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课件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精美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精美课件

课文讲解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设计理念)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讲解
文章介绍苏州园林(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 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四个“讲究”,涉及苏州园林的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极好的领起了下面几段的分别说明。
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著作有长篇 小说《倪焕之》,童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 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 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 事物的能力。 (重点) 3、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 步学写说明文(难点) 4、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 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积累下列词语意思。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自主学习
说明文知识介绍
(1)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 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 演变等。
(2)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特征: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 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 例子、引资料、摹状貌、作诠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苏州园林 (共38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苏州园林 (共38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园林。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生难字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重峦叠嶂(luá n)(zhà ng)
嶙峋(lí n xú n) 斟酌(zhēn zhuó) 琢磨(zhuó ) 多音字 chè n(对称) 称 chēng(称呼) chè ng(称杆)
⑦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
景的高明构思。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⑧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
根据。制,规定。宜,适当。
⑨自出心裁:独创一格,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主意、办法。 心裁,心中的设计、策划。 ⑩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⑪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什么作用?
第3段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先把我国传统 建筑的特点与苏州园林的特点相比较,强调苏州园林“绝不 讲究对称”的美。
然后再用图画来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
4.体会第4段中“艺术”和“技术”两词的差异性。
“技术”相对“艺术”而言是一个较低的层面,偏指“各 种工艺操作的方法和技能”。“假山的堆叠”不仅是一种“技 5.(辽宁沈阳中考,T21)第5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
丘壑(hè )
镂空(lò u) 阑干(lá n) 芭蕉(bā jiāo) mà n(蔓延) n(瓜蔓) 蔓 wà
má n(蔓菁)
jū(拮据) 据 jù(根据) 干
gān(干涉) gà n(干部)
巧记乐背
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干(gà n)脏活,真是有
点不协调。
形近字
榭(xiè )亭榭
谢(xiè )感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 苏州园林 课件(共26张幻灯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 苏州园林 课件(共26张幻灯片)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 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 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 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 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 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 是怎样的情形?) •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 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 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 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 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 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 繁复、有层次了。
我 来 做 导 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8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8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 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 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 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 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 《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 小说有《倪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 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 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❶“据说”的意思是根据别人说;依据他人所 说❷用在句中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 作者听说而已,并不确定,❸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说出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作用
❶解释词语意思❷用在句中表示……❸不能删去(换 成),若删去(换成)不能体现语言准确性。
主要
逻 辑
次要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每个角落 门和窗 极少用彩绘
整体
逻 辑
局部
纵观全文,说说 本文运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请分 别举例并说明其 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引用、下定义、分类别等。
作比较
❶把…与…进行比较❷突出说明了…
1、从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3)。
❶将…比作…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 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 对称的(3)。
把苏州园林比 作美术画,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苏州园 林在布局上不讲究 对称特点,突出自 然之趣。
分类别
❶分类说明,条理清楚的特点❷使读者 对……有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谁能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示范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示范课教学课件
返回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 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 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 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 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 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返回
谢谢观看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我国古代宫殿到近代住房为 例,更准确、具体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不对称是设计者有 意为之。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第④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布置几块玲珑 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②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 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 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 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 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 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新课导入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苏州现存的园 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
20
现存园林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 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叶圣陶先生一起共同来 品赏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 园林
学习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20 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 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人教部编版):18课 苏州园林(共37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人教部编版):18课 苏州园林(共37张PPT)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1421.9.14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6:19:0906:19:0906:199/14/2021 6:19:09 AM
原文见第90页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1406:19:0906:19Sep-21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6:19:0906:19:0906:19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教学课件 (共84张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教学课件 (共84张PPT)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 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 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 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叶圣陶先生 22 岁 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他常和 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 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
感特征。
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
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 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 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 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 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 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
隔:有墙壁隔着。不隔:墙壁上有砖砌 的各式镂空图案。界:有廊子界着。不 界: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 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 方面进行说明的? 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 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 远景的层次; 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 4、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 、 整体——局部 、主要——次要)
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学习说明方法(研讨与练习三 )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 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 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 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 作用: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 江东桥 …… 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 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⑬映衬:
重重叠叠的山峰 。
⑮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不该相同而相同。 ⑯雷同: 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⑰景致: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匠心,巧妙的心思。 ⑱别具匠心:考虑是否适当。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公开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公开教学课件

( 摹状貌 )
课堂检测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 的不过十多处。”“据说”一词有什么 表达效果?
“据说”一词表明后面所说的苏州 园林有“一百多处”是听说的,而不是 作者统计的,这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 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 周密性。
课堂检测
3、第5段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 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绝 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 制,说明我国对称的建筑范围广,但 并非都是对称的,去掉后与事实不符 。“绝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和周密性。
合作探究
第4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如何划分层 次?这一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描写。 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 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突出苏州园林 图画美的特征。
谢谢观看
(2)分类别: 第2段:四个“讲究”——条理清楚地
说明苏州园林在哪个点上都是图画美。 第4段:先说明假山,再介绍池沼——
条理清楚地说明假山和池沼与其它景物的 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合作探究
(3)引资料: 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
是入画的一景—— 形象地说明了夏秋季节 池沼之美。
(4)摹状貌 第5段: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
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苏州园林不讲 究对称的特点。
第5段:将苏州园林与一般园林“修剪 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阅兵式似的道 旁树” 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 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合作探究
第9段: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与北 京的园林相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极少彩 绘,具有古朴、闲适的风格。
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 过的不过十多处。
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
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 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 区别?)
门窗的雕琢
油漆的调配
细读感悟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 地位?解释其意思。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 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
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阅读第三部分,分析苏州园林局部的艺术美。
每个角落的图画美
门和窗的图案美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园 内 建 筑 的 色 彩 美
文章开头结尾分别有何作用?
第一段:
开头总领全文。
课文最后一段“不止这些”却“不再多写了”: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阅读第二部分,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自然的美术画
对称的图案画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而不仅是技术。”
结构:中心句:
第1句
假山:
池沼:
2——3句
4——11句
总 分
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 处处写“画”。

lín xún
池沼
lòu
轩榭
zhēn zhuó
丘壑
嶙峋
zhàng
镂空
斟酌
重峦叠嶂
【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范 例。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
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嶙峋】枯瘦的样子。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指在技 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 适当。
动,化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 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3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 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 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
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
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文体介绍
说明顺序:逻辑、时间、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
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 动等。
字词积累
zhǎo
xuān xiè
概括——具体
逻辑顺序 整体——局部
主要——次要
四个“讲究”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它们是按照从大到小、从主到 次的说明顺序安排的。
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
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
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是在
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
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
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
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 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 园林之冠。
“假山王国”狮子林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
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3-9)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10)尾声,回味无穷。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这个特征的?
亭台轩榭的布局 四个主要方面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布置 三个细微方面
走近作者
(1894—1988)原名叶 绍钧,字圣陶,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叶圣陶】
【代表作】 早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写作背景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 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
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说明方法
(1)打比方:
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 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是不讲究对称的”
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
第5段: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2)举例子: 如第2段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
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如第5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
蔓……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第7段列举了三例: “阶砌旁边……”“墙上……”“开窗……” “栽”: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 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 “蔓延”: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 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 “补”: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
18 苏州园林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说明顺序,抓住苏州园林的
主要特征。
2.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
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
新课导入
【苏州园林】
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
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
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
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第5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栽种 总分式: 第1句是中心句
修剪 表达方式: 描写、议论、说明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本文的说明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