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选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通过七个部分,详细比较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一、活性污泥法原理:利用活性污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优点:处理效率高,技术成熟。
缺点:能耗高,易产生污泥膨胀。
应用场景: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案例:某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二、生物膜法原理:通过生物膜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优点:节能,操作简便。
缺点:易堵塞,需要定期反冲洗。
应用场景: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案例:某乡村采用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有效降低了污染。
三、自然生物处理法原理: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优点:成本低,维护简便。
缺点:处理效率不稳定。
应用场景:适用于农村地区或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
案例:某农村地区利用自然生物处理法处理生活污水,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四、化学处理法原理: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优点: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
缺点:成本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应用场景:适用于特定行业的污水处理。
案例:某化工厂采用化学处理法处理高浓度废水,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五、厌氧生物处理法原理:利用厌氧微生物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优点:能耗低,可回收沼气。
缺点:处理效率慢,臭味大。
应用场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案例:某造纸厂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处理制浆废水,实现了能源回收与环境改善双重目标。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选教程文件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 水质已经改善, 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 但细菌的绝对数量仍很可观, 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 必须在去除掉这些微生物以后, 废水才可以安全地排入水体或循环再用。
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对城市水体造成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更多关注。
消毒是灭活这些致病生物体的基本方法之一, 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已经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序, 水处理专业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污水消毒的最佳方法。
1 几种消毒工艺方法1. 1 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1. 1. 1 紫外线消毒原理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并不是杀死微生物, 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进行灭活。
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 DNA 或RNA ), 使其不能分裂复制。
除此之外, 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为136 nm ~ 400 nm 的不可见光线。
在该波段中260 nm 附近已被证实是杀菌效率最高的, 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功率输出在253. 7 nm 波长。
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 总能量的30%, 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 波段的存在, 紫外技术已成为水消毒领域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
1. 1. 2 紫外线消毒器的结构形式1)敞开式结构。
在敞开式UV消毒器中被消毒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UV 消毒器并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2)封闭式结构。
封闭式UV 消毒器属承压型, 用金属筒体和带石英套管的紫外线灯把被消毒的水封闭起来。
1. 2 化学消毒方法1. 2. 1 液氯消毒1)液氯消毒原理。
向水中加入液氯或者次氯酸盐(如Na C lO)溶液消毒时, 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HOC,l OC l- 之和称作有效自由氯, 其中以HOC l消毒效果最好。
排入水体时, 氯会和水中的氨氮、有机氮反应生成消毒效果较差的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 称作化合氯。
污水消毒工艺比选

1.1.污水消毒工艺比选过滤后出水除大肠肝菌未达标外,其他指标均已达到设计指标,因此须采取消毒措施,一般消毒方法包括液氯、O3法、ClO2法、紫外线法、漂粉精法及氯片法等。
其中漂粉精和氯片的购买和储存不易,且处理效果不稳定,只适合在小型污水处理站使用。
目前污水常用消毒剂比较见表3.4-1。
表3.4-1 几种消毒剂的比较一览表紫外线消毒和加氯消毒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消毒工艺。
氯作为一种强氧化性消毒剂,由于其杀菌能力强,价格低廉,使用简单,是目前污水消毒中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氯气消毒自1908 年问世以来,为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起过重大作用。
但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水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家们对液氯消毒在水处理上的应用重新进行了评估和研究,发现氯气消毒具有以下缺点:(1)氯会与水中腐殖酸类物质反应形成致癌的卤代烃(THMs);(2)氯会与酚类反应形成具有怪味的氯酚;(3)氯与水中的氨反应形成消毒效力低的氯胺,而且排入水体后对鱼类有危害;(4)氯在pH 值较高时消毒效力大幅度下降;(5)氯长期使用会引起某些微生物的抗药性。
有鉴于此,人们对其他的代用消毒剂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二氧化氯在最近几年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紫外线消毒在小型的水处理和灭菌要求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中一直有较多的应用。
其灭菌范围广、效果好、无须投加化学药剂、使用简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得到广泛的认同。
然而昂贵的设备及成本限制了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推广。
近年来,随着紫外线消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仅有少数国家才能生产的高技术含量的紫外线灯管价格大幅度下降,紫外线消毒技术已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工程对紫外、液氯两种工艺做比选如下:(1)投资比较紫外线设施的一次投资主要有紫外线消毒渠、紫外线灯架、紫外线灯管、清洗装置、配电装置和控制设备。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于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工艺比选进行详细讨论,包括工艺比选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二、目的污水处理工艺比选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工艺方案,以达到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效果。
通过比选,可以确定最佳的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三、方法1. 采集资料:采集与污水处理工艺相关的资料,包括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论文、工程案例和技术标准等,以便对照分析。
2.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污水处理工艺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指标包括处理效果、处理能力、运行成本、操作简便性、占地面积等。
3. 筛选候选工艺:根据采集到的资料和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合的候选工艺。
候选工艺应具备较高的处理效果、较低的运行成本,并且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
4. 进行实验研究:对筛选出的候选工艺进行实验研究,验证其处理效果和运行性能。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小型试验装置或者摹拟计算等方式进行。
5. 综合评价比选: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对候选工艺进行综合评价比选。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含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比较和权衡,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四、步骤1. 采集资料:采集与污水处理工艺相关的资料,包括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应用案例等。
2.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污水处理工艺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指标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
3. 筛选候选工艺:根据采集到的资料和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合的候选工艺。
候选工艺应具备较高的处理效果、较低的运行成本,并且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
4. 进行实验研究:对筛选出的候选工艺进行实验研究,验证其处理效果和运行性能。
可以通过小型试验装置或者摹拟计算等方式进行。
5. 综合评价比选: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对候选工艺进行综合评价比选。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含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比较和权衡,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工艺比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背景污水处理工艺比选是指根据污水的性质、处理要求和经济可行性等因素,比较不同工艺的优劣,选择最佳的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的目的是确保处理效果达到国家标准,并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三、比选指标1. 处理效果: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指标的去除率。
2. 投资成本:包括设备采购费用、建设费用、土地费用等。
3. 运营成本:包括能耗、化学药剂消耗、人工维护费用等。
4. 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维修、更换周期、耐久性等。
5. 环境影响:包括噪音、臭气、废水排放等。
四、常见污水处理工艺1. A工艺:采用曝气池、二沉池、滤池等工艺,适用于一般污水处理厂。
2. B工艺: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3. C工艺:采用SBR工艺,适用于变化负荷的污水处理。
4. D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适用于低温和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5. E工艺:采用厌氧工艺,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五、比选过程1. 收集污水样品,并进行性质分析,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指标。
2. 确定处理要求,包括去除率、排放标准等。
3. 确定比选指标的权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
4. 评估各工艺的处理效果,根据实验数据或已有数据进行计算和比较。
5. 评估各工艺的投资成本,包括设备采购费用、建设费用等。
6. 评估各工艺的运营成本,包括能耗、化学药剂消耗、人工维护费用等。
7. 评估各工艺的维护保养成本,包括设备维修、更换周期等。
8. 评估各工艺的环境影响,包括噪音、臭气、废水排放等。
9. 综合评估各工艺的综合得分,根据权重和评估结果进行加权计算。
10. 根据综合得分选择最佳的处理工艺。
六、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收集了污水样品,并进行了性质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毒是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杀灭病原菌及其他微生物,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常见的消毒工艺,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并进行比较。
氯消毒氯消毒是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消毒工艺之一。
它的优点主要是操作简单,消毒效果好,而且具有消毒杀菌的广谱性。
氯消毒使用的药剂主要是氯化钠或余氯含量很高的含氯漂白粉等。
在氯化钠投加后, chloride离子(Cl-)在水中自动分解成自由氯[Cl2],紫外线漏斗灯等设备的存在可以使氯更快地溶化在水中,继而与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反应,氯气会与微生物中的蛋白质、酶等进行化学反应,进而杀灭微生物。
氯消毒的缺点是可能会产生副产物,如致癌物质三卤甲烷和氯仿等,同时对水中的TP和NH3-N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长期使用氯消毒技术,可能会产生氯耐药菌,影响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新型的无害消毒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紫外线通过对水中的病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破坏性作用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其消毒效果与氯消毒类似。
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消毒速度快、无副产物、稳定性高等优点,在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紫外线能深度透过水层,直接照射到细菌等微生物细胞中,使微生物DNA分子的氢键发生断裂,致使病毒DNA脱氧核苷酸无法合并,使得微生物无法分裂繁殖,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技术的缺点是随着紫外线波长的增大,消毒效果会变得差一些。
另外,在处理含悬浮物较多的污水时,其阻挡紫外线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消毒效果下降。
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污水处理中以臭氧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氧化和分解有机物质,进而达到消毒杀菌和水质改善的功效。
臭氧消毒技术具有消毒效果好、无臭味、可降解水中有机物等优点,在处理高浓度有机物质时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臭氧消毒技术中,臭氧气体首先通过臭氧发生器制造,经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加氧(插入式O3/reactor)和注射。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引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污水处理工艺的比选。
一、工艺的处理效果1.1 生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能力强、对水质稳定性要求低等优点。
1.2 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具有处理效果稳定、适应性强、对水质波动性要求低等优点。
1.3 组合处理工艺:组合处理工艺将生化处理工艺和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处理效果,适用于处理复杂水质的污水。
二、工艺的投资和运营成本2.1 生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设备投资相对较低,运营成本主要在微生物培养和供氧上,但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
2.2 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设备投资相对较高,运营成本主要在药剂投加和能耗上,但对于处理高浓度废水有较好的效果,运营成本较低。
2.3 组合处理工艺:组合处理工艺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介于生化处理工艺和物理化学处理工艺之间,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处理效果。
三、工艺的适用范围3.1 生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如生活污水和一般工业废水。
3.2 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如化工废水和农药生产废水。
3.3 组合处理工艺:组合处理工艺适用于处理复杂水质的污水,如医院污水和食品加工废水。
四、工艺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4.1 生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对环境影响较小,能够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但对微生物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要求较高。
4.2 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大,药剂的投加和能耗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但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4.3 组合处理工艺:组合处理工艺在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环境影响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污水消毒工艺比选

污水消毒工艺比选消毒对于饮用水是必不可少的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而言,虽不是必需的,但对于污水厂尾水的安全排放或回用,尤其是对近年来实施较多的再生水回用工程,消毒处理已成为必须考虑的工艺步骤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建城[200]124号)7.2条规定:为保证公共卫生安全,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应该设置消毒设施。
因此设计对本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采用消毒工艺。
1、消毒技术概述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禽畜养殖、生物制品和食物、制药等部门排出的废水通常含有大量细菌,其中一些属于病原菌。
每人每天估计大约排泄2×109个大肠杆菌。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肠杆菌可达10万-100万个/ml,粪便链球菌1000-100000个/mL,此外还含有各种致病、经水传播的疾病、肠炎、肝炎等。
由肠道传染病毒,如伤寒、痢疾、霍乱以及马鼻疽、钩端螺旋体病、肠炎、肝炎等也能随水传播。
未经消毒而任意排放这类废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卫生问题。
污水中的病原体主要有三类:病原性细菌、肠道病毒和蠕虫卵。
分类详见下表。
病原体分类表所谓消毒:是指通过消毒剂或其它消毒手段,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的处理过程。
消毒与灭菌是两种不同的处理工艺,在消毒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被破坏,它仅要求杀灭全部致病微生物。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大多数粘附在悬浮粒上,因此如混凝、沉淀和过滤一类的过程也可去除相当部分的致病微生物。
例如,采用明矾混凝可除去95%-99%的柯萨基(C0xsachie)病毒,而FeCl3的去除率为92%-94%。
另外,其他处理过程中所加入的化学药剂,如苛性碱、酸、氯、臭氧等,也同时对致病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因此,对排放的尾水进行消毒,必须结合整个过程,确定其必要性、适应性和处理程度。
消毒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有加热、冷冻、辐照、紫外线和微波消毒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 水质已经改善, 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 但细菌的绝对数量仍很可观, 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 必须在去除掉这些微生物以后, 废水才可以安全地排入水体或循环再用。
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对城市水体造成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更多关注。
消毒是灭活这些致病生物体的基本方法之一, 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已经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序, 水处理专业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污水消毒的最佳方法。
1 几种消毒工艺方法1. 1 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1. 1. 1 紫外线消毒原理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并不是杀死微生物, 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进行灭活。
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 DNA 或RNA ), 使其不能分裂复制。
除此之外, 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为136 nm ~ 400 nm 的不可见光线。
在该波段中260 nm 附近已被证实是杀菌效率最高的, 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功率输出在253. 7 nm 波长。
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 总能量的30%, 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 波段的存在, 紫外技术已成为水消毒领域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
1. 1. 2 紫外线消毒器的结构形式1)敞开式结构。
在敞开式UV消毒器中被消毒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UV 消毒器并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2)封闭式结构。
封闭式UV 消毒器属承压型, 用金属筒体和带石英套管的紫外线灯把被消毒的水封闭起来。
1. 2 化学消毒方法1. 2. 1 液氯消毒1)液氯消毒原理。
向水中加入液氯或者次氯酸盐(如Na C lO)溶液消毒时, 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HOC,l OC l- 之和称作有效自由氯, 其中以HOC l消毒效果最好。
排入水体时, 氯会和水中的氨氮、有机氮反应生成消毒效果较差的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 称作化合氯。
总余氯是指有效自由氯和有效化合氯之和。
氯的消毒效果受接触时间、投加量、水质 (含氮化合物浓度、SS浓度)、温度、pH 以及控制系统的影响。
2) 加氯系统。
目前常用加氯系统包括加氯机、接触池、混合设备以及氯瓶等部分, 如图1所示。
1. 2. 2 臭氧消毒1) 臭氧消毒原理。
臭氧( O3 ) 是氧( O2 ) 的同素异形体, 纯净的O3 常温常压下为蓝色气体。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仅次于氟), 能氧化大部分有机物。
臭氧灭菌过程属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 臭氧灭菌有以下三种作用:a. 臭氧能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 使细菌灭活死亡。
b. 直接与细菌、病毒作用, 破坏它们的细胞壁、DNA和 RNA, 细菌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 导致死亡( DNA—核糖核酸; RNA—脱氧核糖核酸。
病毒是由蛋白质包裹着一种核酸的大分子;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c. 渗透胞膜组织, 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的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 使细菌发生透性畸变, 溶解死亡。
因此, O3 能够除藻杀菌, 对病毒、芽孢等生命力较强的微生物也能起到很好的灭活作用。
2) 污水臭氧处理工艺。
臭氧氧化能力强, 且很不稳定, 也无法储藏, 因此应根据需要就地生产。
臭氧的制备一般有紫外辐射法、电化学法和电晕放电法。
目前臭氧制备占主导地位的是电晕放电法。
由臭氧发生器制备好的臭氧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密闭的臭氧接触池, 与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接触反应。
反应后的气体由池顶汇集后, 经收集器离开接触池, 进入尾气臭氧分解器, 在此剩余臭氧气体被分解成氧气排入大气中( 见图2) 。
1. 2. 3 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在水中溶解度是氯的5倍, 氧化能力是氯气的2. 5倍左右, 它是一种强氧化剂。
溶于水后很安全, 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中唯一高效消毒剂。
二氧化氯性质不稳定, 只能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制备。
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小型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主要有两种: 以氯酸钠、盐酸为原料的复合型二氧化氯发生器和以亚氯酸钠、盐酸为原料的纯二氧化氯发生器, 其中前者应用最为广泛。
1)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原理。
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以氯酸钠和盐酸制备二氧化氯为主、氯气为辅的混合气体。
反应如下: N aC lO3 + 2H C l= C lO2 + 1 /2C l2 + NaC l+ H 2O 该反应的最佳温度为70 ℃, 反应器采用耐温、耐腐蚀材料制造。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混合气体通过水射器投加到被处理水中。
2)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应用。
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用于消毒时, 消毒剂投加点一般在滤后, 有效氯投加量一般为3 m g /L ~ 5 m g /L; 用于脱色或降低COD时, 该复合气体投加在硫酸铝等混凝剂投加点之前效果较好, 投加量应根据水质由试验确定。
2 上述几种消毒方法的特点2. 1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城市污水的消毒处理中, 包括低质污水、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合流管道溢流废水和再生水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法除具有不投加化学药剂、不增加水的嗅和味、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消毒速度快、效率高、设备操作较传统消毒工艺安全简单和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外, 运行、管理、劳务和维修费用也低, 近20 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线消毒工艺对紫外穿透率较低的水质并不适用, 如未经处理或只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 SS高于30 m g /L的污水。
这种情况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方式不但会增加能耗, 还会造成消毒效果不好。
而对于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和再生水, 紫外穿透率一般为40% ~ 80%,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紫外线消毒法不能提供剩余的消毒能力, 当处理水离开反应器之后, 一些被紫外线杀伤的微生物在光复活机制下会修复损伤的DNA分子, 使细菌再生。
2. 2 液氯消毒液氯使用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便宜, 杀菌力强, 该工艺简单, 技术成熟, 药剂易得, 投量准确, 有后续消毒作用, 不需要庞大的设备。
液氯消毒在各地医院、工业、民用的灭菌消毒中都有广泛应用, 并且有些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液氯储存不是十分安全, 容易发生泄漏, 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由于发现氯可与水中多种物质形成致癌或致病变的产物, 致使该工艺在应用上开始受到限制。
2. 3 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 它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 既能氧化有机物, 又能杀菌除色、嗅、味等特点, 可氧化铁、锰等物质, 通常认为它的氧化能力比氯高600倍~ 3 000 倍, 且接触时间短, 除能有效杀灭细菌以外, 对各种病毒和芽胞等生命力强的生物也有很大的杀伤效果。
臭氧消毒不受污水中NH3 和pH 的影响, 而且其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不产生致癌物质。
2. 4 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的特点是只起氧化作用, 不起氯化作用, 因而一般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与氯气相当, 但当污水中NH3 N 浓度较高时, 耗氯量会大幅度增加, 但二氧化氯由于不与NH3 反应, 因而其投加量并不增加。
另外, 二氧化氯消毒还不受pH 的干扰。
二氧化氯不稳定且具有爆炸性, 因而必须在现场制造, 立即使用。
制备含氯低的二氧化氯较复杂, 且原料 ( NaClO2 ) 的价格较其他消毒方法高, 故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采用。
所以国内目前只是在一些中小型的污水处理工程中采用了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3 对几种消毒工艺的综合比较如表1所示, 几种消毒方式目前在国内均有运用。
由于液氯消毒运行费用低, 操作简单, 主要运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二氧化氯和紫外线消毒, 但由于紫外线消毒效果不稳定, 且设备维护费用较高等因素, 二氧化氯消毒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臭氧消毒主要运用于中水处理, 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及脱色效果, 同时再辅以加氯消毒, 以保证出水中余氯要求。
来源:山西建筑作者: 张慧芬胡静文罗婷目前应用在污水中的消毒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有液氯、二氧化氯、臭氧等;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线消毒等。
在工程设计中在选择消毒方法时,既要考虑所选择的消毒剂要具有灭活水中微生物的广谱性、尽量减少有毒副产物,又要考虑其安全,同时应该适当考虑其消毒的持续性。
根据处理后出水的不同用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消毒方法。
液氯消毒会增加二级出水的溶解固体(TDS)和氯化物浓度,从而影响出水pH 值;对原生动物的灭活相对无效(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通常可以灭活大肠杆菌的常规剂量,对很多致病病毒、孢子、卵囊无效;储气地点有气体泄漏的风险;占地面积大,由于反应较慢,接触时间较长;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占地面积大。
二氧化氯消毒方法具有较好的广谱消毒效果,其杀菌效率与臭氧相当,远高于氯气。
但脂肪族、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氯农药在常规水处理条件下与二氧化氯几乎不发生反应。
臭氧的消毒机理包括直接氧化和产生自由基的间接氧化,与氯和二氧化氯一样,通过氧化破坏微生物的结构,达到消毒的目的,其优点是杀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能同时控制水中铁、锰、色、味、嗅。
紫外线消毒法不会产生消毒副产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
紫外消毒对细菌、病毒、原生动物都有效,即有其广谱性,紫外线对病原体进行消毒不受水温、pH 值的影响。
现在通常在使用一些联合的消毒方法,比如:氯+紫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