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翻译史(课堂PPT)

合集下载

我国翻译史简介PPT课件

我国翻译史简介PPT课件
註:學術界認為,在《魏略·西戎傳》 裡提到,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約西元前2 年﹚大月氏使臣 伊存向西漢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的記載。
2
2. 佛經的翻譯是從何時開始的?
Ans:佛經的翻譯是在 東__漢__桓___帝__建__和__二_ 年 ( _公__元__一___四__八__年_ )開始的,譯者是____安__世。高
他不但把佛經由 __梵__文__ 譯成漢文,而且把 ____ 老著子作的一部份譯成梵文,成為第一個把漢文著作 向國外介紹的中國人。
他所提出的翻譯標準“ __________________” , 意即既“須_求__真__,__又___須”喻,俗直到今天仍然有指導意義。
忠實、通順
8
2019/9/23
4
4. 誰首先設置譯場?
Ans: 以往的翻譯活動只是民間私人事業,到 了符秦時代,在 __釋___道__安__ 的主持下首先設 置譯場。
註:佛教傳入中國後,雖有 大量佛經譯出,但由於佛經 文體艱深,加上翻譯者程度 不一,有鑑於此,道安大師 廣泛搜求各種譯本,加以篩 選整理後,道安大師建立了 中國佛教史上佛經目錄學的 先河,為整飭佛典,保存佛 教文化,作出開拓性的重大 貢獻。
英漢翻譯教程
第一章 我國翻譯史簡介
林席如 老師 Dr. Lin, Shih-Ru
1
1. 我國翻譯事業的歷史有多久?
Ans: 我國的翻譯事業有約 ___兩__千__年__ 的光輝燦 爛歷史。早在 ____西__漢__哀_ 時帝代 ( __________ ), 有個西名元叫前2__年____ 的人到中國口伊傳存一些簡短的 佛經經句, 但還談不上佛經的翻譯。
譯的經典都是非常正確的。 6
鳩摩羅什漫畫
/comic/j mls.htm

中西翻译简史第8章(课堂PPT)

中西翻译简史第8章(课堂PPT)
学作品,翻译了贺拉斯、西塞罗等人的作品。
15
二、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
• 生于图林根农民家庭,早年在修道院中攻读神学,后获得神学博士,担任解 释《圣经》教授。1521年因拒绝查理五世勒令改变其宗教主张几乎被捕, 后经人帮助才免于被捕。此后,他在合作者的协助下着手翻译圣经1522年 出版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新约》;1534年出版从希伯来语翻译而来的 《旧约》。在翻译中,路德遵循通俗、明了、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原则。他以 图林根一带比较统一的公文用语为基础,吸收中东部和中南部方言的精华, 创造许多新词,使译文成为德语典范。这部圣经的翻译创造了为民众所接受 的文学语言形式,为德语的统一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4
一、德语的历史发展
• 4. 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德国的翻译不但促进了德语发展而且还在思想传 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约翰.克里斯多夫. 戈特舍德翻译法国剧本,并创作《临死的卡托》、《阿吉斯》; • 福斯翻译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和《伊利昂纪》等作品在德国古典文学期为介绍古希
腊罗马的文学的工作奠定基础; • 维兰德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为德国文学注入活力;此外,他还翻译了古希腊、古罗马文
• 创作有《坎特伯雷故事集》,艺术成就很高,远远超出了之前和同时代的英国文学作品,英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 《论星盘》乔叟的创作标志着英语作为民族语言的重新确立
9
四、现代英语时期
• 1)公元1500年左右的元音大移位使中古英语变为现代英语(近代英语)。 • 2)1476年印刷家威廉.卡克斯顿在英格兰建立印刷社。他的印刷社印刷威克
• (3)阿尔弗雷德对翻译的推动为英语和英国本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6
三、中古英语时期
• 1、法语对英语产生影响的原因

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翻译简史
讲完课后的修改意见:
1. 课程介绍讲解时间过长,翻译史讲授时比较 匆忙、粗略。 2. 翻译的定义讲解不够明确。 3. 翻译定义那页有输入错误:in terms of 4. 科技翻译时期有错误:翻译原因,而非翻译 目的。 5. 翻译史的内容需要加工,有点乱:应先讲这 一时期的总体特征,然后再讲翻译代表人物
另外一种分法:
1. 2. 3. 4. 5. 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 “五四”至建国之前的翻译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翻译活动
第一次高潮:两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1000余年)
1. 2. 3. 中国的翻译始于佛经翻译 佛经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真谛 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 去印度求经,梵文译成汉文 把老子著作译成梵文 提出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刘四狂笑起来:“哈哈,你这小子要造反吗 ?说你哪,说谁!你给我马上滚!看着你不错, 赏你脸,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 你也不打听打听!滚!永远别再教我瞧见你,上 他妈的这儿找便宜来啦,啊? 选自《骆驼祥子》
“你让我倒他妈的八辈子邪霉了!”
Translation Standards (翻译标准)
第二次高潮: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1. 标志着中国译著的方向性转变 2. 徐光启(科技译祖)、李之藻(中华之才)(几何、测 量、算学、农业、水利、机械、哲学等方面的著作) 自身喜爱科学技术 力图通过科学技术改变我国的经济状况 3. 来华的传教士将基督教文化和西方科技文献译介进了中 文(文化传播的使者) 4. 朝廷支持不够,译者不足,传入我国的一大批西方书籍 未得到译传。

• •
Addition
Omission Repetition

中国近代翻译史

中国近代翻译史

梁启超
▲ 生平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 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 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 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 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经学、法学、伦理学、 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鲁迅
▲ 生平简介:
▲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 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 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 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 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 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着作约 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 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 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 言。
翻译成就
▲ “严译八大名著”: ▲ 赫胥黎的《天演论》 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
《群学肆言》 约翰穆勒《群已权界论》、《名学》甄 克斯《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 耶芳斯的《名 学浅说》 ▲ 翻译理论: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信、达、 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影响 很大。
翻译成就
▲ 最初他在《新小说》杂志发表小说译作,后任《月月 小说》译述编辑,专事西方小说翻译,以西方侦探小 说译介最勤,最早输入并确立“侦探小说”一词,又首创 以白话直译西方小说,并注重儿童读物译介。
▲ 译著有《毒蛇圈》、《八宝匣》、《失舟得舟》、 《左右敌》、《海底沉珠》、《红痣案》、《含冤花》 等多部小说。《一千零一夜》的欧洲译本是在上世纪 初被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的译者就是周桂笙。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 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 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 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
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 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 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
第9课 辛亥革命
领导:孙中山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⑴兴中会 : 1894 孙中山 檀香山 ⑵中国同盟会:1905 孙中山 日本东京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 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作用:大大推动了全 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
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 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 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 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 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 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 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 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 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第7课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 1.背景:
交困。洋务派产生。 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中央--奕訢; 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中国翻译简史15页PPT

中国翻译简史15页PPT

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
者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 由于释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因此他主张严格的词对 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当时的佛经《鞞 婆沙》就是按此方法从梵文译成汉语的。为了把握好译文的质量, 释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 鸠氏考证了以前的佛经翻译,批评了翻译的风格,检讨了翻译的方 法。他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 责。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 《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 基石。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 (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在华期间共翻译 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 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根据自己 的理解和翻译实践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 准,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还在 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据印度学者柏 乐天和我国学者张建木的研究结果显示,玄奘运用了下列 翻译技巧: 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 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3)变位法(即 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 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 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术语);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 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这些技巧对今天的 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玄奘同时 的还有失义难陀、义净、一行、不空等译者,也都译了许 多佛经。唐末无人赴印度求经,佛经翻译事业逐渐衰微。

中国翻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翻译发展史 ppt课件
(2)在这一时期,耶稣会传教士还把中国的 《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经 籍及文学作品译成外文,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2.(1)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特点 ①阶段性特征明显 ②开创“洋译华述”模式 ③实用翻译为上 ④译出语无一为英语 ⑤翻译只是传教的副产品 ⑥翻译活动不成体系
中国翻译发展史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第16组:
李珊珊、魏蓉婕、刘 静、 马 钰、张 莎、卢清华、 耿富
目录
1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2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3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4 “五四”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 时期
5 新中国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3.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
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 《金刚经》、 《
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 四部,三百八 十四卷
真谛 :(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摄大乘论》
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 826年),
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 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 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 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一)、洋务时期的翻译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 洋务运动,促成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张之洞 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晚清新式知识分子最典 型的西学观点。洋务派认为学到西方的坚船利炮之技艺, 就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培养了大批学者 型翻译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3
12
翻译成就
▲ 首先关于翻译的重要性,他说:“余也蒿目时艰,窃为中国急宜创立 翻译书院,爱不惜笔墨,既屡陈译书之难易得失于右,复将书院条目 与书院课程胪陈于左倘士大夫有志世道者,见而心许,采择而行之, 则中国幸甚。
▲ 他还提出了“善译”的翻译标准。他说“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 旨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 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是阅 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简言之,译者在翻 译时应做到内容与风格的高度统一。
2020/4/3
8
北京同文馆
▲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 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是清朝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 出版的机构。开始只有英语馆,后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馆。
▲ 同文馆师生所译之书据说有二百余种,常见于记载者: ▲ 丁韪良译《万国公法》、《陆地战役新选》、《西学考略》、《格物入门》
2020/4/3
7
全盛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西学翻译
▲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西学翻译主要有两个渠道: 一是官方的洋务机构,二是在华的教会机构(墨海书馆) ▲ 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是输入
外国工业,制船造炮,镇压革命,兼御外辱;二是改 革教育,办新学堂,培养外事翻译人员。其副产品便 是刊译了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和少数社会科学书籍。
2020/4/3
3
主要翻译活动
林则徐组织人一方面翻译外国书报以解敌情;另一方 面翻译了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
设立译馆,译员既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又有很强的业务 能力,班子成员主要有:亚孟、袁德辉、林阿适、梁进 德
主要译作:《澳门月报》、《澳门新闻报》、《各国律 例》、《对话鸦片贸易罪过论;试论大不列颠人被摈除 与哪个帝国有利无限制贸易的主要原因之发展》、《给 英女皇照会的翻译》、《世界地理大全》等。
▲ 背景:自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逐步采取屈 服政策,当时的礼部和理藩院已不能胜任和外国侵略者交涉 的任务
▲ 翻译活动:官方
▲ 翻译主体:政府机关“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 门、总署或译署,是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总机构
▲ 翻译影响:参译人员多为政府官方译员,在政府外交活动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再议与俄国签订的条约,为国家 争回部分领土主权。
▲ 翻译特点:译员都是科学家,以科技翻译为特色
2020/4/3
10
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
2020/4/3
11
马建忠
▲ 生平简介:
▲ 马建忠(1845.2.9-1900.8.14),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 叔。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是《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第 二十世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 学。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文通》(通称 《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 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他还是韩国国旗的 设计者,也是中国“烟草税第一人”
2020/4/3
4
《四洲志》与《海国图志》
➢ 《四洲志》
是林则徐叫袁德辉根据1836年伦敦出版的Cyclopaedia of Geography(《世界地理大全》)翻译的,是当时中国 第一部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译著。
➢ 《海国图志》
➢ 林则徐和魏源将《四洲志》和其他译本汇编为《海国 图志》,张之洞称之为中国知西政之始。此书对日本 社会的变革有巨大影响,对日本了解世界起到了启蒙 作用。
等 ▲ 毕利于《法国律例》、《拿破仑法典》(首部中译本)、《化学指南》、
《化学阐原》(最早的化学教科书) ▲ 王凤藻:《新加坡律例》等。 ▲ 翻译特点:译员主要是官员与学生,译作多为政治和法律方面
2020/4/3
9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 1865 年,李鸿章奏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其翻译馆的 译书活动主要是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出书160 多种,偏重于自然科学。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 学、地质学和医学方面出版过一些有影响的书籍。对 社会科学的书译的不多,占总译书的五分之一。
1
中国近代翻译史的三个阶段
近代翻译上起鸦片战争,下迄五四运动 前 , 内容以西学 翻译为主,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初始阶段:林则徐时期翻译 ▲ 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外事机构和翻译活动 ▲ 全盛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西学翻译
2020/4/3
2
初始阶段:林则徐时期翻译
▲ 历史背景:
▲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政治上的盲 目排外、文化上的愚民政策,导致整个民族对西方世界一无 所知。林则徐作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 的开风气者,在赴广州主持禁烟和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 到自己的西方知识匮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急于 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暗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 不知来历”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 书书籍进行翻译,带领手下译员设立译馆、翻译西书,以求 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对“西洋”的了解。

经学、法学、伦理学、 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文学、史学、
2020/4/3
14
翻译成就
▲ 将翻译和国家真正地联系起来。1897年,他在《论译书》中说:“处今日之 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
▲ 译作:《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 《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 章传》《曾国藩传》《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选集》《十五小豪杰》《渣阿 亚》《哀希腊》
2020/4/3
13
梁启超
▲ 生平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 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 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 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 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2020/4/3
5
林则徐译书活动的意义
▲ 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 为后期清朝外事机构翻译活动奠定了基础 ▲ 促进西学东进,将向西方学习看作是拯救中国的一剂
良药 ▲ 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
看世界,寻求富国强事机构和翻译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