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近三年高近三年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分析及复习对策

. . . ....近三年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分析及复习对策龙港高级中学黄中炳一、2008、2009、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比较分析1、考查内容比较2、试题特点分析2.1、强调主干知识,兼顾覆盖试题凸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核。
在全卷有限的题量中,既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核又兼顾到覆盖面。
更加注重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工程、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
2.2、考查角度稳中有变在考查内容基本稳定的同时,考查的角度在变化。
如近3年都对种群数量变化这一内容进行了考查, 08、09年考查角度侧重种群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10年考查角度侧重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近三年都对遗传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考查,但考查的角度也不尽相同:09、10年考查角度侧重于遗传规律的应用和遗传图解,08年考查角度侧重于植物的遗传和育种。
值得注意的是,这3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的生物试题对选修3内容的考查明显增加,09年为2个选择题,10年可以说达到了3个选择题(第2、4、6题),这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需要说明的是,近三年试题对“细胞的结构和物质基础”、“细胞分裂”内容的考查是08年没有,09年各出一个选择题,10年又没有出题,这样的周期性改变值得我们关注。
当然也因为这一内容中的减数分裂与植物组织培养、遗传和变异、育种等联系紧密,其具体知识点的考查渗透结合到这些内容中去了,因此,并不说明这一内容不重要,更不意味着今后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力度会减弱。
试题推陈出新、平和新颖、注重思辨、贴近生活、设问简明,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突出考查考生吸收、整合生物学科信息及用生物学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更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图表题(2010年试题中分别是第3、5、6题,29题的第一部分)仍是今年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形式。
试题注重创新、关注现实、图文并茂,有利于考出考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完整版)资料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近三年使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生物试题考点1. 近三年考题总体分析表1. 2021-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表2. 2021—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表3. 2021—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考查频率分析我们分析比较以上表格发现,近三年必考内容中,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是:必修一的细胞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细胞代谢;必修二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必修三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保护;选修一的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选修三的基因工程。
这些考查内容不但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分值比例大,并且这些内容也是每本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在复习中学生能把这些高频考点强化透彻掌握,也有助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如在必考题的75分中,必修1:2021年占23.3%、2021年占18.7%、2021年占21.3%;必修2:2021年占33.3%、2021年占33.3%、2021年占32%;必修3:2021年占26.7%、2021年占48%、2021年占46.7%;从分析中可以看出2021年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2021和2021年也是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在近三年的考查中必须1考查力度有所下降,必须2考查力度提升,必须3考查力度比较稳定。
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复习中,过去复习重点抓必修1、3,必修2不够重视,这种复习战略思想不能再延用;在备战2021年高考的复习中,要重视必修2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应用考查,同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表达基础知识要强化掌握。
必修3重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试卷从选择题命题情况看,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等考查较多,在非选择题中,细胞代谢结合实验、动植物调节、生态系统、遗传规律及结合实验、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等方面的考查基本稳定。
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特点、评价及复习对策

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特点、评价及复习对策一、近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特点1、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理科综合中规定的生物考试范围共9个部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生物与环境;实验、实习与探究学习等。
近三年全国理综卷Ⅰ涉及的生物试题的考试范围、考点及分值分布见表一。
表一近几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布2、2009年试题特点2009年全国I卷,无论是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还是考试范围,与前两年基本保持不变,实现了指导中学生物教学由传统的“一本(教本)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向“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平稳过渡的历史性命题目标。
2009年的命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稳中求变表二2008年和2009年全国I卷的试题分布从表二上看,2009年全国I卷重点考查了细胞及细胞工程、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进化及基因工程、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与环境和实验及研究性学习。
这一点与2008年全国I卷相同,变化的只是试题总量、遗传题的考查方式、遗传部分的分值比例、选修本考查的章节(2)试题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注重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以非选择题为例,见表三。
表三2009年全国I卷非选择题测试内容及测试能力(3)非选择题阅读量和书写量比去年有所增加。
2006年、2007年.2008年阅读量和书写量在逐年减少,2006年几乎就是长篇大论式,2008年书写量很小,今年有所增加也正常。
主要表现在所要填写的空增加,在总分值不变的情况下,以往多数题每空2分或3分今年多数是每空1分。
表四近四年年全国I卷的书写量(4)重视双基、突出主干,试题材料尽可能源于教材(09全国卷I,33)二、试题评价及复习对策1.主干知识反复考,复习检测换角度高考大纲、考纲、命题范围及指导思想经过全国广泛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一线的广大教师多年潜心反复研讨已很清晰,各知识、能力点的考查已被人们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过反复训练,高考选拔早已不神秘,考查范围突出一个“稳”字,代谢、调节、遗传、生态仍是命题的主体范围,变化的主要是考查角度。
2024年高考生物的备考策略总结范本(2篇)

2024年高考生物的备考策略总结范本一、了解考纲和教材1. 详细了解考试大纲,明确考试重点和难点。
2. 熟悉教材内容,掌握各章节的知识要点。
二、制定学习计划1. 根据考试时间和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2. 将学习内容分为不同模块,每天集中学习一个模块。
3. 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制定专项训练计划。
三、掌握基础知识1. 系统学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方法。
2. 熟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知识。
3. 理解与掌握生物学的通用规律,加深对生物过程与现象的理解。
四、模块学习1. 遗传与进化模块:重点理解遗传规律、突变、遗传变异等概念,熟悉变异的产生与遗传规律的应用。
2. 细胞与生物工程模块:重点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3. 分子生物学模块:重点学习DNA、R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调控等。
4. 生物多样性模块:重点了解物种多样性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生物地理分布的规律。
5. 生态与环境模块: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物种适应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刷题与解析1.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题型和考点。
2. 对错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查缺补漏,强化知识点。
3. 参加模拟考试,适应考试场景,提高应试能力。
六、合理利用资源1. 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的书籍、教学视频和练习题,充分了解考点。
2. 参加补习班和辅导班,听课、听讲解,提高学习效果。
3. 结合实验课,巩固和拓宽理论知识。
七、重视实践1. 多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2. 参加生物实验课,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3. 制作模型和图表,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八、综合复习1. 制作知识地图和思维导图,对生物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
2. 进行综合性的知识回顾和梳理,强化知识点的联系。
3. 针对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进行全面复习,提高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
九、调整心态1.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
近三年(20142016)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7届高三生物复习策略.doc

近三年(2014-2016)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7届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一、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及试题分析1、2014-2016年三年高考试题的考点分布情况(2014-2015为全国卷Ⅱ,2016为全国卷Ⅲ,2016年参加全国卷Ⅲ省区有广西、贵州、云南三省。
)(14-16年知识归纳来源于网络)从近三年的高考知识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生物试题考点分布有以下特点:(1)必修部分主要考点集中在:代谢、遗传变异、调节(体液、神经、免疫、植物激素)、生态、教材实验等。
(2)每年均考的考点:遗传变异、生态、细胞结构、生命活动的调节几乎年年考。
(3)隔年考的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交替考;酶隔年考;生命历程大致隔年轮流考。
(4)选修一:微生物培养与专题三或六隔年考。
(5)一直没有出题的知识点生物进化部分;元素与分子部分知识点少有涉及。
(6)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酶、生命历程、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实验等;非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变异、生态、生命活动的调节等;遗传、生态、神经调节、植物激素、免疫知识点选择题和简答题均可能考查。
2、2016年生物高考试题分析2016年的生物试题难度变化不大,但仍稳中有变,如选择题第2题设题角度较新颖,以生物核心技术设题,内容涉及同位素标记技术、诱变方法、染色或鉴定方法等,改变了以往直接对教材经典实验和教材基础实验进行考查的方式。
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如第30题给出了饥饿状态下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答题时在据此分析血糖和酮体浓度变化与相关激素调节、能量供应等的关系。
还注重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以探究生长素作用的两组胚芽鞘切段为研究对象,考查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第6题考查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断能力,第29题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2016年高考试卷更突出了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基础实验、注重生态环境问题、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考查。
近三年(20142016)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7届高三生物复习策略.doc

近三年(2014-2016)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7届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一、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及试题分析1、2014-2016年三年高考试题的考点分布情况(2014-2015为全国卷Ⅱ,2016为全国卷Ⅲ,2016年参加全国卷Ⅲ省区有广西、贵州、云南三省。
)(14-16年知识归纳来源于网络)从近三年的高考知识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生物试题考点分布有以下特点:(1)必修部分主要考点集中在:代谢、遗传变异、调节(体液、神经、免疫、植物激素)、生态、教材实验等。
(2)每年均考的考点:遗传变异、生态、细胞结构、生命活动的调节几乎年年考。
(3)隔年考的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交替考;酶隔年考;生命历程大致隔年轮流考。
(4)选修一:微生物培养与专题三或六隔年考。
(5)一直没有出题的知识点生物进化部分;元素与分子部分知识点少有涉及。
(6)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酶、生命历程、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实验等;非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变异、生态、生命活动的调节等;遗传、生态、神经调节、植物激素、免疫知识点选择题和简答题均可能考查。
2、2016年生物高考试题分析2016年的生物试题难度变化不大,但仍稳中有变,如选择题第2题设题角度较新颖,以生物核心技术设题,内容涉及同位素标记技术、诱变方法、染色或鉴定方法等,改变了以往直接对教材经典实验和教材基础实验进行考查的方式。
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如第30题给出了饥饿状态下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答题时在据此分析血糖和酮体浓度变化与相关激素调节、能量供应等的关系。
还注重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以探究生长素作用的两组胚芽鞘切段为研究对象,考查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第6题考查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断能力,第29题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2016年高考试卷更突出了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基础实验、注重生态环境问题、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考查。
近四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近四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新安江中学生物组徐松祥常言道:“高考是指挥棒”,我们在进行高考复习时,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高考不考的内容,不管你觉得多么的重要,多么的诱人,坚决在课堂上不讲。
所以除了要精心研究每年的浙江省的《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之外,还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找出生物试题的命题规律和套路,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这样就能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提升每一分值的性价比。
从上表看出,选择题较多考查必修3和选修3的知识点,偶尔也考查必修1的。
但2013年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往年考选修三的选择题一般是2道,必修一是1道或无,但2013年的选择题必修一是2道,选修三变成了1道,增加了非选择题的分值。
复习策略一:应加强必修3和选修3相关概念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去年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针对核心概念和高频考点,编写"判断题"来训练学生,效果不错,因为生物选择题的题干通常是“……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其实质就是一种广义的判断题。
2013年选修三的选择题分值下降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延续到2014年的高考,应值得注意和思考,建议加强选修三的非选择题的训练。
二、近四年浙江高考生物非选择题分析20131.从上表看出,非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在必修2“遗传与变异”,及必修1“细胞代谢”,偶尔考必修3“动植物生理”上。
但从2012年开始,非选择题也考查了选修三知识点。
复习策略二:加强必修2必修1及必修3主干知识的识记、表达,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识表格、绘曲线、绘遗传图解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其中仍以培养理解能力为主。
另外,纵观高考题中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考点,所涉及的考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不存在重叠现象。
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有哪些呢?根据高考卷中考点出现的频率,把“核心考点”分为一到三类,如下表所示:(注:分类依据是:统计了历年8份高考卷,6次出现的考点为“一类考点”,3-5次为“二类考点”, 1-2次为“三类考点”)复习策略三:在进行内容复习和针对训练时,特别是到了后期专题复习和模拟训练的时候,对于一类考点和二类考点,要反复训练,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和题型,要定期的经过变式,在以后的训练中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巩固提高,使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和解题规律烂熟于心。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届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云天化中学李海霞一、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及试题分析、年三年高考试题的考点分布情况(为全国卷Ⅱ,为全国卷Ⅲ,年参加全国卷Ⅲ省区有广西、从近三年的高考知识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生物试题考点分布有以下特点:()必修部分主要考点集中在:代谢、遗传变异、调节(体液、神经、免疫、植物激素)、生态、教材实验等。
()每年均考的考点:遗传变异、生态、细胞结构、生命活动的调节几乎年年考。
()隔年考的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交替考;酶隔年考;生命历程大致隔年轮流考。
()选修一:微生物培养与专题三或六隔年考。
()一直没有出题的知识点生物进化部分;元素与分子部分知识点少有涉及。
()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酶、生命历程、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实验等;非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变异、生态、生命活动的调节等;遗传、生态、神经调节、植物激素、免疫知识点选择题和简答题均可能考查。
、年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年的生物试题难度变化不大,但仍稳中有变,如选择题第题设题角度较新颖,以生物核心技术设题,内容涉及同位素标记技术、诱变方法、染色或鉴定方法等,改变了以往直接对教材经典实验和教材基础实验进行考查的方式。
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如第题给出了饥饿状态下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答题时在据此分析血糖和酮体浓度变化与相关激素调节、能量供应等的关系。
还注重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题以探究生长素作用的两组胚芽鞘切段为研究对象,考查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第题考查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断能力,第题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年高考试卷更突出了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基础实验、注重生态环境问题、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考查。
年会延续这种趋势。
二、届生物复习策略年高考生物试题命题的依据仍然是《考试大纲》,高考仍然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使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生物试题考点1. 近三年考题总体分析表1.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表2.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表3.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考查频率分析1我们分析比较以上表格发现,近三年必考内容中,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是:必修一的细胞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细胞代谢;必修二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必修三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保护;选修一的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选修三的基因工程。
这些考查内容不但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分值比例大,并且这些内容也是每本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在复习中学生能把这些高频考点强化透彻掌握,也有助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如在必考题的75分中,必修1:2017年占23.3%、2015年占18.7%、2016年占21.3%;必修2:2017年占33.3%、2015年占33.3%、2016年占32%;必修3:2017年占26.7%、2015年占48%、2016年占46.7%;从分析中可以看出2017年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2015和2016年也是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在近三年的考查中必须1考查力度有所下降,必须2考查力度提升,必须3考查力度比较稳定。
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复习中,过去复习重点抓必修1、3,必修2不够重视,这种复习战略思想不能再延用;在备战2018年高考的复习中,要重视必修2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应用考查,同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表达基础知识要强化掌握。
必修3重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试卷从选择题命题情况看,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等考查较多,在非选择题中,细胞代谢结合实验、动植物调节、生态系统、遗传规律及结合实验、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等方面的考查基本稳定。
近三年很少考或基2本没考过的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生物进化、。
其中生物的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没考,但是要引起高度重视,例如从未考查过人类遗传病,而2015年出现了一个选择题,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信号,以前未考过不代表高考不考,所以平时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仔细研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范围和要求,做到科学全面的复习。
选修内容考查应注意结合必修模块的考查,选修一模块考查多数是以教材基础知识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和步骤、试剂及选材选择等方面为主,另外要特别注意除了教材正文外,旁边思考题、课题背景、课题延伸拓展甚至每个专题前的介绍都不应忽略,做到细致全面的复习,不能有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不宜作过多延伸拓展,以教材为主,抓住原理、清楚选材及试剂、步骤流程等。
在选修三模块中,主要还是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特别重视专有名词的考查,注意与必修知识融合在一起考查。
2.考卷题量、难度、题型及考查能力具体分析。
2.1.题量:6+4+1模式,即单项选择题6道,全部考查必修内容;非选择题:必做部分4道,必修内容;选做部分2道(选修1、选修3各1道,2选1)。
选做题设问除考查选修内容外,个别设问还结合了必修内容。
2.2.难易度:全卷难度适中,近三年试题偏容易。
易中难得题目比例大致在5:3:2,大部分题目属于中等简单题,难题比例小,无偏题、怪题。
整体试卷难度系数维持在0.6-0.66之间,相对稳定。
基础题、中等、难题在试卷编排时不是按照试卷的顺序出的,有可能将基础及中等部分放在难题的前,或者放在试卷的后半部分,所以在做题中学生不要被难题吓住,不在难题上花费太多时间,要顾及后面能拿分的题有时间处理。
2.3.题型(1)图形图表曲线题:通过多种形式(曲线、数据表、图例等)考查学生学生理解、识图、获取图中相关信息,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及计算能力。
15-17年试卷这类题出现数量依次为4道(T4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失水,T29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曲线分析,T31种间关系、食物链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等,T3某性状的遗传系谱图)、2道(T1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分析,T29番茄中的X基因、Y基因及其反义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3道(T4探究生长素作用,T29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T32人体饥饿时血浆中化合物浓度的变化),可见对图形解读分析考察的幅度相对稳定。
这类题型数量基本控制在2-3个,高考发展趋势:在选择题和非选题中,一定会出现图形、图表、坐标曲线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应用能力;在简答题、实验题中有可能出现绘制图表、图形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实验探究题:单纯的实验设计题很少出现,常常联系教材代谢、遗传、调节方面的知识,创设相应的实验情景,考查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而遗传规律和细胞代谢与实验设计结合的题型仍然是试题中难度系数较大部分。
15-17年试卷这类题型出现的数量依次为2道(T4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失水,T30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2道(T1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分析,T29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Y基因及其反义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2道(T4探究生长素作用,T29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可见对图形解读分析考察的幅度相对稳定。
这类题型高考发展趋势:①侧重探究性实验的考查;②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实验条件和结果的分析及语言表述,文字表述的问题数量会有所增加;③注意实验结论用图形或图表表示,考查学生图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及理解能力。
2.4.以三大能力考查为主生物学科《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生物学科命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3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
从近几年新课标理综生物试题围绕能力立意考查科学素养,具体到解题和答题时则注重思维过程和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考查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熟悉和透彻理解能力;二是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三是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的考察,知识点覆盖广、试题综合性强。
考卷全面测试学科基础知识,主干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并构成了试题的主体。
因此要重视生物学基本原理、核心概念、理论规律的准确深刻理解和应用。
例如:(2014年全国卷Ⅱ)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①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②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③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例如:(2015年全国卷Ⅱ)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①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______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③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
(答出一点即可)例如:(2016年全国卷III)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①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
分析:2014年30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效应T细胞的作用”、“浆细胞产生抗体”;2015年30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作用、靶细胞”、“激素作用的特点”这些都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非常容易得分。
2016年的31题考查“丰富度“概念的填空,有意考查学生对教材核心概念的熟悉记忆和规范表述。
平时学生在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做到全面掌握,无知识漏洞。
并且在记忆时要紧扣教材的内容表述,规范准确记住,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述。
例如:(2016年全国卷III)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③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分析:这题中要求学生从能量流动与食物链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等多角度透彻理解食物链不能很长。
这个问题出自教材必修3的第91页课本小字体提问“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提醒老师和学生在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中一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例如课本中相关的思考与讨论、正文内容中穿插的以小字体文字信息和提问、资料与分析、课后习题等。
4例如:(2016年全国卷III)2. 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此题并且改变了以往直接对教材经典实验和教材基础实验进行考查的形式。
从生物核心技术的角度,考察内容涉及同位素标记技术、诱变方法、染色或鉴定方法等,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考查了学生对每个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的比较区分,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忆。
(2)重视获取信息,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的能力。
高考题设题角度新颖,求变、求新意识明显。
题目创设的情景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价值。
在题目设定的情景下,要求学生充分阅读试题文字,获取有用信息,通过信息的理解和启发,敏锐联系教材相应知识点,结合题目情景综合分析具体作答。
这样即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