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众传媒与视觉传播解析

合集下载

媒体广告中的视觉传播要素分析

媒体广告中的视觉传播要素分析

媒体广告中的视觉传播要素分析媒体广告是商业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视觉传播要素在广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媒体广告中,通过视觉传播要素的设计,能够有效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传达品牌信息,促进产品销售。

因此,深入剖析媒体广告中的视觉传播要素对于理解广告的效果和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在媒体广告中,色彩是最直观的视觉传播要素之一。

色彩的选择能够传递品牌的个性与特点,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稳重,黄色代表快乐和活力。

在广告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要符合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其次,构图是广告中的另一个重要视觉传播要素。

构图的合理性可以决定广告的整体视觉效果,包括画面的结构、布局、比例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构图设计,广告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导观众的视线,从而更好地传达广告内容和品牌形象。

常见的构图手法包括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视觉引导线构图等,不同构图手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广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文字也是广告中不可或缺的视觉传播要素之一。

文字的内容、字体、排版等因素都会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

文字内容要简洁明了、吸引眼球;字体要符合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排版要合理,突出重点,方便观众阅读。

文字与图片的结合可以相互衬托,加强广告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提升广告的传播效果。

最后,动画、视效和音效也是媒体广告中的重要视觉传播要素。

通过动画、特效和音效的运用,可以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吸引观众的关注度。

动画的形式可以使广告更加生动形象,视效的运用可以突出产品的特点,音效的设计可以提升广告的氛围感和情绪感。

这些视觉传播要素的合理运用能够为广告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促进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综上所述,媒体广告中的视觉传播要素是广告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色彩、构图、文字、动画等要素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实现品牌和产品的有效传播。

大众传媒的名词解释

大众传媒的名词解释

大众传媒的名词解释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和渠道向广大公众传递信息和内容的活动。

它是一种集中集团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以满足和引导公众需求为主要目的。

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形式的传媒媒体。

下面将对大众传媒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传媒:传媒是传播媒体的简称,是指由传媒机构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进行广泛传播的行为和活动。

传媒包括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表现形式。

2. 媒体:媒体是指传承信息、知识、文化和娱乐的工具和渠道。

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

媒体通过传播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

3. 广播: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将声音信号传送给大范围接收者的一种传媒方式。

广播媒体可以直接向大众群体进行信息传播,具有传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

4. 电视:电视是通过电磁波将图像和声音信号传送给接收器的一种传媒方式。

电视媒体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传输信息,具有直观、生动、多样化等特点。

5. 报纸:报纸是平面媒体的一种,主要通过印刷机印刷在纸上,传递文字、图像等信息给读者。

报纸媒体可以提供详尽的信息和深度的报道,具有传统性和可保存性等特点。

6. 杂志:杂志是定期出版的刊物,包括时事、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以供读者阅读。

杂志媒体通常具有较长的发行周期,内容多样化且更加注重深入剖析。

7. 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通过互联网传输协议(TCP/IP)将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互联网媒体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和内容,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

8.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分享、评论各种内容。

社交媒体具有用户生成内容、社交互动、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9. 新媒体:新媒体是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体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对传统传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分析

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分析

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分析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分析摘要: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由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把它们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效应的“麻醉作用”.并对典型大众传播媒体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媒体, 大众传媒, 功能, 优缺点一媒体概念及演化媒体也称媒介,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媒体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 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播机构.人类历史的媒体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媒体阶段,指人们仅依靠自身具有的基本感官和通过调动这些感官产生信息的能力,;第二阶段是语言媒体阶段,语言产生于人类在劳动中与人交往的需要,这种需要使得人们开始将声音与体态姿势结合,产生了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后来虽人类实践活动,语言逐渐与体态分离,成为人们运用自如的传播与沟通工具;第三是文字媒体阶段,文字是人类有了语言后经过许多万年才形成的,它比语言传播更精确持久,他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有超越空间的可能,使得信息传播超越时间,具有持久保存的可能性;第四十印刷媒体阶段,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印刷媒体称为人类传播的主要工具,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具有以下特点:1. 生产速度快种类多数量大,2. 价格低廉,3. 便于长久保存,4. 可重复阅读 ;第五是电子媒体阶段,电子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从电话电报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的问世为标志的发展历程。

二大众传媒概念及分类大众传媒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关于它的定义也有种种,但是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他的全部特征,只能做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比较赞同郭庆光教授的界定: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视觉传播

视觉传播

5视觉传播理论视觉传播概论一、视觉研究历史1、中国学者沙连香将信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传播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2、视觉信息分为三类:1)眼睛从现实世界和现实场景中直接获取的;(人内传播)2)通过媒介间接转述的图像化的视觉信息;3)大脑存在的虚构的视觉信息;3、图像定义米歇尔定义“图像是形象得以出现的具体的再现的客体”;图像是对人类视觉信息的体外化记录,从而实现视觉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传播;4、美国传播学家哈特对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照片)、机器的媒介系统;5、图像的三种生成方式:1)手工:人类亲手创造;不可能大规模复制,传播渠道受限,但是有本雅明称为“灵光”(即作品中的画笔触感,有一种创作者在场的感觉)2)机械复制:生成速度快,对现实精确再现,大量复制;3)合成的图像:将想象画面和真实的现实结合起来;6、视觉传播三次转折:①复制技术对视觉传播的影响:再现事物更真实和完美;摄影技术对科学知识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更直接、更真切、更形象化的世界,它不仅是一种创作视觉信息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一种精确复制的载体。

另一方面,由于复制技术带来的图像无休止的繁殖,消解了原本存在与图像观看过程中严肃与执着。

凭借印刷术与摄影技术,画像在大众传播的应用缓缓拉开序幕。

②媒介从静到动:电影的诞生。

观看者接触到的图像更为丰富,但读图速度更快,导致对图像阅读草率;③数字时代虚拟的视觉景观:随着数字技术的使用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易用性增强,最终引发了影像领域的数字化革命,图像充斥着整个社会。

在“后摄影时代”,影像已不依赖客观实体存在,大量虚构的并非来自现实的影像充斥着我们的媒介。

图像真实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已经断裂。

【景观社会】法国居伊徳波,认为我们生存的整个世界已经通过视觉机器被编码成图像;在它看来,“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器官积聚,曾经直接存在则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艺术与传媒影响大众的视觉文化

艺术与传媒影响大众的视觉文化

艺术与传媒影响大众的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艺术与传媒对于大众的视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和传媒作为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与传递,塑造了我们的审美观念,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展览、电影和广告三个方面,阐述艺术与传媒如何影响大众的视觉文化。

一、展览展览作为一种集中展示艺术作品的方式,为大众提供了一种直接体验艺术的机会。

艺术展览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使人们能够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品,拓展了观众的视野和审美。

比如,一场关于当代艺术的展览,可以让观众接触到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思想和艺术家的创新创作,从而增加了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展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

通过展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增加了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比如,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的传统绘画、戏曲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等,让外国观众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二、电影电影作为现代最流行的传媒形式之一,深深嵌入了现代大众视觉文化的心理。

电影不仅能够通过视觉的方式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更能通过电影中所展现的故事和情节,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电影所展示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从叙事片到纪录片,从商业大片到独立制作,每一部电影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

比如,一部关于社会问题的纪录片可以引起观众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一部反映历史事件的剧情片可以让观众通过影片中人物的遭遇,感受历史的沧桑与伟大。

电影作为传媒形式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广泛的观众群体。

电影可以通过院线上映、电视播放、网络平台传播等多种途径触达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人群,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正因为如此,电影也被人们戏称为“第七艺术”。

三、广告广告作为商业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视觉传达手段,塑造了大众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观念。

《2024年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范文

《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成为了各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大众传媒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要渠道,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大众传媒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二、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塑造1. 定义与重要性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大众传媒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工具,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将城市的各类信息传播给公众,从而塑造城市的形象。

2. 塑造方式大众传媒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如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影视作品等。

新闻报道可以客观地展示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广告宣传则可以展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文化,影视作品则可以通过艺术手法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1. 传播途径大众传媒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城市形象,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其中,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通过网络媒体,可以将城市的各类信息快速传播到全球各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传播效果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至关重要。

传媒应该以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进行报道,避免过度美化或夸大其词。

同时,传媒应该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

四、案例分析以某旅游城市为例,该城市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了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首先,该城市通过网络媒体发布了大量的旅游信息和宣传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其次,该城市的电视和报纸媒体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展示了该城市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情况。

这些措施使得该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和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众传媒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视觉传播基础知识

视觉传播基础知识

视觉传播基础知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沟通和表达手段。

无论是在广告、设计、影视、新媒体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不断地接收和处理各种视觉信息。

那么,什么是视觉传播?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视觉传播的基础知识。

视觉传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引发思考和影响行为的过程。

这些视觉元素包括图像、色彩、形状、线条、文字等等。

它们以各种组合和形式出现,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视觉内容。

图像是视觉传播中最直观和有力的元素之一。

一张生动的图片往往能够在瞬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比如,在新闻报道中,一张震撼的灾难现场照片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事件的严重性;在广告中,一个产品的精美图片能够激发我们的购买欲望。

图像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信息迅速被理解和接受。

色彩在视觉传播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

红色常常代表热情、活力和警示;蓝色给人以沉稳、信任和专业的感觉;绿色则象征着自然、生机和环保。

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从而影响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形状和线条同样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圆形通常给人以和谐、完整的印象;方形则显得稳定、规矩;而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例如,在网页设计中,合理运用形状和线条可以使页面布局更加清晰、美观,提高用户的浏览体验。

文字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元素,不仅承载着具体的信息,其字体、大小、颜色和排版方式也会对视觉效果产生影响。

醒目的标题字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优美的字体设计可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感。

视觉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传达信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简洁性,避免在一个画面中堆砌过多的元素,以免造成信息的混乱和观众的视觉疲劳。

其次是对比度,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大小或形状等,突出重点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大众传媒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众传媒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众传媒知识点归纳总结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向广大公众传播信息和消息的媒体机构。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还能够塑造社会舆论和影响公众意识形态。

本文将对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影响。

一、大众传媒的种类1. 广播媒体:广播媒体通过电磁波向公众传播声音信息,其中包括电台和电视台。

广播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是人们获取新闻和娱乐信息的重要途径。

2. 印刷媒体:印刷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等。

它们通过印刷技术将文字和图片等信息传递给读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信息深度。

3. 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媒体平台,如新闻网站、博客、社交媒体等。

互联网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4. 移动媒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媒体逐渐崭露头角。

移动媒体通过移动设备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如移动新闻应用、移动视频平台等。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印刷媒体时代:印刷媒体的出现标志着大众传媒的雏形,人们通过印刷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

印刷媒体的普及推动了现代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2. 广播媒体时代:20世纪初,广播媒体开始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各种节目。

广播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3. 电视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问世进一步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机观看各种节目,电视媒体成为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媒体迅速崛起。

人们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浏览器访问各种网站和平台,自由地获取信息和交流。

5. 移动互联网时代: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移动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观看视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通道的信息还可以互相转换。
单通道传播理论认为,中央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负载限制,信息如果从多 通道涌入就会因为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塞车反应”。这种观点没
有考虑信息内容和通道之间的关系。
Page
8
二、多通道传输
Page
9
二、多通道传输
现代媒介本身就是多通道传输的媒介,如电脑、电视,因此,为了追求 信息的有效到达,从单一的文字传播转身多媒体传播,已经成为当今信
息的一个发展趋势,并且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图与文的关系越来越趋于
融合。
Page
10
三、艺术哲学中图与文的矛盾
玛格里特:
《这不是一个烟斗》
他说过:“一个显而易见的 事件,可以被它显而易见的 那一面所隐藏。”他画过许 多与眼睛相关的作品,视觉 上的写实主义与情境中的超 现实主义构成悖论,让人们 对视觉经验与理性逻辑之间 的冲突感到困惑担忧。
Page 15
四、文学里图文的平衡与失衡
另外一个方面,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平衡图像与文字之间关系,
作为中介存在的文字图像也逐渐趋于视觉化,这使图与文之间的界 限彻底被打破。
网络上的流行用语叫做:“失意体前屈”。
失意体前屈,原本的样子是这样:_| ̄|○。它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 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为什么是这样”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这 种文字也可以写作orz、zro、Orz、zrO、0rz、zr0、ORZ、ZRO、○| ̄|_等, 日本以“orz”最常用,但传入台湾与中国大陆后,以“Orz”最为常用;并有 混合型。
Page
17
各种失意体前屈
全角: _| ̄|○ ← 右向 ○| ̄|_ ← 左向  ̄|_|○ ← 右向逆天 ○|_| ̄ ← 左向逆天 半角:
orz OTZ OTL ←完全失落 Or? ←头大身体小的翘屁股 orZ ←下半身肥大 OTz ←举重选手 STO ← 右向 STOP ← 右向戴帽 OTZ ← 左向 OLS ← 左向逆天 ZJO ← 右向逆天 sto ← 右向 orz ← 左向 ots ← 左向逆天 z_/o ← 右向逆天 Xrz ←刚被爆头 prz ←长发垂地的orz @rz ←呆滞垂地的orz Qrz ←抽着烟的orz Ora ←衍伸用法,不过脚是跪着状态。 6rz ←魔人普乌 (七龙珠)
⊙rz ←瞪大眼
or2 ←屁股特别翘 or2=3 ←放屁
Or2 ←头大身体小的翘屁
第三部分 大众传媒与视觉传播
艺术设计系 XXX
重点: 研究图像在大众传媒上的应用,对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传播现象。 比如:图像的编码、解码及其传播效果。
Page
2
关注的问题:
图像如何完成叙事功能 图像中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如何实现 视觉素养和受众信息认知之间的关系 视觉形象如何达到使受众信服的目的
视觉形象与刻板印象的生成
视觉传播中的伦理道德与法规问题
Page
3
第七章 用图像传递信息
Page
理论
美国 俄勒冈大学 瑞克· 威廉姆斯 提出视觉传播理论。创造了一个新
词:全平衡
全平衡理论对视觉传播过程中的认知现象的解释,它强调大脑
的两个主要认知系统之间的平衡,也就是理性处理系统和直觉 处理系统的平衡。
一、“全平衡”理论
八个步骤: 直觉上的图像认知 直觉上的文字图像认知 理性上的文字认知(意义认知)
选择最有意义的相关文字
把直观图像认知和相关的理性认知对应起来 更新个体内在的象征系统 得出一个综合印象,并且能够指导进一步行动。
Page
7
二、多通道传输
“双重编码理论”:艾伦· 帕沃认为,人类在同时处理语言和非语言事 物时,虽然是在两个不同通道里处理,但是信息却又互相连接,处于两
全平衡理论指出了主体对视觉图景的反应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
态下出现的,但随后又利用大脑的理性思维进行分析,产生判 断,而大脑对文字的分析完全靠理性分析。
Page
5
(一)文与图的对立统一
一、“全平衡”理论
全平衡就是指感觉、知觉、现有的经验的平衡,实质是理性认
知和直觉认知的平衡。
Page
6
(一)文与图的对立统一
Page
16
四、文学里图文的平衡与失衡
此符号名称、念法很多,诸如“失意体前屈”(失望得连身子也弯下来)、 “くずおれる男”(颓丧男),甚至“がっくり”(垂头丧气)“もうだめ ぽ”(没有用了)等,最后名称逐渐固定为“失意体前屈”。这个名称也是 后来才出现的。据说是某个餐厅的座垫上绣著这五个字,至於在这之前又是 谁想到的,目前尚未厘清真相。后来,又有人发明,用简单的三个英文字 ──Orz,也可以表现这个动作,且容易输入,于是orz就开始流行了。接下 来,更有orz的日志软件、日志网站相继出现。在2004年后,于日本、台湾 与大陆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
方式来呈现。”
Page
14
四、文学里图文的平衡与失衡
图与文的三个层次:
第一是图像, 第二是以具体形式存在的文字图像, 第三是作为抽象意义存在的文字。 文字是理性的,图像是非理性的。两者最终以文字图像为中介结合 在一起。以影视文化为主导的大众文化,冲击了图与文的关系,使 其在极端状态下呈现分裂状态,已经超出矛盾和对抗的意义,彻底 清除了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图像成为一切“电视即世界”——这样 的媒介形式不需要文字的存在。
性思维的正常逻辑,利用制造出来的这种矛盾去揭示生活本身的深奥、复杂
甚至荒谬。他的意思包含了:我们看似真实并加以描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正 的真实。
Page
12
三、艺术哲学中图与文的矛盾
玛格里特:
Page
13
三、艺术哲学中图与文的矛盾
玛格里特:
把真实的生活内容用幻想空
间的奇思异构呈现给人们。
他的创作宗旨是,“我以发 现物体可能永远不被注意的
Page
11
三、艺术哲学中图与文的矛盾
玛格里特:
画家用这种方式探讨文字与意义的矛盾。他在画的烟斗下面写上文字“这不 是一支烟斗”(因为画上的这支“烟斗”并不可能真正用来抽烟,因此它不 是烟斗),从而去颠覆或者质疑“图画是再现真实”的意义。显然画家发现 了人类的“思想”与表述思想的“语言”当中隐藏着的不一致,就像中国古 代哲学命题“白马非马” 一样。马格里特是用清晰而写实的画面去扰乱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