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量水电站生态流量
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标准

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标准
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标准是为了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而制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标准的参考:
1. 国家标准:不同国家针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以中国为例,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和区域特点,制定了《水电站生态流量管理技术导则》等相关标准来规范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要求。
2. 国际标准:国际上也有一些组织或标准制定机构提供了相关的指导,如国际河流河口委员会(ICOLD)和国际河流保护委员会(IFR&P)等,他们制定了下泄流量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指南。
下泄生态流量的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水电站规模和河流生态系统状况而有所不同。
然而,一般而言,下泄生态流量应满足以下原则:
维持河流流量:下泄流量应确保足够的水量维持河流的自然流量,以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
模拟自然水文条件:下泄生态流量应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水文条件,尽量模拟河流在自然状态下的水量、速度和频率。
季节变化:下泄生态流量应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以
适应不同季节对生态系统的需求。
保留水体的连通性:下泄流量应确保河道的连通性,使得河流与其河岸湿地、洪泛平原等水体相互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确切的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标准可能因地区、具体项目和法规要求而有所不同。
强烈建议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政策,以及与相关专业机构和环保部门的协商,确保在水电站运营过程中合理实施下泄生态流量控制,并尽量减少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水电生态流量经验做法

小水电生态流量经验做法
小型水电站在运营过程中应考虑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河流生态流量的经验做法如下:
1. 生态流量评估:在小水电站建设前,进行河流生态环境评估,确定合适的生态流量。
该评估应考虑河流的生态需求、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当地环境立法的要求。
2. 确定最低生态流量: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每年和每天的最低生态流量,保证河流中的水生生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迁移通道。
3. 安装流量监测设备:在水电站的上游和下游设置流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河流的水位和流量情况,确保生态流量达到预定目标。
4. 定期水流调节: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对水电站的运行进行调整,确保每天和每年的生态流量得到满足。
5. 灵活管理操作:针对干旱季节或水流需求变化较大的情况,可以采取灵活的管理措施,如降低发电量或调整发电时间段,以确保最低生态流量。
6. 建立监测与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对生态流量的情况进行定期报告,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
这些经验做法可以帮助小水电站在保证发电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具体操作。
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及在水电站的应用

四川水利2020 No 6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及在水电站的应用严茂强,卢兴,印小军,牛彤(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1800)㊀㊀ʌ摘㊀要ɔ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由现地监测单元㊁视频监视㊁通信传输㊁云服务监测平台组成,可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服务㊂㊀㊀ʌ关键词ɔ水电站㊀生态流量㊀云平台㊀在线监测㊀㊀中图分类号:TV737ʒX835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2095-1809(2020)06-0146-03㊀㊀政府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农村水电的发展,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也缓解了当时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㊂然而近年来,在小水电急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来㊂小水电虽是清洁能源,但在我国,限于早期的技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限制,虽然一部分符合环保要求,但不能满足生态保护功能,没有考虑下游河道泄放问题,导致枯水期部分河段枯竭,影响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或生产生活用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㊂1㊀生态流量及在线监测系统简介生态流量 是为了保障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维持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不因河道减水脱流造成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保持下游河道生物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内在平衡的最小河道流量㊂水电站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由现地监测单元㊁视频监视㊁通信传输㊁云服务监测平台组成㊂为流域生态保护㊁水文水资源等监管部门提供服务㊂2㊀生态流量测流方式按照水电站开发类型,遵循经济性㊁技术合理的原则,保证下游河道的最小下泄流量,有以下几种测流方式㊂㊀2 1㊀通过引水系统改造泄放流量(1)渠道引水式电站:在渠道过大坝后的适当位置修建渠道或安装水管往下游河道泄放流量,通过明渠或管段式流量计测流㊂该方式改造工程量较大,改造后泄放效果较好㊂(2)隧洞引水式电站:利用原有靠近大坝的支洞开挖堰槽或安装放水管向下游河道泄放流量,通过明渠或管段式流量计测流㊂该方式改造工程量较大,改造后泄放效果较好㊂㊀2 2㊀通过泄洪闸小开度泄流对筑坝式电站:可通过开启大坝闸门并根据水位调整闸门开度,向下游河道泄放流量㊂闸门泄流流量通过公式计算确定㊂该方式改造工程量较小,改造后泄放效果较好㊂㊀2 3㊀通过溢洪道闸门改造泄流通过改造溢洪道工作闸门,根据水文勘测计算设置门中门或舌瓣门,并增设启闭设备,向下游泄放流量㊂闸门泄流流量通过公式计算确定㊂该方式改造工程量较大,改造后泄放效果较好㊂㊀2 4㊀通过大坝放空设施改造泄流利用大坝原有底孔设施并对其进行改造,实㊃641㊃㊀2020 No 6四川水利现向河道泄放生态流量㊂根据实际改造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流设备㊂㊀2 5㊀设置生态基荷或采用反调节调度泄流坝后式电站可通过机组发电放水满足生态下泄流量,通过基荷或反调节调度泄放水量㊂可以通过机组流量曲线查询下泄流量㊂该方式改造工程量比较小,但机组出现问题时会造成下泄流量短时的中断㊂㊀2 6㊀安装生态机组根据电站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安装小容量的生态机组承担生态下泄流量泄放任务㊂可以通过机组流量曲线查询下泄流量㊂该方式改造工程量非常大,机组出现问题时会造成下泄流量短时的中断,水的利用率非常高㊂㊀2 7㊀通过机组旁通管改造泄流在机组进水控制阀旁通管上开孔引放水管等向下游泄放流量㊂通过管段式流量计测流㊂该方式改造工程量适中,改造后泄放效果较好㊂㊀2 8㊀增设大坝放水设施在大坝适当位置安装倒虹吸管㊁抽水系统㊁泄流通道等设施,从大坝取水泄入下游河道,满足生态流量要求㊂根据实际改造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流设备㊂该方式改造工程量适中,改造后泄放效果较好,对大坝基本无影响㊂3㊀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架构、组成和功能㊀3 1㊀系统架构各水电站结合自身情况选用合适的泄流方式,根据泄流方式不同选取合适的测流设备㊁视频设备㊁监测终端设备,并将相关数据㊁视频图像进行存储㊂通过广域网将数据㊁报警信息及视频图像上送至监管平台,可通过就地或远程调阅相关数据㊁报警信息及视频图像㊂水电站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由现地监测单元㊁视频监视㊁通信传输㊁云服务监测平台组成,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㊂图1㊀水电站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架构㊀3 2㊀系统组成(1)现地监测单元:数据采集处理终端㊁水位计㊁闸位计㊁流量计(管段㊁明渠式等)㊁视频摄像机等;(2)网络传输:路由器㊁局域网㊁专线或宽带等;(3)(云)平台:(云)服务器㊁生态流量系统监测平台等㊂㊀3 3㊀系统功能云服务监测平台提供多种灵活的接入方式,对接入测站进行统一分层级分权限管理,能够实时查看和监测现场生态流量信息㊂云服务监测平台还可便捷地进行功能扩展,提供水电站㊁水文水资源等工况数据监测服务㊂(1)实时监测:实时监测相关电站的基础数据,并通过广(局)域网将数据上送至生态流量监测(云)平台,通过预留接口与监管部门共享数据,企业可通过云平台在手机端或PC端进行数据查询,对水电站的生态流量实施远程自动监测报警㊂(2)统计结果分析:对生态流量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供对水位㊁流量㊁闸门开度等相关数据的展示分析,对超限值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生态流量数据分析报表㊂(3)视频监控:利用视频服务器实现远端视频摄像机的集中管理,可通过手机端或PC端查看生态流量实时视频,对各水电站生态流量数据及视频画面实现统一管理㊂(4)GIS系统:通过GIS地图查看各站点的生态流量分布,可以筛选指定区域的电站情况㊂㊃741㊃严茂强,卢兴,印小军,牛彤: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及在水电站的应用2020 No 64㊀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实施过程中由于前期设计不合理㊁施工过程不规范等造成测流数据不准或波动较大㊂㊀4 1㊀管段式测流一般管段式流量计安装有如下规范㊂(1)安装距离应选择上游大于10倍直管径㊁下游大于5倍直管径以内无任何阀门㊁弯头㊁变径等均匀的直管段,安装点应充分远离阀门㊁泵㊁高压电和变频器等干扰源;(2)对于开口或半满管的管道,流量计应安装在U型管段处,保证满管;(3)选择充满流体的材质均匀质密㊁易于超声波传输的管段,如垂直管段(流体向上流动)或水平管段㊂图2㊀传感器安装与示例㊀㊀现场普遍存在预留管段无法满足上述流量计安装要求,具体有如下情形㊂(1)管段流量计安装位置扰流比较大,未遵循 前十后五原则 ;(2)测流管段未做U型处理,造成非满管测流㊂㊀4 2㊀明渠测流采用明渠方式的现场普遍存在水流不稳,断面不规则的情况㊂一般明渠式流量计安装规范有:明渠测流要求渠段顺直,水流及断面稳定,无沙洲㊁无崩岸㊁无回流㊁无死水㊂5㊀应用案例雅安某电站生态流量监测采用我司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泄洪闸小开度泄流,通过公网将视频信息及流量上送至云平台㊂㊀5 1㊀监测系统概述该电站各大坝采用固定一扇闸门作为生态流量泄放口,闸门采用固定无调节方式泄放生态流量㊂充分利用电站原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闸前水位根据流量曲线查表校核流量数据㊂在大坝泄放口安装视频监控,采集生态流量泄放视频,通过Internet将视频及流量数据上送至水务局监管平台㊂同时,将生态泄放流量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企业云,作为历史资料保存备查㊂㊀5 2㊀系统构成及设备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通信采集设备㊁数据分析与监控系统㊁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及远程数据管理中心㊂各子系统在各自体系当中相互合作,协助运行,以确保整个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㊂系统主要设备组成情况㊂(1)数据通信采集设备:主要包括遥测水位计㊁闸位计㊁视频摄像头㊁视频录像机㊁RTU智能终端㊁避雷设备㊁设备保护箱;(2)数据分析与监控系统:监控软件(数据+视频)㊁流量水位监测数据库㊁交换机㊁PC机;(3)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英特网㊁数据库管理系统;(4)远程数据管理中心:生态流量监测平台㊁云服务器㊁交换机㊁PC机㊂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流方式,并遵循流量计的安装要求进行设计㊁实施㊂6㊀结语相信经过各地政府对小水电的大力整治,在不久的将来, 生态流量 这一环保概念会逐步在全国普及,通过生态系统流量下泄管控,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实现生态平衡的恢复㊂ʏ㊃841㊃。
科技成果——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与监控技术

科技成果——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与监控技术技术开发单位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对应需求区域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技术成果简介该技术集图像识别、流量换算与信息传输技术于一体,采集流量泄放图像,建立泄放设施的“下泄流量Q-图像特征值P”关系模型,对监测设备采集的图像或发电状态进行智能识别,换算为下泄流量值,并通过视频画面对水电站是否泄放或足额泄放生态流量进行智能判断与自动报警,支持不同场景的自学习,提高生态流量泄放识别精度。
将数据远程传输到监管中心,实现生态流量实时监控,形成实用的水电站生态流量智慧监管技术。
主要性能指标1、可接入摄像机、流量仪、闸门开度仪、水位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功率变送器等数据,具备计算、存储、传输、报警通知等功能。
2、在现地获取摄像头信息,将生态流量数据及时间戳打印在截图上,图片存储容量至少满足3个月的存储,保存及上送时间间隔最小不高于5分钟。
3、定时主动将带有时间戳及生态流量数据的图片上送至监管平台,保存及上送时间间隔最小不高于5分钟。
4、图像识别流量的准确度达90%以上。
5、支持WAN/LAN、ADSL、GPRS、4G、WIFI、GPS等,满足不同环境下对远程通信的需求。
6、支持4个RS232接口、3个RS485接口、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8路模拟量输入接口(12位AD、支持4-20mA电流或0-5V电压信号)、4路继电器输出、5路电源输出(外设供电)。
7、软件系统故障率:小于3%。
应用范围适用于单个农村水电站或梯级开发的农村水电(群)的生态流量泄放与监控。
技术特点可进行远程参数设臵、软件更新;具有自动重连功能,在网络中断后,可自动重新联网,主动与监管平台建立链接并传输数据。
应用成本管理成本降低15-30%,水电站管理人员监管效率为1000座/(人·年)。
典型案例案例1:在缙云县的城南水电站得到实施应用,通过闸门开度仪、水位传感器等应用该技术实现生态流量在线检测,替代常规的生态流量监测设施,有效节省测量及传输成本,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小型水电站生态流量确定技术导则

小型水电站生态流量确定技术导则
小型水电站生态流量确定技术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流量评估:通过对水电站所在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河流的生态系统特征和河道水文条件,确定合理的生态流量范围。
2. 水电站水力资源评估:对水电站的水力资源进行评估,包括流量变化、水位变化等,确保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不会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3. 保护重点区域划定:根据河流的生态系统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分布情况,确定河道中的重点保护区域,对这些区域设置相应的生态流量保护要求。
4. 调水方案制定:根据水电站的出力需求和生态流量要求,制定合理的调水方案,在满足水电站运行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河流生态系统。
5. 定期监测与评估:对水电站的生态流量实施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水电站运行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6. 公众参与与沟通:在确定生态流量过程中,重要的是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参与,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
总之,小型水电站生态流量确定技术导则需要综合考虑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水力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水电站的运行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同时,公众参与和透明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水电站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水电站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水电站生态流量计算方法这档子事儿!你说这水电站啊,就好像是大自然的一个大力士,它能发电给咱带来光明和便利,但要是没搞对生态流量,那可就麻烦啦!啥是生态流量呢?简单说,就是要保证河流里有足够的水,让那些小鱼小虾啊、水草啊能好好生活,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呢。
就像咱人每天得喝够水才能精神,河流也得有足够的“水粮”呀!那怎么计算这个生态流量呢?这可有不少门道呢!咱可以用一些公式啥的,根据河流的特点、水电站的规模等等来算。
比如说,有一种方法是根据多年的水文数据来估算,就好像你知道一个人过去几年每天吃多少饭,就能大概估摸出他以后每天得吃多少差不多。
还有啊,咱得考虑到不同季节的需求呢。
夏天河水可能流得快,冬天可能就少了,那生态流量也得跟着变一变呀,不能死板地就用一个数。
这就好比你冬天穿厚棉袄,夏天穿短袖,得应季嘛!再说说类比吧,计算生态流量就像是给河流这个大“身体”开个合适的“药方”。
药量少了,治不好病;药量多了,又可能有副作用。
得刚刚好,才能让河流健康又快乐地流淌。
而且啊,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算好的。
得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就像老中医看病,得摸准了脉才行。
要是算错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河流干涸了,生态破坏了,那咱不就成罪人啦?咱还得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呢。
如果河流边上有很多农田需要灌溉,那是不是得留一些水给人家呀?不能光想着水电站自己呀!这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得互相照顾嘛。
总之啊,水电站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得细心、得用心、得有责任感!咱可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把大自然给伤了。
咱得让水电站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大家都行动起来吧,一起保护好我们的河流,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美丽的河流、丰富的生态。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难道不是吗?。
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实施方案1.系统需求近年来,水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由此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水电站因下泄流量不足而造成部分河段在部分时段内河道减水、脱水甚至干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的正常生态功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保证水电站下泄流量能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小水电站对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是指为满足维持区域河道的基本生态功能和群众生产生活及其它用水需求,所需要区域内水电站下泄的最小流量通过网络视频图像监控技术来实现对水电站下泄流量的实时视频图像监控,同时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坝后水位、流量等数据实时传输回监控中心,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水平的准确性,使水资源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富有成效。
2.解决方案2.1.功能需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系统对技术、功能、性能等具体需求归纳如下:(1)系统能实现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完整的功能:包括对下泄流量视频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切换、控制、显示/监听、分配、存储和回放等;(2)系统建设在3G/4G移动通信网与有线网络相结合基础上,确保系统中视频图像、音频数据、报警信息和水位流量数据等畅通传输;支持可插拔3G/4G 通信模块,支持各种3G/4G制式;并向下兼容相应的2G网络环境;(3)系统要求各个水电站视频及音频信号能够实现水电站本地监控录像,实时通过水电站本地监控中心传输至区水务局监控中心;(4)系统要求坝后水位、流量数据实时传输至区级监控中心,实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区水务局监控中心;(5)中心管理平台实现分级部署,在本地水电站部署单机版中心管理平台软件(可选),在区水务局监控中心部署Web版中心管理平台软件,实现对各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的实时在线水位、流量和视频图像监控。
(6)系统能开放数据接口,实现与环保局、国土局、气象局等其它相关单位等的资源共享。
(7)实时监控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变化,当低于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下限值时进行报警提示,同时结合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对河道画面进行抓拍并上传至区级监控中心。
水电工程测绘中的量测与监测方法

水电工程测绘中的量测与监测方法水电工程是指利用水来产生电力的工程,而测绘是指用各种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
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准确测绘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本文将从测量和监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介绍水电工程测绘中的量测与监测方法。
一、测量方法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水电工程测绘的基础,通过获取水电站和水库周围的地形数据,可以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规划。
常用的地形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和激光雷达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可以获取地形的高程和平面坐标信息,GPS测量可以用于测量较大范围的地形数据,激光雷达测量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形数据。
2.水位测量水位测量是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用来监测水库的蓄水情况和水位变化。
常用的水位测量方法包括浮子水尺法、压力水位计法和声纳水位计法等。
浮子水尺法通过在水中浮放一个测量尺度的浮子,测量浮子下沉的深度来得到水位信息。
压力水位计法则是通过测量水压变化来计算水位。
声纳水位计法则是利用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水压变化来测量水位。
3.坝体变形测量坝体变形测量是用来监测水坝结构的变形情况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坝体变形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测斜仪测量和位移传感器测量等。
水准测量可以用来测量坝体的垂直位移;测斜仪测量可以用来测量坝体的倾斜角度;位移传感器测量可以用来测量坝体的水平位移。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可以及时监测到坝体的变形情况,确保水坝的安全性。
二、监测方法1.水位监测水位监测是水电工程监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监测水库的水位变化以及确定蓄水量。
常用的水位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自动测量系统和人工定期测量等。
遥感监测是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获取水面的图像数据,从而得到水位信息。
自动测量系统则是通过安装水位传感器和数据传输设备来自动采集水位数据。
人工定期测量则是由测量人员定期前往水库现场进行水位测量,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水位数据。
2.坝体监测坝体监测主要用来监测坝体结构的变形情况,早期的坝体监测主要依靠人工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QX-HP水电站专用雷达明渠流量计技术原理:300W-QX-HP型雷达流量计是一款专门为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开发的高性价比雷达流量计。
300W-QX-HP雷达明渠流量计工作原理是以物理学中的多普勒频移效应为基础,当水流运动时将与流量计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仪器所发出的雷达波信号产生频率的偏移,频率的偏移和水的流速成正比,通过测量频率偏移测量水体的流速,再利用脉冲雷达测得水位、结合断面数据计算出动态过水面积,根据测量的流速和过水面积计算出瞬时流量。
雷达明渠流量计由雷达流速仪、雷达水位计和流量计算终端组成。
雷达明渠测流系统从水力学明渠均匀流理论出发,利用雷达波以非接触方式同步测量断面水位和水体表面流速,表面流速经模型计算后可获取断面平均流速,后采用传统流速面积法计算出测流断面流量和水量。
Vm=V*K
Q=Vm*A
技术特点:非接触式明渠(包括天然河道)测量方式、安装维护便捷、不受水质和漂浮物
影响、不破坏水流态、测量速度快可保证较高精度,寿命长。
应用范围: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测,适应于规格和不规则断面、雷达测流系统可实现明渠、天然河道流量、水量数据的全天候自动采集与实时监控。
解决问题:1、解决了传统转子流速仪测流方法劳动强度大、时效性差、不能在线测流的问题,实现了明渠(包括天然河道)全自动化在线测流;2、解决了人工测流精度低的问题,一致性差的问题;3、解决了水质和漂浮物对接触式测流仪器影响的问题;4、解决了接触式流量计在水电站应用施工难度大、安装选址困难的问题5、解决了水电站泄洪时冲击力大、接触式仪器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参数:
流速传感器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 0.15~20.00 m/s(与水流情况相关)
●测量精度: ±0.02 m/s
●雷达扩散波束角:12-24°可调
●自动垂直角度补偿: 精度±1°;分辨率±0.1°
●流速雷达波覆盖范围:50米
水位传感器技术参数:
●水位计类型:超声波
●发射频率:20-300KHz
●测量范围: 10m
●测量精度: ±0.3%F.S
●分辨率: 1mm
●盲区:<0.4m
●防护等级: IP67
整机技术参数:
●配置软件:可通过配置软件显示和传输水位、流速、流量、累计水量、过程线等图表●流量计算:内置雷达测流水力模型进行进行流量计算,支持自动测流模式
●扩展性:可同时接入多个雷达流速传感器构成阵列式雷达测流系统
●USB接口:具有USB接口连接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测流断面参数输入和导入导出功能
●设置功能:支持标准断面和非标准断面录入、可预置雷达实测流速和断面平均流速函数
关系,并计算流量;
●环境适应性:温度:-40~+85℃;湿度:≤95%。
●波特率:1200-115200可调
●供电电压: 9-24V DC
●工作电流:~150 mA @12V DC
●待机电流:~80mA @12V DC
●接口类型:RS-485/RS-232通讯接口(定制)
●通讯协议 MODBUS RTU
●安装方式:流速水位一体或分体式安装,支持吊装和壁装并自带安装配件
●资质:具有《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质量合格
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