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增加微波塔后的防雷措施(正式)
变电站微波塔的防雷措施及方法

物的金属导体时, 均存在设备外壳 电位升高及向电
2 一 2
技了 毫题 ・ 电站微 波塔 的 防雷措施 及 方法 I c 变
上 海 电器 技术 ( 0 0 o 1 2 1N . )
上 海 电器 技术 (0 0  ̄ 1 2 1N .)
变 电站微 波塔 的防 雷措施及 方法 ・ 技戎专 量
变 电站 微 波 塔 的 防 雷 措 施 及 方 法
魏秋辉 张朋飞 李 东 南阳供 电公 司
摘 要 : 分 析 了我 国变 电 站 防雷 保 护 的规 范 设 置 , 括 变 电 站 微 波 塔 的 防 雷 措 施 , 波 防 雷 机 电施 工 要 点 , 二 包 微 小
me s r smi rwa e twe ,mir w v ,ee t c n c a ia o sr c in o ih n n r tcin ee n s h mal a u e co v o r co a e l cr a a d me h n c lc n t t fl t i g p oe t lme t ,t e s l il u o g o
s c n o r,m irwa e tto s, mo ti u eo d f o l c o v sa in unan nma n d m ir wa e tto , t we s e ln b ta, a t n a twes, m ie n e c o v sains o r d c ie ot ne n o r n
An i r d t — a arMea u e an t od s d Me h r
We Q u u i i i h N y n lc cl n u te ueu a a gEe t a Id s s ra i r i r B
变电安全防雷措施

变电安全防雷措施引言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起着连接不同电压级别的电网和调节电力传输的重要角色。
然而,变电站存在雷击的风险,雷击不仅会对变电设备和系统造成损坏,还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采取适当的安全防雷措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变电安全防雷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雷击风险。
避雷器的安装和维护避雷器在变电站中起着防止感应雷击和过电压的作用。
为了确保避雷器的有效运行,以下是一些安装和维护避雷器的最佳实践:1.安装位置选择:避雷器应安装在电气设备的高压侧,以有效地降低过电压水平。
应尽量选择远离设备和连接线路的位置,以减少由于雷击而造成的直接损坏。
2.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系统是避雷器正常运行的前提。
应确保变电站的接地系统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定期检查接地电阻的合格性。
3.维护计划:定期检查避雷器的状态,包括检查外观是否有损坏、检查漏电流是否异常等。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理避雷器。
金属闪络环的应用金属闪络环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和过电压的装置。
它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设备:金属闪络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地将雷击电流引入地。
通过将金属闪络环安装在设备上,可以将雷击电流引导到地下,保护设备的安全。
2.减少过电压:金属闪络环在设备绝缘子上安装,并连接到地网。
它能够有效地分散和降低过电压,避免设备由于过电压而受损。
3.电磁兼容性:金属闪络环还可以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减少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地网的建设和维护地网是变电站中用于放电和接地的重要设施。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网建设和维护的要点:1.地网布置:地网应覆盖整个变电站区域,并与设备接地系统连接。
地网的布置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设计标准,以确保地网的良好接地效果。
2.导体选择:地网的导体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能力。
一般使用的导体材料为铜或镀锌钢。
3.接地电阻检测:定期检测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以确保地网的导电性能。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三篇)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具有重要意义。
而雷电是导致电力设备损坏和电力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防雷接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一、防雷接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防雷接地是指通过合理布置接地设施,在雷电侵袭时迅速引导雷电流入地下,减少雷电对设备和系统的损害。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接地安全: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防止雷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保证安全运行。
2. 电气设备的保护:合理的接地系统可以将雷电流迅速引到地下,避免雷击对设备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3. 系统可靠性:优良的接地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二、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1. 接地系统的设计变电站的接地系统主要由接地电阻、接地极、接地网和接地体等组成。
(1)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指将接地极与大地相连的电阻。
它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接地系统的电流在合理范围内,在雷击时减少对设备的伤害。
接地电阻的设计要根据变电站的场地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选择。
(2)接地极:接地极是将接地电阻埋设在地下的部分。
它的选择要考虑土壤的导电性、外部介质的腐蚀性以及可靠性等因素。
常用的接地极有水平接地极、竖直接地极和涂铜接地极等。
(3)接地网:接地网是由多个接地极和导线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它通过增大接地面积,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接地网的布置要根据变电站的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4)接地体:接地体是指其他与接地系统有关的构造物,如金属结构、设备等。
接地体的选择和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变电站情况和设备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2. 接地材料的选择接地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导电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
常用的接地材料有裸铜导线、镀锌钢导线、铜包钢导线和铜排等。
其中,裸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是较为理想的接地材料。
3. 接地设施的布置变电站的接地设施要合理布置,使得接地系统的电流均匀分布、电势降低,并减少相互干扰。
变电站避雷设施施工安全措施

《变电站避雷设施施工安全措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避雷设施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避雷设施能够有效地防止雷电对变电站设备的直击、感应过电压等危害,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网的不断扩展,变电站避雷设施的新建、改造和维护工程日益增多。
然而,避雷设施施工过程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电气设备安装、防雷接地系统施工等多种危险作业,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如高处坠落、触电、雷击等。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对于确保变电站避雷设施施工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施工现场布置1.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包括“禁止入内”“高压危险”“注意触电”“注意高处坠落”等标志,以提醒施工人员和外来人员注意安全。
2. 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和施工操作区,确保各区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材料堆放应整齐、稳固,不得超高堆放,防止材料倒塌伤人。
3. 施工现场应保持道路畅通,设置专门的消防通道,并确保通道宽度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二)施工设备与工具管理1.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和工具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确保设备和工具完好无损、性能良好。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工具,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建立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台账,详细记录设备和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购置日期、维修情况等信息。
3. 定期对施工设备和工具进行维护保养,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设备。
(三)施工人员管理1.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包括电工证、高处作业证等相关资质证书。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的资质证书进行审核,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作业能力。
2.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严禁酒后上岗作业,严禁在施工现场嬉戏打闹。
3. 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人员的考勤制度,对施工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记录。
电力微波通信站雷电过电压防护措施

林世祺 L I N S h i — q i ; 熊芳瑜 X I ONG F a n g — y u ; 叶平 Y E P i n g
( 中 山市 气 象局 , 中山 5 2 8 4 0 0 )
( Z h o n g s h a n We a t h h e r B u r e a u , Z h o n g s h a n 5 2 8 4 0 0 , C h i n a )
l i g h t n i n g o v e r v o l t a g e pr o t e c t i o n s y s t em.
关键词 : 雷 电侵 入途 径; 雷 电风险评估; 综合 防雷
Ke y wo r d s :l i g h t n i n g i n t r u s i v e wa y ; l i g h t n i n g r i s k a s s e s s me n t ;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
Va l ue Eng i ne e r i ng
电 力微 波通 信 站 雷 电过 电压 防护 措 施
变电站电子设备的防雷分析及保护措施

一、概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广泛地运用到了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内。
但是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
据统计,雷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占设备损坏因素的比例高达26%,例如变电站线路落雷,造成主控地与设备之间的电位差而损坏大量的保护设备;变电站的微波塔落雷,由于感应过电压而造成大量的通讯、远动设备损坏,我们应当对雷电的危害性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雷意识,做好变电站预防工作,将雷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几种主要的雷击方式2.1雷的直击和绕击雷云单体浮在大地上空,其所带电荷拖着地表相反电荷犹如一个影子随风移动。
如果途经变电站的避雷针或地表其他突出物,地电荷会导致突出物顶端电场畸变集中。
闪电开展之前先是雷云底部的始发先导按间歇分级跃进方式向地表发展,当距地面50~100m时,由避雷针等地表电场畸变集中的地方产生垂直向上的迎面先导。
两者相接,进入直击或绕击的主放电阶段。
通常当地面上突出物的高度为h,雷云正下方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和等于580h-0.7 kV/m 时,则该突出物将容易受到直击雷。
原因是高为h的避雷针可影响雷云单体向下的始发先导发展方向的半径,用公式表述为:R=16.3h0.61m。
该式还表明,地表安装独立避雷针后,将会在其附近出现大量的散击,甚至对避雷针进行直击,对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物体进行绕击。
一次雷击主放电一般为几万安培到十几万安培,释放的能量相当大,瞬间所产生的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多种危害,如引起火灾和大爆炸,金属导体连接部分断裂破损,建筑物倒塌,电气设备损坏等等。
2.2雷击反击直击雷电流通过地表突出物的电阻入地散流。
假如地电阻为10Ω,一个30kA的雷电流将会使地网电位上升至300kV。
微波通信站的防雷措施 Microsoft Word 文档

微波通信站的防雷措施 Microsoft Word 文档微波通信站的防雷措施微波通信站的防雷措施2021-12-2 12:25:02王德鸿 0 引言现在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日益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装备自己,尤其在通信领域。
微波通信设备中电子电路集成越来越高,对过电压和电磁脉冲干扰的防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雷击是造成通信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系统通信站特别是微波通信站发生了数起雷击事件,中断通信时间最长的达数十小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微波传输的特点,微波通信放大多建在高山、高楼顶或空旷地区,而且都装有天线,通信站遭雷击的机率很高。
因此,加强微波通信站的雷电防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1 雷电特征雷电是一种大气物理现象,雷电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大气中有足够高的正、负电荷形成的电位差。
当天空中的电场增强到某点的电位梯度大于3×106V/m时,产生击穿放电即闪电。
闪电可发生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一次闪电由几次放电脉冲组成,每次放电脉冲有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先导过程)和回击阶段(主放电过程)。
IEC 1312-l认为,雷电流可以看成是由首次雷击电流if(10/350μs)和后续雷击电流is(0.25/100μs)所组成。
IEC TC81(防雷专业委员会)把斜三角波形为10/350μs冲击电流,称为雷击电流(Lightning),8/20μs 冲击电流称为浪涌电流(Sruge),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国内学术界称其为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击的两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电器设备或线路造成强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中物体泄放入地。
感应雷是指建筑物或系统附近发生雷暴活动时,设备或线路产生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雷云向物体由先导放电过程发展到主放电过程,物体上电荷释放所产生的雷电过电流或过电压。
雷电的主要参数一般如下:雷云电荷量 20-100C 地面电场强度 >30kV/cm;雷电流幅值 20kA雷电流频率主要能量集中在100Hz-1kHz,最高频率可达106Hz。
变电所的防雷措施

变电所的防雷措施【摘要】变电所的防雷措施对于确保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变电所的防雷原理,包括雷电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
然后详细讨论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如避雷针和接地网的设置以及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设备保护措施是保护变电设备免受雷击损坏的重要环节,包括避雷器和过压保护装置的应用。
人员培训措施是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雷电天气的关键,包括定期的防雷知识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
变电所的防雷措施是综合性和必要的,只有有条不紊地做好这些措施,才能确保变电所的运行安全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变电所、防雷措施、雷电、原理、外部防雷、内部防雷、设备保护、人员培训、综合性、必要性1. 引言1.1 变电所的防雷措施的重要性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电力的安全、稳定传输。
由于变电所集中了大量的设备和电力设施,使其成为雷电侵袭的重要目标。
雷电对变电所的直接打击可能会导致事故,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给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
变电所的防雷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变电所的防雷措施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运行,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有效的防雷措施,可以及时发现雷电侵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变电所防雷措施的健全,也是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加强对变电所的防雷措施意义重大,不仅关乎变电所本身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也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雷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雷电给变电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正文2.1 变电所的防雷原理变电所的防雷原理是指通过建立有效的避雷系统和接地系统,将雷电流迅速引导到大地,从而保护变电站设备和人员免受雷击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变电站增加微波塔后的防雷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68-81 变电站增加微波塔后的防雷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进入90年代,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相继进行,大量控制和保护设备改为微机型。
为加强通信的可靠性,一点多址小微波进入主控室,大大小小的微波塔与主控室或并行而立,或干脆设在主控室屋顶。
这些改造往往由不同专业部门分别完成,缺乏统筹考虑,这就给防雷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老式变电站改造后带来的防雷问题
80年代前的1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主控室多数为单层平房、砖混结构,屋顶没有做均压带,钢筋也没与接地网焊接。
由于高度较低,其防雷一般由站区避雷针兼顾,也有的未予考虑。
少数主控室属于楼房结
构,由于当时控制和保护设备多为电磁型,也仅按一般建筑防雷要求进行简单处理。
无人值班改造后,因小微波设备小巧简单,一般放在主控室侧壁上,同时考虑信号衰减因素,微波塔多与主控室的距离很近,一般小于5m,甚至干脆立于主控室屋顶上。
这两种布置对主控室的危害有:
a.雷击时,通过微波塔瞬间的雷电流会在周围空间形成剧变的电磁场,对主控室设备将产生电磁干扰。
b.产生的反击雷电波流过接地引下线或建筑物的金属导体时,均存在设备外壳电位升高及向电源或其他低电位引线的反击问题。
c.雷击微波塔时,塔体上会产生很高的电位,从而对近距离物体反击。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5025—93及《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对防雷问题均有相应规定,但由于微波塔的介入,给原本受避雷针保护或虽不受避雷针保护但防雷环境较好的主控室带来了防雷问题,增加了引雷机会,使主
控室不能满足技术规程要求。
雷电对计算机等弱电设备的干扰和破坏
对于低压电子设备而言,雷电是主要的干扰源之一。
雷击建筑物上的防雷装置时,一方面将导致建筑物内地电位的升高;另一方面雷电流对二次电缆和设备产生强电磁干扰,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传输的混乱。
雷击时室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雷击建筑物上防雷装置时产生的干扰,主要来自:①雷电放电主通道产生的电磁干扰;②雷击建筑物时在建筑物雷电保护系统(如避雷带等)或建筑物本身钢筋结构上流过的雷电流对室内的干扰。
前者干扰体现于电磁场,后者除电磁感应外,还易引起地电位分布不均,造成电位差。
变电站中,在发生操作或接点故障时,所产生的入地电流和电弧会引起电磁辐射。
雷击时,雷电流同工频接地短路电流相比,其幅值高,上升快,因而辐
射更强烈。
资料表明,雷电波所产生的电磁波脉冲(EMP)强度极高,电场强度可达105V/m,磁场强度可达260A /m,对附近设备,特别是计算机等弱电设备,可引起电路性能恶化和部分元件烧毁。
在老式变电站中,往往采用共地接地方式,即计算机和变电站接地共同使用一个地网的接地方式。
优点是有同一个基准电位,在发生故障时,整个地网的电位同时抬高,不会在计算机上造成较大的电位差,有利于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但是,共地式也存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强电对弱电的干扰问题,计算机等弱电设备内部电路(TTL,CMOS)的阈值电压一般不大于5V,这意味着只要大于5V的电磁干扰脉冲电压进入计算机,就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的数据或指令错误。
根据IEC标准,室内低压装置的耐冲击电压最高仅为6kV。
当微波塔遭直接雷击时,假设流经靠近低压电气装置处接地装置的雷电流为20kA,以及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甚至低至0.5Ω,这时,在接地装置上电位升高为10kV。
由于共同接地,低压电气装置
接地的金属外壳的电位比带电体(相导体)也约高10kV。
在这种情况下,在低压电气装置绝缘较弱处将可能被击穿而造成短路,损坏设备。
改善防雷保护的措施
a.对微波塔不高的站,通过调整独立避雷针的位置或增加独立避雷针,使微波塔处于独立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德州110kV东郊变电站,1994年9月改造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控制保护全部更换为微机型,同年10月通信部门在主控室西侧立了一基微波塔,塔高24m,塔边距主控室外墙不足2m,原建筑物没有屏蔽、均压、接地措施,微波塔接地也因周围环境无法按SDJ7—79第70条引出。
通信部门就近与主控室接地网两点相连。
我们发现该问题后,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在距微波塔约10m处又立了一根35m的独立避雷针,拆除了微波塔作为接闪器的4m针尖,同时为了防止绕击,对主控室采取了屏蔽、均压、接地等措施。
b.对于由于条件所限必须立于多层建筑物顶上的微波塔,应将微波塔接地引下线尽量远离主控室,同时对主控室加强防雷措施,即:接地、均压、屏蔽、泄雷、隔离等,按有关标准和规程施工、验收,并定期检查,专人负责。
c.对于有争议的消雷器,没有尝试。
如果导体消雷器真的能消雷,而不只是作为避雷针使用,那将是解决本文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对此我们将继续考察,搜集有关工程实例。
目前对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的看法分歧较大,有待观察。
自1993年开展无人值班变电站改造以来,我局以一点多址小微波为主要通信手段。
由于采取了较好的防雷措施,没有发生雷击引起的控制或保护装置的误动和损坏事故,设备运行良好。
结论
a.变电站改造后,主控室附近或屋顶增加了微波
塔,使主控室的防雷环境恶化,不能满足现行SDJ7—79要求。
不要因为变电站落雷机会小或目前没有遭受雷击存在侥幸心理,必须认真地逐条逐项地执行有关规定,采取防雷措施,消除隐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发展光纤通信,取代小微波。
b.微电子设备在系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抗干扰能力有限,建议有关规程重视这方面的变化,例如:将SDJ7—79第67条“为保护其他设备而装设的避雷针,不宜装在独立的主控室和35kV及以下的高压屋内配电装置室的顶上”中的“不宜”改为“不应”,增加其严格程度。
(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