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专业编写: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申请报告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环评报告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商业计划书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设计咨询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XXX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拟设立XXX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人:XXX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办公室申报时间:XXXX年XX月国家林业局制一、基本情况公园名称XXX国家级森林公园申请人XXX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办公室通讯地址邮编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公园所属行政区域公园的地理坐标、四界范围和规划面积拟建的XXX森林公园由树山生态园艺休闲区(193公顷)、阳山森林生态康复区(350.2公顷)、鸡笼山森林保育体验区(116.6公顷)、大石山森林文化保护区(135公顷)、阳山森林培育观赏区(235公顷)5区组成,公园规划总面积1029.8公顷。

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6′43″~120°29′08″,北纬31°19′34″~31°22′27″。

四界范围包括阳东林场1林班1-8小班、2林班1-24小班、3林班1-7小班,面积181.5公顷,合2723亩;浒墅关经济开发区1林班1、2、4、6-12、14、15、17-20、24、25小班、原浒关1林班22-28小班,面积250.2公顷,合3753亩;通安镇1林班30-48、50-56、60-66、68-80小班,面积308.1公顷,合4621.5亩;东渚镇1林班51-68小班,面积173公顷,合2595亩;通安树山村1-11村民小组民居、耕地等面积117公顷,合1755亩。

上述林班涵盖森林公园的全部林地,林地范围是沿山脚线闭合,公园内其他耕地或建设用地不在上述林班范围。

公园内森林覆盖率88.64%原始林面积无次生林面积480.9公顷人工林面积431.9公顷公园内林地面积912.8公顷国有林地面积181.5公顷集体林面积731.3公顷其它林地面积无二、重点森林风景资源2.1.重点森林风景资源基本情况古杨梅林:主要分布在主景区山体中下部,上层建群种为杨梅,下层建群种茶树、乌饭树等。

面积12公顷,百年以上的杨梅树52株,分布呈离散状,其中300年以上树龄1株,地径312厘米,冠幅20×21米,200~300年树龄的2株,100~200年树龄的49株。

某新建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某新建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某新建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第1章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某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项目1.1.2 建设性质:新建1.1.3 项目单位:某县某综合林场1.1.4 项目负责人:某1.1.5 建设地点:某国家森林公园1.1.6 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区域涉及公园某坝、挂宝岭、猴子峡、椒园子四大景区,主要开展景区景点、服务管理设施、基础设施、景林与环保工程等建设项目。

1.1.7 建设期限:5年。

1.1.8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总投资2992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资金19055万元,申请国家政策性项目资金8865万元,企业自筹2000万元。

1.1.9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带动某县北部山区某乡、诺水河镇、两河口乡所有农户脱贫致富,每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可增加3000余元,直接增加就业人数超2000人,尤其是对秦巴山区连片困难地区扶贫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2.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1.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1.2.6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2.7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秦巴山区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规划》(2012——2015)1.2.8《四川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1.2.9《某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总体规划》(2012—2015年)1.2.10《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11《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1.2.12《巴中市旅游业发展规划》1.2.13《某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2.14《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1.3 建设单位概况1.3.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某综合林场居于某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258人,平均海拔1600米,距某县城115公里,隶属于某县林业局管理的国有企业,经营总面积7万余亩,经过40余年的累计投资,现拥有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林木资产累计1亿余元,修建办公楼、招待所以及商贸用房1万余平方米。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提要项目名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主管单位:**县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县林业局法人代表: (**县林业局局长)建设期限:3年,即2007-2009年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主要建设容包括修建各类道路,总长27.3km;设臵安全防护栏548m,景点围栏1500m,河床整治12.3km,河堤修建19km,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设备设施;给排水设施设备主要建设100m³’蓄水池2座,给排水管道l0km;架设供电线路共26km,购臵变压器7台,架设通讯线路10.5km,购臵电程控交换机1套:建设污水处理点3处,垃圾收集点5处,水所2处,环保冲式厕所13座,垃圾箱240个,垃圾处理场l处;绿化美化面积20000㎡,种苗基地1处;公同牌坊门l座,主景区出入口大门2座,围墙100m,游客接待中心400m。

,停车场4300㎡,广场2900㎡,游客休息桌凳40套,办公及会议室桌椅80套,各种标牌共1 50个,休息廊470㎡、亭6座,堂1座,厅3座,各种景观台共1270㎡及其它旅游服务和管理基础设施;购臵清洁车1辆,吸污车1辆,生产用车2辆,生活用车2辆;培训服务及管理人员60人次。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5542.6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5441.6万元,流动资金101.0万元。

效益分析: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0.23%,财务净现值953.1 万元,投资回收期11.14年;投资利润率12.1% ,投资利税率14.3%,有一定赢利能力;借款偿还期为11.83年(含3年建设期),社会效益显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人。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6)《甘肃省森林公园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7月1 8日省政府公布)(7)《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8)《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5132-95);(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 50298-1999):(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11)国家颁布的相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12)《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13)《**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4)**县林业局等单位提供的各种统计资料和相关文件。

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1)1.1项目由来和立项依据 (4)1.2建设某某国家森林公园的必要性 (5)第2章基本情况 (9)2.1地理位臵 (9)2.2地文条件 (9)2.3气候条件 (11)2.4水文条件 (12)2.5生物资源条件 (13)2.6社会经济条件 (17)2.7基础设施条件 (21)第3章公园风景资源调查 (22)3.1自然景观资源 (22)3.2人文景观资源 (36)3.3借景景观资源 (38)3.4旅游商品资源 (39)3.5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39)第4章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质量评定 (41)4.1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41)4.2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43)4.3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43)4.4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43)第5章公园建设构想 (48)5.1公园性质 (48)5.2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 (48)5.3功能分区 (48)5.4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预测 (49)5.5建设思路 (52)5.6建设期限与目标 (57)5.7投资估算 (58)第6章效益分析评价 (60)6.1经济效益分析 (60)6.2生态效益评价 (63)6.3社会效益评价 (64)6.4分析评价结论 (65)第1章项目背景1.1项目由来和立项依据1.1.1项目由来某某市某某县地处某某市东北端的大巴山南麓,位于川、陕、鄂交界处,因“据三省之门户曰城,扼四方之咽喉称口”而得其名,某某县是某某市东北部高山峡谷地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屏障。

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奇特的森林、草场、溪涧、峡谷、瀑布、云雾等自然奇观;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记者、摄影家到某某考察,某某县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但由于某某县所处的地理位臵较为偏僻,对外交通闭塞,社会经济较落后,其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简况(一)建设单位: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二)建设地址:**风景名胜区西神道(三)项目负责人:(四)联系电话:(五)总投资:约3亿人民币(六)建设期:3—5年三、项目简介**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著名道教圣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省**市境内汉江上游南岸,山体地质、区域峰林地貌、气候垂直变化和野生动植物融为一体,形成绚丽的自然景观,主峰天主峰海拔1612.1米,区域面积312平方公里。

自隋唐迄于北宋,不少帝王崇信道教,开始在**修建道观,明永乐十年至嘉靖年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形成气势宏大、雄伟壮观的33座古建筑群,成为当时“皇室家庙”和全国最大的道场。

一千多年来,**积淀了异常深厚、源远流长的武当文化(含道教文化、古建筑文化、武当武术及武当民俗风情文化等)。

**素以迤逦的自然风光、神秘的道教文化、惊世绝伦的古建筑群和玄妙的武当武术强烈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是我国众多旅游胜地中的一朵奇葩。

**东神道于1984年对外开放,已成为**旅游热线。

特别是2003年**省省委、省政府关于“6·17”**现场办公会议以后,赋予**县市级政府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并提出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特区以“创世界知名风景区,建中国山水园林城”为宏伟目标,**特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稳步推进,使**风景区面貌日新月异,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数量稳中递增,旅游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然而,**西神道即**国家森林公园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仍处于旅游冷线。

该公园是通过有关专家考察、论证,经原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08号、**省林业厅鄂林场字[1992]222号等文件批复,于1992年8月建立,并与**东神道紧密相联,唇齿相依,主要由五龙宫、仁威观、鲁家寨和东河等四大景区构成,约占**旅游风景区的三分之一,是**旅游风景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管理风险与对策
01
风险人才流失、管理漏洞、 突发事件
02
• 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 人才流失的问题,管理漏 洞可能导致效率降低,突 发事件可能对项目造成不 良影响。
03
对策人才培养、制度完善、 应急管理
04
• 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提 高员工待遇和福利,减少 人才流失;完善管理制度 ,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工 作效率;建立健全应急管 理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减轻项目损失。
项目收益预测
营业收入预测
根据项目的定位、市场需求、价格策略等因素,合理预测项 目的营业收入。同时,考虑市场竞争、经济周期等不确定性 因素,进行收入预测的敏感性分析。
成本费用预测
详细预测项目的运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以评估 项目的盈利能力。并结合收入增长情况,进行成本费用的动 态调整。
财务评价指标分析
资金风险与对策
风险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成本超支 对策资金筹措、成本控制、财务管理
• 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短缺,融资市场 变化可能导致融资困难,同时项目成本可能超 出预算。
• 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银行贷款、政府补助、 社会投资等;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不必要的开 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 率。
技术可行性分析
森林公园建设技术方案
1 2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为森林公园的 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生态、景观和功能 的最佳组合。
生态修复技术
采取生态工程、生物技术等手段,对森林公园内 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提高生态质量 。
智能管理技术
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森林公园智能 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监测、游客服务、安全管理 等方面的智能化。

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拟设立XX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林业局制目录1.项目概况及项目重要性和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市场、技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技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技术、质量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项目改造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工艺的先进性及成熟程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主要工艺装备的性能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设备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厂房及公用工程建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环境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总论1.1 概述项目名称:安徽省XX县XX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安徽省XX县XX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项目法人代表: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地点:安徽省XX县XX国家森林公园1.2 编制依据和范围1.2.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名居保护法》8、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9、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1、国家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政策和关于旅游发展的文件、规范和规定;12、《安徽省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13、《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至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14、生态省办[2003]013号《关于请示上报安徽省生态省建设重大项目的函》;15、《XX县XX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图》;16、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编制范围本项目可研的研究范围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5)工程技术方案(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效益分析(10)项目可研结论与建议1.3 主要建设项目与投资规模1.3.1 建设目标本次申请实施的项目,为XX国家森林公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规划范围内的景区道路、水道清淤、护坡治理及植被保护、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防火池、观景(防火瞭望)阁、18座亭阁等旅游基础配套工程,以达到充分保存或保护XX国家森林公园内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完整体现景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建立XX县XX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服务、旅游预警等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景区保护和旅游管理的科技含量,逐步使景区保护和旅游管理与国际标准衔接。

1.3.2 主要建设项目项目规划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修建景区道路、水道清淤、护坡治理及植被保护、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防火池、观景(防火瞭望)阁、18座亭阁等旅游基础配套工程。

1.3.3 投资规模和融资计划项目总投资3029万元。

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600万元,地方配套1429万元。

1.3.4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将使景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大大改善景区环境,更好地保护国家森林公园,预计年可增加游客6万人,可实现收入1500万元,并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意义2.1项目建设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旅游逐渐成为我国人民消费的新时尚。

旅游、文化和环保产业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

旅游业历来被认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具有发展速度快,社会需求量大,无或轻污染,产业带动系数与就业率高,经济效益好等诸多特点。

而经济持续发展的全球性趋势更将使旅游业发展获得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服务业的龙头予以培育。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和第四旅游客源国。

XX县历史悠久,东周XX建国,秦置XX县。

XX县属黄淮平原的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域辽阔,交通便利,连霍高速公路、徐合高速公路、311国道、206国道贯穿全县。

XX县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棉花种植大县,是安徽省的主要产粮大县。

XX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淮海旅游圈,是安徽省北部重点旅游区之一。

它处于全国三大旅游热点(北京、苏杭宁、西安)和三大旅游发展轴(即京沪、亚欧、徐连旅游发展轴)的交汇点,是国家旅游局在“十五”规划中七个重点旅游圈之一,属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XX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具有较高的资源品位及开发价值,经过“十五”期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推出一批文化旅游、山水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的旅游精品,利用淮海旅游圈这个平台,结合自身优势,“做美、做优、做强”,使景区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2.2项目建设的意义安徽省XX县XX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将会大大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XX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社会效益明显。

1、项目的建设,将会有效地保护和保障XX县自然和文化遗产不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确保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项目的建设,将会更好地展示XX县文化丰厚的底蕴,使XX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同时促进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3、项目管理机构和古城区居民拆迁安置、水系治理、植物保护以及环卫设施、自然灾害防范设施的建设将会美化环境,同时对加强生态旅游环境、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连续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项目的建设,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XX县的知名度,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的必要性1、XX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并兼有山、林、水、泉、洞等自然风光,向有“幽谷圣地”、“淮海仙境”之称,是苏、鲁、豫、皖交界地区规模较大的风景名胜区。

开发前景广阔。

2、XX国家森林公园对风景名胜资源本来就不多的淮北地区来说,如此有山有泉,有林有寺的胜景佳地,实在难得。

加之寺院群集、遗迹纷繁,更具有开发、旅览、研究的价值。

3、X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除瑞云寺人们较为熟悉之外,其他景区仍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蛮荒阶段,及时发掘、研究、规划、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如何顺乎自然,突出其自然景区特色,增添游览设施,扩大环境容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目前,国家政策是大力鼓励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事业的发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特别是实行每周双休日以来,工薪阶层崇尚旅游消费,群众中的旅游人数大幅度提高。

他们对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森林公园旅游场所尤为向往。

项目建成后将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短期渡假的最佳场所。

5、本项目建成后,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XX县第三产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项目的可行性“十一五”期间XX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县接待国外入境游客约3500人(次),比“九五”期间增长70%,旅游外汇收入计432万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计71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X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8.2万人次。

旅客特征以中短途为主,停留时间较短,主要以休闲、观光为主,商务旅游比重较低,休闲购物、涉外宾馆的建成是游客增加停留时间的根本保证,同时也表明了本区内及近距旅游市场有待进一步激活开拓。

本项目地处中原,人口稠密,经济科技发达,经济收入、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消费水平由一般性消费向高档消费、日常消费向娱乐消费转变,外出旅游休闲已成为居民的一种精神享受。

温家宝总理在2001年2月26日的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推动绿化建设。

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重视林业的发展。

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党和政府发展林业的政策,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快林业发展,并实行领导绿化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并作为政绩考核每个干部。

县委、县政府还以XX发[2000]11号文件“中共XX县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经济的意见”下发各乡镇,并制订优惠政策,凡是开发山区的都颁发林权证,从法律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XX县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田园风光及自然景观将吸引大批游客,本县距河南省商丘市、洛阳、开封较近,都是文化经济较好的城市,东部与徐州相连,依托陇海线又将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连成一体。

皖北地区在港澳台的同胞较多,存在着广泛联系。

京九线开通后,拉近了皖北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系,阜阳机场、徐州观音机场更为项目开拓了一个更重要的客源市场,针对亚太地区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利用汉文化圈的感受宣传促销,同时与省内外各大旅行社和省内黄山风景区合作,针对东南亚和欧美道教信徒多的特点,大力推荐本地区两汉文化、道教文化和二十一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可争取二手客源。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该项目建设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本地区生活水平提高,拉动本县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第四章 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XX,位于安徽省北部XX县东南,在东经117°03′—117°06′,北纬34°03′—34°06′之间。

它东靠津浦铁路,西连淮北,南接宿州,北依徐州,连—霍、合—徐两高速公路穿越其境,面积26.5平方公里。

它是两汉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集幽雅的自然景观和浑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成为淮北平原上一颗旅游、科研的璀灿明珠。

一九八二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XX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自然森林保护区,一九八七年,批准为安徽省二十一个风景名胜区之一,一九九二年,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二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二00六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二00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XX原名黄桑峪,因满山长满桑树而得名。

后因汉高祖刘邦避难曾藏身于该山秦王洞中,故更名为XX。

据《汉书》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压之”。

“高祖隐于山泽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史记·高祖本记》也提到,“吕后曰:‘季所居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康熙年间《XX县志·山川》篇载:“黄桑峪《一统志》在XX县东南与龙驹嘴相连,相传汉高祖曾藏于此,亦名XX”。

“《通志》龙驹嘴相连为黄桑峪,亦为XX,相传汉高祖曾藏此,游者称幽胜……,XX中有秦王洞,秦王洞(《旧志》)在黄桑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