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作者:徐本栋李广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4期

摘要:从皮亚杰首次提出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到现在,陆续的有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理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吉利根的女性关怀道德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发展理论,这些不同的道德发展理论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道德发展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问题,真实生活中道德判断的问题以及道德情绪的问题。

关键字:道德发展;道德行为;道德判断;道德情绪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03-01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首次提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理论,此后的80多年里,陆续的有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理论,其中主要有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吉利根的关怀社会道德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当前道德教育中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类问题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问题,真实生活中道德判断的问题以及道德情绪的问题。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规范的认识。道德行为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自主选择的一种行为。一直以来,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使教育对象做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然而,当前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焦虑、无奈和痛心的恰恰是许多受教育者知行脱节[1]。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1.皮亚杰和科尔伯格认为,智慧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的智慧发展决定着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如果儿童的智力没有发展到相应的水平,就不可能出现符合年龄特征的道德阶段。

2.道德榜样的错误示范作用使得儿童习得了不正确的道德行为,尽管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认知,但却不会做出与之相对应的道德行为。

3.缺乏特定道德情景中道德行为的教育,以往的道德教育只是告诉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却并没有进一步告诉我们,如果遇到某种道德情景究竟该具体如何去做,所以很多人之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做出道德行为,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做,从而导致了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4.家长,学校,社会不同的道德价值观,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不知道该按照哪个道德认知来指导行为。

二、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

在科尔伯格道德模式中,参与访谈的被试所面对的道德两难故事的主题主要以假设性哲学问题为主,这类问题原理被试的日常生活,一般被试没有机会接触到。但克雷布斯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真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的道德两难问题涉及范围要广泛得多[2]。克雷布斯总结出了6类可能遇到的道德两难故事主题:1.哲学两难问题:如安乐死、流产等,这类问题与科尔伯格所采用的类似。2.反社会的两难问题:对违规的反应。3.反社会的两难问题:对诱惑的反应。与朋友的女朋友约会,为避免麻烦而撒谎等。4.社会压力迫使做违背个人的道德或身份的事。如被迫触犯法律,饮酒等。5.亲社会两难问题:对冲突需要的反应。如母亲要求诚实,而哥哥则需要保守秘密,这类问题与艾森伯格所采用的类似。6.对他人需要的反应。如帮助一个犯罪的朋友。研究发现,人们对不同的道德两难故事主题类型的道德认知判断是不同的。布什和沃克等先后发现,在真实生活中,当被试面对科尔伯格所采用的哲学性道德两难问题时,他们的道德认知判断是符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但当被试面对与真实生活相关密切的道德两难故事时,他们的道德认知判断泽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不一致。

研究发现,被试在回答科尔伯格哲理性道德两难问题时表现出来的道德认知判断处于习俗水平,具体的道德发展阶段为阶段3或阶段4,而被试在面对艾森伯格的真实生活中道德两难故事判断推理中虽然也处于习俗水平,但却处于道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而面对反社会型的道德两难故事时则处于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具体表现出的道德认知判断阶段为第二阶段或者是第三阶段[3]。

三、道德情绪的研究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推理导致了道德判断,,而道德情绪并非道德判断的直接结果[5]。已有的道德发展理论,无论是皮亚杰。科尔伯格,吉利根还是艾森伯格,他们的道德发展理论中都忽视了道德情绪在道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重视道德情绪的作用,并对道德情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林德在他所提出的道德行为与发展的双面理论中就着重论述了道德情绪的重要性,他在文章中强调道德情绪是个体在道德认识中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视角,道德情绪能对个体所拥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道德态度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5]。

道德情绪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道德情绪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复合情绪,主要包括厌恶、移情、内疚、羞耻等。道德情绪影响下人类会产生某些典型行为,这主要包括道德洁净行为和道德补偿行为[4]。

参考文献

[1]张春玲.知行脱节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评论,1999,(5).

[2]Dennis L.KREBS,Kathy Denton&Gillian Wark,.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J].1997,(2).

[3]张奎明.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6).

[4]任俊,高肖肖.道德情绪:道德行为的中介调节[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

[5]罗乐.道德情绪与道德认知对大学生道德两难判断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西南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