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第六章 地域联系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高考真题世界地理区域相关

专题12 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综合题【2017全国卷I】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6分)【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的矛盾,要结合提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
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利用领域较大,需求量大,因袭供需矛盾突出。
(2)本题主要考查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
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区域交通、土地、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是距离首都有一段距离的小镇,该区域劳动力充足且廉价;适合种植剑麻的土地面积广大且价格较低;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2017年高考模拟试卷(新课标Ⅰ卷)文综地理试卷(四)-答案

2017年高考模拟试卷(新课标Ⅰ卷)文综地理试卷(四)答案1.D2.B3.C4.A5.B6.B7.A8.C9.C10.B11.D12.(1)自然条件:地处(高原)高海拔地区寒冷低温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多冻土);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差(公路交通为主物资运输工期较长),牧区移民安置任务艰巨等。
(2)地处偏远地带(当地人口较少),人为影响较小(河水、地下水及土壤无严重污染等);谷地滩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临近河流、水源较充足。
(3)观点1:可行。
将树木移植非淹没区,既保护了古树,又保障水电站如期建设及效益发挥。
观点2:不可行。
百年以上形成的独特生物种群,己和当地生态环境融为整体,移植等于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强行移植会造成大量树木死亡)。
13.(1)(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陇南地区全年平均气温较高,生长期长(开花早,挂果时间长);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有利于油橄榄的生长;冬季受地形和冬季风影响小,有利于油橄榄树的冬季越冬。
(2)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形坡度较小,有利于大规模种植和管理;土壤较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条件好,酸碱度适中;离河近,有利于在少雨时期的灌溉,水源充足。
(3)(从材料中可分析)本地油橄榄单位面积产量低(较希腊),橄榄油的出油率低(较希腊)。
因此本地油橄榄应加强科技投入(与国外先进国家合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出油率;加大产品宣传,增加销售渠道,提高市场需求;进行综合性开发,研发油橄榄的多种产品类型。
(4)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现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14.项目:摄影、科普、登山探险、冰川观光、滑雪等体验旅游。
注意问题:做好旅游规划;完善旅游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依托现有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冰川旅游品牌;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保护冰川并防御避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专题11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

专题11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向解读】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产生原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流域的特征、开发条件、开发与治理措施及其影响。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③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④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⑤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
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
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
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
江西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本试题卷共24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据此回答1~2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是A.0.775% B.0.95% C.3.7% D.0.885%【解析】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数/总人口数,先计算出各年龄段的死亡人口数,一次是1200人、3900人、3750人,合计死亡人口是8850人,再除以总人口数10000人,甲组人口死亡率是0.885%,D正确。
A、B、C错。
【答案】D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组小于乙组,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组小于乙组C.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解析】根据表格数据,甲组人口老龄化超过15%,表示发达国家,乙组人口老龄化约5%,表示发展中国家,A错。
根据表格数据,结合前面分析,死亡总人口数是甲组大于乙组,B错。
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低于发达国家,C错。
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D正确。
【答案】D等压线分布图是判断大范围天气形势的重要依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2016年6月6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回答3~5题。
3. 甲地的气压最可能是A. 1005 hPaB. 1007 hPaC.1008 hPaD. 1011 hPa【解析】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读。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压差为3hpa,甲位于1005hpa和1008hpa两条等压线之间,则气压值范围为1005hpa-100hpa8,所以对比选项1007hpa在其范围内,故B正确,A、C、D错误。
2017高三模拟地理选择专项汇编之区域可持续发展系

2017高三模拟地理选择专项汇编之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2小题,共504分)1.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图中②③资源调入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D.土壤石漠化、空气污染2.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扩大②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发展③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高④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的操作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读“我国某地区略图”和“某山地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该山地年降水量为200毫米,完成下列各题。
3.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而图中甲地发育并不明显,原因是( )A.该地山不够高B.该地风沙较重C.该地人类活动明显D.该地气温较低,降水较少4.甲地东部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主要发展绿洲农业B.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C.高山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水源D.盐碱化是该地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生态问题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应承担共同而有差异的责任(发达国家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和持续性原则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6.甲乙两区域共同的优势是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丰富C.水能资源丰富D.内河航运发达7.乙区域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B.荒漠化C.过量引湖水灌溉导致盐碱化D.沿湖围垦致使A湖萎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泰国期间,中泰双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时,中国提议“用高铁换大米”。
结合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8.我国提议“高铁换大米”的原因可能是()A.我国粮食问题日渐严重B.我国大米市场价格不断上升C.泰国大米产量大,将来可满足我国粮食进口需求D.泰国大米品质高,很受我国居民喜爱9.中国高铁成功走出国门,下列关于我国高铁具有的优势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高铁已经形成完整配套的集成能力B.中国高铁技术成熟、安全、成本优势明显C.中国高铁通过吸收消化,比较好地掌握了各种标准的高铁生产能力D.中国还积累了应对复杂多样的高铁建设的运营环境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wu)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3,附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3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 2.B 3.D【解析】考点: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特征和地方剧种。
【点睛】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
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4.B 5.A 6.C【解析】6.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点集中区,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专题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学生版)
专题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Ⅱ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2017•新课标Ⅲ卷)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图1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2017•北京卷)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内蒙古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2017•江苏卷)图12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精编+解析版)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工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移】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017年高考地理(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2.甲海域 ( A.多温带气旋活动C.有暖流流经 3.棉花生长条件较优越的地区是【解析】1选代门迭5 3选S 第[题,9TE 南北穿过亚欧尢陆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以上,不合題竜,90:W 穿过北美犬陆的中央大平原,海拔较低,團中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超过200 m,所以该 團为北美洲沿9CTW 经线地形剖面图亠第上题,甲海洋为崔西哥湾』育来目犬西译的热带气旋:该纬度没有 渔场分布;位于中低纬度的犬陆东岸,有墨•西哥湾暧流流经◎第3题,a> b 两地纬度较高,发展种植业的熱 臺条件不足工地位于美国中央犬平煤地区,地势平坦#灌溉水源充足,降水较少I 适合发展棉花种植R 地 位于中美地峡,以热芾草原气候为主,降水条件不利于发展棉花种植。
甲、乙、丙三流域位于我国同一省内。
甲流域面积 1 604 km 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大致为600〜830 mm;乙流域面积502 km 2,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2为700〜750 mm;丙流域面积777 km ,年平均降水量 植被 类型 常绿针 叶林落叶阔 叶林混合 林森林 地耕地 草原灌木林草原作物地合计甲流域0.1630.0960.0260.2190.1190.0020.1750.2001F 图为某大洲沿 D.南美洲A.北美洲B.大洋洲C.亚洲 90°经线局部地区剖面图。
读图,回答 1〜3题。
A.aB.bC.cD.dB.有著名渔场D.有寒流经过乙0.0170.0010.0060.2950.3900.1370.1541流域丙0.0040.4730.5231流域4.影响三流域植被发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量B.流域面积C.地势D.纬度5.甲流域较乙、丙流域植被发育好, 则甲流域()A.年日照时数较长B.降水强度较大C.年平均气温较低D.洪水历时较长6.丙流域无作物地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干旱B.热量不足C. 土地贫瘠D.深居内陆【解折】斗选C, 5选Dj b选第4題,植袖发肓程度是热量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地植被发肓差异是由地势造成的水热差异引起的。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编+解析版)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7年高考真题〗(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2—3题。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D.威海市3.【可持续发展】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A.单位GDP消耗大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GDP污染小D.城市发展水平低(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6.【环境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
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循环经济】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2018年天津卷•节选)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下图文字所示)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单元地域联系与可持续发展K1地域联系12.(1)H2(2)K1(3)J1[2019·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宁波—舟山港是义乌市对外贸易的便捷出海口。
图11(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
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近年来,由优质咖啡加工的白咖啡深受中国青年喜爱。
这种优质咖啡适宜生长在热量充足、光照适度、湿度大、土壤较肥沃的环境,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
(3)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提取图11中信息并说明。
12.(1)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3)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云量较多);地形坡度和缓,土层较深厚(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利于排水;临近河谷,土壤肥沃);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
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可以从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高等方面回答。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如何选择合理的运输时间。
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商品到亚丁湾,选择冬季运输,主要原因可以从风向、洋流流向、航运安全等方面回答。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
怡保地区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劳动力等方面回答。
14.(1)K1(2)G1(3)K1、N3[2019·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4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1)结合图14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2019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
据图14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14.(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铁路线分布的因素。
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需求量、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铁路工程施工的因素。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山至承德之间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因此铁路修建的难度较大。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铁路网建设的意义。
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有利于其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等;经济实力的增强又有利于承德市保护其旅游资源。
1.K1、M2 2.K1 [2019·江苏卷]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9 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 亿个。
图1为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级行政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1.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1.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流量特征。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箭头粗细表示红包流量的大小。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指向湖南的箭头最粗,因此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粤→湘,所以D正确。
2.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2.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前四位都发生在相邻省级行政区间,因此省级行政区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所以C正确。
37.(1)B3、C2(2)C4(3)K1 [2019·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37.(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气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
(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们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区域气候条件中的气温、风、雪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印第安人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
冰期全盛时,全球气候较今天寒冷;白令海峡纬度较高,冬季气候更寒冷,不利于人类活动,而夏季相对温和,利于人类通过。
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在此相连,夏季人类也可通过。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主要从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夏季浮冰多,冬季封冻,故对桥梁结构要求较高,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该地的地质条件、海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及周边配套设施条件也要加以考虑;白令海峡较宽,桥梁跨度大,因此桥梁建设难度大、周期长。
17.K118.K1 [2019·江苏卷] 图9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图917.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17.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港口区位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港口经历了5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的黄浦江与其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的洋山深水港,其拓建模式是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所以D正确。
18.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18.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港口建设的意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洋山港建设增强了上海港口的海洋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所以C正确。
[2019·长治二中二联] 图K30-1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图K30-11.2019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鄂尔多斯高原D.柴达木盆地2.2019—2019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3.图示天然气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将会()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D.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1.A 2.B 3.B[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9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在(33.5°N,107.5°E)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
第2题,据图中天然气资源生产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可知,2019—2019年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北移动,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导致天然气资源生产重心西移。
第3题,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环境,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改变,故东部雾、霾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东部地区资源紧缺状况得以缓解,有助于其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西部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会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其对西北荒漠化问题影响不大。
[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 读图K30-2,回答4~5题。
图K30-24.图中示意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分工的序号分别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5.②过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A.工资水平差异B.自然资源差异C.科技水平差异D.市场规模差异4.A 5.A[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①表示的是生产对象经历了服装、钢铁、彩电、电脑、卫星的转变,其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故为产业升级;②表示服装产业随着时间推移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转移,说明服装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产业转移;③表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说明整个区域进行产业分工与合作。
第5题,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应布局在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的国家或地区,工资是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
[2019·广东百校联考] 自2019年至2019年,我国某知名IT公司陆续关闭其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制造工厂,只保留位于深圳的总部与研发中心,并相继在东南亚、非洲建立多个加工企业。
图K30-3为IT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图K30-36.该公司把总部与研发中心设在深圳的原因是深圳()A.市场广阔B.劳动力充足C.信息网络发达D.交通便利7.该公司把产品制造厂转移至东南亚、非洲是为了()A.降低劳动力成本B.扩大销售市场C.方便资金筹措D.增加原料来源8.在图中产品生命周期的第Ⅲ阶段()A.市场需求大幅增长B.市场竞争力微弱C.产品利润开始下降D.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6.C7.A8.C[解析] 第6题,IT产业是技术导向型产业,该公司把总部与研发中心设在深圳的原因是深圳信息网络发达,研发新产品的条件优越。
第7题,该公司把产品制造厂转移至东南亚、非洲,是因为东南亚、非洲劳动力廉价,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8题,第Ⅲ阶段是IT产品的成熟期,产品在大规模生产,产品利润开始下降。
9.[2019·扬州中学12月质检] 2019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