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它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首先,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农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许多农田、林地和湿地被不合理地开垦和利用,导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促进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方式,鼓励农民进行节约用地、高效用地和生态农业的实践。

第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工业活动和城镇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许多农民发展了家庭工业,但废弃物处理和排放控制不当,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和居民的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还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第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问题。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例如,农村居民开始使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增加了农田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也导致了大量的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农民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村居民采取环保生活方式,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能源等。

第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着生态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环境保护政策,但由于监管和执法部门的能力和资金有限,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提高执法部门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多元化的监督机制,确保环境保护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摘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从引言部分对该问题进行背景介绍,指出其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随后,正文部分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调查了公众参与意识,分析了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公众参与的对策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展示了公众参与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公众参与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总结全文,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公众参与、意识调查、因素分析、对策措施、案例分析、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众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意识淡薄、公众参与程度不够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分析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并提出加强公众参与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公众的参与作用。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升政府的治理效果和水平。

公众参与也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促使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研究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可以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还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建议,促进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农村环境整治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研究

农村环境整治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研究

农村环境整治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研究随着农村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农村环境整治变得尤为迫切。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的研究和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环境整治的方案,希望为农村环境改善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对农村环境现状的分析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村庄垃圾乱堆放、污水乱排放、农田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二、强化农村环境管理意识农村环境整治首先需要农民的主动参与和意识提升。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推动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的实施需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

政府可以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农村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治。

四、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法规的完善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规范行为准则,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五、加大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环境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六、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与之结合起来。

政府可以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七、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农村环境整治的关键在于治理技术。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科技含量,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可以开展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影响大的地方,提高农村环境整治的效果和成效。

九、发挥农村环境整治的社会力量农村环境整治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范本)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范本)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

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本文重点分析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污染问题并提出未来在全国层面上的对策。

一、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² 的安全上限。

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²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2002 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

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农药农药化肥的滥用、畜禽养殖的污染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农村环境,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源污染、生态系统恶化等现象日益严重。

农村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农村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环境治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形势,因此需要加强研究,探索新的环境治理方法和技术。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农民提供更为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对农村环境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影响,分析现阶段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1.2 研究意义农村环境治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绿色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农村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受到了影响。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研究,探讨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农村环境治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状况,深入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农村环境治理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研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农村环境的现状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村废弃物排放严重,农村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广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研究

广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研究

广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研究摘要: 近年来广东农村旳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各阶层所关注, 但农村环保旳不尽人意之处比比皆是, 如多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错在一起, 生态破坏旳成本加大等, 农民旳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而农村经济、社会、环境旳协调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广东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广东整个环保工作很重要旳领域之一, 也是目前广东环保旳单薄环节, 而改善广东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件关系到广东农村可持续发展旳大事。

环保做得好能直接改善农村居民旳生活质量, 并能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可持续发展旳阶段。

核心词: 农村环境;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农村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旳成就, 广东农村经济对广东整体经济建设起着巨大旳支撑作用。

但同步农村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旳, 走了某些弯路, 在不恰当旳经济发展思路旳指引下,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称严重, 农村环境被破坏是不争之实。

而如何在经济发展旳同步, 使得环境问题不恶化甚至不断优化已经成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旳重中之重。

1 广东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分析随着广东社会经济旳迅速发展和广东农村人口旳不断增长, 农村旳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 化肥、农药旳不合理使用, 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导致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关注。

同步, 乡镇公司带来旳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旳不合理开发不断加剧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从而制约着广东农村建设旳可持续性。

广东农村旳生态环境正在急速退化。

这重要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一)土壤污染、土地质量退化农业生产要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及其他农业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旳长期使用甚至滥用对环境旳危害是有目共睹旳;本地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旳压力下迅速发展各类工业公司其中涉及乡镇公司, 这些公司旳“三废”旳超标排放, 也加速了广东农村旳耕地旳污染, 并且呈现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旳复杂状况, 土壤质量退化, 农产品欠收和有毒物超标旳状况屡有发生, 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

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

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

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在发生了某些事情、情况后,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篇1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继续发展。

农村产业化经营与旅游业开发是当今农村发展最快的路子,也是最热门但又最难以实施的路子。

如今城市兴起吃绿色、吃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有机农作物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随着个别物种的消失和一些异地植物的入侵,农田间病虫害爆发率上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

为响应十七大会议召开,充分的认识并认真解读“科学发展观”,将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环境与经济共荣,共同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田间地头,路边和村头垃圾的多少与分布。

调查方法:将农田划分为几个区域,将路段等分为小路段,将村庄划分为小的区域(以道路为基础)并都以数字命名,如“农田1区”、“11号路段”、“村庄1区”。

2、调查对象:农村水渠和池塘中水的质量问题。

调查方法:对以上区域的水分别取样,并观察其清澈程度,闻其气味,并用物理化学方法粗测分析其污染物的成分。

3、调查对象:污水与垃圾的来源。

调查方法:通过走访咨询居民,询问垃圾的来源与排放垃圾的时间。

4、调查对象、:树木覆盖率(村庄)。

调查方法:将全村以街道为界划分为块,随机抽取五块,算出覆盖率,求出平均值。

5、调查对象:近年来田间野生生物的数目变化与种类的变迁。

调查方法:用样方法统计各种野生植物的数量和分布,用表格对比三年来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例的变化。

6、调查对象:调查村民对环保的认识与生态农业的态度。

调查方法:随即在居民名单中抽出十名,对其进行环境方面的采访。

农村环保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

农村环保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

农村环保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农村环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愈发显得迫切。

农村环保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关乎整个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环保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

1.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的污水、垃圾处理不当,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导致农田土壤的污染。

这些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也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品质。

2.生态系统破坏农村环保不力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湖泊、河流的污染、森林的乱砍滥伐等问题常常发生。

这些破坏不仅影响了自然生态平衡,也给农村人居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3.资源浪费农村环保不仅仅是对环境的保护,更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村资源的浪费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人居环境增添了负担。

4.农作物质量环保问题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质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食品安全受到了威胁,也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健康。

5.农村交通农村环保的改善也会影响到农村交通的发展。

农村的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都与农村交通密切相关,只有环保做好了,农村交通才能更好地发展。

6.农村饮水环保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农村饮水安全。

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直接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

7.农村经济农村环保问题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紧密。

环保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8.农业生产环保不仅涉及到一时一物,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环保意识的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安全。

9.农村空气质量随着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农村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空气质量的下降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舒适度,也直接威胁到农村居民的健康。

10.宜居农村环保是宜居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农村才能成为宜居的乐土。

宜居的农村环境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也吸引了更多的城市人前往农村居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本人家乡——甘肃一个普通农村环境的分析对今天农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做一个小的总结。

关键词:生活垃圾、农药、化肥。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gained th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of farmers, rural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rural environment overall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Over the years, 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s the main city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to rural and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seriously enough,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my hometown -- Gansu of an ordinary rural environment analysis on today rural environmental issues facing a small summary. Key words: Living garbage, pesticides, chemical fertilizers前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农民的饮用水、食品安全,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减少农民经济收入,加剧农民贫困,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的40%,而且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耕地在不断的缩减,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地区的环境进行调查、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1.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1.1生活垃圾污染:(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

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1.2.水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

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1.3工业企业污染: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1.4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1)畜禽粪便污染。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

2.农村环境现状(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

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

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

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

更有甚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

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

3.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1)环保意识淡薄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

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

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4.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

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

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

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

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

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4)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应控制在不同时间跨度的空间适度承载力范围内,通过控制区域人口增长速度,减少总需求量,或降低总需求量的增长率速度,从而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

要切实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习俗。

(5)多途径有效控制乡村企业污染必须从多途径推进乡村企业的污染防治。

第一,要加强乡村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乡村企业应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控制。

第二,要严肃执法,坚决依法打击乡村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关停“15小”企业。

第三,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循环经济。

乡村循环经济应在三个层面发展,一是提高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二是建立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链;三是发展行业之间的循环经济链,尽量减少乡村企业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延长乡村生态系统中的“能源”循环周期,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

第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充分、附加值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

(6)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推广现代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证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现代生态农业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多资源利用的生产体系。

现代生态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集约化经营可以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所谓农业集约化经营,就是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措施和劳动力,精耕细作,努力从单位土地面积上产出较多的农产品,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实行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运用先进技术,增强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因地制宜调整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从而走出一条速度和效益并重的发展路子。

(7)加强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创新现有的环境政策是在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建立的。

由于农村和城市环境特点不同、环境问题的致因不同,现行的环境政策在农村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对现有环境政策体系进行创新。

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促使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进行利益补偿。

当前,城市产生的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对农村进行生态补偿,这对农村非常不公。

应将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上升到区域整体之间,并介入政府行为,增加可操作性和政府的认同。

二是逐步建立引导性环境政策体系。

我国农村生产生活单位日益细化,对大量分散的生产行为进行环境监督不切实际。

所以,政府管制性环境政策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变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要用市场经济等手段引导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

现阶段,加强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宣传,引导市场消费需求,一方面促使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是引导性环境政策的成功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