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李大钊《青春》

合集下载

读李大钊《青春》有感

读李大钊《青春》有感

读李大钊《青春》有感
展开全文
最近看完了觉醒年代,对其中李大钊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在我眼中,他原本只是一位纯粹的革命家。

但读其著名的《青春》一文后,对他有了新的认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位已经得到心灵上的超脱,用实际行动对抗物质世界不公的革命者。

在今日之部分青年,或受西方落后的、消极的文化之影响,放弃、甚至抵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或受物质世界的压力而被迫成为了精致之利己主义者。

或是疲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琐碎之事而渐渐不再充满热情和生机。

部分青年的激情、开放、正义、向上等精神衰退了,活着仅仅就是为了活着,或是活的舒服些。

青春尚在,安能如此?
我的文学水平不高,但又有许多话想说,很多人嘲笑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存在好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那又如何?我所追求的是精神的独立与超脱,为了这个目标,物质世界的所有苦难皆可忍受。

守常先生在《青春》一文中这样讲“块然一躯,渺乎微矣,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

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

如其有尽,纵有彭聃之寿,甚且与宇宙齐,亦奚能许我以常享之福?如其无尽,吾人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又何不能之有?”
我很难想象在一百多年前,尚处在日本留学的守常先生能站在宇宙的高度来思考民族、国家、社会甚至是个人。

看到这短短几行字,也让我陷入了深思,宇宙青春是否无尽?若无尽,如何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竞进?精神应该如何超脱?我想了很多,但又没有得到答案。

或许是因为知识有限,或许是因为对其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

但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学习、修行的提高,我会找到答案。

导读李大钊《青春》

导读李大钊《青春》

导读李大钊《青春》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号龟年,河北乐亭人。

他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在内忧外患、风云变幻的特殊历史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摸索着救亡图存的方法,李大钊这位不朽的革命者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青春哲学在当时无不是青年们心中的灯火,在21实际的今天在观其所吐之肺腑言论激情仍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铭记历史之责任,不忘珍惜时光,发愤图强为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文章开始第一段以“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节序之更来展示自然之生机盛衰之万态来引青春至无限美好,“彼幽闲贞静之青春,携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飘然贡其柔丽之姿于吾前途辽远之青年之前,而默许以独享之权利”。

他说青年者肩“高尚之理想,圣神之使命,远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青年之辈当“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浃浴青春之恩泽,永续青春之生涯”,我、家庭、国家、民族乃青春之我、青春之家庭、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而第一段最后一句则以“不枉于遥遥百千万劫’,相通逅于无尽青春中之一部分空间与时间,为下文青春的“有限无限”做伏笔。

文章第二段以“块然一躯,渺乎微矣。

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诚然人之躯与宇宙犹沧海一粟,又问则“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李大钊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回答应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

如果宇宙有尽,即使我们有彭祖、老聘之寿,甚至寿同宇宙,也不能永享青春宇宙之福,如其无尽,吾人就能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之无尽之宇宙并进,又何不能永享宇宙之青春?若问宇宙果真为有尽与无尽,当问宇宙是否有开始与终结。

他的绝对之说宇宙为无始无终的宇宙,在空间上说是无限的,在时间上讲是无极的——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然则“若由相对观之,则宇宙为有进化者。

既有进化,必有退化。

于是差别之万象万殊生焉。

青春李大钊观后感

青春李大钊观后感

青春李大钊观后感以前提起李大钊,就知道他是个伟大的革命先驱,可看了这部剧才真正像穿越时光隧道一样走进了他的青春岁月。

李大钊年轻的时候那股子冲劲,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

剧里一开场,就感觉那个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大钊站在时代的浪潮中,眼睛里闪着对新思想、对拯救国家的渴望。

他在校园里,和同学们探讨学问,那些激情澎湃的辩论场景,让我仿佛也置身其中。

他就像是一颗火种,在周围的同学里不停地传播着进步的思想。

我当时就想,这哥们儿太酷了,有想法就要大声说出来,而且还得让所有人都听见。

他的青春,那可真是没有一点虚度。

人家没有成天想着怎么吃喝玩乐,而是满脑子都是怎么让国家强大起来。

看着他为了寻找救国之路,到处奔波,读书读到深夜,写文章写到手指酸痛,我都有点自惭形秽。

我在他那个年纪,还在纠结今天吃什么玩什么呢,人家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了。

而且啊,他对待朋友那也是真诚得没话说。

在剧中,他和朋友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有困难的时候,大家一起想办法,谁要是有了动摇的想法,他就会像个知心大哥一样去鼓励、去开导。

这种友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就像黑暗中的星光一样珍贵。

李大钊的爱情也很让人感动呢。

他和他的妻子,虽然没有那些花前月下的浪漫桥段,但是在生活中的相濡以沫、互相支持,也是一种独特的爱情。

妻子理解他的理想,默默为他打理家庭,让他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去追求革命理想。

这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青春真正的模样。

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不是用来扮酷耍帅的,而是应该像李大钊那样,充满热血、充满理想、充满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他就像一个标杆,让我明白了在自己的青春里,也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不能光想着自己那点小利益,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看看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

看完这部剧,我感觉自己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以后再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就想,李大钊那个时候的困难比我大多了,他都能勇往直前,我为啥不行?我也要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努力活出精彩,哪怕不能像他一样做出那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要让自己的青春充满奋斗的痕迹,不负韶华啊。

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列强凌辱中国的大门,也开启了中国人觉醒自强以求振兴中华的时代,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重重积弊在世界与中国不平等的对话中一览无遗。

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为了一个青春中国的诞生而苦苦探索,有对封建制度改革的康梁,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大臣,有怀着太平天国美好理想的洪秀全,也有冀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至后来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的中国共产党人…这其间,由于他们各自的出身经历学历不尽相同,他们心目中的青春中国也不会一样,因此他们就在各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为中国的崛起奔走呼号,甚至是付出生命。

我想,在今天,在那段屈辱的岁月已经一去不返的今天,在崭新的中国诞生已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再来翻看历史这泛黄的一页,他们的人生选择,历经了百年历史的涤荡后,固然有对有错,但他们每个人走出的都是一条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为了理想中国的诞生而矢志不渝奋斗终生的崇高的人生道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他们以及他们的选择都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

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写下这篇不朽的《青春》时,尚留学日本,当时中华民国成立已近五年,虽然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被推翻,但中国远未成为青春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列强觊觎,有为振兴中华而披肝沥胆的爱国志士,也有趁国乱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汉奸卖国贼之流,被国人寄予厚望的的辛亥革命并没能彻底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辛亥革命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人再度陷入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彷徨甚至是悲观之中。

就在此时,李大钊提出了创造青春中国的主张,他认为一个青春中国的诞生,必当在白首中国彻底灭亡之后,他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旧传统旧势力采取了彻底破坏而后抛弃之的态度。

我想,李大钊之所以能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创立中国共产党,与他头脑中的这种要与旧势力旧政体决裂的思想有很大关系。

而创造一个青春的中国,在李大钊看来,能担此重任的,只有蓬勃向上的中国的青年们,因为只有青年才有锐意进取的新思想,才有革除旧弊的胆识和勇气,才有艰巨的革命斗争所需要的青春活力,所以,他在《青春》一文中大声疾呼,中华是否能回春再造,衰老的民族是否能变成青春的民族,关键系乎青年之自觉如何耳!那么,青年如何才能担此重任呢?李大钊认为,青年一方面应当不断摆脱已成的各种观念的束缚影响,包括自我的束缚和客观现实的束缚。

李大钊青春诗朗诵报幕词

李大钊青春诗朗诵报幕词

李大钊青春诗朗诵报幕词
青春就像是那蓝天上的白云,天真无暇。

青春是有限的,一定要好好珍惜。

何为青春?是那自由奔放的滔滔江水?是那广阔无边的大海?
我想不是,青春就是杯浓啡咖,虽可以使人精神为之振奋,但仍不免有丝丝的苦涩。

青春就是一株无名的小草。

它虽不怎么起眼,却经得起风吹雨打。

青春就是一把未开锋的宝剑。

只会越磨越利。

我拥有青春,所以我赞美青春,我要用我嘶哑的喉咙来歌颂青春。

青春就是一个金光四溢的太阳,给大地带了无限的生机,它也将因它的起起落落而更加的让人怀念,让人无法忘记。

下面请欣赏由xxx带来的诗朗诵《青春》。

李大钊的“青春”人生观

李大钊的“青春”人生观

作者: 杨波
出版物刊名: 许昌学院学报
页码: 39-41页
主题词: 李大钊;人生观;袁世凯;青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北洋军阀;思想基础
摘要: <正>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沦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理人袁世凯之手,中国社会又陷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

在政治上,袁世凯为了巩固其反动的统治,采用暗杀手段排除异已,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并积极向帝国主义出卖中国的主权,以谋求帝国主义对其独裁统治的支持:在思想上,袁世凯则大力提倡尊孔复古的封建主义文化,。

青春李大刈朗诵文稿

青春李大刈朗诵文稿

青春李大刈朗诵文稿
《青春》
李大刈朗诵
今夜月光辉灿烂,晶莹如水,柔媚如绣,散发着缠绵悠扬的情思。

这是一片安详的夜舞,让我们仰望,令人陶醉。

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月圆之夜,我们聚在一起,尽情颂着青春的歌谣!
青春!它是一种无比激情的赞歌,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深厚真情的热诚,是人们的智慧梦想,是前进的强有力的动力,是无以伦比的伟大贡献!
青春!它是一种洒泪的温情,是一种心动的甜美,是一种思念的温暖,是一种真诚的深情,是一份无止境的梦想,是一种永恒的爱恋!
让我们鼓起勇气、奋起直追,无悔地奔向自己的梦想,把无边的梦一步步实现,刻下人生最美的篇章;让我们涌出赤条条的激情,共同分享快乐,结下无怨无悔的友谊,让一路的风景永流传;让我们豪迈地对世界说:我们在这里,心无畏惧,勇往直前,为社会贡献忘我的一份真情!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紧握双手,用志士仁人的心,把握青春的梦,唱出歌声,扬起青春的风帆,谱写青春的乐章,昂扬着头腾飞,在这无比璀璨的月圆之夜,共同宣誓为青春歌唱!
让我们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青春的环境里,跃跃欲试,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闪耀着青春的光辉!
让我们一起把青春的朝气奉献出去,一起把青春的激情昭示出去,一起把青春的爱心洒满大地!
我们永不言弃!永不言败!
再次大声宣告:我们在这里,为青春歌唱!。

重读李大钊的《青春》

重读李大钊的《青春》

重读李大钊的《青春》作者:王蒙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8年第03期重读李大钊之《青春》,热泪盈眶。

先知先觉的中国知识分子,高举青春的大旗,颂少年之中国,歌青春之伟力,办《新青年》杂志,为古老中国再造重生,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也期待着当初少年精神、青春精神的回归、重现与发展。

李大钊此文,从自然界的春天讲到了人的生命的青春,并且把青春解释阐发为理想、使命、责任……这也是天人合一观念之时代化、革命化、神圣化。

难道,它不让今天的我们为之精神一振吗?大千本无一有。

更立不定,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谓也……故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春……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回天再造之精神也。

此之气魄,即慷慨悲壮、拔山盖世之气魄也……吾人于此,宜如宗教信士之信仰上帝者信人类有无尽之青春……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于无尽青春之域,而奏起死回生之功也?英雄志士、智者勇者讲的生死骨肉、回天再造,慷慨悲壮、振聋发聩。

这是人生观,这是如同宗教般的终极信仰,这是生命的意义与分量,而且,这种精神与气魄的青春性不再受生理年龄限制,耄耋之年可以返于青春,甚至还可以“起死回生”。

个人如此,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民族何尝不是这样?老而弥少,长而弥坚,成熟而弥更新,淡定而弥开拓。

这里,有中华自古以来的青春精神、少年意气、志士热血、仁人衷心,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自励,也有梁启超引用的西谚“世有三岁之翁,亦有百岁之童”之哲理。

李大钊那样的革命者,从一开始就是既弘扬传统文化,又汲取世界先进思想,进行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代精英。

白首中华者,青春中华本以胚孕之实也。

青春中华者,白首中华托以再生之华也。

白首中华者,渐即废落之中华也。

青春中华者,方复开敷之中华也。

有渐即废落之中华,所以有方复开敷之中华。

有前之废落以供今之开敷,斯有后之开敷以续今之废落,即废落,即开敷,即开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号龟年,河北乐亭人。

他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在内忧外患、风云变幻的特殊历史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摸索着救亡图存的方法,李大钊这位不朽的革命者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青春哲学在当时无不是青年们心中的灯火,在21实际的今天在观其所吐之肺腑言论激情仍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铭记历史之责任,不忘珍惜时光,发愤图强为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文章开始第一段以“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节序之更来展示自然之生机盛衰之万态来引青春至无限美好,“彼幽闲贞静之青春,携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飘然贡其柔丽之姿于吾前途辽远之青年之前,而默许以独享之权利”。

他说青年者肩“高尚之理想,圣神之使命,远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青年之辈当“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浃浴青春之恩泽,永续青春之生涯”,我、家庭、国家、民族乃青春之我、青春之家庭、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而第一段最后一句则以“不枉于遥遥百千万劫’,相通逅于无尽青春中之一部分空间与时间,为下文青春的“有限无限”做伏笔。

文章第二段以“块然一躯,渺乎微矣。

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诚然人之躯与宇宙犹沧海一粟,又问则“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李大钊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回答应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

如果宇宙
有尽,即使我们有彭祖、老聘之寿,甚至寿同宇宙,也不能永享青春宇宙之福,如其无尽,吾人就能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之无尽之宇宙并进,又何不能永享宇宙之青春?若问宇宙果真为有尽与无尽,当问宇宙是否有开始与终结。

他的绝对之说宇宙为无始无终的宇宙,在空间上说是无限的,在时间上讲是无极的——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然则“若由相对观之,则宇宙为有进化者。

既有进化,必有退化。

于是差别之万象万殊生焉。

惟其为万象万殊,故于全体为个体,于全生为一生。

个体之积,如何其广大,而终于有限。

一生之命,如何其悠久,而终于有涯。

”从绝对的角度说,李大钊说无为无限、无终、无始,从相对的角度说,李大钊说有限、有终、有始。

以“无有”和“绝对相对”的统一。

“周易”是什么?他有独特的看法,周是常住义、普遍义,易以变易为义,圣人之心是常住的、普遍的,周与易之体用关系即圣人之心与变动不居之大千世界之关系。

圣人对变动不居之大千世界“独能以忧患之心周之,”于大千变化之中无不遍之,“世界自见其易,而圣人时得其常”,此为周易。

李大钊对“周易”之诠解虽费周折,然意义独到,不落凡尘,令人耳目一新。

“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

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回天再造之精神也。

此之气魄,即慷慨悲壮、拔山盖世之气魄也。

惟真知爱青春者,乃能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

惟真能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者,乃能具此种精神与气魄。

惟真有此种精神与气魄者,乃能永享宇宙无尽之青春。


第三段以“一阴一阳”用成毁、阴阳来说明天地变化之理,有生即有死,有盛即有衰,有阴即有阳,有否即有泰,有剥即有复,有屈即有信,有消即有长,有盈即有虚,有吉即有凶,有祸即有福,有青春即有白首,有健壮即有颓老”。

“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

吾人有现在一刹那之地球,即有现在一刹那之青春,即当尽现在一刹那对于地球之责任”,青春之责也。

第四段李大钊以生物学家和宗教信士对比览看人类生活,而后“又吾人于此,宜如宗教信士之信仰上帝者信人类有无尽之青春,更宜悚然于生物学者之旨,以深自警惕,力图于背逆自然生活之中,而能依人为之工夫,致其背逆自然之生活,无异于顺适自然之生活。

斯则人类之寿,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于无尽青春之域,而奏起死回生之功也?”自己眼光告诉人们当如何对待青春和生活。

第五段以“异族之觇吾国者,辄曰:支那者老大之邦也。

支那之民族,濒灭之民族也。

支那之国家,待亡之国家也”写当时外人如何看我中华民族,有毅力是见证民族生存起浮盛衰,“吾之国族,已阅长久之历史,而此长久之历史,积尘重压,以桎梏其生命而臻于衰敝者,又宁容讳”如今中华落后但是不必为此感到什么,“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提出了青春再造青春中国之说,后文又指出青春中国的希望在在青年,“从此广植根蒂,深固不可复拔,不数年间,将见青春中华之
参天蓊郁,错节盘根,树于世界,而神州之域,还其丰穗,复其膏腴矣。

则谓此菁菁茁茁之青年,即此方复开敷之青春中华可也”。

最后一段则以秦政、汉武、美国富豪为例,“人之生也有限,其欲也无穷,以无穷之欲,逐有限之生,坐令似水年华,滔滔东去,红颜难再,白发空悲,其殆人之无奈天何者欤!涉念及此,灰肠断气,厌世之思,油然而生。

贤者仁智俱穷,不肖者流连忘返,而人生之蕲向荒矣,是又岂青年之所宜出哉”呼吁青年珍爱青春,勿追虚无飘渺的事物,“力之不足福人,以视黄金,又无差等。

而以四十年之青春,娱心不过三日,悼心悔憾,宁有穷耶?夫青年安心立命之所,乃在循今日主义以进,以吾人之生,洵如卡莱尔所云,特为时间所执之无限而已。

”“贪来世之乐与青春,而迟吾现世之乐与青春,固所不许。

”“青年之自觉,一在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进而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

结尾时“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寄以后望。

纵观全文,李大钊的青春哲学旨在发扬生命力,再造中国青春之期,他批判尊孔复古思潮是为将当时人的关注目光从古代拉向现实之中国,要求青年发起生命力创造历史创造新中华。

中国的希望就是具
有创造力之青年。

他的青春哲学对世界对人对社会的思考使他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的高远前瞻的世界眼光,从青春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发展之必然,青春哲学是走走向马克思主义必由之路,是与时俱进的先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