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线路工程建设防雷措施

合集下载

云南地区35kV输电线路防雷研究

云南地区35kV输电线路防雷研究

云南地区35kV输电线路防雷研究摘要:35kV输电线路防雷工作受设备本体、接地、地形、防雷措施等各种影响,具有运行历史长,设备老旧,绝缘水平低等特点,目前还没有系统的35kV输电线路防雷治理方案。

本文对35kV输电线路防雷特性及防雷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宜将加装线路避雷器作为主要防雷措施的结论,并提出避雷器布点优化方法。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雷击概率;布点优化0研究背景云南山区极多,35kV输电线路所处地形地貌复杂,区域雷电活动强烈,然而35kV输电线路普遍存在网架薄弱、线路老化、大多无架空地线和接地网、耐雷水平低等客观条件,不仅受到常规直击雷的影响,同时也会因雷击地面产生的感应过电压而发生闪络跳闸。

135kV输电线路防雷特点分析35kV输电线路同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表1 35kV输电线路防雷特点防雷要素35kV输电线路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绝缘绝缘子放电电压U50%在360kV左右(绝绝缘子放电电压U50%在水平缘水平低)550kV以上避雷线大多仅在变电站进线段1-2km架设避雷线全线架设双根避雷线接地装置大多为自然接地杆塔接地线专用接地防雷措施大部分没有任何防雷措施,少部分安装接闪器、氧化锌避雷器特殊地形处、强雷区处杆塔加装并联间隙、可控针、接闪器、氧化锌避雷器等防雷措施2 雷害原因分析2.1 雷害类型雷击主要有三种形式,分为:绕击雷、反击雷、感应雷,本文在研究35kV输电线路防雷时将绕击雷、反击雷归为直击雷。

反击:雷电直击于线路架空地线或杆塔时,雷电流一部分经架空地线流向线路两侧,大部分经杆塔及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引起塔顶电位升高,而造成绝缘子串的闪络放电,这种现象称为反击。

绕击:雷电绕过架空地线直击于导线,而造成绝缘子串的闪络放电,这种现象称为绕击。

感应雷:落雷并非击中线路杆塔本体,而是击在杆塔附近地面,在线路杆塔上形成瞬时抬升的感应电压而击穿绝缘,从而引起跳闸的故障。

35kV变电站防雷技术措施

35kV变电站防雷技术措施

变 电站的作用特殊 , 其功能是变换 电压 的等级 以及汇集配 送 电能 , 如果 防雷 措施 没有做好 , 那么 一旦 发生雷击事故 就会
造成大面积的停电 , 严重影 响居 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秩序 , 因此 ,
避雷针的地 下引线远离被保护 的对象。一般来说 , 把避雷针和 电气设备不会发生反击 的距离 叫做最小安全距离 。 最小安全距
221 安装避雷针 的原则 ..
() 3 由于变电站进线 的终端杆塔至变电站的配电装置进线 构架之 间的距离可能 比较远 , 如果允许将终端杆塔上 的避雷线
引 至变 电站 的构架上 , 这段导线将受到保护 , 比用避雷针经济。 由于避雷线有两端分流的特点 , 当雷击时要比避 雷针 引起 的电 位升高4 10 V 以上配电装 置 , 。 1 及 k 可将线路的避 雷线 引到进线 构架上 , 土壤 电阻率p 0 .n的地区 , ≥1 0Q l 0 应装设集 中接地装 置 。3 ~6 v 电装置 , 5 3 配 k 在土壤电阻率P 5 0Qm的地区 , <  ̄ 0 . 可 允许将线路 的避雷线引到进线 构架 上 , 但必须装设集 中接地装
不是静止不动的 , 它随着风的运动而运动 , 从地面到空中5 m范 k
222 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装设的有关 规定 ..
() 1避雷针在 接地时要有单独 的接地装置 , 一般来说, 0 但在特 殊情况下 , 如果 电阻超过 1 0 ,那 么就应该使避雷针和被保护对 象的水平距离加大 , 0 另 外, 避雷针可能会反击 3 V 电站的设 备 , 了防止这一 现象 5k 变 为 的发生 , 可以将避雷针和3 V的设备的地线 进行 连接 , 5k 并且避 雷针 的接地体 的地 中距离不能小于2 0m。这样当发生雷击时 , 就 可以使雷击 的反击强度减弱 ,对 于3 V 电站 的相关设备 5k 变 也 不会造成太大 的影响 。除此之外 , 避雷针的地下装置不应设 在人群 通行 之处 , 在避雷针地下装置 的地表铺洒碎石 , 以保证

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发布时间:2022-08-17T06:53:08.324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7期作者:郭晓东[导读] 雷击是导致高压线路跳闸停电事故的最重要因素,雷击线路还会产生雷电过电压波,经过高压线路输入到变电所,严重危害变电所设备安全运行。

因此,输电线路的雷击过电压及其防护问题不容忽视。

加强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电线路遭遇雷击导致跳闸的概率,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长庆油田分公司清洁电力开发项目部陕西省西安市 717600摘要:雷击是导致高压线路跳闸停电事故的最重要因素,雷击线路还会产生雷电过电压波,经过高压线路输入到变电所,严重危害变电所设备安全运行。

因此,输电线路的雷击过电压及其防护问题不容忽视。

加强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电线路遭遇雷击导致跳闸的概率,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感应雷电压一、35kV输电线路雷击问题形成的原因1.1雷击地面问题形成原因雷击地面造成电网跳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产生雷击感应的电压,针对35kV以及以下输电线路来说是很大的,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引发线路跳闸的问题。

之所以会产生感应电压是因为雷击大地问题发生的基础上会使线路相互之间产生感应过电压,但是笔者提及的这种感应过电压对高压输电线路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1.2雷击电线杆雷击电线杆一般情况之下是在荒野当中发生的,电线杆的高度是要比周围的地势高出一些的,在此基础之上更为容易受到雷击放电问题的影响,自然也就会引发雷击问题;雷击电线杆的情况之下是会产生过大的电流,除去一小部分经由电线杆之上的避雷针进行倒流之外,其余的就是在对杆塔以及附属接地电阻具体构成结构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进入到大地当中,从而也就会在接地电阻领域中产生巨大的电压降,引发超出杆塔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的基础上是会引发绝缘子闪络问题以及反击过电压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引发跳闸这样一种问题。

35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35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35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摘要:随着城乡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生产过程中突然停电,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当地供电部门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损害企业形象。

目前,由于农村35kV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防雷措施不完善,技术管理和运行维护存在一定缺陷,防雷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35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前言: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遭遇雷击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要积极开展防雷技术研究,分析35kV架空线路特点,弄清楚雷击原因、类型、危害等,在此基础上开展防雷措施,可以起到线路保护作用。

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创新意识,不断提升防雷技术应用水平,为35kV架空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由雷击引起跳闸的主要因素1.1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值雷击档距中避雷线时,一般情况下空气间隙不会发生闪络,而雷电流在向两边杆塔传播时,由于强烈的电晕,当传播到杆塔时,幅值已大为降低,如果杆塔的接地电阻不高,杆塔的电位的升高不足以引起绝缘子串发生闪络。

雷击杆塔引起反击过电压时,绝缘子串能否闪络,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值有直接关系,接地电阻越大,塔顶电位越高,绝缘子串上的电位差越高,容易造成绝缘子串的闪络,甚至造成多串绝缘子串的同时闪络,导致相间短路,引起跳闸。

1.2消弧线圈的整定情况消弧线圈的设置如果不准确,输电线路因为雷击容易引起导线当单相对地短路,此时的消弧线圈补偿是不够的,如果35千伏线路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对电容电流,当消弧线圈补偿过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感应电流。

如果当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于10A时,单相接地将发生在形式的电弧形成稳态短路电流将不出去,但也不会形成稳定的短路电流,此时弧长的时间消耗较大,然后最后导致系统产生电弧过压引发跳闸。

2关于35kV架空线路防雷措施2.1架设避雷线对于线路防雷,架设避雷线是一种有效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35kV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

35kV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

35kV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本文介绍了35kV线路遭受雷击后的危害。

采用典型的防雷保护接线;在35kV线路变电所进出线段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在无避雷线杆塔上装设金属性消雷器,这些防雷技术措施,可以使35kV线路免受雷击的危害。

标签:大气过电压;避雷线;不平衡绝缘;金属性消雷器;避雷器;自动重合闸一、前言35kV线路一般分布很广,雷雨季节遭受雷击机会很多。

线路遭受雷击有三种情况:一是雷击于线路导线上,产生直击雷过电压;二是雷击避雷线后,反击到输电线上;三是雷击于线路附近或杆塔上,在输电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

雷电进行波顺线路侵入到变电站,威胁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避雷器爆炸、主变压器绝缘损坏等事故,直接影响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因大气过电压造成的危害,对35kV架空线路应采取必要的防雷保护措施。

二、35kV架空线路应采取的的防雷保护措施1、选择典型的防雷保护接线防止35kV线路直击雷和进行波最有效的方法是架设避雷线。

但因雷击避雷线时,避雷线上产生的电位相当高,35kV线路的绝缘水平承受不了这个高电压,容易造成反击,同样会引起线路跳闸,同时避雷线线路造价又高,因此,35kV 线路只在变电所進出线段,根据变压器容量,架设1~2公里避雷线,以限制流进避雷器的雷电流和限制入侵波的陡度。

为了降低侵入波的峰值和陡度,35kV 线路除架设避雷线外,限制侵入波峰值的办法是在避雷线两端杆塔上还加装管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为此,35kV线路和变电所要选择典型防雷保护接线,如图1所示:图中:HY5W2-52.7/134型氧化锌避雷器;GB1-2-GXS(35/2-10)型管型避雷器。

2、35kV线路防雷保护的设计要求2.1避雷线的选择2.1.1带避雷线杆塔的选择带地线的35kV线路,要选用定型的杆塔,以确定避雷线悬点高度和与导线间垂直距离h和避雷线的保护角α=tg-1S/h(度)。

一般水泥双杆h为3.25m-4m 为双根避雷线,铁塔h为5.7m为单根避雷线,以满足角α为20°~30°的要求。

探讨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探讨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探讨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35kV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较高电压的输电线路之一,需要特别注意防雷措施。

以下是对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探讨。

1. 地线防雷:地线是输电线路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感应到的雷电能量迅速引入大地,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对于35kV输电线路,地线的导体应采用符合规定标准的裸导线,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还需注意地线的布设,尽量减少接地电阻,提高抗雷击能力。

2. 减少结构突出部分:为了减小35kV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风险,可尽量减少结构部件的突出部分,如减少绝缘子串数量,降低杆塔高度等。

这样可减少雷电击中的可能性,提高线路的抗雷击能力。

3. 良好的绝缘性能:35kV输电线路的绝缘设计需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以确保绝缘性能良好。

绝缘子的选择应遵循正常工作电压和附加电压等要求,防止中间相间隙电晕放电和绝缘子表面电晕放电产生,从而提高绝缘系数和耐电气击穿性能。

4. 防雷接地装置:35kV输电线路应配备有效的防雷接地装置。

这些装置包括避雷针、防雷带、防雷网等,通过引雷和集流放电的作用,将雷电能量迅速引入大地,保护线路设备。

5. 防雷检测:定期进行防雷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对电力线路的防雷设备进行定期的巡检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防雷设备的有效性。

6. 防雷杆塔绝缘和绝缘子串绝缘:对于35kV输电线路的钢管杆塔,应对其表面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雷击短路。

绝缘子串在安装时应满足规范要求,确保良好的绝缘性能。

35kV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地线防雷、减少突出部分、良好的绝缘性能、防雷接地装置、防雷检测以及杆塔绝缘和绝缘子串绝缘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备有效的防雷设备,能够有效提高35kV输电线路的抗雷击能力,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浅谈35kV及以下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

浅谈35kV及以下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

浅谈 35kV及以下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摘要】近年来,电网建设经历了高速发展,对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身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使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因地制宜,防止或减少雷击建(构)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以及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错误运行,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3)。

为使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在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时能保证电气装置和人身的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接地电阻计算、对发生故障时的最大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进行校验、接地网水平接地体及接地干线的截面选择及在配电装置楼的屋面上按规程要求设置避雷带4个方面论述了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电阻、最大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截面选择1 引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电气设备数量急剧增加。

与雷电相比,我们的电气设备相当脆弱,无法与之相抗,只能通过防雷接地设备将其引入大地泄放。

故防雷接地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电气安全技术。

防雷接地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也影响到人身安全。

2 工程实例分析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一期项目35kV开关站位于上海崇明区,其接地装置根据三维立体接地网原理设计,其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棒组成,且水平地网网格按不等边矩形网设计。

通过以下计算论述其防雷接地设计合理性。

2.1人工接地极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2.1.1水平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根据上海地区土壤平均电阻率为,季节系数取1.4,则考虑季节系数的土壤平均电阻率。

已知变电站的水平接地网埋深为-0.8m,水平接地体(120mm2的铜绞线)的等效直径为12mm。

接地网X方向边长40m,X方向导体根数为7根;接地网Y方向边长19米,Y方向导体根数为5根,则水平接地网的总面积约为729m2,水平接地网的外缘边线总长度为111 m,水平接地导体的总长度为309m。

根据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附录A.0.3的计算公式,.水平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如下:2.1.2.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本站建筑物屋顶设置避雷带,作为直击雷的保护装置。

35kv变电站防雷接地保护方案

35kv变电站防雷接地保护方案

35kv变电站防雷接地保护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35kv变电站的数量逐渐增多,其运行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雷电是导致变电站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防雷接地保护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提高35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能力,确保其在雷雨天气下的正常运行。

二、方案设计1.避雷针安装在变电站的进出线架构、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重要设施上安装避雷针,以防止直击雷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避雷针应选择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材料,并按照规范进行安装,以确保其保护效果。

2.接地网设计设计一个覆盖全站的接地网,确保所有设备均能通过低阻抗路径连接到地网。

接地网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1) 确定合理的接地电阻值,以确保地网与大地之间的导电性能良好;(2) 选择合适的接地体材料,如镀锌钢等;(3) 按照规范的施工方法进行接地体的埋设和连接。

3.浪涌保护器设置在变电站的电源、信号等关键部位设置浪涌保护器,以吸收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等瞬时能量,保护设备免受雷电冲击。

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设备的额定电压、持续运行电压等参数。

4.合理布线对进出变电站的线路进行合理布线,避免线路交叉跨越或近距离平行排列,减少雷电感应过电压对设备的影响。

同时,对重要设备进行屏蔽措施,如采用屏蔽电缆等。

5.维护与监测定期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安装接地电阻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网的电阻值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三、实施步骤1.调研与设计阶段:对变电站的地形地貌、建筑结构、设备布局等进行详细调研,确定避雷针安装位置、接地网设计方案等。

2.材料采购与施工准备阶段:根据设计方案采购必要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避雷针、接地体、浪涌保护器等。

同时,做好现场施工准备工作,如清理场地、准备施工工具等。

3.避雷针安装与接地网施工阶段: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避雷针的安装和接地网的施工。

注意确保避雷针与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和连接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kV变电站线路工程建设防雷措施
1、雷电的形成
雷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云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放电。

首先地表的水在高温下蒸发形成水蒸气并且不断上升,当大量的蒸气汇聚时就成了热气流。

众所周所,离地表越高,空气就越稀薄,空气的温度也随之下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地表往上每上升1km,空气的温度会随之下降10°左右。

在高空中,当热气流遇到冷空气时,水蒸气就再次凝结成较小的水滴,这就是云。

云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随着风的运动而运动,从地面到空中5km范围内,云主要带正电荷,而空中5~10km范围内,云主要带负电荷,这样使得云和地面之间形成了很大的电场,当云与云之间发生碰撞和摩擦时,如果所带电荷不同,就会发生放电现象,这也就是雷电。

一般来说雷电向下放电,这样地面较高的建筑物就有了被雷击的危险。

另外,雷云还存在不同的电荷放射区,当一个电荷区在放电完成以后还可能会引发其它电荷区的放电。

2、变电站遭受雷击的来源和防范措施
2.1雷击的来源
变电站遭受雷击一般是下行雷,其承受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雷击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损坏,另外一个是变电站电线在雷击后雷电进入变电站对站内的设备造成破坏,为此,要采取避雷的防范措施。

2.2变电站的防雷措施
为了防止雷击,最常见的方法是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具有很强的导电性,当发生雷击时就可以将雷电吸引到自己身上,从而避免其它建筑物或者建筑设施遭受雷击。

下面介绍一下变电站避雷针的安装要点。

2.2.1安装避雷针的原则
避雷针安装的首要原则是能保护其它建筑设施不受雷击,从而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雷电在碰到避雷针时,对于地面来说,避雷针的电位比较高,如果它和其它电气设备的距离太近,那么也有可能出现避雷针对这些设备放电的现象,这也会使这些电气设备受损,或者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这也叫做反击。

为了防止反击,避雷针要与这些电气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还要使避雷针的地下引线远离被保护的对象。

一般来说,把避雷针和电气设备不会发生反击的距离叫做最小安全距离。

最小安全距离要符合一定的原则:s≥
o.3rch+0.1h,其中s代表最小安全距离,rch代表避雷针的接地电阻,h表示避雷针校验点的高度,s的最小距离都不能低于3m,而避雷针和被保护对象间的高度不能少于5m,但在一般情况下,s应尽可能大些,这样才能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

2.2.2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装设的有关规定
(1)避雷针在接地时要有单独的接地装置,一般来说它的工频接地电阻不能超过10,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电阻超过10,那么就应该使避雷针和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加大,另外,避雷针可能会
反击35 kv变电站的设备,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将避雷针和35 kv的设备的地线进行连接,并且避雷针的接地体的地中距离不能小于20m。

这样当发生雷击时,就可以使雷击的反击强度减弱,对于35 kv变电站的相关设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避雷针的地下装置不应设在人群通行之处,在避雷针地下装置的地表铺洒碎石,以保证人群的绝对安全。

(2)35kv变电站的其它配置或者建筑的房顶最好不要设避雷针,否则,可能会引发多次反击而使变电站的基础设施受到损害,而对于63 kv或者以上的变电站一般来说不会发生反击现象,但在特殊条件下,如土壤的电阻率超过1000.m时,也应安装独立的避雷针,避雷针一般安装在房屋的构架上,并且和接地网相连,在避雷针的附近还需要进行接地装备的集中安装。

(3)由于变电站进线的终端杆塔至变电站的配电装置进线构架之间的距离可能比较远,如果允许将终端杆塔上的避雷线引至变电站的构架上,这段导线将受到保护,比用避雷针经济。

由于避雷线有两端分流的特点,当雷击时要比避雷针引起的电位升高4。

110kv
及以上配电装置,可将线路的避雷线引到进线构架上,土壤电阻率p≥1000q.m的地区,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35~63kv配电装置,在土壤电阻率p5000.m时,避雷线应终止在线路终端杆塔,此时从线路终端杆塔到变电站配电装置进线构架的一档线路的保护,可采用独立避雷针,也可在线路终端杆塔上装设避雷针(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4)进行保护。

(4)变电站侵入波过电压的保护。

因为雷击线路的机会远比雷直击变电站多,所以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电站,是导致变电站雷害的主要原因。

如不采取措施,势必造成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引发事故。

侵入雷电波过电压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在变电站内装设避雷器,其主要作用是限制雷电波过电压的幅值,使电气设备的过电压不至于超过其冲击耐压值。

2.2.3变电站的进线保护
运行经验证明,变电站侵入波过电压引起的雷害事故约50%是由离变电站ikm以内的雷击线路引起的,约71%是3km以内雷击线路引起的。

因此,加强进线段的防雷对变电站十分重要。

我们一般把变电站附近1—2km的一段线路叫进线段。

为防止或减少近区雷击闪络,对未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110kv架空线路,应在变电站1~2 km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避雷线的保护角不宜超过20°,最大不超过30°。

变电站进线段的作用,是限制雷电流的幅值和降低侵入雷电波的陡度。

变电站35kv及以上电缆进线段,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其接地端应与电缆的金属外皮连接。

对三芯电缆,末端的金属外皮应两端同时直接接地。

对单芯电缆,为防止电缆外皮中产生环流,只允许将电缆一端的外皮直接接地,另一端经过电压保护间隙接地。

2.2.4变压器的保护
变压器的基本保护措施是靠近变压器安装避雷器,避雷器至变压器
的距离愈近则保护作用愈大,可以有效防止侵入雷电波过电压损坏变压器绝缘。

装设避雷器时,要尽量靠近变压器,并尽量减少连线的长度,以便减少雷电流在连接线上的压降。

当避雷器与变压器的电气距离超过允许值时,应在变压器附近增设一组避雷器。

同时,避雷器的接线应与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及低压侧中性点连接在一起,这样,当侵入波使避雷器动作时,作用在高压侧主绝缘上的电压就只剩下避雷器的残压了(包括接地电阻上的电压压降),就减少了雷电对变压器破坏的机会。

2.2.510kv配电装置的防雷
在每路架空出线上安装—组避雷器。

对为电缆出线的架空线路,应在电缆两头装设避雷器。

在每组母线上安装一组避雷器。

2.2.6接地网
当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满足要求以后,还应根据规程有关接地的要求敷设一个统一的接地网,然后将避雷器、构架避雷针等防雷装置与主接地网连接,独立避雷针则单独敷设接地网。

3、结语
综上所述,35kv变电站的防雷对于变电站的正常运转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要提高防雷的安全意识,还要从技术上提高防雷的措施,在安装避雷针时要对安装进行全面地考虑,从而杜绝安全隐患,总而言之,必须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防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