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景观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重新塑造和利用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

中西方风景园林在设计理念、构造手法和审美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受到了各自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社会习惯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西方风景园林的概念定义、设计原则和构造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这些差异的源头所在,并尝试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一些思考和阐释。

中西方风景园林在概念定义上存在差异。

西方风景园林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注重塑造出愉悦、轻松、舒适、浪漫的景观,力求达到一种理想化的自然状态。

而中式园林则更加注重营造出一种超脱于日常生活的理想化空间,注重体现出一种宁静、幽深、内敛的意境,更加依托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理念。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在设计原则上,中西方风景园林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通常包括对称、比例、秩序和变化等,强调对自然景观的规划和组织,注重在空间结构上体现出一种对称和秩序。

而中式园林则更加注重景观的变化和流动,强调依山傍水,取势从容,山水相依,借景布局。

在园林的建筑和贴近自然景观的处理上,中式园林更加注重对“虚”、“实”、“远”、“近”、“大”、“小”、“高”、“低”等概念的灵活运用,注重营造出一种融静谐趣的空间氛围。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对自然审美的差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

在构造手法上,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西方风景园林强调在设计中融入几何造园、雕塑、喷泉、景观台阶等手法,追求规整、线性、立体的空间效果,通常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改造和再造。

而中式园林则更加注重利用自然的山水地貌,通过“以山为墙,以水为镜,以树为屏”等手法,构造出一种天人合一、山水共生的空间景观,强调依托于自然山水,以点带面,以景带情。

中式园林在构造手法上强调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更加注重园林体验的细腻性和意境的深远性。

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

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

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中西园林景观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所以中西园林的景观有了一定的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一中国造园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

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

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

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二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三明晰/含混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东西方园林之差异

东西方园林之差异

东西方园林设计之差异一.西方园林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

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

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

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

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则,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栽直行树。

直线几何图形成为意大利园林的又一个特征。

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园林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效仿意大利的台地园林。

到了17世纪,逐渐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义园林。

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

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部分有水池,北边有密林。

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

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花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诺特尔,他开创了法国园林的特色和新时代。

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一种风格和流派。

英国园林突出自然风景。

起初,英国园林先后受到意大利、法国影响。

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逐渐从城堡式园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现实,把自然变成图画。

布良还改造自然,如修闸筑坝,蓄水成湖。

他创造的园林景观都很开阔、宏大。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园林思想出现浪漫主义倾向,在园中设置枯树、废物,渲染随意性、自由性。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对比性和差异性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对比性和差异性

意境表达
西方园林景观注重形式美,通过几何形状、对称布局等手 法营造出一种肃穆、规整的氛围。而中式园林则更注重自 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强调与自然 的和谐共存。
中式园林常常运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通过借景、 框景、对景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而西方 园林则更注重雕塑、喷泉等人工装饰,强调对自然的改造 和征服。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园林景观 设计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强调绿色、 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未来展望
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特色 成为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方向, 将地域文化、历史、自然等因素 融入景观设计,形成具有地域特
色的园林景观。
人文关怀
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创造宜 人的空间和环境,让人们在景观
互相借鉴
中西方园林景观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互相借鉴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 推动世界园林景观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 对比性和差异性
目录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对比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与水景处理差
异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意境表达与实用性考量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
历史背景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园林出现,以实用性为主,多用于果 蔬种植和放牧。
中世纪时期
修道院园林兴起,强调自然与人工的 分离。
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
园林走向成熟,追求形式美和人 文精神。
18世纪至今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 园林相继出现。

中西园林设计比较

中西园林设计比较

中西园林设计比较我國古典园林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体现着先辈们的审美观以及哲学观,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新时期,人们对园林建设十分关注,中西方园林作为园林设计的两大主体,普遍受到人们的对比和研究。

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等影响,我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设计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下面,本文就针对中西园林设计比较,来对中西园林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

标签:中西园林;园林设计;设计对比前言园林设计主要是借助建筑和植物等来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实施综合性表达的艺术形式,它是人对自然计划性和有意识地进行改造的过程,同时它又和环境学和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的载体形式。

在园林发展中,中西园林都具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园林设计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而两者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着这样的不同,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中西园林差异原因因为中西方存在根源的不同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在审美和设计理念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也使中西园林在设计中存在各自的特色。

在我国思想文化中,对造园艺术的追求是比较明确和专一的,主要是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借助各种材料来实现对自然风景的创造或者再现。

而我国造园的思想和风格,是与我国长久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自然观念有关的。

比如,道家追求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和返璞归真的理想,我国的封建王朝内仕途末路后的与世无争和归田退隐的情况,这些都对我国园林设计中对园林要素的安排具有直接的影响[1]。

而在西方思想和文化中,他们美学思想更加受到欧洲新型的资产阶级相关思想和文化影响,普遍讲究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对生活创造者十分关注和肯定。

在审美的观念上,西方人民对唯理主义比较崇尚,对秩序性、组织性和王权至上比较追求,在美学中比较强调对称性和协调性,重视几何结构以及数学关系的表现。

同时17世纪的君权专制阶段,在园林设计中对君主的“理性”化身进行体现,主要的任务是对君主进行颂扬。

在长久发展中,西方的造园艺术也呈现出显著的特点,他们追求在广阔空间内通过植物、山石和水体等使用对人们意志进行表达,从而呈现出一种具有严整美和秩序美的效果[2]。

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景观的异同

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景观的异同

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景观的异同中国传统景观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的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域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去壳而失却风景式园林的灵魂了。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眼神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三、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史空间的艺术。

园林景观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通融时间艺术的诗与空间艺术的画于园林艺术。

使得园林总体到局部都包含这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四、意蕴的蕴涵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已经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水的运用
西方园林: • 西方园林多采用喷泉,跌水等形式,来欣赏水的动态美, • 也有的制造一片规则的,平静的水面,来欣赏水的静态美。
东方园林 : •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实河流的轨迹
。 • 东方园林中水与石的结合是最为出彩的地方。
精品课件
总而言之
• 西方园林追求物质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布局的美、一览无余的 美、人化自然的美,是一种骑士的罗曼蒂克。
• 东方园林追求意韵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抑扬顿挫的美自然拟人 化的美,讲究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精品课件
中西方园林景观风格上的差异
类别 园林布局 园林道路 园林建筑
园林树木 园林花卉 园林水景 园林空间
视线限定
开敞袒露
中国园林艺 术风格
大型整体太湖 巨石
步移景换
幽闭深藏
自然形孤植、散 植
盆栽花卉、重姿 态
溪池滴泉
假山起伏
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 材料
园林建筑 装饰
骑士的罗曼蒂克 石料
西方的繁复堆砌
诗情画意、情 景交融 木料
中国的和谐实 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曲径通幽 山随水转,水因山活
精品课件
• 西方园林
• 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 ; • 西方园林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 • 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 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
究排场; • 以规则式为主流 ,讲求的是一览无余。
建筑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 。 • 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 • 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 • 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 。 • 传统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精为品基课件调。
贞,继而把梅兰竹菊的品质归纳为:傲、幽、坚、淡。
精品课件
园路的设计
西方园林: • 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
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或者环绕。
东方园林 : • 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
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
。欣赏植物的姿态美,着重对植物的姿态进行培养,如中国园林中的盆景 的运用 。 • 自然式孤植、散植。 • 植物在东方园林也被赋予特定的文精化品课内件涵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如中国的梅兰竹菊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性格, • 自古以来,文人们称梅花、兰花、竹、菊花为“四君子”。 • 他们认为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植物的运用
西方园林: • 西方园林强调人的作用。对植物的欣赏表现在植物的品种、体块、色彩与
层次上。 • 植物被修剪成几何形状或动物形状,往往成片出现,以庞大的数量,成块
的色彩,规则的形状取胜。 • 整形对植、列植。 东方园林 : • 主要欣赏植物的自然美,注重植物的选择搭配,注意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
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精品课件
园林建筑的差异
最大区别: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西方园林: • 古典建筑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 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 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 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东方园林 : • “山水为主、建筑为辅”。传统建筑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西方园林艺 术风格
几何规则布局 (建筑化)
轴线笔直式林 荫大道
外部环境显露 而内部环境封
闭 整形对植、列

图案花坛、重 色彩
喷泉瀑布
大草坪铺展
中国园林艺术 风格
生态形自由式布 局(园林化)
迂回曲折、曲径 通幽
外部环境含蓄而 内部环境开放
类别 园林雕塑 园林取景 园林景态
西方园林艺术 风格
人物、动物雕像
园林景观设计
04
• 东西方园林特色比较
精品课件
• 园林体系

西亚体系、欧洲体系、中国体系
❖ 西方+东方
精品课件
• 东西方园林风格特点
• 共性—— • 对理想生活场所向往的物质实体表现
• 无论是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是由—— • 山、水、植物、建筑、四个要素综合而成,
再由园路来贯穿始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石头的运用
西方园林: • 石头多是被雕刻成雕塑,花坛,石雕喷泉等,均匀的散落在园路四周,或
者位于花坛、水池的中央位置。体现着人的作用 。 东方园林 : • 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姿态,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
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实面目。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园林的布局差异
西方园林: • 采用的是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 以建筑物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
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东方园林: • 采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景随人动。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
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 摹拟自然,的几何图形表现人工的自然,以中轴对称形式体现 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将水池、喷泉、雕塑、花坛 、道路、广场、树木等要素按照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
•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流,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 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 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 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 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 众乐园”。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东方园林
• 最大的特点—— 崇尚自然,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 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 哲学上追求——
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 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 、小中见大 •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