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合集下载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第一章:引言本讲义旨在解决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研究阶段。

通过本讲义,学生将能够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连贯性,并且能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建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初中物理回顾本章将概述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学生将回顾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2.1 力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复力学的基本概念,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等。

学生还将通过题进行实际应用。

2.2 热学回顾这一小节将回顾初中热学的主要概念,如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等。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概念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延伸应用。

2.3 光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回顾光学的主要概念,如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学生将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2.4 电学回顾本小节将回顾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学生将通过电路图和题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一些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

重点将放在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扩展。

3.1 力学延伸学生将研究初中力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深入应用,如动量守恒、万有引力等。

3.2 热学延伸本小节将探讨初中热学知识的扩展,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来理解这些概念。

3.3 光学延伸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研究初中光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光的干涉、衍射等。

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3.4 电学延伸本小节将介绍初中电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如电磁感应、电路分析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高中物理研究建议本章将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得到研究方法指导。

4.1 研究重点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知识点,并学会分配时间和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方法要点

初高中物理衔接方法要点

初高中物理衔接方法要点1.复习初中物理知识:在学习高中物理之前,学生应该对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做一个全面的复习和回顾。

可以通过整理和复习初中物理课本上的关键概念和公式,解答练习题和试卷来加强记忆和理解。

2.过渡到高中物理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大部分是定性的描述和简单的计算,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注重定量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逐渐习惯用物理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导。

3.培养实验和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部分。

学生应该在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过程中加强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培养,学会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4.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是物理的重要基础,高中物理会用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包括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

学生应该在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并学习一些与物理相关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学生应该在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讨论和探究真实世界中的应用问题,例如运动、能量、电路等,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6.加强实验室实践的训练:在高中物理中,实验室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在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过程中加强实验室实践的训练,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使用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7.鼓励参加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是锻炼物理能力和兴趣的极好机会。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和科学夏令营等活动,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比赛,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和综合能力。

总之,初高中物理衔接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需要学生建立起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并逐渐掌握高中物理所需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全面复习初中物理知识,培养物理思维方式和实验能力,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室实践,参与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工作心得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工作心得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工作心得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涉及到整个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物理知识主要是一些基础的概念和现象,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深入和具体。

因此,在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认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要注意知识的承接和温故知新。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现象,高中物理则会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和拓展。

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我会先回顾和复习初中物理的内容,让学生重新温习和巩固已有的知识。

然后,再逐步引入高中物理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承接和衔接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注重实验和探究,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我会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引入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在实验中,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另外,我认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物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高中物理知识,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例如,在初中物理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分析光的传播规律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我认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力、能量、电磁学等基础知识,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并且学习更多的内容,例如波动光学、原子物理等。

本文将总结初高中物理衔接的主要知识点。

一、力的衔接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基本知识。

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进一步学习力的作用、力的分解、力的合成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

二、能量的衔接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的转化等基本知识。

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更多的能量转化形式,例如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功和功率的概念,深入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电磁学的衔接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电阻和电压等基本知识。

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更多的电磁学知识,例如电场和电势、电磁感应等。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重要定律,深入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波动光学的衔接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波的传播规律、声音的特性等基本知识。

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更多的波动光学知识,例如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惠更斯原理、双缝干涉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光的行为和波动光学的原理。

五、原子物理的衔接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知识。

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更多的原子物理知识,例如原子的结构、核反应等。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质能转化、相对论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原子的结构和物质的本质。

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我们在高中进一步学习和拓展了力、能量、电磁学、波动光学和原子物理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和应用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举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举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举例
1. 了解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2. 了解初中物理所学内容在高中物理中的深化和拓展;
3. 掌握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交叉应用。

教学重点:
1. 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2. 高中物理知识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教学难点:
1. 如何将初中物理所学知识与高中物理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发现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包括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关系、案例分析等内容;
2. 学生准备笔记和课堂交流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激发学习
兴趣。

二、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和拓展。

比如,通过对
初中所学的力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引入动力学概念的衔接。

三、课堂讨论(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交叉应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让他们自主总结。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分析一个实际案例,看看其中是否有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与延伸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下节课可以进行更多实例讲解,巩固学生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概述初中和高中物理是紧密衔接的,初中阶段为高中物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因此,合理规划初高中物理教学,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并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物理主要涉及力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而高中物理则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知识点。

为了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清晰的教学大纲: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对接,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和重要性。

2.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总结:在初中阶段结束时,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高中研究做好准备。

3.强化实验教学: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建议:1.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自主研究的能力和惯。

高中阶段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融入实际应用: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研究兴趣,并增强研究动力。

3.多样化的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笔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多个方面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研究的全面发展。

教师角色的衔接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为了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协同备课: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定期协商备课,了解彼此的教学进程,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连贯性。

2.继续专业发展:教师可以继续深化自己的物理知识,了解高中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研究。

3.提供个性化辅导: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路径。

结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1.物理量的概念和计量: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已经熟悉了物理量的概念,并学会了使用国际单位制进行计量。

在高中物理中,需要进一步加深对物理量的理解,并学习更多的衡量方法和单位制,例如:离散型物理量和连续型物理量,导数和微分,曲线下面积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物理量的换算和量纲的运算法则。

2.运动与力:初中物理中,学生学习了基本的力学知识,包括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牛顿三定律等。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的高级知识,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关系,曲线运动的切线和曲率半径等。

在力学中,需要学习更复杂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如平行力系统和力的平衡,重力和弹力等。

3.能量与功:初中物理中,学生学习了机械能和功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功率的计算。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需要深入研究能量和功的关系,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功率和动能的关系。

同时,需要学习更多形式的能量和功,如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电势能等,并学习能量转化的实际应用,如机械能转化和能量守恒在摆锤、弹簧振子、滑坡等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4.电学与磁学:初中物理中,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电学和磁学知识,如电荷、电流、电阻、电压等概念,以及磁力、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等内容。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研究电学和磁学的高级知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等。

同时,需要学习更多的电学和磁学应用,如交流电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等。

5.光学与波动:初中物理中,学生学习了光学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需要深入研究光学的高级知识,如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色散等。

同时,需要学习更多的波动知识,如波动定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

总之,在初高中物理的衔接过程中,学生需要巩固和扩展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并逐步引入高中物理的高级知识和应用。

为了衔接好初高中物理,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多做习题和实验,提高自己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初高衔接知识点物理

初高衔接知识点物理

初高衔接知识点物理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力学:初中物理中学习了牛顿三定律和简单机械,如杠杆、
斜面等的运用,而高中物理中进一步学习了动力学和静力学的深层次
内容,包括质点的运动学、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等。

2. 动力:初中物理中学习了能量和功的概念,高中物理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
恒定律等重要概念。

3. 光学:初中物理中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高中物理进
一步学习了光的折射、色散、凸透镜和成像等内容,以及光的波粒二
象性和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4. 电学:初中物理中学习了简单电路和电流特性,高中物理进
一步学习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磁场与电磁感应等重要概念,
以及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等内容。

5. 热学:初中物理中学习了热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高中物理
进一步学习了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以及热力学循环和灵敏度系数等概念。

以上是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知识点,初中物理为高中物理的基础打
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习更加深入和综合的高中物理知识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出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回顾初中物理: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2、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密度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8、热学:包括温度、内能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11、能量和能三、高中物理知识结构: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四、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一)概念性阶梯: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

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衡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

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简易跨过这个台阶。

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详尽到抽象又由抽象到详尽的过程。

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

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二)规律上的阶梯:概念上的阶梯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阶梯,规律上的阶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2.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三)研究方法上的阶梯1.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

2.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

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学习二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3.引入平衡值的方法。

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平衡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严重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的冲量等。

当然,一旦跨越这个台阶就会对很多物理现象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好处。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大凡,由详尽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

附:1、高中物理多见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法物理模型法猜想与控制变量法类比方法数学图像法2、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与隔离法转换法动态思维法极限分析法五、如何学习高中物理:勤劳得法学物理物理学难学肯下功夫难化易论方法方法论易论付诸实践易中难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自学能力是人的素质的严重组成部分。

很多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们大部分知识是经过自学获得的。

自学能力表现在自己会认真阅读、会独立思考、会查找资料,自己能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能获得知识、能理解与运用知识的基本保证。

同学们上高中要增强自学意识,学会自学,对学好高中各门学科都非常不利。

在预习中,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规律要认真分析。

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有意识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对于物理规律的学习也要注重三个方面:(1)它是怎么得到的?(2)规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怎样?(3)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样去学习新概念,新规律,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掌握,同时也能改掉死记硬背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

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不能解答,其关键的那一步没有想通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

高考明确要求计算题中:“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严重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因此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①解题必作图。

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不画受力图,不知从何处着手,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速途径。

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字母。

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

如u、ν、μ、ρ、p,m与M等,一定要认真书写,不少同学m与M不分,结果使表达式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ν0、νt,等等。

③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通完善。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晰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晰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必要的文字说明”要简略,切忌大段叙述类的文字说明。

④方程式和严重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

列方程式写标号,一步一式,一式一步。

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

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短,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最后要注意检验结果。

附:物体的运动初高中知识对接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1)知识点:机械运动、参照物、路程和时间、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衡速度、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衡速度、变速直线运动、路程——时间图像以及速度——时间图像。

(2)主要能力要求:会用控制变量法、公式法。

二、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1)知识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图像、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2)主要能力要求:①用数学方法去处理物理问题,例如:科学抽象、图像法表述。

②能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③能烂熟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知识对接:1、机械运动: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学会用科学抽象法。

若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关系时,可以将物体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

2、参照物:高中引入了参考系的概念,它指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可等同于初中的“参照物”。

3、路程和时间:将初中的“时间”进一步细分,分为时刻和时间间隔。

若用数轴表示,它们相当于数轴上的点和线段关系;在初中“路程”的基础上引入了位移的概念,他描述的是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路程与位移有区别又有联系。

4、速度:指平衡速度或瞬时速度,初中定义的速度为高中知识的平衡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6、变速直线运动:高中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分外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7、图像法表述:在初中“路程和时间以及速度和时间的图像”的基础上引入了位移——时间以及速度——时间的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看过“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还看了:1.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2.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3.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