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中华苏维埃水利建设成果 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华苏维埃水利建设成果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加强水利建设的背景在土地革命以前,影响我国水利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两点①土地、水利被少数人占有;②封建神权思想的影响。

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根据地普遍的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重新确定地权和水权问题,打破了地主阶级对水利的垄断,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以后,颁布了一些与农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决议。

根据苏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设立了山林水利局。

山林水利局的设立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水利事业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始有章可循,有地可管。

在此背景下,苏维埃共和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既为保证了我国农业生产,又为我党取得战争胜利奠定坚实的后盾。

2中央苏区水利建设成果中央苏区时期的水利设施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根据苏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主要的引水工程。

陂坝工程是苏区农田灌溉的主要水利设施。

当时的主要陂坝有东华陂、枯麻陂、大迳陂、滑石陂等。

兴国、会昌、宁都等县大多的陂坝工程都是木石陂。

其中叶坪境内的东华陂是毛主席亲自领导修筑起来的,它可灌溉农田12800余亩,是山林水利局成立后在瑞金修建的第一座陂坝工程。

无水引水陂是一种建在陡峻的山溪上的水利工程。

这种陂在苏区时是最普遍的引水工程,在闽、赣边界的山区就有一千余座。

在山区地带大多兴筑的是这种陂。

在瑞金较大的五坝引水陂又石龙陂,引水灌田500余亩;礤下陂,引水灌田2400余亩。

浆砌石陂,是一种较大的水利设施,是用砂浆砌条石、块石而成。

福建大埔区的十里长陂就是中央苏区典型的浆砌石陂。

另外,赣南的叶坪陂、乌石咀陂、沙子运陂、莲塘陂都是当时较大的浆砌石陂。

苏区时期的引水工具主要有戽斗、水车和筒车。

戽斗俗称扫水桶,多用于小面积提水灌溉。

水车又称龙骨车,用途很广,是丘陵、平原地区的主要抗旱工具。

筒车是一种用竹筒提水的工具。

提水桶为竹制,水作动力,水头高流量大,车的转速就快,提水量就多,灌溉面积也多。

它的直径根据扬程而定,一般6以内,提水高度5左右,筒车一般建在集水面积202以上的河流两岸。

苏区的蓄水工程主要以水塘为主,还有小部分小型水库。

水塘分为山塘和平塘两种,是中央苏区农田水利的主体。

水塘具有花工少、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能灌溉又可养鱼。

当时的水塘建设发展很快,新开挖的水塘三千多口,灌溉面积占全苏区的有效灌溉面积的40以上。

小型水库主要是利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用山谷拦截水口垒筑而成的蓄水工程。

苏区的小水库很多,如上湖陂水库、石水水库、香山坑水库等,每座水库蓄水量在10万3左右。

据关数据显示粤赣全省,修好陂圳共4105座,新建筑了20多座。

据兴国一县报告,就修好了陂圳820座,水塘184口,1934年4月份止,瑞金县水利的兴发,已经达到了下列程度,据九个区的统计,田地总数341745担,灌得到的水319938担,换句话说,94的农田受到了水利的灌溉。

3苏区水利建设的经验和特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水利事业之所以取得的丰硕成果,有自身的经验和特点,主要表现如下①各级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高度重视。

各级苏维埃政府就如何改良水利,发展农业作出了一系列指标和相关的报告。

毛泽东强调,农业生产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脉,必须引起各级苏维埃政府的高度注意。

毛主席带头身先士卒解决用水困难,1933年4月,在他的带领下,开挖了当地第一口水井,并命名为红井;②加强水利立法。

苏区的水利立法,在整个土地立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的在于水利的封建制,合理分配山林水利资源,促进水利和农业的发展。

先后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山林保护条例》、《怎样分配水利》等法律和条例;③切合实际解决水利的资金和劳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