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平衡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第二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学习目标
• 1、掌握体液组成及分布;
• 2、熟悉体液平衡及调节;酸碱平衡及 调节;
• 3、掌握等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低 渗性缺水、水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 4、掌握钾代谢紊乱病人的临床表现及 典型心电图特征、处理原则、护理诊 断、护理措施;
2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渗透压低 渗透压高
水 水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离子分布
阳离子
阴离子
细胞外液
Na+
Cl— 、HCO3— 蛋白质
细胞内液 K+ 、Mg2+ HPO42+ 、蛋白 质
9
一、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细胞 外液
组织间 液
血浆
男性(单位为 女性(单位为
%)
%)
40
35
15
15
5
5
注:1.以总上量细胞内、外液的数值均60为占体重的百分比 55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 等渗性缺水 • 低渗性缺水 • 高渗性缺水 • 水中毒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五章水和电解质平衡 PPT

《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五章水和电解质平衡  PPT
3.、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严重的肝病和肾病,导致 VitD3 的羟化障碍,
造成低血钙、佝偻病或软骨病,用普通VitD治疗无 效,须用1,25-(OH)2-D3治疗方能有效。
(二)甲状旁腺素(PTH)的作用
使破骨细胞数量增多,活性增强。 升高血钙 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降低血磷
促进肾VitD3的羟化。
5
4
4
5
1.25
2.5
3
1
2
155 153.25 155.5
103
114
114
27
30
30
1
1
2
2
0.5
1
6
7.5
7.5
16
0.125
1
细胞内液
mmol/
L 水
mEq/L 水
15
15
150
150
1
2
13.5
27
179.5 194
1
1
10
10
50
100
10
20
-
-
7.88
63
(二)体液电解质分布的特点
(二) 参与促进物质代谢
水是体内的良好溶剂;水直接参与水解、水化、 加水脱氢等代谢反应。
(三)运输作用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四)润滑作用
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五)结合水的作用
与生物大分子结合,保持组织、器官的形态。
二、水的摄入和排出(平衡)
成人每天水的摄入与排出量
水 的 摄入 (ml/天)
水 的 排出 (ml/天)
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二)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2)静脉补钾:先补充血容量,改善肾功。
❖ 原则如下:
• ①尿畅补钾: 尿量>40ml/h。
• ②浓度适宜:<40mmol/L(或<0.3%)。
• ③滴速不快:10mmol/h,最快应<20mmol/h(或<60滴/分)
• ④严禁静注:引起高钾而有心跳骤停的危险。
• ⑤严控总量:一般每天补钾4~5g,严重缺钾可补6~8g。
• 血HCO3-的正常值为27mmol/L,H2CO3正常值为 1.35mmol/L。
➢ 失钾过多
1)大量消化液丢失:呕吐、胃肠减压、腹泻或肠 瘘。
2)经肾丢失: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
3) K+转入细胞内造成低钾
①输入大量葡萄糖加胰岛素,糖原合成,促
202使4/8/2K0 +进入细胞内。
-
23
2.临床表现
• 神经—肌肉症状:肌无力为最早表现,以四肢肌肉 最为明显,后可延及躯干及呼吸肌,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严重者软瘫。
▪ 应用琥珀酰胆碱、精氨酸等。
➢ 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肾衰少尿或无尿期、肾
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阿狄森病)、用保钾利尿药等。
2024/8/20
-
27
2.临床表现
• 神经肌肉应激症状:四肢乏力,手足麻木,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软瘫。肌肉的 累及是从躯干→四肢,所以呼吸较早受限 ,与低钾相反。
• 神志淡漠或恍惚。
• 中枢泌尿系:神志淡漠、嗜睡,多尿、反常性酸性 尿碱中毒等…
2024/8/20
-
24
3.诊断
•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 • 血清钾低于3.5 mmol/L及典型心电图改变,即可确
诊。(左为正常,右为低钾)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PPT教学课件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PPT教学课件

毛细淋巴管壁 (各种物质单向渗透)
淋巴管 (回流)
水摄入与排出的途径及其平衡 请对应P44表2-2,分析下图: 1、回顾体液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2、说出水的摄入、排出的途径、量和各个箭头的含义。 3、哪些是“不感觉失水”,其意义是什么?
①饮水+1200mL ②食物水+700mL
消化道
④排遗-100mL
管 内 渗 透 压 相 对 值 1 (血浆)
例:下图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肾脏不同管道内的液体渗透压变化, 以血浆渗透压作为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m n
a
b
c
d
21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生成的主要过程: 血浆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原尿
(含蛋白质)
(蛋白质很少; 糖、盐多)
肾小管的分泌
3
体液中的电解质及其主要功能
请阅读课本并分析P43表2-1,填写下表: 细胞外液中的 主要电解质
阳离子 阴离子
细胞内液中的 主要电解质
阳离子 阴离子
主要功能 (维持自稳态)
Na+
ClHCO3HCO3-
K+
HPO42H2PO4蛋白质
维持渗透压稳定 维持电中性
HPO42维持pH稳定 H2PO4蛋白质 说明:①Ca2+在细胞内液中含量极少; ②蛋白质含量: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③细胞内、外液总的渗透压相等(∵电解质离子总数相等); 4 ④体液呈电中性(∵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2.2
水 和 电及 解其 质调 的节 平 衡
1
1、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
(1)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电解质 (2)体液中电解质的主要功能 (3)解析表2-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主要电解质的含量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ppt课件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ppt课件
提纲
• 脱水及治疗 • 电解质紊乱 • 酸碱失平衡 • ICU中的输液管理
正常人体内水的分布(%体重)
人群组 体内水总量 细胞内 液
婴儿
75
45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间液
4
28
成年男性 60
40
5
15
成年女性 50-55 30-35 5
15
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
摄入量(ml)
饮水
1000-1200
食物水 700-1000
实验室检查:血液浓缩,尿钠减少,血清Na< 135mmol/L
补钠公式
•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血Na+(mmol/L)]×体重×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血Na+(mmol/L)] ×体重×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血Na+(mmol/L)] ×体重×3.888 应补3%氯化钠=[142-血Na+(mmol/L)] ×体重×1.1666
临床表现与诊断
按缺钠程度分为三度: 1. 轻度缺钠: < 135mmol/L 乏力,头晕,口渴不明显,尿
Na↓ 2. 中度缺钠: < 130mmol/L 除上述表现外,有恶心呕吐,
外周循环障碍,尿少,尿中几无钠离子 3. 重度缺钠: < 120mmol/L 意识障碍加重,抽搐,痉挛,
腱反射↓休克,尿少或无尿
葡萄糖酸钙 :可迅速拮抗高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可用10%葡萄糖酸钙2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推注。 注射后数分钟即可见效;但持续时间较短(仅半小 时),故半小时后可重复1~2次
碳酸氢钠、葡萄糖-胰岛素溶液:前者促使钾离子 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并纠正酸中毒,提高血 pH,促使钾向细胞内的转移,并可促进肾脏排钾。 后者可用10%葡萄糖 500ml加入胰岛素10~15单 位静脉滴注,一般于注射后10~15分钟血钾下降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9)护理措施
❖ 维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 保持皮肤清洁,增加饮水,注意口腔卫生,
每日观察并记录皮肤黏膜状况。不能下床者 注意防止压疮发生。 ❖ 防止意外损伤
监测情绪状态,以确定意识状态;血压低 者辅助缓慢坐起,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有意 识障碍的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10)护理评价
❖ 病人水钠恢复正常定 ❖ 皮肤粘膜无损伤 ❖ 安全无意外 ❖ 并发症得到预防或及时处理
要量,3~5d补足 ❖ 补水同时适当补钠
(6)护理评估
❖健康史:了解是否存在水摄入不足、 水排出过多导致高渗性缺水的各种 原因。
❖身体状况:是否有口渴明显、尿量 减少、尿比重升高、皮肤弹性下降、 眼窝凹陷、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
(7)护理诊断
❖ 体液不足 与大量丧失体液与摄入不足 有关
❖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体液缺乏及不适当 的组织灌流引起皮肤粘膜干燥、弹性降 低有关
❖ 失水=失钠,[Na+]及血浆渗透压 仍保持正常范围。
(1)病因
❖ 严重的呕吐和腹泻 ❖ 持续胃肠减压、肠梗
阻 ❖ 大量放腹水、胸水 ❖ 大面积烧伤 ❖ 大量出汗 ❖ 利尿剂过量 ❖ 腹腔感染
(2)病理生理
❖ 等渗性缺水主要造成细胞外液(循环血量) 的急剧减少
❖ 代偿机制:体液丧失→肾小球、远曲小管 →钠感受器→肾素-醛固酮兴奋后,分泌 增加→远曲小管→水、纳再吸收增加→循 环血量增加
(1)病理生理
❖ 摄水>排水→细胞外液量骤增→血钠降低→ 渗透压降低→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内液增加 →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均降低;
❖ 细胞外液量骤增→抑制醛固酮分泌→远曲小 管→水、钠再吸收减少→尿中排钠增加→血 钠进一步减少。
(2)临床表现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PPT课件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PPT课件
正常成人每日需钠量为75~150 mmol (相当于 NaCI4.5~9g,1gNaCI含Na+17 mmol) 。Na+主要经 肾排出,“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正常成人每日需钾量50~1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4~8g,1gKCI含K+13.4mmol)肾脏保留钾的能力较 弱,“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使体 液中H+浓度发生改变。为维系体液内稳定的H+浓度, 保持PH值于7.35~7.45,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代谢 功能,机体需要进行代偿调节。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三种途径实现: 体液中的缓冲系统 肺调节 肾调节
缓冲系统
缓冲系统由弱酸与其碱性盐配对组成(BA-HA)。 ➢血浆缓冲系统:
脂肪含水约10%~30%,肌肉 含水75%~80%
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分布:
细胞外液
体液
(20%) 细胞内液
(40%,女35%)
血浆(5%)
组织间液 (15%)
功能性细胞外液 (13%~14%)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1%~2%)
功能性细胞外液:大部分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的 液体及细胞内液进行交换以维持体液平衡,称功能性 细胞外液。
体液平衡失调的类型
容量失调 等渗体液的增加或减少,只引起细胞外 液量的变化。如:水中毒、缺水。 浓度失调 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增加或减少,使细胞 外液中主要的渗透微粒-Na+浓度发生改变,即渗透 压发生改变。如低钠/高钠血症。 成分失调 细胞外液中除钠以外的其它离子浓度虽 不会对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产生影响,仅造成成分失 调,但其浓度的改变可产生各自的病理生理影响, 如:低钾,高钾,低钙,高钙,低镁,高镁,酸中毒, 碱中毒。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PPT优秀课件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PPT优秀课件

补液种类:不同溶液对循环血容量的补充不同
(一)5%GS 不含电解质分布均匀静滴1L –75ml (二)0.9%NS 分布细胞外液静滴1L –200ml (三)胶体溶液补充更多 (四)血钠 N/轻度降低 首选NS/复方氯化钠液
严重低钠 高渗钠(3.0%NS) 严重高钠伴血容量不足 先补充(NS)血容量、 缓慢降钠,后5%GS (五)失血后贫血和有效血容量不足 先输血/胶体溶 液
补液途径和速度:由失液量和心、肾
功能决定 1. 途径 轻度尽量口服或鼻饲,必要
时+严重者:静脉补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补液速度 先快后慢。
重症者:快!开始4~8小时补充液体总量
1/3~1/2;24小时内补充液体总量 1/2~2/3
注意事项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电解质、酸碱度 ✓ 大量补液时,最好采用鼻饲途径,如静脉补液,宜行
血浆
Na+ Cl-
HCO3
HPO4
K Ca
SO4
Mg有机酸
细胞间液
K+ HCO3
HPO4
Ca SO4
Mg Pr-
细胞内液
体液中的电解质
阳离子
阴离子
ECF
Na+ K+ Ca++ Mg++
Cl- HCO3-
SO42- HPO42- 有机酸
ICF
K+
Mg++ Na+ Ca++
有机磷酯 蛋白
SO42- HCO3- Cl-
血容量
脱水
循环 衰竭
失代偿
尿少 尿无钠
诊断
容量不足的诊断及程度判断 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改变情况 原发病因的鉴别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PV) 4
血容量(BV) 7
绝对值 (L)
42
28
14
11
3
5
8
体液的组成
水 电解质
溶解的离子 携带电荷
正电荷 – 阳离子
钠、钾、钙 负电荷 – 阴离子
碳酸氢根、氯
9
体液间隙溶质分布
153 mEq/L
Na+ Cl142 103
153 mEq/L
Na+ Cl144 114
200 mEq/L
健康人可以调节体液平衡
5
体液分布的各个间隙
细胞内液(ICF)
细胞内 含有对维持稳态非常重要的溶质
细胞外液(ECF)
细胞外
组织间液
细胞之间及细胞周围
血管内 淋巴液和器官内液
血管内
血浆
6
总体水的正常分布
ECF
ICF
1/4 3.5 L (8%)
1/3 10.5 L
28 L (67%)
达到平衡
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
18
超滤
水和溶质在液体压的作用下共同 移动 毛细血管床
主动运输
需要能量
逆浓度梯度方向移动 钠钾泵
需要载体分子的参与
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19
体液的调节
为保持机体稳态,体液受到以下因素的 调节:
液体入量 激素调控 液体出量
20
液体入量
主要由渴感机制调节
2/3
(25%)
TBW = 42 L
(BW 60%)
7
图示说明
水可以自由从各间隙 进出
电解质可以在细胞外 液自由出入,但不能 在细胞内、外自由交 流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 大部分保留在血管内
成人,70kg 体液总量(TBW)
比例 (%)
60
细胞内液(ICV)
40
细胞外液(ECV)
20
组织间液(ISF) 16
12
体液的移动
细胞膜是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的半 透膜
水可以自由通透 多数阴离子和分子通透速度较慢
13
渗透作用
液体从溶质浓度较低的一侧经过半透膜 向溶质浓度较高的一侧移动
移动速度依赖于溶质浓度差 温度 电荷 渗透压的差值
达到相同浓度
14
渗透压(Osmolarity)
Pulling power for water
29
Section 1: 临床常用晶体液
葡萄糖液 氯化钠溶液 复方氯化钠溶液
30
问题
病人体重70 kg,如果失血500 ml,需要 补充血容量。如果分别用5%葡萄糖溶液、 RL液和5%白蛋白溶液补充,各需要多少 液体量?
计算公式 补充液体量
31
用5%GS补充
组织间液
血浆
细胞内液
当葡萄糖液注入血管内时, 其中的葡萄糖参与了机体的 新陈代谢,只剩下自由水的 成分。当这些自由水进入到 血管内时,它们将按照细胞 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的比例 关系重新分配,最终达到一 个新的平衡
摄入食物经过代谢后的副产品
22
液体的摄入(续)
Must be alert Able to perceive mechanism Able to respond to mechanism **发生脱水的危险人群:
高龄 年幼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异常
23
激素调节
ADH
储存于垂体后叶 血液渗透压改变时释放
使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 水进入体循环
稀释血液 减少尿量
24
激素调节(续)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释放 血浆钾浓度升高时
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时 作用于远曲小管增加水和钠的重吸收
分泌钾和氢离子
25
激素调节(续)
肾素
由肾脏分泌
肾脏灌注下降时 产生血管紧张素 I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对血清渗透压进行监测 渗透压升高时对下丘脑产生刺激
刺激渴感机制 口服入量减少 摄入高张液体 丢失额外体液 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机制 丢失钾 心理因素 口咽干燥
21
液体的摄入
成年人平均的摄入量
2200 – 2700 cc/天
口服 – 1100-1400 固体食物 – 800-1000 氧化代谢 – 300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北京协和医院 杜斌
1
稳态的重要性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于生命非 常重要
通过调整入量和出量维持稳态 由肾脏和肺进行调节
2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原因
疾病 液体入量改变 长期呕吐或腹泻
3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影响
呼吸 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4
体液的分布
水是身体中含量最大的成分 占成年人体重的60%
16
渗透压(续)
受血浆蛋白影响
白蛋白
通过提高渗透压使体液保持在血管内间隙 Hydrostatic pressure draws fluid back into
capillaries
Force of fluid pressure outward against surface
17
弥散
溶质经过半透膜的移动 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
K+ HPO43150 SO42-
150
Pr 16
PV
Pr 1
IF
Pr 40
ICF
10
电解质
以溶液)中电解质的含量
溶液即溶剂
11
微量元素
身体所有组织和体液的组成成分 对于维持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催化剂
神经传导 肌肉收缩 营养物质代谢
调节电解质平衡及激素生成 增强骨骼结构
呼吸
不显性失水
随呼吸频率和幅度以及氧输送的增加而增加 约400 cc/天
胃肠道
粪便
平均约100-200 胃肠道异常时可以增加或减少 27
28
可能用于维持循环容量的各种 溶液
晶体溶液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5%GS 生理盐水 乳酸林格液 其它电解质溶液
全血 新鲜冻干血浆 人白蛋白溶液
明胶 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
32
导致血管收缩
转化为血管紧张素 II
选择性血管收缩 增加肾脏血流,改善肾脏灌注
刺激醛固酮的释放
26
出量的调节
肾脏
主要的调节器官
血流量约180升/天 产生1200 – 1500 cc尿
皮肤
受交感神经系统调节 刺激汗腺
显性及不显性失水 – 500-600 cc/天
与汗腺刺激直接相关
由溶液中溶质分子的数量决定 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
(higher osmotic pressure)
溶质移动的速度越快
直至达到平衡为止
15
Osmolarity
高张
渗透压高于RBC
液体脱离细胞
细胞体积缩小
等张
渗透压等于RBC
无液体移动
低张
渗透压低于RBC
液体进入细胞内
细胞体积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