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与利润分配教案

合集下载

《利润和利润分配》课件

《利润和利润分配》课件
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剩余的部分,也称为净资产。它是 股东对公司资产的请求权,代表着股东在公司中的所有权。
股东权益的构成
主要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
股东权益的意义
股东权益是衡量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评估公司价 值的重要依据。
利润与股东权益的关系
利润是股东权益增加的主要来源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 时期内所获得的税前总收 益,包括营业利润和营业 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的计算
利润总额等于营业利润加 上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的构成
除了营业利润外,利润总 额还包括投资收益、公允 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 收益、其他业务利润等。
净利润的形成
净利润的概念
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 获得的税后净收益,即税后利润
利润分配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 规的规定,不得有任何违法违
规行为。
可持续性原则
在保证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的 前提下进行利润分配,避免过 度分配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战略性原则
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目 标,合理安排利润分配,以支
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利润分配的顺序
弥补亏损
首先需要弥补公司以前年度的 亏损,以确保公司财务状况的
《利润和利润分配》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利润概述 • 利润的形成 • 利润分配 • 利润与股东权益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利润概述
利润的定义
01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 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 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的利得和损失。
02
利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 面的效益,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 果,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 。

利润分配教学活动设计

利润分配教学活动设计

利润分配教学活动设计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企业治理的关键之一。

了解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对学生理解企业经营以及智慧管理非常有帮助。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利润分配的概念和过程,我们设计了一项教学活动,旨在通过互动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活动目标:通过利润分配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1. 理解利润分配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式;3. 分析不同组织形式下的利润分配机制;4.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

活动步骤:第一步:引入概念(15分钟)在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利润是什么?它在企业经营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企业需要将利润进行分配?通过讨论,让学生对利润分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分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虚拟企业,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利润分配。

条件可以包括企业形式、业绩、员工贡献等。

每个小组需要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 利润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如何根据企业形式和业绩分配利润?- 是否考虑员工贡献进行分配?- 利润分配策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何影响?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准备好解释他们的决策背后的原因。

第三步:小组展示和讨论(30分钟)每个小组需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利润分配决策,并解释他们的决策背后的原因。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发学生对利润分配的更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决策对企业的影响。

第四步: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一个真实企业的利润分配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

案例可以涉及不同企业形式、利润分配比例、奖金制度等。

学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是否合理?为什么?- 这个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对员工激励有何影响?- 如果你是企业的经理,你会如何调整利润分配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的情况中,并进一步思考利润分配策略的合理性和改进方向。

利润与利润分配教案

利润与利润分配教案

第九章利润与利润分配教学目的:●掌握利润的形成及核算●掌握“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掌握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掌握利润的分配及核算本章重点:●利润形成的核算●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利润分配的核算本章难点:●利润形成的核算●利润分配的核算9.1 利润的形成与核算一、利润的形成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earnings/netprofit)(或损失(loss));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3、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利润形成的核算1、账户设置除前面章节已介绍的收益类、费用类各账户外,利润的形成还与以下账户有关:(1)营业税金及附加:为了核算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金及附加,企业应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该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金及附加数额,贷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2)所得税费用:为了核算企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企业应设置“所得税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第一章:利润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利润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利润,包括毛利润、净利润等。

1.2 教学内容利润的定义和意义:解释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

不同类型的利润:介绍毛利润、净利润等不同类型的利润及其含义。

1.3 教学活动引入利润的概念:通过实际案例或故事引出利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讨论不同类型的利润: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利润,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1.4 作业与评估第二章:利润的形成过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利润的形成过程,包括收入、成本和费用等。

2.2 教学内容收入:介绍企业的收入来源,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

成本:介绍企业的成本概念,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费用:介绍企业的费用概念,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收入、成本和费用的概念:通过图表、案例等方式讲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企业中的收入、成本和费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2.4 作业与评估第三章:利润分配的原则与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股利分配、留存收益等。

3.2 教学内容利润分配的原则:介绍公平、效率、合法等原则。

股利分配:介绍股利分配的概念和方式,如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

留存收益:介绍留存收益的概念和作用,如再投资、偿还债务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讲解利润分配的相关概念。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利润分配方案,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3.4 作业与评估第四章:利润分配的影响因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利润分配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

4.2 教学内容企业的财务状况:介绍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市场环境:介绍市场竞争、投资机会等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法律法规: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对利润分配的规定。

4.3 教学活动讲解影响利润分配的因素: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讲解各种因素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第一章:利润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利润的定义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掌握不同类型利润的概念,包括毛利润、净利润等。

1.2 教学内容利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毛利润与净利润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类型利润在企业经营分析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利润的概念。

小组讨论,比较毛利润与净利润对企业的影响。

练习题:计算一家企业的毛利润与净利润。

第二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2.1 教学目标理解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掌握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学会计算成本利润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2.2 教学内容成本的分类及与利润的关系。

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及分析。

不同成本控制策略对利润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不同成本控制策略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练习题:计算一家企业的成本利润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税收与利润的关系3.1 教学目标了解税收对利润的影响,掌握税收与利润的关系。

学会计算税收对净利润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税收的基本概念及税收政策。

税收对净利润的影响及计算。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以提高利润。

3.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税收对一家企业利润的影响。

小组讨论:企业如何合理避税。

练习题:计算一家企业的税收对净利润的影响,并提出避税建议。

第四章:利润分配的原则与方法4.1 教学目标理解利润分配的原则,掌握利润分配的方法。

学会计算股利支付率,分析企业的股利政策。

4.2 教学内容利润分配的原则,包括留存盈余与股利分配。

利润分配的方法,包括固定股利支付率、固定留存比率等。

股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不同利润分配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

练习题:计算一家企业的股利支付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利润表的分析与应用5.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利润表,理解利润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

掌握利润表的主要指标及分析方法。

5.2 教学内容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指标。

[财务_培训]第十四章利润及利润分配

[财务_培训]第十四章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十四章利润及利润分配【教学目的】本章教学目的主要是在掌握收入和费用两章的内容基础上,介绍利润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利润的构成及分配顺序有清晰的把握,并能熟练掌握利润形成和分配的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利润形成的会计处理,利润分配的一般顺序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利润及其核算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在正确核算收入和费用的前提下,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利润形成和分配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一、利润的概念及内容(一)利润的概念(二)利润内容: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损失)、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等。

二、企业利润的构成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一)营业利润: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二)营业外收支1.营业外收入(1)营业外收入概念及内容(2)营业外收入的会计处理①固定资产盘盈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②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③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借: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贷:无形资产应交税金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④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加收的押金借: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贷:营业外收入⑤罚款收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借:其他应收款贷:营业外收入2.营业外支出(1)概念及内容:(2)会计处理①固定资产盘亏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②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贷:固定资产清理③出售无形资产损失④非常损失⑤罚款支出⑥债务重组损失详见《财务会计学(下)》⑦捐赠支出⑧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时: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三)补贴收入1.补贴收入的概念2.会计处理:设置“补贴收入”科目核算发生的补贴收入,并按补贴收入的具体项目设置明细账。

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课件

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课件
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课件
习题四
1 借 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 本年利润
109000 1000
3110000
借 本年利润
2759500
贷 主营业务成本
2560000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课件
72000 77000 51000 39200 800
贷:所得பைடு நூலகம் 17 820
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课件
3、 将税后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
借:本年利润
36 180
贷:利润分配
36 180
4、 按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
3 618
贷:盈余公积金
3 618
5、 企业应支付投资者利润6 000元
借:利润分配
6 000
贷:应付股利
6 000
2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应交税费
87625
习题四
87625
借 本年利润 贷 所得税费用
87625
87625
3 借 本年利润 贷 利润分配
262875 262875
4 借 利润分配
26287.5
贷 盈余公积
26287.5
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课件
答案 B
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课件
a“利润分配”账户(Profit Distribution)
Owner’s Equity; DEFINITION: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
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DEBIT:已分配的利润,例如已提取的盈余公积、应付现金
股利和利润。 CREDIT:从“本年利润”账户中转入的本年度内实现的净

《利润及利润分配》课件

《利润及利润分配》课件
利润的实质
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 企业的社会贡献。
利润的种类
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实 现的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 利润。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包括股利、利息、联营分利等。
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无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 差额。
THANK YOU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在经营活动中产 生的税金和附加费用,如增值税、消 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利润总额的形成
01
02
03
04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前的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和营业外
收入与支出。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经营业 务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如固定 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贴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经营业 务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如固定
利润分配的形式
现金股利
公司以现金形式向股东 分配利润。
股票股利
公司通过增发股票的方 式向股东分配利润。
财产股利
公司以持有的其他公司 的有价证券或实物资产 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
负债股利
公司以新增的负债作为 股利分配给股东。
04
利润与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的定义
01
02
03
股东权益
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 债所剩余的部分,代表了 公司对股东的负债。
增加职工福利
企业实现的利润可以用于改善 职工福利,提高职工的收入水
平和生活质量。
02
利润的形成
营业利润的形成
营业利润是企业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 与成本之间的差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利润与利润分配
教学目的:
●掌握利润的形成及核算
●掌握“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掌握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掌握利润的分配及核算
本章重点:
●利润形成的核算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利润分配的核算
本章难点:
●利润形成的核算
●利润分配的核算
9.1 利润的形成与核算
一、利润的形成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
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
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
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earnings/net
profit)(或损失(loss));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1、账户设置
除前面章节已介绍的收益类、费用类各账户外,利润的形成还与以下账户有关:
(1)营业税金及附加:为了核算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金及附加,企业应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该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金及附加数额,贷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2)所得税费用:为了核算企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企业应设置“所得税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一般来说有所得才课税,无所得则不用课税。

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与按照会计制度确定的利润总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将这个差异称为纳税调整项目。

应交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核算方法
(1)账结法,账结法是指在每个会计期末(一般是指月末)将所有损益类账户记录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2)表结法,表结法是指在每个会计期末(月末)只需结计出各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只有在年末才将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
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由于在账结法下,可以更及时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财务成果,所以一般采用账结法。

为了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具体形成情况,在会计上需设置“本年利润”账户,会计期末编制结账分录,将收益类、费用类各账户金额分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例9-3 12月31日,将本月主营业务收入1 00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50 000元、营业外收入3 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 000
营业外收入 3 000
贷:本年利润 1 053 000
例9-4 12月31日,将本月主营业务成本4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2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 500元、销售费用10 000元、管理费用50 000元、财务费用3 000元,营业外支出2 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486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0 000
其他业务成本 20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5 00
销售费用 10 000
管理费用 50 000
财务费用 30 00
营业外支出 20 00
借:本年利润 141 625
贷:所得税费用 141 625
9.2 利润分配与核算
一、利润的分配顺序
利润分配指企业对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取得净利润,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

利润分配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关系到所有者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而且还关系到企业未来长期、稳定地发展。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的利润(或-年初未弥补的亏损)+其他转入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1)利润分配:为了核算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应设置“利润分配”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利润的分配数额,贷方平时一般无发生额,年末贷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账户借方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数额。

平时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累计利润分配数;年末贷方余额反映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反映未弥补亏损数。

应设置“应付股利”(dividend)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借
方登记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方登记应付股利的数额,
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盈余公积的计提在第七章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例9-6 12月31日,结转全年实现的净利润。

假设本年1-11月净利润为2 000 000
元。

全年实现的净利润=1—11月净利润+12月净利润
=2 000 000+(566 500-141 625)
=2 424 875 (元)
借:本年利润 2 424 8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424 875 例9-7 12月31日,按规定计算出应付给投资者现金股利969 950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969 950
贷:应付股利 969 9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