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案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自我保护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着。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观当前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只知道要保护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保护自己,这似乎成了一种较普遍的问题。老师们也倍感困惑:为什么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自我保护的教育,可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如此薄弱?为了探明这个问题,我们对近300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调查结果却令人忧虑。200名儿童中,有90%遇到突发问题便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43%的会长时间看电视;26%的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77%的不完全知道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及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等。

当前,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正进入安全事故多发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校园伤害事故、校园卫生事故、校园交通事故、校园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如:2013年2月27日湖北省老河口市秦集小学发生一起因拥挤引起的踩踏事件,导致11名学生受伤,4名学生因抢救无效死亡。2006年10月25日晚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晚自习后,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一片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跑,部分学生被挤倒,被后面跟上来的学生踩踏,结果导致10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重伤。2006年2月26日,某校学生,李某某在学校违章使用“热得快”,忘记拔掉电源,结果“热得快”过热,电线短路引起火灾。各类校园安全事

故频繁发生, 2010年上半年短短1个月零5天的时间,国内就发生了六起校园砍杀事件。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随着“小皇帝”、“小公主”的日益增多,很多家长对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为了使孩子不出意外,事事包办代替,从表面上看,孩子是安全了,可长此以往孩子就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更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我校是一所占地面积不大,教学楼比较老旧,但学生人数却是相对较多的县城小学,地处县城闹市区的,受种种现实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环境和安全方面存在很多隐患。许多家长的安全意识淡薄,时有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应急措施已不能满足校园安全保障的需要,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好了伤疤忘了疼,就教师培训而言,要加强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政策、职业道德以及安全管理、安全事件处理技巧的培训。就学生培训而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事故防范、应急、自我保护和互助常识在内的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培训尤其不能仅限于知识的说教,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疏散自救的表演游戏,让学生通过自救、疏散演练这些鲜活直观的实践过程真正领悟生命意识、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与自救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有效避免的。而儿童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个最稚嫩、最易受伤害时期,同时儿童期又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和可塑时期。为此,我课题组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的研究。力求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和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自护能力,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观察、调查,了解影响城区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安全因素,总结和探讨相适应我校学生安全自护教育和能力养成的方法和途径。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安全自护教育及能力培养融合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去,认真开展各种有关安全自护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新《纲要》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和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自护能力,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3.有效地促进我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

4.提高家长对孩子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了解对小学生进行安全自护教育的方法、内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教育界虽然就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尚未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填充器,缺乏对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学校教育蒙上太多的功利色彩,以至于许多学校漠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注重自我保护教育技能的传授,忽视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的培养;注重自我保护知识的获得,忽视自我保护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教师的说教,忽视亲身体验。以至于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危机、不能勇敢面对困难,不会珍惜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而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更不会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但在实践研究中缺乏创造性的探索。尤其是在小学如何有效地开展、实施小学生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地养成教育,使其最终形成能力更是一线的教师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但无论是欧美、我国港台地区还是大陆地区的认识,他们都有一个出发点,即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少年儿童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掌握更多的安全

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为此,我们应该把安全教育与自救能力培养带入生活,带入课堂,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保护生命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论”和“合作建构论”提示我们:(1)学习引发儿童的发展,当儿童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活动并得到引导的前提下,学习就能实现引领儿童发展的目的。(2)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的。(3)儿童的发展是在与他人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就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合作建构自我保护能力的过程。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反思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在本课题研究中,运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每一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也是不同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法律形式,在《保护法》中提出了“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做,能使孩子和家长共同提高法律意识,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为儿童一生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证。

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是家庭美满、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珍爱少年儿童生命的需要;是探究学校安全工作治本规律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安全教育的力度也大大增强,出台了许多政策,有关部门还编写了相应的书籍,如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的《国家中小学自我防范安全常识》、江西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自护自救》等,有一些学校已把自护教育引入课堂,如北京 25 中,采用以相互探讨、游戏的方式授课,力求通过一个学期的学校授课和情境训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些都为我校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帮助。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