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常用实验室检查(体液)
体液检查-医学

肝病患者的血液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和白蛋白降低等;此外,还应检测患者的病毒学 指标,以确定肝病的病因。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是否有黄疸、出血、腹水等症状,以便更准确 地评估病情。
THANKS
酸碱平衡失调可导致机体出现酸中毒、碱中毒等 异常。
体液检查异常的处理
01
纠正水代谢紊乱
对于水肿、脱水等水代谢紊乱,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如限制水分摄入、补充体液等。
02
纠正电解质紊乱
对于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需采取相应措施,如补充盐
分、纠正钾离子平衡等。
03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对于酸中毒、碱中毒等酸碱平衡失调,需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纠
03
尿液检查
尿液的一般检查
颜色检查
正常为淡黄色或深黄色,异常可为 红色、浓茶色、黑或棕色等。
透明度检查
正常为清晰,异常可为混浊、云雾 状、乳白色等。
量及次数检查
正常成人每日尿量为1000~ 2000ml,次数为4~6次。
比重检查
正常为1.015~1.025,可反映肾脏 的浓缩功能。
尿液的化学检查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判断是否有异常红细胞。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计数
了解白细胞数量是否正常,判断感染和炎症的程度。
白细胞分类计数
通过分类计数各类白板计数
了解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判断出血风险。
血小板形态学检查
观察血小板形态和大小,判断是否有异常血小板。
案例二: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检查异常
总结词
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等。
详细描述
体液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

3. CSF的组成
• 正常CSF的化学成分基本上与血液相似。 •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脉络丛上皮对血浆中 各种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 钠、镁、氯离子最易通过,其次为白蛋白, 葡萄糖,乳酸,氨基酸,尿素和肌酐,大分子 如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及胆红素胆固醇等 极难通过。
4. CSF的生理功能
• 提供浮力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 • 调节颅内压力; • 参与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 • 维持pH值,pH:7.31~7.34; • 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外观 凝固 细胞 蛋白 糖 病菌 化脑 混 凝 多核 增 低 化脓菌 结脑 透明 薄膜 淋巴 增 低 结核菌 毒脑 透明 无 淋巴 轻 正常 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特点
疾病
外观
蛋白 G
Cl
定性
细胞总数 及分类
致病菌
化脓性脑 浑浊凝块 ++以上 重度 轻度下 显著增加,
膜炎
下降
降
可发现
脑肿瘤 清晰
+
正常或 正常 增加,淋巴为主 无
轻
度
下
降
思考
• 脑脊液理学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 脑脊液细胞计数在不同的疾病中有何
特征性改变?
细胞反应 • 修复期:淋巴细胞反应
• 红细胞增多: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 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 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 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 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新鲜出血
穿刺不顺利,压力正常
临床实验室中的体液与组织化学检查

临床实验室中的体液与组织化学检查体液与组织化学检查在临床实验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以及组织标本的化学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信息。
本文将介绍体液与组织化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具体技巧。
一、体液化学检查体液化学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化学检查和尿液化学检查两大类。
下面将就这两类检查进行详细介绍。
1. 血液化学检查血液是人体内环流的液体之一,通过对血液中代谢产物、电解质、酶学指标等进行检查,可以评估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状态。
(1)常规血液化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细胞比容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血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2)电解质检查:主要包括钠、钾、钙、氯等电解质检测。
电解质检查可以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情况。
(3)代谢产物检查:包括血糖、尿酸、胆固醇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2. 尿液化学检查尿液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之一,通过对尿液中各种代谢产物的检查,可以了解肾脏、泌尿系统等器官的功能状态。
(1)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比重、尿液pH值、尿蛋白、尿糖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2)尿液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指钙、镁、磷等微量元素的检测。
这些元素的增减变化可以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3)尿液有机酸检查:包括尿酮体、有机酸等的检测。
这些检测可以评估机体的脂肪代谢情况和特定疾病的诊断。
二、组织化学检查组织化学检查主要指对活体组织或尸体组织标本进行的化学检查。
通过对组织标本中细胞和组织结构中一些化学成分的检测,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1. 组织染色检查组织染色检查是常用的组织化学检查方法之一,包括石蜡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通过组织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化学成分的分布情况。
2. 特殊染色检查特殊染色检查主要指对特定组织结构或特定化学成分的染色检查,如银染色、淀粉样变染色等。
各种体液常规检查汇总

常见的体液常规检查简述体液具体包括唾液,精液,阴道的液体,乳汁,血液,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
血液(血常规)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检验。
红细胞计数1、显微镜法用等渗的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后,滴入改良牛鲍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红细胞,经换算即可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具体操作如下:(1)加稀释液取中号管1支,加红细胞稀释液2.0ml。
(2)加血用清洁干燥微量吸管去末梢血或抗凝血10l,擦去管外余血加至红细胞稀释液底部,再吸取上清液清洗吸管2-3次,然后立即混匀支持红细胞悬液。
(3)充池混匀后用微量吸管或玻璃棒将红细胞悬液充入记数池,不得有空泡或外溢,充池后静置2-3min 后显微镜下计数。
(4)计数HP下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及正中,共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
对压线(双线)的细胞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
(5)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0*106=5个中方格红细胞数*1010=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式中:*5个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10 1个大方格容积0.1微升*200 血液的实际稀释倍数应为201倍,按200倍是便于计算*106 由1微升换算成1升2、血细胞分析仪法原理:电阻抗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1、手工法(直接法):原理:H b[0]→Hi Hi+CN-→HICN(540mm)比色操作:(1)取HiCN转化液5.0ml,加全血20微升,混匀静置5分钟。
(2)比色:波长540纳米,光径1.0厘米,以转化液为空白液,测定吸光度值A.(3)计算:Hb/L=64458/44X100X251=AX367.72、仪器法白细胞计数1、显微镜法操作方法大致同红细胞计数计算白细胞/l=N/4X10X20X106=N/20X1092、仪器法血小板计数1、手工法计算血小板/L=NX5X20X106 2、仪器法略尿液尿常规尿量,颜色,气味,透明度,尿比密尿PH。
《实验诊断学》体液一般检查 内容整理(纲要)

体液一般检查内容纲要
第一节尿液检测P316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深黄色——浓缩尿、胆红素尿、尿胆原↑、维生素。
红色或粉红色——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药物(如非那吡啶、尿路麻醉剂)、卟啉病。
曝光后呈黑色:——因尿黑酸氧化酶缺乏,尿中尿黑酸增加所致尿黑酸尿症。
2.
3.
二、化学检查
1.
2.
3.
4.
5.
6.
7. P327)
8.
9.
10.
三、显微镜检查P321
1.
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脂肪颗粒细胞、含铁血黄素尿
2.
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
3.
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三联磷酸盐结晶、胱氨酸结晶
第二节粪便检测P329
分为化学法、免疫法。
结果可见:
①黑粪症②血便③血液包裹在粪便上
第四节脑脊液检测P332
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检验项目
1.
2.
3.
4.
5.
6.
7. (IgG指数)
8. (γ球蛋白)
第五节浆膜腔积液检测P338
按来源分为胸水、腹水、心包腔液
按产生和性质分为漏出液、渗出液
一、胸水
1. 产生原因
2. 乳糜液与假性乳糜液
3. 所含细胞的计数、分类
4. 胸水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
二、腹水
1. 产生原因
2. 分类——滤出液、渗出液、乳糜液
3. 肝源滤出液与腹腔渗出液的区别
4.。
体液检验

体液检验尿常规分析:一、直接显微镜检查法【操作】(1)取待检混匀尿液10ml 于刻度离心管中,1300r/min 离心5min ,弃上清液,保留0.2ml 残留液备用。
(2)将沉淀物混匀后,取50μl 滴人载玻片上,用18mm ×18mm 盖玻片覆盖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10 ×10)观察20 个低倍视野(LP)的管型数。
再用高倍镜(10 ×40)计数10 个高倍视野(HP)的细胞数。
二、【报告形式】细胞:以10 个视野中的最少数到最多数(××~××个细胞/HP)报告。
管型:以20 个视野的平均数(××个/LP)报告。
结晶:以每一高倍视野+、++、+++、++++等的半定量方式报告。
三、尿液沉渣有形成分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红细胞:正常值:尿液经离心后约0 ~3/HP。
高倍镜下红细胞为淡黄色,呈中央凹陷的盘片状。
低渗尿液时细胞形态不一;高渗浓度时细胞皱缩成锯齿形。
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呈均一性且大多形态正常;而肾性血尿中则现非均一性的变形细胞;两者兼有者称为混合性血尿。
尿中红细胞增多称为血尿,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肿瘤,结石,结核,创伤,先天畸形及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尿。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红斑狼疮等均可发生血尿。
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也可引起血尿。
(2)白细胞:正常值:尿液经离心后白细胞男性0 ~3/HP ,女性0 ~5/HP ,除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及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见淋巴细胞外,一般均为中性粒细胞。
尿液中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有核,但不一定能看清楚,炎症时白细胞发生变性或死亡,或为不规则、结构不清、成堆、含颗粒较多的脓细胞,其意义与白细胞相同。
白细胞增多是泌尿系统炎症的重要指标,细胞数量与炎症程度相关,尤其是细菌性感染。
检验科常见体液化学检测项目解析

检验科常见体液化学检测项目解析体液化学检测是临床检验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检测体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体液化学检测项目包括电解质、血糖、肝功能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体液化学检测项目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其意义和作用。
一、电解质类检测项目1. 血钾(K+)血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对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心脏跳动有重要作用。
正常人的血钾范围为3.5-5.3mmol/L,高血钾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低血钾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因此,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监测血钾水平非常重要。
2. 血钠(Na+)血钠是血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对于调节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正常人的血钠范围为135-145mmol/L,高血钠可能与脱水有关,低血钠则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
因此,血钠的检测对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3. 血钙(Ca2+)血钙是维持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的重要离子,正常人的血钙范围为2.1-2.6mmol/L。
血钙偏高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骨质疏松的表现,血钙偏低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
因此,血钙的检测有助于评估骨骼健康和代谢状况。
二、血糖类检测项目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评估胰岛功能和糖代谢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范围为3.9-6.1mmol/L。
空腹血糖偏高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同时,空腹血糖也是评估糖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糖化反应生成的产物,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低于6%,超过6.5%可能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三、肝功能类检测项目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肝脏细胞中常见的一种酶,其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肝脏细胞损伤。
实验五:体液常规检查课件

浆膜腔内可见到的细胞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 红细胞 间皮细胞:提示浆膜受刺激或损伤。 组织细胞 肿瘤细胞 此外还可能发现:结晶(胆固醇结晶、 夏科-雷登结晶);寄生虫(微丝蚴、 棘球蚴、阿米巴滋养体等)
间皮细胞和Charcot-Leyden结晶
胸腹腔积液癌细胞
6、临床意义(见教材32-34页)
红细胞数量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意 义不大。当积液中红细胞数量大于 100000×106/L(100×109/L) 时,恶 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其比例可达50%85%。 此外还可由肺栓塞,创伤,结核病或穿 刺损伤造成。
90%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WBC数量常 >500×106/L。 结核性积液与癌性积液中的WBC通常 >2000×106/L。 化脓性积液时,WBC>1000×106/L,如结 核性胸膜炎早期,肺梗死,膈下脓肿,且 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
4、细胞计数
包括细胞总数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需计数所 有的有核细胞(包括间批细胞),还需要进行 单核与多核细胞的分类。 试剂:冰醋酸 器材:血球计数板及盖片一副、小试管和滴管、 显微镜。 操作方法:细胞总数:用滴管取标本滴于计数 板内,用低倍镜计数10个大方格内所有细胞数 量,即为一个微升内的细胞总数。 难以判断时换高倍镜观察。
2、一般性状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主要指标本外观和比密。 浆膜腔液外观一般情况下为深浅不同的黄色。可用 淡黄色/黄色/深黄色/棕黄色表示 红色多为出血、肿瘤、结核或穿刺损伤等原因引起。 可用淡红色/红色/深红色/血性标本表示。 深黄色混浊:可为大量细胞或细菌造成,常见于化 脓性细菌感染。 乳白色标本可为乳糜标本,为淋巴管阻塞导致。 透明度:可用清晰透明、微浑浊、浑浊方式表达。 比密:可使用尿比重计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可分为漏出液和 渗出液两大类。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其 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毛细血管静脉压增高和淋巴管阻塞;渗出 液为炎性积液,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各种 炎症和恶性肿瘤等。
一、标本采集方法 浆膜腔积液标本由 临床医生用无菌穿刺术采集。标本分4管留 取,每管1 ~ 2 ml,第1管作细菌学检查 (如作结核杆菌检查,留10 ml);第2管 作化学(生化检查用肝素抗凝)及免疫学 检查;第3管作细胞学检查(用EDTA-K2抗 凝);第4管不加抗凝剂,以观察有无凝集 现象。
2. 寄生虫和寄生虫卵 肠道寄生虫病 的诊断主要依靠显微镜检查粪便中的虫 卵、原虫滋养体及包囊。粪便中可检出 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 姜片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华支睾 吸虫卵等,原虫主要有阿米巴滋养体及 其包囊。
(三)隐血试验( OB) 隐血是指胃肠道少量出血,粪便外观 颜色无变化,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 出血,必须用化学法或免疫学法检出。正 常人粪便隐血试验阴性。阳性结果对消化 道出血有重要诊断价值,消化道溃疡时阳 性率为40%~70%,呈间歇阳性;消化道恶 性肿瘤时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 其他如钩虫病、肠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等 此试验也可呈阳性。进食动物血、肉类及 进食大量绿叶蔬菜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2. 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 含较多的细胞或细菌时,可变混浊。病毒 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梅毒等 疾病时,脑脊液中细胞数轻度增加,可呈 清晰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可呈毛玻 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常呈现明显 混浊。
3. 凝固物 正常脑脊液不含纤维蛋白原, 不会凝固。当脑脊液中炎症渗出物纤维蛋 白原增多时可形成凝块。结核性脑膜炎时, 脑脊液放臵12 ~ 24小时后,可见液面形 成纤细的网状薄膜。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 脑脊液静臵1 ~ 2小时后即可出现凝块。
一、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标本采集 (一)适应证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 ②疑有颅内出血; ③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 而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④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等;
(二)禁忌证 对怀疑有颅内压力明显升 高、视神经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不 宜作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避免诱发脑 疝。如必须检查时,应先进行降低颅内压 处理,然后缓慢滴出少许脑脊液。此外, 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穿 刺部位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作腰椎穿刺。
鉴别要点 原因 外观 透明度 漏出液 非炎症所致 透明或微混 渗出液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多混浊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比重
凝固 粘蛋白定性 蛋白定量 葡萄糖定量 细胞计数
<0.015
不自凝 阴性 <25g/L 与血糖相近 <100×106/L
> 0.018
能自凝 阳性 >30g/L 常低于血糖水平 >500×106/L
4. 酶学测定 正常脑脊液含有多种酶,但 其活性明显较血清低。神经系统有病变时, 细胞内酶逸出,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改变, 脑脊液中酶清除减低而致活性增高。①LD: 正常时,活性相当于血清的1/10,增高见于 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② CK:正常时脑型CK活性接近血浆的1/50,增 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 管疾病及脑肿瘤;③ADA:正常时0 ~ 8 U/L,结核性脑膜炎时,明显增高。
(2)脓性及脓血便 痢疾、溃疡性结肠 炎、结肠或直肠癌等病变时常为脓性及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果 酱样;细菌性痢疾以粘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多呈鲜血状。 (3)黑便及柏油样便 粪便呈暗褐色或 黑色,富有光泽,如柏油状,便秘时可成黑色 球状。系上消化道出血后红细胞被胃肠液分解、 破坏后形成。出血量达50~70 ml时即可呈暗 褐色,隐血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连续柏油便 2~3天提示出血量至少在500 ml以上。服用活 性炭、铋剂、铁剂时粪便也可呈黑色,但无光 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三)标本采集方法 脑脊液标本一般由 医生以无菌法腰椎穿刺术采集。将脑脊液 分别收集于已编序的3支小试管中,每管 1 ~ 2ml。第1管可能含少量红细胞,宜作 细菌学检查;第2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 第3管作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标本 采集后立即送检,一般不超过1小时。
二、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颜色 正常脑脊液无色。病理状态 下可有不同颜色改变。 (1)红色 主要见于脑及蛛网膜下腔 出血或由穿刺损伤引起。3管标本的颜色前 者红色一致,后者红色逐渐变淡。 (2)黄色 见于脑及蛛网膜下腔陈旧 性出血、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重症 黄疸。 (3)乳白色 多因白细胞增加所致, 常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
(四)其他检查 1. 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中查到肿瘤细 胞和白血病细胞,对中枢神经恶性肿瘤和脑 膜白血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 病原体检查 用墨汁染色寻找隐球菌性 脑膜炎脑脊液中的真菌孢子。
三。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 膜腔。在生理情况下,腔内有少量液体, 起润滑作用。病理状态下,腔内有多量液 体贮留,称为浆膜腔积液。这些积液随部 位不同而分为胸腔积液(胸水)、腹腔积 液(腹水)和心包积液。
二、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外观 漏出液常为淡黄色,渗出液 常为深黄色。渗出液可呈不同颜色: 血性积液可为淡红色、红色或暗红色,见 于恶性肿瘤、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出 血性疾病、内脏损伤等; 淡黄色脓性见于化脓性感染;绿色可能为 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乳白色可能为乳糜 液,见于淋巴管阻塞明度 漏出液多清晰透明;渗出液多 混浊;乳糜液因含大量脂肪也呈混浊外观。 3. 凝固性 漏出液不易凝固;渗出液 往往自凝或出现凝块。 4. 比密 漏出液比密常在1.015以下; 渗出液常高于1.018。
(二)化学检查 1. 粘蛋白定性试验( Rivalta test ) 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后,可产生大量 浆膜粘蛋白。漏出液多为阴性;渗出液多 为阳性。 2. 蛋白定量测定 漏出液蛋白质含量 常小于25g/L,渗出液蛋白质含量常大于 30g/L。 3. 葡萄糖测定 漏出液葡萄糖含量与 血糖近似,渗出液中因含细菌或细胞酶的 分解作用,葡萄糖含量减少,尤其是化脓 性细菌感染时更低,结核性次之。
(二)显微镜检查 1. 细胞 (1)红细胞 正常人粪便中无红细胞, 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如菌痢、肠炎、结肠 直肠癌、直肠息肉等可见到红细胞。阿米巴痢 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 少于白细胞。 (2)白细胞 正常人粪便中不见或偶见,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肠道炎症时白细胞可增多, 如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有的白细胞成 堆分布、结构模糊,称为脓细胞。过敏性肠炎, 肠道寄生虫病患者粪便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三)显微镜检查 1. 红细胞 正常脑脊液一般无红细胞,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腰椎穿刺损伤血管时,可 有大量红细胞出现。 2.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成人(0 ~ 8)×106/L,儿童( 0 ~ 15 )×106/L。正常脑 脊液含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无中性粒细 胞。二者之比约为7:3。白细胞增多是中枢神 经系统炎症的重要指标。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结核性脑 膜炎的急性期;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 炎、病毒性脑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细胞分类 细菌学检查
以淋巴细胞、 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 间皮细胞为主 或淋巴细胞为主 阴性 可找到病原菌
4. 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 便后立即送检,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 寒冷季节标本送验及检查时均需保温。 5. 检查蛲虫卵时需用透明薄膜拭子 于晚12点或清晨排便前向肛门周围皱襞 处拭取并立即送验。
二)、检查内容和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正常粪便量与颜色 正常成人大多每天排便 一次,为黄褐色软便,排出量在100—300g左右。 婴儿粪便可为黄色或金黄色。 2. 性状:质软成形,婴幼儿粪便稀糊状。 异常性状 : (1)粘液便 多由于肠道炎症分泌物增加所 致。小肠炎症时粘液增多,均匀地混于粪便之中; 大肠炎症时粘液不易与粪便混合;直肠炎症时粘液 附着于粪便表面。
(4)白陶土样便 各种原因引起胆道 阻塞,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缺如,使粪 胆素减少或缺如,粪便呈白陶土样。行胃肠 钡餐造影时,粪便也可呈白色或黄白色。 (5)鲜血便 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 肛裂及痔疮等。痔疮时常在排便后有鲜血滴 落,其他疾病鲜血则附着于粪便表面。
(6)水样便 假膜性肠炎时常排出大 量稀汁样便,并含有膜状物。霍乱弧菌感 染时可排出米泔水样便。小儿肠炎时由于 肠蠕动加快,粪便呈绿色稀糊状。
2. 葡萄糖测定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 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2.5 ~ 4.4 mmol/L。 减低常见于:①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 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 性脑膜炎等;病毒性脑膜炎多无明显变化; ③颅内肿瘤、结节病等;
3. 氯化物测定 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 较少,为维持脑脊液和血浆渗透压的平衡, 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较血清中为高。参考 值为:120 ~ 130 mmol/L。 减低见于:①结核性脑膜炎最明显,化脓 性脑膜炎稍低;②大量呕吐、腹泻、脱水 等血氯降低时。
3. 细胞学检查 在浆膜腔积液中检出 恶性肿瘤细胞是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癌肿 的重要依据。 4. 细菌学检查 若为渗出液,则应经 无菌操作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作革兰 染色镜检,查找病原菌,必要时可进行细 菌培养和作药物敏感试验,供临床用药参 考。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见表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