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及实验室诊断
肉鸽念珠菌病的诊疗及病因分析

肉鸽念珠菌病的诊疗及病因分析王晓艳1,蔡莹玲2,刘国辉21.吉林市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2.吉林省辽源市畜牧总站,吉林辽源 136200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鸽肉产品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加之美味的口感,逐渐被人们所青睐,肉鸽养殖业也随之在我省大量推广。
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各种鸽类疾病也不断翻新呈现,其中,肉鸽念珠菌病作为常见性鸽类疾病,广泛发生于养殖的肉鸽群当中。
该病多呈慢性经过,长期、频繁、反复发病,既有群体性发病,也有个别发病,通过常规治疗方法很难根治。
笔者曾于近期接触多家肉鸽养殖企业,并对多例肉鸽念珠菌病进行了系统诊治,通过认真分析病因,综合治疗,疗效较为明显。
1 病例情况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王某经营的肉鸽养殖场饲养了2 000只商品肉鸽,鸽群于2020年9月中旬,整体出现逐渐消瘦、甩食、脱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排浅绿色粪便等消耗性疾病症状。
发病初期未见死亡,发病一周后,出现零星死亡,虽然死亡量不高,但鸽群整体状态不佳、精神不振,羽毛灰暗,采食量严重下降,嗉囊肿胀呈气球样,用手挤压个体嗉囊,可见从肉鸽嘴角处流出酸臭味液体。
2 诊断经过2.1 临床症状取病死肉鸽解剖发现,嗉囊内留有未消化充分的、掺杂大量水分的谷物和饲料,并带有浓重的腐败酸味。
嗉囊黏膜不均匀增厚,表面突出多个大小不等的白色溃疡,剥离白色溃疡面后发现嗉囊黏膜上呈现火山口样溃疡灶;发病肉鸽口腔温度增高,内部黏膜增厚;食道及腺胃黏膜都有不同程度增厚和溃疡现象,腺胃肌胃内无食物只有少量水分,肠管空虚无内容物;心、肺、肝、脾等实质性脏器无明显变化,个别死亡肉鸽,肾脏轻微肿大。
2.2 实验室诊断无菌采取病死鸽的心、肝、脾等器官做细菌培养,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18~24 h后观察,未见有细菌生长。
同时口腔黏膜及嗉囊溃疡物革兰氏染色涂片镜检,可见着色不均的真菌菌体及孢子,个别涂片可见菌丝,革兰氏涂片为阳性。
鸡念珠菌病

鸡念珠菌病(candidiasis)一、病原学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的假丝酵母菌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主要侵害消化道,引起霉菌性口炎和嗉囊炎,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近几年,随着我国肉鸡养殖的快速发展,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肉鸡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白色念珠菌。
二、流行病学本病以幼龄禽多发,成年禽亦有发生。
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来源。
病原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1、雏禽易感性最强,感染后易出现死亡,2、育雏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突出,同时水样便也明显。
3、育成期阶段,呼吸道症状明显,但水样粪便不甚明显。
4、性成熟前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如与其他疾病并发,症状明显。
5、性成熟后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是会造成产蛋下降和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低。
6、产蛋鸡可造成高达70%的鸡掉毛和发生浅表性皮炎;三、症状:雏鸡、成年鸡均可发生。
病鸡精神不振,食量减少或停食,消瘦,羽毛松乱。
有的鸡在眼睑、口角出现痂皮样病变,开始为基底潮红,散在大小不一的灰白色丘疹样,继而扩大蔓延融合成片,高出皮肤表面凹凸不平。
病鸡嗉囊胀满,但明显松软,挤压时有痛感,并有酸臭气体自口中排出。
有的病鸡下痢,粪便呈灰白色。
四、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可见喙喙结痂,口腔和食道有干酪样假膜和溃疡。
嗉囊内容物有酸臭味,嗉囊皱褶变粗,粘膜明显增厚,被覆一层灰白色斑块状假膜呈典型“毛巾样”,易刮落。
假膜下可见坏死和溃疡。
少数病禽病变可波及到腺胃,引起胃粘膜肿胀、出血和溃疡。
有的报道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形成一条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有数量不等的小出血斑。
其实上述病症中:该病鸡的有诊断价值部位为嗉囔,内壁有白色菌落,积液腥臭严重时可形成树皮状溃疡。
鉴别诊断1、顽固性拉稀:针对顽固性拉稀,原因多种多样,在排除其他药物和饲料中毒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粪便,往往是由于真菌(多为白色念珠菌)、梭菌和大肠杆菌等情况造成的2、有呼吸道症状,肾脏肿胀,有少许的尿酸盐的沉积易误诊为肾转支。
念珠菌病汇总

白色念珠菌在SDA上的菌落特征
菌落呈奶油色,光泽或有时呈蜡样外 观,质软,表面常光滑
传染病学(第9版)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传染病学(第9版)
(二)预后
局部念珠菌病感染预后好。如果是存在严重的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因素, 则极有可能发生全身性播散,其病死率成人为15%~25%,最高达47%,新生儿及儿童为 10%~15%。
九
预防
5
传染病学(第9版)
1. 减少各种导管留置及监护设施的使用次数及时间,加强留置导管的护 理及定期更换,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黏膜完整及生理屏障完善。ICU 患者每日氯己定沐浴。
业等;也可从医院环境中获得感染,还可通过饮水、食物等方式传播。
传染病学(第9版)
(三)人群易感性 好发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应用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 生素以及长期导管留置的患者。导管留置是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主要入侵途径 之一。 (四)流行特征
遍及全球,全年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以皮肤黏膜感染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二节
念珠菌病
作者:吴亚云、邓开盛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治疗与预后 九、预防
一
概述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述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 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犬猫的传染病(念珠菌病)-宠物医生课件

念珠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隐球酵母科真菌,已发现有81种,其属 的特征为:在培养基上呈白色或乳白色酵母样菌落;镜检菌体呈 圆形或椭圆形,营芽生方式繁殖,形成假菌丝,而后可为真菌丝。 在动物最重要的是白色假丝酵母。即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在经氢氧化钾溶液处理的 标本中,镜检可见圆形、卵圆形芽生孢子。卵圆形芽生孢子的芽 管延长形成假菌丝。新分离的菌株假菌丝上带有成团的球状芽生 孢子,菌丝内有梨形细胞。老龄菌株假菌丝上有少量芽生孢子, 但真菌丝较多。
(4)动物接种。取1%培养菌悬液hnl,耳静脉注射家兔,在4~5日发 病死亡,剖检可见到肾脏高度肿胀,肾皮质有播散状粟粒大小脓 肿,由此而确定菌的致病性。
(5)血清学检查。取血清做乳胶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 免疫荧光试验,对全身性念珠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
【治疗】
总的来说,除非是优良种犬、猫,否则,无治疗价值。通常根据 发病部位不同可以釆取局部治疗和全身性治疗,局部治疗时常用 两性霉素B软膏和龙胆紫涂搽,连用1~2周可治愈;若为消化道疾 病,则可用克霉唑,每日口服0.5~lg,连用2~3周,或每日用制霉菌 素40万~100万u。连用1周,疗效也较好。
革兰氏染色,菌丝和芽生孢子阳性(图3-4-4)。本菌在葡萄糖 蛋白豚琼脂上,于室温25乞培养3~50,出现表面乳白色(偶呈淡黄 色)、圆形、奶酪样隆起的菌落。本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 产酸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分解乳糖。
图3-4-4白色假丝酵母菌
1.假菌丝2.厚壁孢子3.芽生孢子
【流行病学】
本菌是动物和人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常在菌,也是一种条件性 致病菌,当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缺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 免疫抑制剂,招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常引起内源性感染而发病。 有时也可由患病动物直接或间接传染给健康动物,幼龄动物和体 弱动物的易感性和发病率更高。本病为世的上部消化道,在口腔、食道黏膜形成一个或 多个隆起的软斑,并覆有黄白色伪膜,故俗称为“鹅口疮”。严 重的整个食道被黄白色伪膜所覆盖,剥离伪膜则露出溃疡面,表 现疼痛不安,流口涎。有的发展到胃肠黏膜,同样出现溃疡,引 发呕吐和腹泻等病状。也有的扩展或侵害到呼吸道、肺脏、肾脏 和心脏,则出现全身性病状,转归多不良。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导语: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这种感染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很多得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构成
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这种感染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很多得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想全面了解一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为了你们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介绍。
诊断
白色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养基上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标本直接镜检。
口腔科医生常采取口腔粘膜的假膜、脱落上皮、痂壳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液数滴,覆以盖玻片,用微火加热以溶解角质,然后立即进行镜检,如发现假菌丝或芽胞,就可确认为真菌感染,但还必须通过培养,才能确诊为白色念珠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应与急性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鉴别。
膜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患区充血水肿明显,大量纤维蛋白原从血管内渗出,凝结成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略高出于粘膜面。
假膜易被拭去,遗留糜烂面而有渗血。
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
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的病原菌。
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本药系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
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轻症患儿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白色念珠菌的研究进展(3)

白色念珠菌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白色念珠菌作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感染问题日益受到临床关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在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通过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防治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耐药机制;诊断;治疗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类皮肤和黏膜上。
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平衡失调时,白色念珠菌可大量繁殖并引起各种感染,如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皮炎等。
此外,在医院环境中,白色念珠菌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因此,对白色念珠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白色念珠菌的致病能力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它可以在多种环境下生长繁殖,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同时,白色念珠菌还具有复杂的致病机制,包括粘附、侵袭、菌丝形成和生物被膜形成等多个环节。
这些机制使得白色念珠菌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寄生、繁殖,并引起严重的感染。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近年来白色念珠菌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1 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1.1 细胞壁结构与功能白色念珠菌的细胞壁是其重要的保护屏障,对其生长、繁殖和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现细胞壁中的多糖、蛋白质和脂质等成分与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密切相关。
1.2 代谢途径与适应性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和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繁殖。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摘要】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特点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通过培养分离白色念珠菌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和提高免疫力。
并发症可能包括败血症、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及时诊治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十分必要。
【关键词】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白色念珠菌病、诊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并发症、重要性。
1. 引言1.1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概述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鸭类中。
该疾病的病原体为念珠菌,易引起炎症和溃疡,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于其临床表现独特,往往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
加强对家禽的防疫工作,定期检查和消毒都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
由于该疾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如病情恶化、感染蔓延等,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必须谨慎。
对于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疾病的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对于该病的诊治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加强科研和临床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2. 正文2.1 临床表现特点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主要包括:1. 发热: 患者常出现高烧、寒战等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不易退烧。
2. 消瘦乏力: 患者常表现出消瘦、体重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皮肤病变: 患者皮肤可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特征,如白色斑块、疹痒等,常见于口腔、阴道、皮肤等部位。
4.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219326016_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断与诊治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672022.22·0 引言梧州市万秀区一肉鸡养殖场养殖肉鸡5 000多羽,其中30日龄雏鸡2 000多羽、120日龄中大鸡3 000多羽,2群鸡在同一活动山地不同栏舍饲养。
场主发现两群鸡都出现采食量下降、病鸡不愿采食的情况,伴发羽毛松乱、下蹲、腹泻、排泄带水样状青绿粪便,场主立即到兽药店购买平时常用的肠炎抗菌药物及鸡感冒抗病毒类药物投喂,用药1 d ,病症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并出现呼吸道症状,每天还有30~50只鸡死亡,其中雏鸡占死亡鸡的60%~70%。
1 临床症状现场观察发现,整个养殖场的鸡放养于山坡地带,属林下养鸡类型,鸡活动场所依靠山塘,低矮近山塘活动面鸡粪堆积较厚,呈潮湿状,地面坑洼处有霉变样,饲料房周边潮湿,饲料有轻微霉变。
整个鸡整体显现精神差、羽毛蓬松凌乱、活动量少的状态,其中发病鸡在全群鸡中呈现出不愿采食、生长迟滞、精神状态表现差、手抓鸡倒提口腔流出酸败液体、嗉囊积食、呼吸困难、腹泻青绿便等症状。
病鸡剖检:口腔内部黏膜及舌下有白色斑状病灶点;气管、支气管及气囊带有透明状分泌物,黏膜表面有灰白色株状小点;嗉囊剖检前呈装水状膨大,捻触囊腔带水,剖检呈散发酸臭气味、黏膜增厚且黏膜上带有白色不透明圆形的小菌落,个别重症病鸡该部位可以看到凸起的溃疡病灶,腺胃充血肿胀、出血、黏膜表面有坏死性渗出物;肠道胰腺轻微充血,切开余留水样带腐败味粪污物。
2 实验室检查为进一步确诊,采集了病鸡口腔、气管、气囊、嗉作者简介:林灿文(1967-),男,汉族,广西梧州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通信作者:林泳杰(1991-),男,汉族,广西梧州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断与诊治林灿文1,林泳杰2(1. 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广西 梧州 543005;2. 广西苍梧县畜牧管理站,广西 苍梧 543100)摘要:肉鸡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在肉鸡养殖行业中高发的疾病,本质为肉鸡内环境念珠菌数量变化引发的消化系统真菌病,又称作念珠菌病、消化道真菌病、霉菌性口炎或鹅口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
真菌丝和假菌丝 芽生孢子 假菌丝连接处:簇状、葡萄状小
分生孢子 顶端或侧枝:厚壁孢子
显色培养基:蓝绿色、翠绿色
培养鉴定
2. 热带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光滑、乳白色奶油样菌落 陈旧菌落有皱褶
显微镜
假菌丝 孢子稍长 假菌丝连接处:小分生孢子
在念珠菌中,白念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近平滑、热带、 光滑和克柔的感染率在较快上升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浅部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粘膜念珠菌病 甲念珠菌病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特殊宿主浅部念珠菌病
深部念珠菌病
内脏念珠菌病 中枢念珠菌病 播散性念珠菌病
概述
Lodder于1970年把念珠菌分成81种及7个变种,此后又陆续发现许多新 种,目前至少已达270余种
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念珠菌有10余种,其中以白念珠菌最为多见,致病 力也最强,但其他念珠菌引起深部感染的比例在上升
该属能引起从皮肤黏膜甲板到系统内脏血液的广谱病变,是迄今最重要 的人类病原真菌
病原菌和分离率:
过去20年间大量文献报道引起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 菌为念珠菌属、曲霉属、毛霉属和酵母属
在美国,由念珠菌引起的院内血行感染的发病率19801992上升了500%
美国CDC发现医院里最具威胁性的病菌是念珠菌,占医 院真菌感染的80% ;国内报告为74.5%,亦有报道为 96.09%
临床上有时表现多系统病变,但血培养阴性(阳性期已 过),尿阳性,可借以诊断为播散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菌血症和其他
由于长时间静脉补液,尤其是超过20天者易 引起念珠菌菌血症,血培养可以阳性,但24 小时后转阴,症状较轻,可自愈,亦可恶化, 视机体抵抗力而定
其他:如局灶性肝念珠菌病、骨和关节念珠 菌病、念珠菌甲状腺炎、腹膜炎、前列腺炎 等都有报告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扁平、柔软、光滑 陈旧菌落污黄色,可有皱褶
显微镜
假菌丝 孢子卵圆形,有的较长 假菌丝连接处:小分生孢子
念珠菌病及实验室诊断
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科 王盛华
概述
念珠菌属(Candida)属于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酵母菌目-酵母菌 科-念珠菌属
共同特征为细胞呈球形、椭圆形、圆桶形、长条形,有时为不规则形 芽殖,除光滑念珠菌外,所有菌种及变种的全部或多数可形成假菌丝,
少数可形成厚膜孢子及真菌丝 无关节孢子、子囊孢子、冬孢子或掷孢子
播散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血症 急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败血症
在重症患者中,肠道念珠菌可进入血循环引起血行播散, 最常引起肺或肾念珠菌病。患者可有畏寒发热,血培养阳 性,特别在感染后24~48小时,但数日后转为阴性;如持 续阳性,预后不佳
患者可并发内眼炎,两眼疼痛,视力模糊,眼底显示棉球 状改变。致病菌多为白念珠菌,少数 (25%)为热带念珠 菌
念珠菌病-广谱病变
最多见的深部真菌感染 从皮肤粘膜到内脏血液的广谱病变 口腔念珠菌病常是HIV感染的首发症状
念珠菌病-来龙去脉
外源性感染: 寄生于水果、奶制品等 性伴传染,母婴传染 院内爆发性传染
内源性感染:
消化道30-50% 阴道20% 咽部1-4% 皮肤2%
显色培养基:蓝灰色、暗蓝色
培养鉴定
3. 近平滑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光滑、柔软 陈旧菌落奶油样、白色、闪光、
有时黄色、平滑或有皱褶
显微镜
假菌丝 孢子卵圆形或长倒卵形 假菌丝连接处:小分生孢子
显色培养基:淡粉色、白色
培养鉴定
4. 克柔念珠菌
菌落
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易感因素:
医源性: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 制剂的普遍应用,放疗、化疗、透析技术的广泛 开展,器官移植、导管插管、高营养支持、大型 手术等新方法推广普及
恶性病: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艾滋病、烧伤、 吸毒、糖尿病等
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
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粘膜念珠菌病
甲念珠菌病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特殊宿主的浅部念珠菌病
80%以上HIV阳性的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会出 现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是机会真菌病中最常见的一 种
在AIDS中显得优为突出,除了合并皮肤、口腔浅部念珠菌 感非特异的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 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
诊断可进行白念珠菌分离。AIDS早期诊断依据中,本症占 很重要的位置
特殊宿主的浅部念珠菌病
据国际研究和临床经验,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 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单独出现口腔症状
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
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皮肤表现
播散性念珠菌病内眼炎
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直接镜检 培养鉴定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直接镜检
培养鉴定
培养基:沙氏培养基 温度:25-30℃ 24-48小时 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
培养鉴定
1. 白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酵母样菌落 奶油样、光滑、闪光,老后有皱
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 或者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
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
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 性指标
内脏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肠炎 念珠菌性支气管炎 念珠菌性肺炎 念珠菌性泌尿道炎 其他
食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亦可侵犯肝、脾等其它内脏
中枢念珠菌病——念珠菌脑膜炎
儿童比较多见,常继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经血循环 或通过静脉插管引起
临床有脑膜刺激症,但视乳头水肿及颅压增高现象 不明显,脑脊液细胞计数不高,糖稍低或正常,但 蛋白升高
除白念珠菌外,热带、克柔和近平滑念珠菌也可引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