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现状资料

最新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现状资料
最新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现状资料

姓名:[ 卓婷 ] 班级:[ 物流 09—1 ] 学号[ 2009101358 ] 授课老师:[ 周燕华 ]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WTO 后过渡阶段”的逐渐完成, 国际品牌将加速进入我国。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 我国企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 然而最差的就是品牌优势。因此, 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改变我国“制造大国, 品牌小国”的现状, 实现我国品牌“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状况,借鉴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 选择适合我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发展模式, 实现我国品牌国际化。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1、品牌国际化定义

品牌国际化,又称为品牌的全球化经营,品牌国际化是将同一品牌名( 商标名) 以标准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方法向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品牌价值扩张和品牌输出的长期动态营销过程, 目的是获得国际化带来的利润。

2、品牌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品牌国际化程度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进行衡量:

⑴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忠诚度。

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忠诚度是品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外在体现。目标市场客户对于品牌的知名度、忠诚度反映着该品牌的国际化程度。对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进行市场调研, 就可以

确定该品牌在目标市场的地位。

⑵品牌的评估价值。品牌在实施

品牌国际化前后评估价值的变化, 可以反应品牌国际化的效果及进展。在品牌价值评估时,《商业周刊》的国际品牌排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⑶品牌输出的区域范围和市场份额。

品牌国际化具有很大的区域性质,只有在较大的市场上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才能获得较高的国际认同。品牌输出的区域越大, 市场占有率越高, 品牌国际化的程度也就越高。

⑷品牌输出方式和国际化比重。

国际品牌输出一般有3种方式: 伴随国际贸易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国际输出, 伴随资本输出的品牌国际输出和以品牌特许等手段的品牌直接输出。在品牌输出时国内和国外投资额和利润额的比例反映着品牌国际化的程度。靠国际贸易进行的品牌输出, 国外销售和国内销售的比例越高, 以及品牌的资本输出和直接输出的比例越高, 则体现品牌国际化程度越高。

二.我国品牌国际化研究

1、我国品牌国际化现状

我国品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 我国有170 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6 年度《世界品牌500 强》中, 美国有245 个, 法国有46 个, 日本有44 个, 而我国只有6 个, 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表明, 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 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 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另外, 我国品牌价值也不高。根据《商业周刊》网站公布的2006 年度全度最佳品牌百强排行榜, 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70 亿美元, 微软的品牌价值为569.3 亿美元, 仍然没有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

我国现有的品牌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 努力建树品牌, 并尝试国际化策略。这些企业走出国门, 打入国际市场, 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营销机构, 立志于成为国际品牌, 比如我国的海尔和联想。第二类: 有意建树品牌, 但还力不从心。这类企业已为产品注册了商标, 但因管理水平有限, 资金实力不足, 未能创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众多中小服装出口企业。第三类: 没有品牌意识, 只有生产、销售观念。这类企业认为当前发展品牌是务虚, 缺乏现实意义。

2.中国品牌存在的问题

⑴品牌管理缺乏品牌国际化战略

我国的很多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开始有意识进行品牌管理, 但是我国的企业很少能够从战略的层次考虑品牌的建设和维持, 更缺乏专门的品牌国际化战略。企业往往不能把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延伸范围等列入企业愿景中。我国企业往往缺乏长期的、系统的战略规划, 导致了我国的一些品牌形象模糊, 没有抓住品牌的定位。从长期实践看, 缺乏品牌战略的品牌传播很难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比如“旭日升”冰茶, 广告词由“越飞越高, 旭日升”到“一种好心情, 一种好滋味, 畅快的感觉总是最美”,到后来刘德华和一个女子在派对舞会上跳舞的场景, 没有很好抓住

品牌定位。相比Pepsi 围绕着年轻主题展开的宣传, 两者效果有很大的差距。

⑵品牌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 由于我国不少企业商标意识淡薄, 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商标, 我国不少驰名品牌在海外被其他企业抢注。如海信公司被西门子公司抢注了“HISENSE”商标;“青岛”啤酒在美国被抢注;“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商标被抢注,一方面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 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致使一些企业放弃多年苦心经营并赖以生存的品牌, 失去了向海外进行品牌国际化的优势。

⑶跨文化因素阻碍我国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必须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宗教、风俗习惯和消费者偏好问题。我国不少品牌的形式设计往往忽略了跨文化因素。如有的品牌仅有中文名称, 或者只是中文名的汉语拼音, 不能有效地向国外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有些品牌的标志设计具有太强的民族、地域或文化限制,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铜钱标志, 就不能够向国外消费者传达有效的信息。

⑷品牌的附加价值低,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竞争力不强

我国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为主, 附加值不高, 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小。以往我国出口增长依靠的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重商品出口, 轻品牌建设, 造成我国品牌附加值低, 国际认可度不高。

⑸我国品牌缺乏国际知名度和忠诚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商品以“质次价低”的形象出现在国际市场上, 因而很多国外消费者在提到中国商品时, 联想到的就是低品质、低价格、低档次。因此我国品牌的知名度与忠诚度很差。不少国外消费者经常选用我国商品, 不是出于对品牌的好感与忠诚, 而是因为中国商品价格低。这无疑降低了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三、我国品牌国际化对策

现阶段,政府推动品牌国际化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应立足于国内,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宣传和保护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培育国际化品牌的“种子”。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全球,对于部分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以资本输出形式进行的品牌国际化行为,政府应加强宏观指导,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加强培育。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体系,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手段,支持一批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其在海外注册商标、获得国际认证、建立营销渠道等。此外,针对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瓶颈”问题,政府可以利用公共服务手段,培养品牌国际化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加强服务。一方面,要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品牌消费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品牌国际化的国内市场基础。因此,要引导消费,为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的发展提供来自一线市场的动力支持。另一方

面,逐步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在市场信息、资产评估、品牌定位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加强保护。要进一步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整治工作,逐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制定指导企业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法律文件,重视对国内企业品牌并购和企业海外品牌并购的引导和规范,建立公平有序的品牌竞争环境。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白酒国际化道路原因分析及对策点评

白酒国际化道路原因分析及对策点评 报告出处:中国食品产业网发布日期:2007年08月01日 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到现在差不多7年时间,我国的产品特别是像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迅速的占领国际市场,但是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却异常艰难。而与之相反的是洋酒的中国化的发展却异常迅速,中国每年进口的洋酒数量迅速增加。在白酒出口方面我国名酒企业做的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五粮液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白酒国际化并且为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剑南春也斥巨资请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为剑南春的国际化摇起呐喊。但是却收效甚微,据商务部门的统计五粮液去年的出口额仅为1亿美元,剑南春是220万美元,而其他的名酒企业出口的数据也微乎其微。是什么原因是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如此艰难,很多关心中国白酒的有识之士提出过文化差异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巨大障碍。但是很多同样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产品在国际上大受欢迎证明了西方人同样能够接受并消费中华文化。而且文化这个笼统的答案在中国白酒出口的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文化这个概念太过空泛,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的困难所在。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异常艰难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内在原因即是中国白酒自身的问题。 1中国白酒国内市场混乱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混乱,白酒企业大量的营销资源集中于国内市场,虽然有白酒巨头为白酒国际化做出过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很多名酒企业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认为要进军国际市场必先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来伴随国内高档酒市场的升温,国家对白酒税收的调整,虽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国内白酒市场的利润仍然十分客观,五粮液的毛利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白酒企业更愿意将营销资源投入国内市场,特别是投入到中高档白酒和高档酒的开发上。而开发白酒国际市场风险大,现在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因此白酒企业虽然很早提出白酒国际化的口号,但是真的落实在行动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反向操作国内市常 2在白酒国际化上人才缺乏。白酒国际化不同于白酒国内市场的开拓,它需要白酒专业的知识,白酒营销知识,还需要专业的国际贸易知识。但是中国白酒企业缺乏这方面专业的人才。白酒国际化仅仅有热情有资金这还不够,还要有人才。但是由于白酒出口的数量交少,从事白酒国际贸易的人员数量少,从事白酒国际化的操作和研究的人员,国内鲜见。 第二部分是外在原因即是白酒国际化存在外部困难 1白酒国际化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很大很困难的一个题目。即使我们把白酒走出国门就看成是白酒国际化,那也意味着我们究竟要把白酒出口到哪一个国家或则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每一个国家对其进口的商品的都有一定的规定,完全自由化毫无壁垒的国际贸易是不存在的。 2不同的国家对酒精饮料的消费方式不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酒精饮料。白酒国际化就是要让其他国家的消费接受中国白酒的消费饮用方式这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变革历程及展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创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1979~199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诞生和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与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商品和市场转化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1994~199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质性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997年~2003年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体系实现了分离,不良贷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政府控制银行和银行财政化经营机制开始扭转;2003年至今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时期,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实施产权多元化,市场化经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1979-1993年:基本建成多元化金融业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这种银行体制承袭了前苏联的银行体制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处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单一银行体制不再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呼吁银行体系的多元化和金融业大发展;二是,刚刚诞生的专业银行带有的强烈政府行政色彩与放开搞活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改革要求银行自身走出政府行政序列进入市场;三是,经济改革呼唤金融市场的成立,金融市场建设亟待“零”的突破。在此期间,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促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萌芽和银行间竞争的发端。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年3月、8月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同月,已开展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正式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金融体系。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自此,

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长远战略。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

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的签订、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2)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环节延伸至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 在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国际化战略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为何要国际化,是为了国际市场存在的潜在机会?为了确保充足的原材料供给?还是为了确保生产的低成本?又或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应该表明一下几点:(1)企业的经营领域;(2)找出企业经营领域方面的差别优势;(3)指出企业战略推进步骤及大体的安排时间;(4)期望取得的目标成果。 实际上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并且不止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走向国际化后,企业是否能最大化地增加自身的商业价值。对于一些企业国际化也许具有一定的商业意义,但对其他企业则完全不是这样。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周行健2011-06-06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对中国银行业的几点认识。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总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变革;另一部分是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展望。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1年刚突破10万亿元,2010年已经接近4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对应,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也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存贷款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转型以及管理能力都发生了变革性的变化。 其中,盈利能力可以说发生巨变。200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仅616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2003年商业银行ROA和ROE分别为0.1%和3.0%,2010年达到1.03%和17.5%,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至2010年,银行业以年均19.5%的资产增长和18.3%的贷款增长,实现了72.9%的利润增长。2010年度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榜单的中资银行一级资本仅占千家大银行总额的8.9%,但税前利润占比却高达25%。分类别来看,像工、农、中、建、交5家大型商业银行,不仅改变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而且成为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为银行业整体利润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你工行2010年税后利润高达1660亿,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同时,股份制银

行和城商行盈利能力也迅速提高,税后利润实现了大幅跃升。就招行而言,2002年税后利润仅17.3亿元,2010年已经高达257.7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变革是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在本世纪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曾经接近30%,被国际同业和媒体评论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到2004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然高达13.21%,远高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但至2010年已经降为1.14%,已经显著低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特别是国有银行,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不良率仍高高在上,达到15.57%,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1.31%。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不良率也都有明显下降。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风控一直做得比较好,但2004年时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也有4.94%,接近5%,是高于国际同业的,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0.70%,远远低于国际同业。像招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就非常明显,2002年全年平均不良率高达8.10%,到2010年末,不良率已经降至0.68%。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三个变革是业务转型取得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将发生变化,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为了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从零售来看,如表2所示,各家银行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5.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6.8%,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中国白酒的国际营销策划书完整

中国白酒的国际营销策划方案 目录 一、商品简介 二、目前的营销状况 (一)目前中国白酒的市场状况 (二)白酒产品状况 (三)竞争状况 (四)营销状况 (五)宏观环境分析 (六)微观环境分析 三、SWOT问题分析 S 优势 W 劣势 O 机会 T 威胁 四营销战略 (一)目标市场 (二)定位 (三)定价 (四)分销 (五)广告形式 (六)市场调研

六、市场目标 七、总结 一、产品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酒文化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哀,红酥手,黄藤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酒成就了文人墨客的无数佳作,给了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注释,酒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其中《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白酒可分为五种香型,即为: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浓香型(以山雁王酒为代表);兼香型(以新郎酒为代表);蒙牧型(以马奶酒为代表);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这五种酒在我国酒文化中各表一枝,是我国酒文化的精英代表!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一格,与其他国家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

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

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 一、中国工商银行的正式成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随着各类金融机构的恢复建立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为解决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既承担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职能,又从事具体业务经营的矛盾,1983年9月国务院正式决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另组建中国工商银行,承接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经过紧张筹备,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商银行)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家专业银行体系的最终确立。 (一)工商银行成立的背景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社会的投融资体制是以财政为主、银行为辅,纵向分配社会资金。就金融体系而言,基本上是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确立改革开放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这种局面与当时财政为主、银行为辅,一家银行包揽天下的投融资体制产生了矛盾,原有的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1979年10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明确

提出了“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着名论断,由此拉开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帷幕。 为满足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先后恢复设立。同时批准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等也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但是,我国统一有序的中央银行制度尚未建立,金融领域出现了群龙无首、无序竞争的局面。当时的人民银行承担着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双重职能,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设后,仍从事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两项业务。人们曾形象地比喻,人民银行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金融管理方面不能处于超脱的地位。各家专业银行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加上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纷纷抢占活动地盘,争相发放贷款,导致信贷投放出现失控局面,从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二)工商银行成立前后的紧张筹备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汇编

I 河北科技大学 业:【环境工程】 级:[环工132] 学生姓名:[刘川] 学 号:[130401212] 上课时间:每周一晚 [中国 m 酒国际化之路]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 1915年,山西汾酒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拉开了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序幕。2015年1月22 日,山西汾酒、河北衡水老白干、河南宝丰、山东兰陵等一批中国酒企从北京起程,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的百年庆典,集中展示中国白酒企业的风采,续写百年后的辉煌。此举对白酒行业的意义非同寻常,标志着白酒企业的国际化不再是表面化和口号化,也不再是噱头, 而是实实在在的推进。去年8月,五粮液选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上,推 出了一个形象宣传片,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有着 “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国际广告舞台上进行品 营建厂60周年庆典上确立了“做世界蒸馏酒第一 品牌”新的发展战略。除此之外,在英国伦敦也 牌形象传播。同样,茅台的视野也是“国际化” 的,一边召 开海外经销商大会,一边又在茅台国 闪动着中国白酒的身影。去年11月底,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应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格哈德?海博格邀请,中国著名歌唱家谭晶携手瑞典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唱响了“中国梦?梦之蓝相约伦敦2012音乐会”。在国内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洋河股份,作为此次演唱会的中国赞助商,出现在异域他乡,为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点亮了一束“火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一直是白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 作为众多白酒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国际化的道路可谓步履艰难。在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白酒企业并没有为了实现国际化战略而选择变革,换言之,高调追求“国际化”的背后,国际化依然在行业内是一个“小事”,但正是这个“小事”或许将决定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白酒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在经历了塑化剂、禁酒令、三公消费禁令等政策的影响后,一度突飞猛进的白酒产业疲软很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问题集中爆发。白酒产业如何转型与突围,成为业界集体的思考,一些酒企转而将希望寄托于白酒国际化。 现状:白酒国际化处于刚起步阶段 面对行业寒冬,不少白酒企业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加快了推进国际化战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09工商(1)班陈茹0916101029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中。这其中有避开贸易壁垒的考虑,有拓宽国际市场的战略要求,有获得战略性资源的需求,有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知识技能等不同的战略目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加大了海外投资的不法与力度,其中有成功更有失误。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关系到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启示,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之处。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MIV扩张战略模式。第三部分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国际化和行业竞争状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第五部分是启示与反思。 一、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 1.1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济合作形式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它包括跨国经营(经营范围只是几个国家)、多国经营(此种战略侧重于产品和营销定制化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全球化经营(经营范围为全球)等不同的形式。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逐步从国际贸易向国际投资、从南南合作向南北合作、从仅对单一国家投资到逐渐对多个国家进行投资的跨国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有进出口贸易、特许经营、合资企业、并购、战略联盟等。

1.2企业国际化理论 企业国际化理论为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的结合。 1.2.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几个阶段。 但通观比较优势理论之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发现它们几乎都受到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甚至一些理论就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始终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与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2*2*1模型(2国、2种产品、1种生产要素)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其在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出口和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的进口,来增加自身的福利。在该理论中,发生国际贸易的关键在于比较,即不同商品的相对成本比较,国际贸易的利益及其流向都取决于每种最终产品的机会成本。 1.2.2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贸易行为,而企业的国际化却有多种形式,并不是只有贸易。所以,国际贸易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国际化的全部内容。此外,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及其企业为研究对象,未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则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企业国际化的发生原因,同时还支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形式、动因的区别。 发达国家企业国家化动因的理论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动因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 内部化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总1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白酒的作用尤为重要。纵观历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在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中,出现了许多的品牌,这也使得中国的白酒业欣欣向荣。 行业背景: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呈现迂回态势,白酒产量从1980年后不断上升,到1996年达801万吨之后便一路走低,2004年降为323万吨,从2005年开始,白酒的产量开始恢复,2005年为349万吨,2006年为400万吨,2007年达到493万吨,2008年高达572万吨,创下了15.80%这样罕见的高幅增长,2009年突破600万吨,2010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大约850万吨,四川两百多万吨,大约占1/4强。2010年五粮液销售400多个亿,茅台110多个亿,洋河70多个亿,郎酒58个亿,泸州老窖54个亿。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白酒业是处于一种群雄混战的局面,各个品牌在做激烈竞争。现在的白酒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品牌中。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最近的五年来,白酒的产量逐年递增,增幅也越来越大。

2005-2010年白酒产量349.34 397.08493.9569.34706.93 990.960 200 400600 8001000 1200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年份产量产量 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我国白酒行业主要企业继续他们的主导地位,排名前50的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占据着行业总额的大部分,行业利润占有率达总利润的80%。

(经营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企业一定是在各种环境的锻炼下,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九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韩国多家企业破产,但也为三星、LG的崛起奠定的环境。从我国企业的来看,总体上应该是正处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崛起,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在全球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总体上应该乐观的。 虽然的在战略上,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会造就中国企业的崛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于因素在制约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国内消费市场 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近些日子的物价上涨,应该说有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脱节。我国人员薪资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长的财富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消费力。这必须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必然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在我国诸多行业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微利、而是暴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 2、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相对自由的资本市场;在股市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资金难以真正进入企业现金流之中;总体上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等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建立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3、软件因素 虽然在硬件我们能够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但是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仍然相差很远。在软件方面,至少有几个问题会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难度。首先是信用问题,当一个社会把“把说话不算数”当成是智谋时,他必将受到国际上通行规则的惩罚。其次是非市场化竞争方式,当非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时,它的效率也会低得十分惊人。而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中国白酒以文化赢得世界

中国白酒以文化赢得世界 白酒行业经历了10年辉煌之后,2012年下半年出现拐点,至今,多家白酒公司依然延续了业绩加剧下滑的趋势。业内专家认为,白酒的颓势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在国内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白酒企业的国际化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但是,白酒行业似乎对国际化的热情并不高,这可能与近年来白酒企业国际化并不成功有一定关系。与此同时,国际白酒巨头们却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行为。长此以往,中国白酒企业的命运堪忧。 如果说当年的白酒走出国门,是为了认识神秘的世界,那么我们今天的国际化发展,则是为了证明自己,壮大自己,并以中国白酒的软实力征服世界,赢得世界。事实上,我国众多的白酒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寻求国际市场的突破,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其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来看,与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文化事业所处的国际地位还不甚相符,与中国白酒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相比也存在着明显落差。以往中国白酒在世界市场的沉寂表现,一方面是我们的企业多以国内市场经营为主,在国际上虽有一些形象展示,但实际销售还很有限。而更关键的是,中国白酒多以工业品、消费品的物质定位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缺乏对自身文化内涵的充分展示,更缺乏将白酒文化与地域风情、中华文化的有效融合,对各国消费者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中国白酒的国际化目标,终究要靠文化来实现。 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文化优势:民族的记忆与情感 中国白酒,文化深厚,每一滴白酒都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独特而复杂,代表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中国白酒对生态气候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代表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中国白酒历史悠久,包含着厚重丰富的人文积淀,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白酒的文化价值体系。与世界各个酒种相比较,中国白酒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突出优势。 首先,中国白酒源远流长,传承悠久,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标志性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酒是一个门类众多的体系,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与之相比,其中的白酒诞生至今只有几百年,只是其中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但我们应该看到,白酒在中国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酒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基本是以白酒为主,因此白酒虽然很年轻,但却是中华古老酒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研究白酒文化,必须从中华酒文化的宏观角度着眼,这有利于对白酒文化做出科学的定位。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国酿酒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9000年前,河南省漯河市贾湖村发现的陶器文物,内壁上附有酒石酸的成分,证明当时的先民已经学会酿酒。在之后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考古发现中,均有古代酒器酒具出土。随着时间推移,朝代更迭,酒文化伴随着华夏文明一起,走向繁荣昌盛。从敬畏天地祖先的祭祀文化,到唐风宋韵的诗酒风雅,再到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中,可谓处处美酒飘香。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展与成绩 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特不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进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进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20多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进展的动力和后劲,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提法的逐步演变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个时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进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开始对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确信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进展的重要方式。90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舞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年,《十五打算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进展的三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进展时期。在这几个进展时期中,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演变,

中国银行的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的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正式的说法是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的。笔者所在的山东,也于1913年成立了鲁行,而笔者服务的中国银行烟台分行,则成立于1913年12月1日,去年刚刚度过了她的九十年华诞。 其实中国银行的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在1908年的时候改为大清银行,负责整理币制,造币,发行纸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权利,并添股招商。这是清政府“与国际接轨”的尝试。 但在一般公开发布的资料上,很少提及这一段历史,中国银行本身也否认与大清银行的历史沿革和承继关系,其中有一条原因就是,清政府曾经通过大清银行对外借了很多债,而国民政府不打算继承这些债务。 中国银行成立后,继续担负中央银行职责,到了1928年,国民政府另立央行,特许中国银行为国际汇兑银行。中国银行一开始就走国际化道路,先后分别在香港,伦敦,大阪,新加坡,纽约等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旧中国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早期的中国银行在限制北洋军政府开支,抵制袁世凯停兑令,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35年之后,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落到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是中行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中国银行,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向我国驻港机构发布保护财,听候接管的命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响应周总理的号召,率先起义,宣布接收北京总管理处的领导,不久,伦敦,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卡拉奇,孟买,加尔各答,仰光等分支机构纷纷宣布接受国内总管理处的领导,为新中国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资产。此后,中国银行成了新中国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0年四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 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作为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社会主义革命合建设时期,中行作为人民银行领导的一个职能部门,(沈阳先生看清楚了),利用信贷、结算、汇率等多种手段促进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外汇收入不断增加;积极参加反对冻结美元资产的斗争,地址美国政府对我国实行的经济封锁;支持交通部门逐步建立远洋船队,支持企业通过进口设备合远材料来增加产量合质量;认真履行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职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和现状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和现状 中国的企业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进行国际化是其必然趋势,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发展、国家腾飞的基础。从TCL收购到吉利并购沃尔沃,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跌宕起伏,在成功与失败并存的现实中,我们应该反思自身的原因。 1、中国企业国际化动机 中国国内的市场需求日渐饱和,一方面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保障体系的缺失导致国内消费动力增长不明显,国内企业间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使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增加了国内市场的饱和,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推动下,被迫进行国际化。企业认为国际市场具有吸引力,认为国际市场潜在需求大,企业能获得高额利润。在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大,利润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多,潜在需求大。认为开拓国际市场具有很大吸引力,这也是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首要动机,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国际化失败的最大隐患。小企业盲目进行国际化,不仅技术和产品没有原创优势,同时,价值观的冲突、文化的不融合以及国际规律把脉不准确等,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出口创汇,通过各种税收政策,金融货币政策,提供各项服务等措施,支持企业出口进行国际化,目的在于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驱动企业国际化,但反观中国企业的做法着实让人心寒,高成本产品,低价出口国外,仅靠过家的出口退税维持生存,国际竞争力从何谈起? 真正能让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基础是技术的进步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中国从最初的“世界工厂”开始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变,虽然中国的“高、精、尖”技术在世界所占比例依然很低,但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中国企业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革命上面开始烙上中国特色,中国企业开始在某些领域构筑中国特色的行业壁垒。中国的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走向国家化的代表,成功证明了中国技术开始在世界中逐渐占有地位。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中,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的策略,96年,试水香江,与和记电讯合作,瞄准香港市场,以香港为 跳板进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集东南亚市场;之后进行俄罗斯之旅,进入大独联体市场,以合资企业为平台,采取本地化模式来开拓当地市场;随后征战亚非拉,借助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援助,直接带去低价格的核心技术产品,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