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教学资源-上海财经大学

合集下载

MIS教学大纲

MIS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代码:103716授课教师:陈岗副教授答疑时间:事先预约办公室: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417室课程类别:学科共同课教学课时数: 2 ×17 =34课时/每班教材和参考书目:指定教材:刘鹏主编,《管理信息系统2nd》,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08。

参考书目:(美)Raiph M.Stair Ceorge W.Reynoids著,张靖、蒋传海等译,《信息系统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美)Kinnith udon Jane udon著,《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张基温、王一平主编,《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第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张基温主编,《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第二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加)廖信博(E.F.Peter Newson),彭雷迈(Michael Parent)编,伊娜、李胡娇等译,《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参考专业刊物:《MISQ》、《JMIS》、《ISR》等。

预备知识本课程为面上公共课,假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法律。

此外,政治经济学、管理学是学习本课程的必备知识。

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建立信息系统的概念,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考虑和处理组织中的问题。

课前预习由于本课程是关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原理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考核形式(暂定)我们将各章节内容适时举行课堂讨论和案例介绍。

结合讨论课后可能会要求写小论文一篇,必须在指定日期之前提交。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精品).doc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精品).doc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计划学时:68学时计划学分:4学分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编制时间:2010年3月编制人:教研室审议:系审核:性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运筹学、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该课程注重于开发出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分析、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管理与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来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并注意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咼。

三、课程特色本课程内容涉及的现代管理方法繁多,且许多内容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现代管理思想的理解与实现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的新兴边缘学科,要使学生领会思想,掌握内容,教学双方的方法都显得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应以现代管理思想的理解与实现为主线,同时诱导并创造机会,使学生变被动的听课为主动的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独立调查、分析、设计、实施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尽可能使用实例和案例教学。

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英文名称: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总学时:10学时适用专业:主要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生,也可面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课(或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依据实验原理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设法获得预设的实验结果,验证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原理,发现问题并分析,同时进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研究信息科学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独立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对学生的要求1)实验须知(1)学生在做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验以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画好实验记录表格(草稿),实验时接受老师提问。

(2)学生无故缺席实验或不交实验报告达到2次数以上,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实验课成绩为零。

实验课请假需经实验老师批准。

(3)进入实验室必须携带实验指导书、记录笔和纸。

否则不准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4)实验前应认真聆听指导老师讲解,不得来回走动、大声讲话,不得随意操作实验仪器;实验中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得操作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遇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老师。

(5)实验结束应征得实验老师同意后,方可关机。

学生实验结束后需整理好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验成绩为不合格,不能参加期末考试:①缺做2次数以上实验的。

②没有交2次数以上实验报告的。

③抄袭实验报告的或实验报告雷同的。

④实验报告成绩不合格的。

2)实验报告书写要求(1)实验报告应用广东财经大学专用实验报告纸书写,每个实验做一封面连同实验报告内容一起装订好。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word版本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word版本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管理信息系统[英文名称]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代码]04018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分[总学时] 48 学时。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计算机基础(二)课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互联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该课程注重于开发出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了解组织如何使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

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各种应用系统的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案例中,讨论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控制、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要求第一,知识、能力素质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掌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从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到实施各个阶段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

能力素质要求:掌握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系统开发步骤、具有运用所学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挖掘出企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的能力。

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是本门课程的一个特点,所以,将课堂理论教学、案例启发教学、课外调研、课后指导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doc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doc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纲.doc《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纲第⼀部分⼤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本校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的是使学⽣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有较深刻的了解,系统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熟悉信息技术在组织管理中的应⽤;基本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法;初步具有正确使⽤、管理和组织信息系统的能⼒,培养学⽣成为具有将管理理念融⼊MIS中的能⼒,使之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层管理者。

%1.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是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性、边沿性学科。

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管理学原理等。

%1.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2.理解信息系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3.掌握数据库技术、⽹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4.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法;5.了解信息系统的演化及其各种典型应⽤系统。

%1.教学要求的层次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

第⼆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1.教学⽅法、教学形式与教学媒体1.本课程从内容与要求上分为基础概念、技术基础、应⽤系统、系统开发四个层次,课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内容层次的特点和要求,采⽤概念、实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法,并且注意引导学⽣紧跟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技术,提⾼组织信息系统的实际能⼒。

2.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案例分析、系统演⽰等多种形式。

对培养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的环节(例如系统的分析与总体设计)可辅以必要的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

3.课程以⽂字教材为教学的主要媒体,辅助媒体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课件和《管理信息系统》⽹络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代码:B1702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先修课程:管理学、计算机公共基础一、课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它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的有鲜明特色的边缘性学科。

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组织、管理和网络化企业。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第三部分,数字时代的关键系统应用。

第四部分,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信息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组织实施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的教与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信息系统与组织、管理和战略的关系;(2)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3)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4)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5)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6)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7)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具体过程和主要方法;(8)掌握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9)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管理信息系统为专业必修课程,也属于理论教学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讲解与学习;为了易于理解、以及课程的趣味性,适当配合案例的讨论和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其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使学生们意识到在一个企业中信息系统的中心地位。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具备分析、设计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

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规划。

具备设计和实施简单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管理意识。

三、课程内容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系统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2、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

数据库技术。

网络技术。

4、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和作用。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任务和步骤。

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数据流程分析和数据字典的编制。

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输入输出设计。

7、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系统实施的任务和步骤。

程序设计和测试。

系统切换和运行维护。

8、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

9、决策支持系统和商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商务智能的技术和应用。

10、企业资源计划(ERP)ERP 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模块。

ERP 的实施和应用案例。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内包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
资源自包(最终用户开发)
14
2
原型法
资源外包
14
2
第七章企业构架、衡量指标和业务连续计划
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
云计算:完全没有基础设施
15
2
IT项目成功的衡量标准
业务持续计划
2
案例分析6章6- 1,6-2 cases
16
2
复习、课堂练习
16
2
元旦休假
指定教材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8ThEdition, Stephen haag, Maeve Cummings,China Machine Press,2011
上海财经大学学年第学期教学进度表
系专业年级班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导论
总课时64本学期安排课时数64(其中讲课50.5课时,课堂练习、讨论13.5课时,课程实验8课时(课下))
讲课教师辅导教师
周次
讲课
课堂练习、讨论及课外作业
时数
内容
时数
内容
1
3.5
课程介绍
第一章我们生存的信息时代:面临商业环境的变化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的概念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的概念、逻辑结构的的创建、逻辑联系的创建以及内在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组成
0.5
案例总结
8
2
数据仓库的概念、特点
数据挖掘工具的概念与类型
数据集市的概念
重温商务智能
信息所有权
实验2(数据库)
8
2
第四章决策支持与人工智能:企业的智囊
决策的步骤与决策的类型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信息、数据、知识的概念,信息的维度和信息的组织维度
0.5
开篇案例讨论
2
4
信息时代知识工人
信息技术的主要类型
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见《信息时代的信息系统》第2版,第2章)。
3
2
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模型的三个一般战略
3
2
国庆节休假
4
4
价值链分析
拓展学习模块A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5
2
第二章主要的商业动力:用IT获得竞争优势
供应链的概念、管理,以及IT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持。
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与竞争机遇及IT支持
电子协调
实验1(软硬件)
5
1.5
组织视角下的IT文化
企业资源计划:IT的集成
0.5
案例分析辅导
6
2
拓展学习模块B环球网和因特网
2
案例分析2章2-1,2-2 cases
7
3.5
第三章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构建企业的商务智能
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
1
案例分析4章4-2 case
11
3
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的关键:
了解企业、产品、服务和客户
找到客户并建立客户关系
便捷安全的货币支付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1
课堂讨论
实验4中外购物网站的区别
12
2
便捷安全的货币支付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5章5-1,5-2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es
13
4
第六章系统开发:步骤、工具与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应用
人工智能的概念与类型
实验3(EXCEL)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决策分析的简单应用。
9
2
专家系统的概念与应用
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的概念和应用
遗传算法的概念与应用
智能代理的概念与类型
多代理系统和给予代理的模型
2
案例分析3章3-1,3-2 case
10
3
第五章电子商务:新经济战略
电子商务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