚内的温度。

但提升的温度仅能为棚内植物的叶、茎光合作用服务,扎于土壤内部的植物根系温度却没有得到提升。

地表温度过低,造成植物在土壤内部吸收的养分、水分根本不足以满足其生长所需。

同时根系温度过低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一般情况下植物在距地表20到25cm的位置扎根,地表温度20到30℃才能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求。

大棚内的植物要想生长正常,就必须将棚内地表温度白天保持在20到22℃,夜晚保持在15到18℃。

使用传统采暖方式的温室大棚,具有昼夜温度相差大,温度变动大等缺点。

而棚内室温和地表温度相差大,也容易引起植物发生病害,防治病害会投入更多成本。

棚内温度不稳定,导致植物出现各种病害,生长周期也因此被影响。

减产的蔬菜和水果直接减少了农
民的经济收益。

此外,传统形式的日光温室大棚还有很多缺陷。

如结构不完善,高度和跨度较小,采光保温性能低等,冬季若低温连绵或冷空气盘桓植物低温冷害及病虫害就易发生。

冬季气温过低,种植的种类单一,棚内地表温度过低,高杆及有茎杆的植物难以生长,只能种植因受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种植品种单一,因地面温度低而不能正常种作物,只有种植菠菜、香菜等无杆的短茎作物,产量往往都不高。

人们的经济收益低,而劳动强度却没有减轻。

2 温室大棚中的新型地热供暖技术
温室大棚中采用地热技术供暖的原理是:地底靠近地表的位置铺设热水管道,让温度在50℃以下的热水在管道内以循环的形式流动。

热量从地表传出将土壤温度提升,进而提升整个大棚的温度。

该方式原本是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中应用的,现在被扩展应用在蔬菜大棚中。

加热管道的埋藏位置一般是距地底40cm处,因为多数蔬菜和水果的生长根系一般在地表40---50cm以下,侧根系分布在5到20cm处,侧根一般长30至40cm处,所以将热水管道埋藏在40cm处对植物的生长并不造成影响。

冬季时,管道内循环性流动40到50度的低温热水来加热,并安装自动温控热源生热保护混流器及温控分水器,埋设感温探头,与混流器相连,以便可以人工控制水管水温,从而控制室内及地表的温度。

地热技术是现代农业科技温室供暖技术中一种先进技术,它的优点有,无荫蔽处,不额
外占据土地,提高温室利用效率,不影响生产活动等。

蔬菜大棚冬季供暖方式采用地热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寒冷气候制约蔬菜、水果生长的问题。

传统的供暖方式无法提升大棚地表温度,由于生长根部所需的温度不足,蔬菜一会长一会停,甚至进入冬眠,生长的周期被严重影响,植物经常处于生病状态。

该技术将棚内环境营造成夏季状态,稳定合理的地表、棚内温度促进植物健康的生长。

3地热技术在温室供暖应用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温室大棚在使用地热技术生产反季蔬菜时需要解决下述技术问题。

3.1.果菜类蔬菜生产需较高的土壤温度
地热技术在没有实行前,大棚内部的传统供热方式是,自然光通过棚顶光膜加热棚内温度、再使用火炉、散热器等加热装备进行补充性加热,温室内采用上述方式,阴天气温仅有12℃左右,夜晚更低6℃左右,10到20cm深的土壤温度只有9℃左右。

这样的温度条件,温室内仅能种植一些叶菜类,无法生产一些果菜类蔬菜;此外山区的一些逆温带温室,冬季灌溉水源的温度仅有4℃左右,棚内地表温度在灌溉后大幅下降,也是影响果菜类蔬菜生长的一大问题。

3.2大棚温室内地温不均匀
太阳光并不能完全均匀的照射在温室中,栽培床土壤势必会出现受热不均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温室大棚南侧散发热量的速度快,
所以地温通常是呈南低北高的不均匀形式分布。

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温室的地表温度有效提升,使其分布较为均匀,以确保果蔬类蔬菜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

3.3创造各种作物根系需要的适宜地温
《蔬菜作物主要根群深度及温度要求表》上明确说明了各类作物的根系深度不同,对气温及土壤温度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大棚内种植的果菜类蔬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只有通过人工创造
才能得到满足。

3.4技术关键要点
地热技术在温室供暖中的应用是一种补充性的供暖方式,温室内的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而温室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与其结构、材料、朝向以及保温方式等有关。

我们将土壤作为传播热量的媒介,将用来给地表增热的热水管埋入其中。

土壤与一般的工程建设中的传热媒介不同,其导热能力不能简单的套用公式计算,而需将各种作物的生长机能以及土壤的传热性能考虑进去。

对土壤传热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土壤导热率、土壤的热容量及土壤的热扩散率等几方面。

3.5技术难点
为作物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是使用地热技术为温室供暖的目的,以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然而各种作物所需的温度(气温、地温)、水分及养分等需求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作物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不同,必须随时要对温度进行调整。

这也为地热技术在温室
供暖中的运行增加了难度,若使用机器调控温度成本太高,当前只能是人工进行观测调节。

3.6创新性
我国北方一些省市首先将地热技术应用在园艺中,依据该地区的气候特性和土壤、温室结构及栽培技术,研究出日光温室中需补充热量的计算方法及地表温度的调节措施。

将困扰新疆地区多年的冬季地温偏低影响果菜生长的技术难题攻克。

不仅可以在冬季为该地提供新鲜果菜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有助农民奔向小康社会。

4效益分析
推广一向新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以及社会
效益,否则该技术就没有推广的必要。

4.1经济效益
经过几年的效益估算,使用地热技术与传统的供热措施(火炉供热)相较,一年的收入便可将铺设热水管道的全部成本收回。

该项目的效益系数(静态下)e为0.96,项目的效益费用比r值为10.29,项目的内部回收率(内部报酬率)为95.8%。

4.2社会效益
温室中使用地热技术进行供暖够,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将供热的效率提升了,将人们的劳动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

也促进了能源的多样化,在燃料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农牧区都能得到应用。

地热技术在一些冬季气候严寒的北方地区得到应用后,既能大量
的生产反季果菜类蔬菜和花卉以及水果以满足市场对新鲜蔬菜、瓜果的需求,又能提升农民的收入,从而为农民造就一条园艺致富的道路。

小结
采用地热技术进行地面增温后,温室内将不会出现由于火炉而引起的烟尘弥漫、煤灰充斥的现象,使温室内的空气环境得到很大改良,为温室工作人员营造了一个健康卫生的工作环境,为瓜果、蔬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该技术的应用将温室作物的生长环境彻底改善,也提升了温室吸收太阳光照的能力,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蔡龙俊,蔡志红,鲁雅萍;农业温室供热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0年04期
[2]雷海燕,李惟毅,李兆力;地热温室供热节能技术的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王永维;梁喜凤;苗香雯;双层覆盖温室地下蓄热系统保温效
果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