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

合集下载

小学英语教师实习总结

小学英语教师实习总结

⼩学英语教师实习总结⼩学英语教师实习总结(通⽤6篇)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实习⽣活结束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收获颇丰,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写⼀份实习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实习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学英语教师实习总结(通⽤6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学英语教师实习总结篇1 实习⽬的: 实习是⼤学教育最后⼀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实践动⼿能⼒,为我们毕业后⾛上⼯作岗位打下⼀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步提⾼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才积累经验,并为⾃⼰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我们怀着难以诉说的⼼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随着飞驶的列车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的地——龙陵县龙⼭中⼼学校,这是⼀个美丽的学校,也是⼀个五彩的花园。

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个⽉⾥,我会在这⾥收获⼀段快乐⽽难忘的时光。

我不仅从各个⽼师和学⽣们的⾝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三年⾥在校园⾥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

当然,这并⾮否定⽼师的教学和⾃⼰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

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苦,⼀波三折有收获。

” 我们来到龙陵县龙⼭中⼼学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先,我们和该校的领导及⽼师召开了座谈会,他们向我们介绍了龙陵县龙⼭中⼼学校的情况:它办校⾄今已有百年历史,始建于清光绪30年(公元19xx年),坐落在县城东南的⽼东坡下,背靠青⼭,侧临绿⽔,校内青杉挺拔,繁花似锦,绿草茵茵,是⼀个静⼼求学的好地⽅。

它占地总积13333平⽅⽶,校舍建筑总⾯积4737平⽅⽶,校园绿化⾯积3800多平⽅⽶,运动场⾯积1500平⽅⽶。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57年,张秉
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
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
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张
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
中国人物”。本文是《北京日报》记者
在1977年采访张秉贵同志后写的通讯。
人物事迹
张秉贵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 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 他由一个被压迫者,变为社会的主人翁, 思想上、感情上的变化成为做好工作的动 力。在旧社会,他曾挨过脚拳,留下了终 生的痛苦记忆。一次,他给掌柜的捶腿时, 以为掌柜睡着了,劳累一天的他想停下来 歇一会儿,被老板一脚踢在胸口上。另一 次,一个国民党兵来买冰淇淋,等的时间 长了点,就一拳打在他心口上。而在新社 会,他接待过一名患病的顾客,帮她选择 了几种适合的点心,这位顾客还专门带着 礼品到柜台来看望他。强烈的对比,更坚 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②把“一团火”精神做成品牌,以品牌为载体用劳模崇高理想 凝聚职工,用劳模的进取意识引领职工,这是弘扬“一团火”精神、 发挥劳模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③通过劳模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励大家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甘 于奉献,这对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对稳定就业、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文本探究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解题
指顾客满 意且以真心回 馈张秉贵。

教学设计21:第4课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教学设计21:第4课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材分析《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人物通讯。

张秉贵,1918年出生。

1955年11月,在王府井百货大楼落成不久,37岁的张秉贵就进入这座“新中国第一店”,当了一名普通的售货员。

在30多年平凡的柜台服务实践中,张秉贵练就了售货“一抓准”和算账“一口清”的绝活,始终怀揣着“一团火”的服务热情,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被顾客亲切地誉为“燕京第九景”。

1987年,“一团火”精神被正式确定为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企业精神,其内涵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永不停步、永不满足的开拓进取精神;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

以“一团火”精神为核心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企业文化模式也就此建立。

而且,现在连百货大楼的邮箱用户名都取名为“一团火”。

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观点。

2.掌握文章行文线索,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

3.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中表现出的情感美。

4.学习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的不平凡的优秀品质和他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观看视频,激情导入1.看视频,谈感想:播放《为群众着想的张秉贵》视频,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凡·高2.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干出不平凡的事,那么张秉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

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

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

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教学课件

活动二
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词语理解
1
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例句:
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熙熙 攘攘,买卖十分兴隆。
2
座无虚席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 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例句:
大会堂里座无虚席,灯火辉煌, 始终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词语理解
3
体贴入微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 周到。
例句:
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
一连串的动作描 写,表现他的细 致周到。
人物手法
1.文章在描写张秉贵的时候,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 并分析其作用。
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是遇 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 3 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 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 介绍一下。”
活动五
总结全文,概括主旨
本文通过叙写“劳模”张秉贵的日常工作,赞美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 员,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 “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高度赞扬了张秉贵 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
活动六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下列对《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秉贵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技能与服务方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
任务活动二 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2.“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 写这些事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 明确 (1)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 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 (2)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

读《梵高传》有感范文5篇

读《梵高传》有感范文5篇

读《梵高传》有感精选范文5篇悄然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梵高的故事仍在我脑海中回想。

再次思索他的一生,不禁感慨:痛苦便是人生。

这是他的临终遗言。

读完这本书,我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了梵高,不再是同情,而换之尊敬和仰望。

在那个充满着人性贪婪、腐朽和对金钱地位充满欲望的社会里,如宏大的迷雾蒙蔽着人们的心灵,可是他用自己炽热的灵魂驱赶迷雾,摆脱传统的桎梏,假设一团不朽的火焰燃烧着。

他的故事让我流泪,泪水不为他悲苦的一生,不为他可怜的终结,而因一种感动,为一种非凡的生命力,一种渴望生活的精神而感动。

他命运多舛,没稳定的工作,被世人瞧不起,而他又富有爱心,总义不容辞地帮助别人。

他似他的画那样,让人倍感温暖舒适,可他的人生里却是波涛汹涌的墨蓝色,在黑暗中挣扎,在冰冷中沉浮……先是遭受失恋的打击,再是事业的挫折。

他很努力地成为一名牧师,只可惜他的努力被毫不留情予以了否认。

在他迷失绝望之时,他找到了他灵魂的归宿——绘画。

绘画使他苏醒,虽然那力量是那么微弱,只有零星的火花,却使他能任凭现实的严拷都无所畏惧,都磨灭不了他对绘画如火般狂野的热情,在艺术的道路上越燃越旺。

却始终挣脱不了命运的纠缠,消灭是天生注定的,但梵高的永生是属于这团火的。

这团火焰在他胸中燃烧,让他的内心愈发强大。

任凭现实的打磨,画画点燃了他的激情,一发不可收,这团火真正开始燃烧。

一切从零开始,虽然他是那么的刻苦,可他进步实在太慢太慢了,只好加倍努力。

他愤怒,他不甘,他不愿就这样将这团火轻易燃尽,他愿意以更大的热情让自己燃烧,让自己越燃越旺。

终于,这团火燃烧出了灵魂:《向日葵》、《星空》、《抽烟斗的人》……闻名遐迩。

他的《星空》更是让我记忆犹新,蔚蓝色的天空,深邃忧伤,柔和宁静。

那也许是夏夜,也许是秋夜,在他的笔下,夜空的星不再寂静,在流涌中奔腾,那神秘之感,让我内心激情澎湃。

那些画,是凄艳的生命,没有一个画家的用色,会像梵高这样浓烈,明亮,无法控制般的亢奋。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整体感知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中 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忆往昔,想而今,感慨不已 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 吃夜宵,受特殊待遇而受启发 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质问后受到触动
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主动求知、严于律己 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善于剖析、觉悟很高
张秉贵是一个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爱岗敬业、积极 进取,乐于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售货员。
张秉贵纪念馆也坐落在百货大楼一层,馆里收藏了54件 实物和113幅老照片,包括张秉贵在宿舍里铺了32年的皮褥 子、1957年他荣获劳动模范称号时佩戴过的绸子胸标等。展 区复原了当年张秉贵负责的糖果柜台的一角,陈列着台秤、漏 斗等老物件,每天有很多顾客前来参观。
激趣导入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 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为了看他 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在北京,传统的 “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 九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向“劳模”学习吧。
热情
诚恳
耐心
周到
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总结感悟
通过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用适合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
精选表现人物崇 高品格的事例
选择典型人物, 不一定非得崇高 伟大的人物
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注重细节描写
安排好文章的 结构
结束语
假如我是一束光,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23张PPT)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23张PPT)

(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全孩子国顿时劳止住了动哭声模。 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
(1)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导 入
•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 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 以传承和发扬他的“一团火”精神。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 者,怎会有这样的殊荣?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张秉贵,了_货是__技说__术张__和秉__心贵__算业__法务__,熟__练练_ 就,了服令务人热称情奇似的火原,“一因市抓民准被”“他一的口真清诚”技和艺一。心一解意为放大后家服务一的件行为事所让感动他;触动
1这9一88标年题,句北式京整市齐百,货揭大示楼了在这大篇门新广闻场作处品为的其主竖要立内半容身,铜吸像引至读今者,的陈阅云读同兴志趣亲。笔为其题词一:“一件团事火”精让神他光耀受神到州。教 ④育_了__解__糖__果__的__制__作__过__程______
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 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 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 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 结构上的特点: • 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
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 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 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 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 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爱心燃众心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爱心燃众心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爱心燃众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他们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用无尽的温暖和关爱照亮着他人的生活。

这团火,不是熊熊的烈焰,而是默默燃烧的炭火,不张扬,却持久而坚定。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心的力量,让无数人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已年逾古稀,身体也不再矫健,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坚定和善良。

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地起床,来到社区的小花园里,清扫垃圾,修剪花草。

他的动作虽然缓慢,但却充满了认真和执着。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自己?他总是微笑着说:“能为大家做点事,我心里高兴。

”这位老人的心中,就有一团火,一团为他人奉献的火。

他的付出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让整个社区变得更加整洁和美丽,让每一个居民都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还有一位年轻的志愿者,他放弃了城市里高薪的工作,来到偏远的山区支教。

那里的条件艰苦,生活不便,但他从未抱怨过。

他用心地教导着孩子们知识,用爱陪伴着他们成长。

他不仅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

他会为孩子们准备温暖的棉衣,会在他们生病时悉心照料。

他说,看到孩子们的笑容,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位志愿者的心中,也有一团火,一团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而燃烧的火。

他的付出,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梦想,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在医院里,也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

他们日夜忙碌,为患者的健康而奔波。

他们不顾自己的疲惫,总是以最温柔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

他们会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会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

在手术台上,他们全神贯注,用精湛的医术拯救着生命。

在病房里,他们细心照料,用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他们的心中,同样有一团火,一团为了拯救生命而燃烧的火。

他们的付出,让无数患者战胜了病魔,重新拥有了健康和幸福。

这些人的故事,只是众多爱心故事中的一部分。

他们或许平凡,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的爱心却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高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透过烟看到心中的火,把它留在画上,就成了画家。

透过烟看到火,把它留在文字中,就成了作家或翻译家。

而透过烟看到火,首先靠的是--感觉。

二、力行
翻译,首先是一种实践,需要身体力行。

为了译得更好些,做一些研究是必要的(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了解他写作的时代,了解他的语言风格和写作习惯,等等),但是就译者而言,研究的落脚点是翻译的实践。

对他来说,实践,或者说力行,比“研究”更重要。

叶圣陶先生在回忆弘一法师的文章中提到,有一次,席间一起吃饭,有个搞哲学的朋友想请弘一法师谈谈人生的意义,弘一法师非常虔敬地回答,惭愧,没有研究,不能说什么。

叶先生写道:“学佛的人怎么会说对于人生问题没有研究呢。

他是有研究而不肯说么?但看他那殷勤真挚的神情,就觉得那样想是罪过。

他的确没有研究。

研究云者,是自己站在这东西的外面,而去爬剔、分析、检察这东西的意思。

像弘一法师,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再没有站到外面去的余裕,哪里能有研究呢?”
弘一法师是我景仰的前辈。

叶先生说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这“一心”二字,说出了力行的真谛。

一个人,一生中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想想那些热爱自己工作的手艺人吧,他们每天做工,终其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即便是制作一种工艺品,甚至只是下一碗面,做一个寿司)。

老舍先生说他自己“有得写,没得写,每天写五百字”,这不就是力行吗?
译者和他的译作的关系,有点像船长和他的船的关系,那是一种同命运、共存亡的关系。

《动物农场》的作者、英国作家奥威尔在为乌克兰文版写的序言中说得好:“我不想对这部作品发表意见,如果它不能自己说明问题,那它就是失败之作。

”作者如此,译者同样如此。

译者,要用翻译的作品说话。

三、自信与存疑
自信与存疑,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译者没有自信,他在翻译时往往是畏畏缩缩的,他的译作往往是苍白无力的。

客观地说,作者往往高过译者,甚至高出很多。

比如说普鲁斯特,他的思想的深度,他驾驭文字的能力,都令我有“高山仰止”之感。

但在翻译时,我必须努力去和他“平起平坐”,这样才能对话,才能擦出心灵的火花。

有这样的心态,感觉云云才有可能。

自信,还意味着不要轻信、迷信,不要妄自菲薄。

人们常说当年翻译如何如何好,看看傅雷的信,就可以知道,众多译家在那时是被他说得一无是处的。

傅雷在写给宋淇的信中写
道:“昨日收到董秋斯从英译本(摩德本)译的《战争与和平》,译序大吹一阵(小家子气!),内容一塌糊涂,几乎每行都别扭。

董对煦良常常批评罗稷南、蒋天佐,而他自己的东西亦是一丘之貉。

想不到中国翻译成绩还比不上创作!大概弄翻译的,十分之九根本在气质上是不能弄文艺的。

”黄金时代,看来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们应该有些底气,有些自信,因为时代毕竟在前进。

自信,在更多的情况下来自长期的跌打滚爬,当你打过几场“硬仗”,终于“杀开一条血路”之时,你的感觉会化成一种自信。

但是,正因为你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不足,一定会在内心有一份谦卑,一定会在翻译时如履薄冰、时时存疑。

举个手头的例子。

前一阵重读福尔摩斯探案中的《波西米亚丑闻》,心里就升起过几团疑云。

华生婚后去贝克街看望福尔摩斯。

“他的态度不很热情,这种情况是少见的,……”这句译文看着就让人生疑,难道在译者心目中,福尔摩斯竟然经常是很热情的?原文是His manner was not effusive. It seldom was; ...问题显然就在对后半句的理解上。

在我想来,它的字面意思就是“他的态度向来是难得热情的”,也就是说,在福尔摩斯身上,热情这种态度一向是很罕见的。

于是后半句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我觉得,见到我他还是高兴的”。

不热情,但心里是高兴的,这才像福尔摩斯。

接下去的译文,几乎有点吊诡的意味:福尔摩斯“把他的雪茄烟盒扔了过来,并指了指放在角落里的酒精瓶和小型煤气炉”。

酒精瓶?小型煤气炉?实在费解得很。

一查原文,是 a spirit case and a gasogene。

简单地说,就是放威士忌的酒架和苏打水瓶,福尔摩斯的意思是说,要喝兑苏打水的威士忌的话,请自便。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伦敦的贝克街,发生在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就比较合乎情理了。

为释疑,要“不惜工本”。

弄明白一个词的含义,看懂一个句子的意思,写一条注释,都可能要踟蹰良久,遍查各书。

翻译的过程,有时是个“破解”的过程。

破解的结果,看似当然,但当时往往很茫然。

同时面对好几个问题,容易乱了方寸。

总之,自信方能前行,存疑才有脚力。

四、文采
翻译的文采首先来自对原文透彻的理解,来自感觉的到位。

自己没弄明白、没有感觉的东西,是不可能让读者感觉到的。

理解透彻了,感觉到位了,才有可能找到好的译文,才能有文采。

文采,并不等于清词丽句。

文字准确而传神,就有了文采。

好的文字,不是张扬的、故作昂扬的,不应是“洒狗血”,也不应是过于用力的。

好的文字有感觉作为后盾,有其内在的张力(“黏性”)。

即便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难免有洒狗血的时候。

汪曾祺在一篇文章中说:“(与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
装疯。

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

”即便是周作人这样的散文大家,也难免有着力太过的地方。

他有一段写废名的话很有名:“(废名的文字)好像是一道流水……凡有什么汊港弯曲,总得灌注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再往前走去。

”但还是汪曾祺,很中肯地指出:“周作人的序言有几句写得比较吃力,不像他的别的文章随便自然,‘灌注潆洄’、‘披拂抚弄’,都有点着力太过。


回到翻译上来。

译文要求准确、传神,落脚点还是感觉。

举例来说,《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末尾处有一段描写布洛涅树林景色的文字。

其中有一句我译成:“风吹皱大湖的水面漾起涟漪,它这就有了湖的风致;大鸟振翅掠过树林,它这就有了树林的况味;……”(异体字的“大湖”是布洛涅树林中一个湖的名称,“树林”则指布洛涅树林)。

原文是le vent ridait le Grand Lac de petites vaguelettes, comme un lac ; de gros oiseaux parcouraient rapidement le Bois, comme un bois, ... “有了……的风致”、“有了……的况味”从字面上看是原文所没有的,但从意蕴上看确确实实又是有的。

但找准感觉并不一定是“做加法”。

《情人》一开头,有句为不少读者所激赏的译文:“太晚了,太晚了,在我这一生中,这未免来得太早,也过于匆匆。

”语调低回而伤感。

但在原文中,这是一个语气相当短促、色调相当枯冷的句子。

(Très vite dans ma vie il a été trop tard.)译文的感觉与原文出入较大,也许不妨改译作:“一切都来得很仓促,一开始就已经太晚了。

”这样译,有点“以短促还其短促,以枯冷还其枯冷”的意思。

感觉不同,用词的色彩自会不同。

《包法利夫人》中写到elle s'enflammait à l'idée de cette taille si robuste et si élégante...,我没有译作“她淫心荡漾,按捺不住地想到另一个男子”,我觉得那种译法强烈的贬义色彩,是原文所没有的(按照福楼拜的创作原则,他也不会那么写)。

依据我所感觉到的作者的意思,我把这个句子译作“她心里像烧着团火,如饥似渴地思念着[……]那副又健壮又优雅的身材”。

有的词很简单,感觉却未必简单。

比如,福楼拜写到爱玛被罗多尔夫抛弃后,大病一场。

养病期间,每天下午坐在窗前凝神发呆,这时“菜市场顶篷上的积雪,把一抹反光射进屋里,白晃晃的,immobile,……”最后那个词,有译成“雅静”的(“一片雅静的白光”),也有译成“茫茫”的(“一片茫茫的白光”),但在我看来,那样的译法,似都仅与光线的状态有关,而与爱玛的心态无涉。

在我的感觉中,那是一种“以外写内”(即以外在的动作、状态,来描写人物的心理)的手法,所以我把immobile译作“凝然不动”。

这是我对光线的感觉,也是我对爱玛心态的感觉。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最后想用拙著《译边草》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个名为“我心目中的翻译”的漫谈:“里尔克曾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中写道:‘你要爱你的寂寞。

’我觉得这话就像是对今天的译者说的。

翻译,寂寞而清苦;但是,能把职业当作事业,能使技术成为艺术,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能从苦中尝到甜的滋味,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