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

《黄河象》

教案

新乡市外国语小学崔菁蕾

21黄河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简要复述课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

3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普文。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不仅使我们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自由读文,发现问题;深入感知,分析问题;回顾全文,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

〈教法、学法:〉

1、教师教法: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化石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回想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板书:陈列化石→来历假想→发掘化石]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者运用推理想象,对化石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并有条理的表达出来的方法。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读,找出不懂的问题,用问号标出。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重点;因势利导,相机点拨。]

二、再读质疑

1、通过刚才的读,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简单的问题当时交流,请其他同学帮助,复杂问题列于黑板一旁,教师引导边读书边讨论解决。)

生提问:

1、科学家为什么不假想黄河象是摔死、砸死、饿死、病死,而是假想他是淹死的呢?

2、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

3、黄河象的尾椎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以主要内容带次要内容,主次结合,突出重点。]

2、请四人小组同学边读书边讨论以上问题,可以自由选择问题回答。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

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在读中思,读中悟,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科学家为什么不假想黄河象是摔死、砸死、饿死、病死,而是假想他是淹死的呢?

生:联系上下文,“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样完整,说明不可能是摔死、砸死。

生:“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踏着石头,是站立的姿势”,黄河象没有躺倒,就不可能是病死或饿死。

生:“从他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他死后没有被移动过。”所以认为这头黄河象时失足落水而淹死的。

从这些内容说明科学家假想不是凭空想象,是以充分的事实做依据的,我们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推想要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

(2)由事实依据推想出黄河象是被淹死的,那么黄河象为什么会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

生:因为不小心,大象才会失足落水。

生:因为大象不知道河有多深,不知道有淤泥。

生:最主要是因为右脚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一滑,就栽进河里。生:最主要是因为口渴,不渴就不会跑到河里去。

生:最主要是天气热,不热就不会口渴。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题,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黄河象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的经过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回答。

请按科学家的假想把“喝”“渴”“陷”“热”填在括号里。

黄河象淹死河里的始末:(——)→(——)→(——)→(——)→最后淹死在河里。

[设计意图:堂上的穿插练习可以把学生不很系统的思路理顺。]谁来填一填。

其他同学都同意他的观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a、那一天的天气真的很热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

男生齐读。

b、此时,来了一群黄河象,他们有何表现?从哪里看出来的?

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你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生:前两句读得低沉缓慢些,表现黄河象被疲劳、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第三句要高扬出,看到小河高兴。

谁来读读。

女生齐读。

c、老象跑在最前头,它顺利地喝到水了吗?

请看这一段话,这段话清楚地再现了老象落水的经过,请你圈出老象落水的一连串动词。

老象落水的那一瞬间多么紧张呀,谁能来读读那紧张的情景。

全班齐读。

d、我们再来看黄河象淹死的经过,对于这个过程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这样,科学家不是首先想到200万年前的天气很热吗?

不,大家听说过逆向思维吗?

生:听说过,数学老师曾教我们进行过逆向运算。

生:啊!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是按照:陷→喝→渴→热这样的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