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法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是一种以改善脑波频率为核心的健康方法,它旨在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整大脑的频率模式,以增加大脑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和效率。
具体来说,石学敏醒脑开窍法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脑波同步音乐疗法。
这种方法基于脑波的频率同步原理,通过特定的音乐和声波刺激,调整大脑的频率,使其与音乐的节奏同步,进而达到改善大脑功能的目的。
二、神经反馈训练。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人的脑电波,将其转化为信号反馈给人,使人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脑波状态,并且通过反馈训练,改变脑波的模式和频率。
三、冥想和呼吸练习。
这种方法通过深度呼吸和冥想,调节身体的生理状态,达到放松身心、增强注意力的效果。
总之,石学敏醒脑开窍法通过多种方法改变大脑的频率和状态,从而帮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自己的效率和创造力。
- 1 -。
教你几个醒脑开窍的中医妙招

教你几个醒脑开窍的中医妙招
长时间的埋头工作和学习,脑袋容易变得昏沉沉的,效率也不高。
这里介绍几种醒脑开窍的中医妙招,办公族和学生族可以试一试。
一、敲打臀部大脑和臀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这个看起来不大可能的方法其实很有中医道理的。
人体有两条重要的经络,连接着臀部和大脑,这便是膀胱经和督脉。
其中,人体臀部中间的尾骨这里,有个穴位,叫长强穴,是督脉的起点,气血会从这里被输送到头部,所以敲打尾骨和臀部的承扶(臀横纹中点)穴,可以刺激督脉与膀胱经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改善脑部供血的目的。
二、全身摇晃就像跳摇摆舞一样,摇晃四肢和躯干部,这个方法最简单操作,特别适合不喜欢找穴位的人使用。
通过摇晃,其实是能够刺激全身经络,包括经脉、络脉、经筋均受到震动。
长期伏案用功的人气血运行会变慢,大脑供血也会不足,通过摇晃能让到达大脑的气血充足起来。
三、转动腰、膝盖和脚踝转腰的目的是活动髋部,因为这里有三条重要的经络经过,分别是胆经(侧面)、膀胱经(后面)和胃经(正面)。
膝关节附近有人体的重要养生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以及曲泉、阴谷等。
踝关节周围则聚集了人体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原穴,这些穴位能为全身脏腑气血运行提供原动力,所以动动它们也能让头脑清醒起来胁痛外科中医健康知识。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一、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人中(Du26;督脉)、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双侧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
内关穴捻转法,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
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继刺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
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º角斜刺,进针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
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二、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印堂(EX-HN3,经外奇穴)、上星(Du23,督脉)、百会(Du20,督脉)、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内关穴、三阴交穴操作手法同主穴之方I。
三、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1、腧穴组成:患肢极泉(HTl,手少阴心经)、患肢尺泽(Lu5,手太阴肺经)、患肢委中(BL54,足太阳膀胱经)。
2、规范操作:极泉,部分古籍记载极泉穴为禁针穴,究其原由有以下几点:①极泉穴部位腋毛茂密,不易消毒;②极泉穴部位汗腺丰盛,细菌容易滋生;③极泉穴部位组织疏松,对穴位部位中的血管缺少压迫,容易出现皮下血肿。
《醒脑开窍法》课件

《醒脑开窍法》的主要理论和原则
理论
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强调调 理气血、平衡阴阳,以恢复脑部功能 。
原则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治疗方案,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 异。
《醒脑开窍法》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应用范围
适用于多种脑部疾病的治疗,如中风、脑瘫、癫痫等。
优势
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低,易于被患者接受。
保持舒适环境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 治疗环境,有助于患者放松心
情,提高治疗效果。
合理安排治疗时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 排治疗时间,避免因过度治疗
或治疗不足影响效果。
配合医生指导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 生的指导,按时服药、按时复
诊,以确保治疗效果。
药物使用的禁忌
过敏体质禁用
对《醒脑开窍法》中的药物成分过敏 的患者禁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跨国合作研究
与国外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探索《醒 脑开窍法》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 推广。
培训和普及
举办《醒脑开窍法》的国际培训班和研讨会,向全球医学 界普及和推广《醒脑开窍法》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为 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诊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不同症状,可选用不同的 按摩手法和部位,如头痛可按 摩太阳穴,腰痛可按摩肾俞穴 等。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醒脑开窍法》的重要辅 助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调整饮食 习惯来达到治疗目的。
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不同的食疗方, 如头痛可喝菊花茶,失眠可喝酸枣仁 汤等。
建议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粥等;少食用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醒脑开窍针法好评反馈

醒脑开窍针法好评反馈摘要:一、醒脑开窍针法简介二、醒脑开窍针法的疗效1.提高注意力2.改善记忆力3.缓解疲劳4.调整睡眠质量5.增强免疫力三、醒脑开窍针法的操作步骤四、醒脑开窍针法的注意事项五、患者好评反馈正文: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针灸疗法,旨在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近年来,醒脑开窍针法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受到了众多患者的好评。
醒脑开窍针法的疗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注意力:醒脑开窍针法能够刺激大脑皮层,增强神经传导,从而提高注意力。
这对于学习、工作压力较大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方法。
2.改善记忆力: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醒脑开窍针法能够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记忆力。
这对于老年人和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缓解疲劳:醒脑开窍针法能够促使人体内啡肽的分泌,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
这对于长期疲劳综合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方法。
4.调整睡眠质量:醒脑开窍针法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这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的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5.增强免疫力:醒脑开窍针法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
这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方法。
醒脑开窍针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确定穴位、消毒、进针、行针、出针等。
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但这是正常的现象。
在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醒脑开窍针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患者应选择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治疗。
2.遵医嘱: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自行调整。
3.注意饮食: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保持良好的作息: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
醒脑开窍针法凭借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受到了众多患者的好评。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提高脑神经的活力和认知能力。
以下是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一般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常用的醒脑开窍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通天穴等。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
2. 消毒准备:使用消毒棉球或酒精将针头进行消毒。
3. 穴位定位:用手指找到选择的穴位位置,或者使用针灸定位仪进行定位。
在找到穴位后,可以用眉笔在皮肤上做一个标记。
4. 针刺操作:将消毒好的针头慢慢插入皮肤,一般插入深度为0.5-1.5厘米。
插入针后,可以适度转动或提插针头。
5. 发出灵魂出窍:
- 刺激穴位:可以轻轻拧动或敲击穴位,以增加刺激效果。
- 注意感觉: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6. 拔出针头:一般针刺时间为15-30分钟,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
在针刺结
束后,慢慢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按住穴位数秒,以防止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醒脑开窍针刺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请在接受治疗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原理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是一种通过锻炼大脑,提高记忆力,增进思维能力的方法体系。
它的理论基础是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结合中医神经病理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的理论。
通过日常的锻炼和训练,能够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大脑工作效率,增强大脑的容量和弹性,拓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范围,进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一、醒脑开窍法实践过程醒脑开窍法涉及到大量的实践过程,这些过程包括课程教学、小组讨论、实验研究、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
其中,课程教学是基础,通过讲授多种专业知识,增强学员对人类身体机能、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小组讨论则是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员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研究则是通过实验验证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实际应用则着重于将所学理论生动具体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醒脑开窍法的实际效果。
二、醒脑开窍法的理论基础1. 中医神经学按照中医神经学的观点,脑是人体中的掌控中心,负责感知和处理各种信息,协调人体的各种机能,同时也是情绪的表达中心。
其中,大脑可以分为两个半球,每个半球被细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2. 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及其在感知、记忆和认知等各种功能中的作用的学科。
通过神经质疑掌握人类大脑的神经机制、连接方式和神经元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醒脑开窍法而言,神经科学基础是对于活动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的有关信息处理和调节以及相关解析工具的应用。
三、醒脑开窍法实际效果1. 提高大脑工作效率醒脑开窍法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如寓教于乐、选取适当的方法让学员在感兴趣的情境下获取知识,以上述方式不仅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大脑的工作效率。
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提升大脑记忆和思维的能力,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2. 增强大脑容量和弹性醒脑开窍法是通过呈现各种智力难题和思维游戏,拓展人们对于视觉、思维、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认识,进而增强人们的大脑容量和弹性。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通过针刺来恢复脑窍及其连属组织功能的方法,可用于治疗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使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
针刺手法是醒脑开窍针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关穴的针刺深度为1.0~1.5寸,操作时需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人中穴的针刺方向是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使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穴的针刺方向是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穴的针刺方向是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使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穴的针刺方向是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的针刺方向是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使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
合谷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舌根1.5~2.0寸,使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穴的针刺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丘墟穴的针刺方法是向照海透刺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
在操作醒脑开窍针法时,需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等工具,必要时还需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包括备齐用物、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感觉、消毒进针部位后选取合适的毫针,根据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关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3分钟;
人
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 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 阴 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05~1 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2——“小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 三阴交
方义:
风池、完骨,均为胆经近脑的腧穴,胆为中正之官, 主决断,胆之经气升则十一经脉经气随之而升。风池、 完骨既是近脑的腧穴,又可率十一经气血上升濡脑养 髓,髓海充实则元神安使。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近脑 的腧穴,太阳为阳中之最,阳气者柔则养筋;精则养 神。天柱穴即为太阳膀胱经出入脑的部位,具有非常 显著的健脑养神的作用。大量的临床实验证实:风池、 完骨、天柱规范手法操作有非常显著地改善椎基底动 脉血运的作用;对颅内血液动力学具有良好的调整功 效。
风池、完骨、翳风三穴均为近脑腧穴,除具备前文风池、完骨、天柱的濡脑养髓作用外,三穴共为少阳,中枢之脉,具有通利枢纽之 咽后壁点刺为局部刺激,有很好地提高咽后壁神经反应的作用。
风池、完骨、翳风
风池、完骨、翳风三穴均为近脑腧穴,除具备前文风池、完骨、 天柱的濡脑养髓作用外,三穴共为少阳,中枢之脉,具有通利枢 纽之功。所以,风池、完骨、翳风共奏养脑髓、通脑窍、利机关 之效。 咽后壁点刺为局部刺激,有很好地提高咽后壁神经反应的作用。
风池、完骨、天柱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吞咽障碍即包括 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假性延髓麻痹 ;也包含脑干延髓梗塞,疑核本身功能减退后,下运动神 经元性的缺血性延髓麻痹,现在统称为吞咽障碍。 腧穴组成: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翳风、咽后壁点 刺。 规范操作 风池、完骨、翳风,均向喉结方向斜刺,进针2~2.5寸。 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 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要求双手 操作同时捻转,留针20~30分钟。 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将舌体压下,使咽后壁充分暴露, 以3寸粗针或圆利针在患者咽后壁两侧点刺8~10点。
上廉泉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
足内翻 足内翻也是脑卒中后遗症中多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足内翻将严重地影响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 腧穴组成:患侧丘墟透照海。
首先将患者内翻的患足强迫摆放成正常的生理位,患者用 砂袋固定;或者术者以手将其固定。在患足处于生理位状 态下自丘墟穴进针向照海部位透刺,透刺过程应该缓慢前 进,从踝关节的诸骨骨缝隙间逐渐透过,进针深度为 2~2.5寸,以照海穴部位看到针尖蠕动即可,施用作用力 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 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30秒钟,手法结束后,将针体提出 1~1.5寸,留针30分钟。注意:在进针和施术的过程中 ,术者应控制患者下肢,避免出现患侧下肢出现屈反射, 将针体夹弯,甚至出现折针或断针
处方加减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
四白、太冲
太
冲
第三节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 2.神志、精神疾患,如瘾病、痴呆、郁证等。 3.各种脑病。如脑外伤、小儿脑瘫等。 二、禁忌证 (一)急性脑出血 (二)高血压
第三节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三、注意事项
合谷针向三间穴
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 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 腧穴组成:上廉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规范操作: 上廉泉,位于任脉走行线上,舌骨上缘至下颌之 间1/2处,向舌根部斜刺,进针2寸,施用提插泻 法,以舌根部麻胀感为度。 金津玉液,用舌钳或无菌巾将患者舌体拉起,在 舌下可见两支静脉,用三棱针点刺舌下静脉,以 出血1~3毫升为度。
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多由于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出 现手指握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脑卒中 肢体功能康复,手指功能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指运动功能是康复疗法中 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腧穴组成:患侧合谷、患侧上八邪。 方义 合谷和上八邪均属于局部选穴,有明显的疏理经 筋、缓解拘挛的作用;较长时间留针,起到手指 矫形的功效。
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颅脑供血的一部分,负责颅内 1/3的血供,与颈内动脉系统有丰富的吻合支。是 脑卒中病人侧枝循环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腧穴组成: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天柱。 规范操作: 双侧风池,向对侧直刺1~1.5寸,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 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 行手法1分钟。要求双手操作同时捻转,留针20~30分钟。 双侧完骨、双侧天柱,直刺1~1.5寸,手法同风池。
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将捻转补泻定义为: ①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 离心为泻
②捻转幅度小用力轻为补,即捻转时施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幅度小于90˚, 频率大于120次/分; 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 频率在50~60次/分。
主方1——“大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 安神、通调气血之功。是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穴,特别是治疗心、神 志疾患、消化道疾患的首选穴位。 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 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安神。是十三鬼穴之一,为治疗精神、 神志疾患的首选穴位。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可补三阴,益脑 髓,调气血,安神志,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病证。
印堂为经外奇穴,属于头面,位于督脉循行 线上,具有醒神清窍之功能。 中医认为人头形圆象天,上星穴居头上,如 星在天而得名,与百会穴同属督脉,百会穴 在头的巅顶部,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 多经之交会部位。督脉循行入脑,上巅与肝 经相会,且督脉与任脉相接与冲脉同出一源, 故针上星透百会可调阴阳,平肝熄风,填精 补髓,益气养血,醒神开窍。
尺 泽
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º ,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 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 外旋抽动3次为度。
我们认为脑卒中的关键性病理改变在于中风所致的 “窍闭神匿”。内关、人中、上星、百会、极泉、尺 泽、委中等穴可开窍醒神通络,补三阴交即可生髓醒 脑,又可滋水熄风,补泻兼施,则收到标本兼顾、相 得益彰之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穴位腧穴组成的精华在于主穴和辅穴 的配伍。 主穴之方I、方II,侧重于醒脑开窍;滋补肝肾,通过 调元神、利脑窍、补肝肾、充脑髓,达到以神导气; 以气通经的功效。 辅穴则侧重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通过经络通畅、 气血顺调,达到气行血和、神安窍利,以利于萎废功 能的康复。 所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方I、方II和辅穴适用于 脑卒中的各个阶段,也适合用于脑卒中的各种证型。
操作: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 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 1 分钟;继刺人中,向 鼻中隔方向斜刺 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 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斜刺,进针 0.5 ~1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第二节 醒脑开窍针法操作
第一节 概述
治疗中风病的独特针法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
第一节 概述
1
中医治中风病的源流、发展
石学敏院士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及探讨古人 关于中风病的论述,剖析得出: 中风病病位在脑, 病机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从而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
第一节 概述
2
”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
(一)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
规范操作 合谷,针向三间穴方向(既第二指掌关节基底部 )透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握固 的手指自然伸展或食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再取 1.5寸毫针1支,仍在合谷穴位置针刺向第一指掌 关节基底部透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 ,以拇指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合谷穴两针均留针 30分钟以上。 上八邪,分别在2~3、3~4、4~5指掌关节上1 寸,向指掌关节基底部斜刺,进针1~1.5寸,施 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自主抽动3次为度, 留针30分钟以上。
醒脑开窍针法
LOGO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近来我 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 顺序中居第1、2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 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 存活的患者人数600-700万。在脑血管疾病中, 中风即脑卒中占有很大比例。 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国内外都首推卒中单元疗法 ,既指改善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 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 康复和健康教育、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
第三节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二)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
丘墟透向照海穴ຫໍສະໝຸດ 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处方加减
便秘:丰隆、左侧水道、外水道
归来、外归来、
处方加减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
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处方加减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
颈椎夹脊穴
处方加减
癫痫:针大陵、鸠尾
处方加减
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
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极 泉
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将其延经下移1~2寸, 避开腋毛,在肌肉丰厚的位置取穴。直刺1~1.5寸,施用提插 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 中
取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 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º ,进针1~1.5 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