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完整)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4)1、施工概况 (4)2、施工工期 (5)3、施工条件 (5)二、施工方案 (5)1、划分施工过程 (5)2、各施工段的施工顺序 (6)3、施工起重机械 (6)三、施工进度计划 (6)四、资源需要量计划 (7)1、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7)2、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7)3、构件及半成品需要量计划 (7)4、施工机具设备需要量计划 (7)五、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8)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8)七、主体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 (8)1、施工方案设计 (8)2、开挖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施工方法 (8)3.1 洞口施工 (8)3.2 洞身施工 (9)3.2.1 明挖法 (9)3.2.2 台阶法 (10)3.2.3 全断面法 (12)3.2.4 爆破法 (13)3.2.5 超欠挖法 (16)3.2.6 二次衬砌 (20)八、防排水措施 (23)参考文献 (27)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的等级也越来越高,这对铁路建造和施工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设计着重对该隧道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1)根据地形、地质、环境要求等方面确定了路线方案和进出洞里程;(2)分别对进出、口洞门类型和边仰坡开挖线进行了确定;(3)根据挡土墙理论检算了洞门的安全性,设计合理,通过已有的有限元程序对危险断面衬砌的安全性进行检算分析,安全,说明本设计有一定的可行性;(4)隧道隧道施工组织,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铁路隧道开挖线检算施工组织设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1、施工概况杨家坝隧道是兰渝铁路线上的重点控制工程,隧道全长2130m,起讫里程DK374+592~DK376+722,隧道围岩共分为三级,其中IV级围岩960m,占线路全长的49﹪;V级围岩758m,占线路全长的37﹪,VI级围岩334m,占全长的14﹪。
隧道进口段前有600m,线路纵坡为10‰,中间段1800m的线路纵坡为11‰,出口段1600m的线路纵坡为11‰。
安建大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安建大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安建大隧道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3. 理解隧道工程中涉及的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的隧道设计。
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隧道施工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隧道工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隧道工程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尊重他人、积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树立隧道工程中的安全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安建大隧道工程实例,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对隧道工程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隧道工程概述- 隧道定义、分类及用途- 隧道工程在交通建设中的应用2. 隧道工程设计原则- 设计流程与基本要求- 隧道地质条件分析- 隧道结构设计3.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4. 隧道工程案例分析- 安建大隧道工程概况- 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要点- 隧道工程中的技术创新5. 隧道工程相关软件应用- CAD软件绘制隧道施工图- 隧道工程BIM技术应用6. 隧道工程安全与环保- 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隧道工程概述第2-3周:隧道工程设计原则第4-5周: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第6周:隧道工程案例分析第7周:隧道工程相关软件应用第8周:隧道工程安全与环保教材章节关联:《隧道工程》第1章 隧道工程概述《隧道工程》第2章 隧道工程设计原则《隧道工程》第3章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隧道工程》第4章 隧道工程案例分析《隧道工程》第5章 隧道工程相关软件应用《隧道工程》第6章 隧道工程安全与环保三、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对隧道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施工技术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包含内力图和衬砌及内轮廓设计图)

目录题目: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 3 -一、设计依据.................................................................................................................................. - 3 -二、设计资料.................................................................................................................................. - 3 -三、隧道方案比选说明.................................................................................................................. - 3 -1.平面位置的确定................................................................................................................... - 3 -2.纵断面设计........................................................................................................................... - 4 -3.横断面设计........................................................................................................................... - 4 -四、二次衬砌结构计算.................................................................................................................. - 4 -1.基本参数............................................................................................................................... - 4 -2.荷载确定............................................................................................................................... - 4 -3.计算衬砌几何要素............................................................................................................... - 5 -4.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 7 -5.外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内力....................................................................................... - 8 -6.主动荷载位移..................................................................................................................... - 10 -7.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 11 -四、墙底(弹性地基梁上的刚性梁)位移................................................................................ - 14 -五、解力法方程............................................................................................................................ - 15 -六、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 16 -七、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 17 -八、计算衬砌总内力.................................................................................................................... - 18 -1.相对转角的校核................................................................................................................. - 19 -2.相对水平位移的校核按下式计算..................................................................................... - 19 -九、衬砌截面强度检算................................................................................................................ - 20 -1.拱顶..................................................................................................................................... - 20 -2.墙底偏心检查..................................................................................................................... - 20 -十、内力图.................................................................................................................................... - 21 --21-- 1 -- 2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设计依据本设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进行设计和计算。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初始条件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III 类围岩(即IV 级围岩),埋深H=30m ,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3 KN/m3,计算摩擦角ф=35o ,变形模量E=6GPa,采用矿山法施工;衬砌材料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材料容重322/h KN m γ=,变形模量25h E GPa =。
2隧道洞身设计隧道建筑界限及内轮廓图的确定该隧道横断面是根据两车道高速公路IV 级围岩来设计的,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隧道的建筑限界如下:W —行车道宽度;取×2mC —余宽;因设置检修道,故余宽取为0m J —检修道宽度;双侧设置,取为×2mH —建筑限界高度;取为L L —左侧向宽度;取为R L —右侧向宽度;取为 L E —建筑限界左顶角宽度;取R E —建筑限界右顶角宽度;取h —检修道高度;取为 隧道净宽为++++=12m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建筑限界左右顶角高度均取1m ;隧道轮廓线如下图:图1 隧道内轮廓限界图根据规范要求,隧道衬砌结构厚度为50cm (一次衬砌为15cm 和二次衬砌35cm )通过作图得到隧道的尺寸如下:图2 隧道内轮廓图 得到如下尺寸:11.2m R 5.6m R 9.47m R 321===,,3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支护方法及衬砌材料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2004),本设计为高速公路,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防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
复合式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1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即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筋支架等支护形式单独或组合使用,锚杆宜采用全长粘结锚杆。
2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或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截面宜采用连结圆顺的等厚衬砌断面,仰拱厚度宜与拱墙厚度相同。
IV 级围岩:初期支护:拱部边墙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2-15cm ,拱墙的锚杆长度为,锚杆间距为; 二次衬砌厚度:拱墙混凝土厚度为35cm 因此确定衬砌尺寸及规格如下:深埋隧道外层初期支护,根据规范规定,采用锚喷支护,锚杆采用普通水泥砂浆锚杆,规格HRB Φ20×,采用梅花型局部布设,采用C25喷射混凝土。
马桂军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马桂军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构造及特点;掌握隧道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隧道工程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隧道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构造及特点,隧道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具体安排如下:1.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构造及特点:介绍隧道的定义、分类、构造要素及各类隧道的特点。
2.隧道工程的设计原理:讲解隧道工程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及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3.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介绍隧道工程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施工和管理,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范措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隧道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3.实验法:学生进行隧道工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隧道工程教材,确保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张业学号:2013104213班级:20131042班指导老师:刘敬辉日期:2016年7月1号word完美格式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原始资料二、设计任务及要求三、设计步骤四、施工方法的选择五、参考文献word完美格式一、原始资料(一)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风门凹隧道穿过山地丘陵,按小净距隧道设置。
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由第四系坡积亚粘土及老虎坳组砂岩层组成,具体如下:a、覆盖层:主要为坡积亚粘土( Q d l),为隧道区表土层,黄色,略带红色,稍湿,硬可塑~硬塑,含少量砂砾及碎石,表层含少量植物根系,坡积成因。
层厚不均匀,最薄处为1 . 10 m 见于ZK144号孔,最厚处为4.00m见于ZK143号孔,地层编号为9。
做标贯试验1次,实测24击。
其主要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含水率=21.5%,天然密度2.06g/cm3,直剪凝聚力= 2 3 . 7 k P a,内摩擦角=24.7°。
b、基底:按风化层分为全~微风化岩层。
1)、全风化砂岩( Qe l):黄色为主,局部夹褐色等杂色,岩芯已风化呈亚粘土状,含少量砂砾,矿物基本已完全风化,难辨原岩结构,稍湿,硬塑~坚硬土状。
主要见于Z K 1 4 3号钻孔一带,层厚为9 . 0 m。
地层编号为1 3 - 1 - 6。
做标贯试验3次:实测击数最大值=46、最小值=39、平均值=42。
直剪凝聚力=30kPa,内摩擦角=31°,压缩模量=1 0MP a,容许承载力[σ0] = 2 8 0 k P a 。
word完美格式2)、强风化砂岩( D 2 l):黄色,褐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矿物大部分已风化,略可辨原岩结构,夹少量弱风化碎块,底部分含量变大,岩质软,手捏易散,遇水易软化。
广泛分布,层厚1 0 . 4 ~ 2 6 .0 m。
地层编号为1 5 - 2 - 6 。
3)、弱风化粉砂岩( D2 l):灰色、褐色,、岩芯十分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取芯困难,钻进容易。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提高,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巩固本课程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①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全部规定容,严格遵守颁布的有关技术规和规程。
②设计图件采用计算机或铅笔绘制,要求线条清晰,整洁美观,符合有关建筑制图规。
③说明书一律用碳素墨水抄写公正,文句通顺,简明扼要,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标准。
三设计资料船溪隧道进口位于新晃县杉木塘村,出口位于新晃县兴隆乡龙马田村。
本隧道所处路段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按80km/h行车速度确定。
为分离式单向行车双线隧道。
隧道左线起汽桩号为2K69+840~2K71+770 ,全长1930m,右线汽桩号为YK69+870~YK71+835 ,全长1965m,按隧道分类左、右线均属长隧道;左线隧道位于R=3000m的圆曲线,右线隧道位于R=35000m 的圆曲线。
左右线均不设置超高。
左线位于 1.1%的上坡与0.66%的下坡,竖曲线半径R=3500m 竖曲线上,右线位于1.1%的上坡与0.66%的下坡,竖曲线半径R=35000m 的竖曲线上。
隧址位于省新晃县波洲镇与兴隆乡境,属于低山区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穿越二道冲沟,隧道最大埋深约188m,隧道进口及出口山体坡度较大,约40 ° ~50 °,隧道进口及洞身上坡上遍布杉树、灌木,出口山坡植被较少。
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得:隧道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参照其附录D。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切度,由于勘察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应考虑地形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
该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12月至翌年1月为枯水期,降水量最小,从2月份起见增。
段隧道课程设计

段隧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段隧道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技术,了解其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隧道的基本构造和分类。
(2)掌握隧道的选址、设计原则和施工技术。
(3)了解隧道工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
(4)熟悉隧道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隧道工程的工程量和投资估算。
(2)能够进行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计划编制。
(3)具备隧道工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隧道工程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隧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隧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隧道的设计:选址、设计原则、设计步骤。
3.隧道的施工技术: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
4.隧道工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投资估算、工程量计算、成本控制。
5.隧道工程的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安全管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隧道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法:进行隧道工程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隧道工程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隧道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直观地展示隧道工程的形象。
4.实验设备:购置隧道工程的模拟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工程概况某地区一暗挖双线马蹄形隧道,埋深h=125m,围岩等级为v级,地层平均容重16.0 kN/m3。
宽度B=13.08m,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形式,衬砌厚度为0.42m,配筋采用Ф22@200mm,钢材采用HRB335,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
二、计算1、衬砌结构的计算模型隧道工程建筑物是埋置于地层中的结构物,它的受力和变形与围岩密切相关,支护结构与围岩作为一个统一的受力体系相互约束,共同工作。
这种共同作用正是地下结构与地面结构的主要区别。
根据本工程浅埋及松散地层的特点,使用阶段结构安全性检算采用“荷载—结构”模式,即将支护和围岩分开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的来源和支护结构的弹性支承。
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弹性支承对支护结构施加约束来实现的。
计算模型中,二衬结构采用弹性平面梁单元模拟,弹性抗力以及隧底地基均采用弹簧单元模拟。
组合荷载根据不同作用方向分别转换成等效节点力施加在相应的单元结点上。
具体计算模型见图1。
图1 计算模型2、荷载计算围岩压力计算参照课本中有关我国铁路隧道推荐的方法进行确定(双线隧道)或参照《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浅埋分别计算。
按破坏阶段设计计算垂直压力公式:q=r x h q = 0.45 x 2^(s-1) x r x w式中:h q——等效荷载高度值S——围岩级别r——围岩的容重w——宽度影响系数,其值为w=1+i(B-5)计算得,q=0.45x2^(5-1)x16000x1.805=2.082816e6N/m水平均布松动压力系数取0.3,则e=0.3q=0.0634e6N/m3、ANSYS操作命令流!荷载——结构方法计算(马蹄形断面)finish !退出当前处理程序/clear !清除以前数据,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分析/COM,Structural !定义分析类型,结构分析(热分析、流体分析等)/prep7 !进入前处理器*AFUN,deg !定义角度单位为度(缺省为弧度,RAD)! 定义建模及材料参数的一些变量值*set,Py,2.082816e5 !定义垂直围岩压力大小(若有地表荷载加地表荷载值)*set,px1,0.0634e6*set,px2,0.0634e6*set,cylxsh,0.3 !定义侧压力系数*set,cyl,Py*cylxsh !水平侧压力*set,CQHD,0.47 !定义初支或二衬厚度*set,CQDYCD,0.17 !定义梁单元长度参数及弹簧单元面积(梁单元长度与弹簧单元面积相等)*set,CQETXML,31e9 !定义衬砌(初支或二衬)的弹性模量*set,CQUBSB,0.2 !定义衬砌的泊松比*set,WYTXKL,100e6 !定义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set,WYMD,1600 !定义围岩的密度*set,CQMD,2500 !定义衬砌的密度!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及单元实常数et,1,beam3 !定义1号单元为梁单元mp,ex,1,CQETXML !定义1号材料的弹性模量mp,prxy,1,CQUBSB !定义1号材料的泊松比mp,dens,1,CQMD !定义1号材料的密度R,1,CQHD,1/12*CQHD*CQHD*CQHD,CQHD !1-实常数号;第一个参数为梁截面的面积;第二个参数为梁单元的转动惯量;第三个参数为梁高。
!建立几何模型!创建关键点k,1,0,-4.65025, !k-点命令;1-点号;坐标(x,y,z)k,2,2.36643,-4.45519,k,3,4.66945,-3.87810,k,4,5.73443,-3.21404,k,5,6.39434,-2.14650,k,6,6.65675,-1.08747,k,7,6.745,0,k,8,4.76943,4.76943,k,9,0,6.745,k,10,-4.76943,4.76943,k,11,-6.745,0,k,12,-6.65675,-1.08747,k,13,-6.39434,-2.14650,k,14,-5.73443,-3.21404,k,15,-4.66945,-3.87810,k,16,-2.36643,-4.45519,!二衬轴线larc,1,3,2 !三点画圆弧:起点-终点—中间点最好全按逆时针画,弯矩及轴力的方向一致larc,3,5,4larc,5,7,6larc,7,9,8larc,9,11,10larc,11,13,12larc,13,15,14larc,15,1,16!设置线单元材料属性,划分单元(初支单元)lsel,s,,,1,8 !LSEL,Type,Item,Comp,VMIN, VMAX,VINClATT,1,1,1 !给线单元付材料号、实常数、单元类型号LATT, MAT, REAL, TYPE, ESYS MSHKEY,1 !设置单元为映射单元(单元比较规则)lesize,1,CQDYCD !LESIZE, NL1, SIZE, ANGSIZ, NDIV, SPACElesize,2,CQDYCDlesize,3,CQDYCDlesize,4,CQDYCDlesize,5,CQDYCDlesize,6,CQDYCDlesize,7,CQDYCDlesize,8,CQDYCDlsel,alllmesh,all !划分线单元nummrg,all,,,,low !所有号数从1开始numcmp,node,eord !压缩节点号并排序!施加水平弹簧支撑单元(在梁单元的每个节点上分别产生水平方向弹簧单元)*do,i,2,118 !do循环,要对应下面一个*EDNDOa1=abs(ny(i-1)-ny(i+1))*WYTXKL !计算节点i-1和节点i+1之间y的变化量*弹性抗力kx=a1/2PSPRNG,i,TRAN,kx,0.2,,,, !PSPRNG, NLOC, TYPE, K, DX, DY, DZ, ELEM!弹簧单元,节点号,平移,弹性系数,弹簧水平长度产生水平弹簧*enddo*do,i,121,235 !do循环,要对应下面一个*EDNDOa1=abs(ny(i-1)-ny(i+1))*WYTXKL !计算节点i-1和节点i+1之间y的变化量*弹性抗力kx=a1/2PSPRNG,i,TRAN,kx,-0.2,,,, !PSPRNG, NLOC, TYPE, K, DX, DY, DZ, ELEM!弹簧单元,节点号,平移,弹性系数,弹簧水平长度产生水平弹簧*enddoa1=abs(ny(235)-ny(1))*WYTXKL !计算节点294上的弹性抗力kx=a1/2PSPRNG,236,TRAN,kx,-0.2,,,,!施加竖直弹簧支撑单元(在梁单元的每个节点上分别产生竖直方向弹簧单元)b1=abs(nx(236)-nx(2))*WYTXKL !计算节点1上的弹性抗力ky=b1/2PSPRNG,1,TRAN,ky,,-0.2,,,*do,i,2,57 !do循环,要对应下面一个*EDNDOb1=abs(nx(i-1)-nx(i+1))*WYTXKL !计算节点i-1和节点i+1之间x的变化量*弹性抗力ky=b1/2PSPRNG,i,TRAN,ky,,-0.2,,, !PSPRNG, NLOC, TYPE, K, DX, DY, DZ, ELEM!弹簧单元,节点号,平移,弹性系数,弹簧水平长度产生水平弹簧*enddo*do,i,58,180 !do循环,要对应下面一个*EDNDOb1=abs(nx(i-1)-nx(i+1))*WYTXKL !计算节点i-1和节点i+1之间x的变化量*弹性抗力ky=b1/2PSPRNG,i,TRAN,ky,,0.2,,, !PSPRNG, NLOC, TYPE, K, DX, DY, DZ, ELEM!弹簧单元,节点号,平移,弹性系数,弹簧水平长度产生水平弹簧*enddo*do,i,181,235 !do循环,要对应下面一个*EDNDOb1=abs(nx(i-1)-nx(i+1))*WYTXKL !计算节点i-1和节点i+1之间x的变化量*弹性抗力ky=b1/2PSPRNG,i,TRAN,ky,,-0.2,,, !PSPRNG, NLOC, TYPE, K, DX, DY, DZ, ELEM!弹簧单元,节点号,平移,弹性系数,弹簧水平长度产生水平弹簧*enddob1=abs(nx(235)-nx(1))*WYTXKL !计算节点1上的弹性抗力ky=b1/2PSPRNG,235,TRAN,ky,,-0.2,,,!施加边界条件与围岩压力/solu !!!!!进入求解器计算!nsel,s,,,1 !选择约束的节点,仰拱中间节点!d,all,ux !施加水平方向的约束allselfcum,add,, !一定要,使荷载能叠加!竖向荷载(y方向压力,最大跨度以上节点施加竖向荷载,换算成节点荷载,在节点上施加)*do,i,58,180 !在59—181号节点施加竖向围岩压力a=-Py*0.5*abs(nx(i-1)-nx(i+1)) !计算作用在节点上的节点力f,i,fy,a*enddo!水平向荷载(X方向压力,全部节点施加水平荷载,换算成节点荷载,在节点上施加)*do,i,2,118 !在2—118号节点施加水平围岩压力a=-(px1+(px2-px1)/(ny(148)-ny(1))*(ny(148)-ny(i)))*abs(nY(i-1)-nY(i+1))*0.5f,i,fX,a*enddo*do,i,119,235 !在1120—235号节点施加水平围岩压力a=(px1+(px2-px1)/(ny(119)-ny(1))*(ny(119)-ny(i)))*abs(nY(i-1)-nY(i+1))*0.5f,i,fX,a*enddoa=(px1+(px2-px1)/(ny(119)-ny(1))*(ny(119)-ny(236)))*abs(nY(235)-nY(1))*0.5f,236,fX,a!设定重力加速度ACEL,0,9.8,0, !重力加速度以向下位置,不用加负号ALLSEL,ALLfinish!删除轴力为拉力的弹簧单元/prep7*do,i,239,261EDELE, iNDELE, i*enddo*do,i,297,415EDELE, iNDELE, i*enddo*do,i,451,471EDELE, iNDELE, i*enddo*do,i,529,651EDELE, iNDELE, i*enddo!!!!!进入求解器计算/solutime,1 !定义时间步OUTRES,ALL,LAST, !设置输出选项solcontrol,0,0 !设置是否为非线性求解nlgeom,1 !大变形开关PIVCHECK,1 !如果不收敛,计算退出neqit,100, !非线性求解,平衡力最大迭代次数autots,1 !自动步长nsubst,5 !子步数kbc,0 !指定荷载按线性增加ESEL,ALLNSEL,ALLsolve !求解save,jg,db !将第一时间步的计算结果保存!进入后处理器,对结果进行后处理/POST1ESEL,s,TYPE,,1NSLE,s,ALLetabel,ni,smisc,1 !定义梁i节点的轴力etabel,nj,smisc,7 !定义梁j节点的轴力etabel,mi,smisc,6 !定义梁i节点的弯矩etabel,mj,smisc,12 !定义梁j节点的弯矩etable,Qi,smisc,2 !定义梁i节点的剪力etable,Qj,smisc,8 !定义梁j节点的剪力ESEL,s,TYPE,,2etabel,tanhuangzhouli,smisc,1plls,ni,nj,1plls,mi,mj,-14、计算结果衬砌内力弯矩图(N.m)衬砌内力轴力(N)5.衬砌截面强度检算(1)隧道结构截面抗压验算:K N <= a Ra b h式中:K——安全系数,取2.4N——轴力(MN)Ra——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MPa)——构件纵向弯曲系数,取 =1a——轴向力偏心影响系数,可由e0/h值查《铁道隧道设计规范》得到(2)偏心受压构件的抗拉强度验算式中:R1——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注:当e0<=0.2h,由抗压强度控制承载能力,不必验算抗裂;当e0>0.2h,由抗拉强度控制承载能力,不必验算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