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校史

合集下载

南开中学历史简介

南开中学历史简介

南开中学历史简介咱们先说说那时候的背景,1904年,张伯苓看着天津那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心想着:必须做点什么了。

于是,他就带着自己满腔的热血和理想,创办了南开学校。

这个学校起初的规模不大,但一开始就树立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这四个字放在今天看,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讲的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品德和责任感。

这种思想,也正是南开中学长久以来立校的根本,正是这种理念,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前来求学。

如果说张伯苓的梦想给了南开中学一个方向,那这些年里学校发展的历史则给了它坚实的基础。

从1924年开始,南开学校就开始设立高中部,至此,南开中学正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那时候的学校环境嘛,算是“简陋”吧,但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知识追求可谓如饥似渴。

张伯苓亲自挑选和培养教师,学校虽然资源有限,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却非常高。

尤其是数学、文学、历史这些学科,学校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牛”。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年代的教育资源多么紧张,但南开中学却能在这种环境下脱颖而出,可见它背后有多强的动力。

时光荏苒,到了20世纪30年代,南开中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知名中学之一。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许多学校在那时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可南开中学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教育使命,几乎没有中断过教育的步伐。

张伯苓那时可真是“拼命三郎”般地奋斗,不仅亲自督导学校的教学,还鼓励学生们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报效国家。

再说说那时候的学生,想想看,那些年轻学子大多是面临着战火纷飞的时代,哪里能有闲情逸致享受校园生活?可是,正是这种生死存亡的环境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加奋发向上的精神。

很多南开学子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成绩斐然,成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南开中学的这些英勇事迹,也成了它历史中的一部分。

进入现代,南开中学的历史更是充满了辉煌的成就。

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南开中学一直保持着高水平,尤其是在科技创新、艺术文化、体育竞赛等方面都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成绩。

天津南开中学学生留学找谁办理靠谱

天津南开中学学生留学找谁办理靠谱

天津南开中学学生留学,找谁办理靠谱?天津南开中学原名天津南开黉舍,始创于1904年,是由我国闻名爱国教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的南开系列黉舍的发源地。

天津南开中学现地点地即南开黉舍旧址,以“中国近当代首要史迹”被国务院列为天下重点文物庇护单位。

1937年七七事情后,首要校舍被日本侵犯军的飞机炸毁,部分师生迁到英租界内的耀华中学,大部分师生内迁到重庆南开中学,直到抗日战役胜利后才回到天津。

现黉舍北院的八栋校舍及平房,摆设了20世纪各个年代的修建。

1978年天津南开中学被教诲部肯定为天下重点中学,现为天津市教委直属的国度级树模高中。

党和群众当局非常存眷天津南开中学的生长,胡耀邦、江泽民前后两位总书记为黉舍题字,周恩来、李鹏、温家宝三位总理给黉舍来信、来电,鼓励黉舍培养更多的优良人才。

黉舍设有高中部、国际部。

高中部门生毕业后100%进入大学本科,此中99%进入天下各重点大学。

高中部每一年招收部分外省门生,同时招收香港、澳门、台湾门生停止学历教诲;国际部除对本国粹生停止中学学历教诲外,同时为短时候来华来津的本国粹生停止汉语与中国文明的短时候教诲。

天津南开中学建校一百年以来,创办人之1、张伯苓师长西席任校长46年,厥后是杨坚白师长西席、杨志行师长西席、王淑玲密斯、纪文郁师长西席、康岫岩密斯前后担负校长。

现任校长为杨静武师长西席。

天津南开中学与时俱进,以“团体高素养教诲”为办学的主导思惟,构成具有当代南开特性的办学理念和实际体系。

团体的内涵是要掌控教诲的团体性、办学的团体性。

黉舍的育人目标是“使南开的门生具有激烈的社会任务感,具有健全的身驱及心机品格,迷信素养、人文素养兼备,创新思惟、实际才气才气纵横两翼齐飞,为故国的繁华、天下的战役与生长培养创新型、拔尖型后备人才”。

以“以德立教,松散治学,门生为本,重视创新”为治校方略,并以把南开中学尽力扶植成具有中国教诲特性的国际闻名一流黉舍作为妥协目标。

制定并实施了《名师工程实施计划》《人事轨制鼎新实施计划》《门生思惟品德教诲实施计划》《讲授鼎新实施计划》《办学范围及校舍扶植计划》、《国际交换实施计划》构成团体本质教诲实际的完团体系。

国内那些著名的中学

国内那些著名的中学

国内那些著名的中学作者:杨剑虹来源:《少年博览·初中版》2015年第12期有人说,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和有过的经历,可能会影响他的人生走向。

由此可见,中学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选取了国内几所著名的高中,看看好的高中有着怎样的示范作用。

一、南开中学严修和张伯苓这两位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是彪炳南开校史的文化符号。

1904年10月,两人创办了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还制定了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这八个字成为南开精神的灵魂。

从建校初期,南开中学就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倡导“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

很多名师大家,比如王昆仑、张中行、熊十力、老舍、范文澜、何其芳等,都在南开中学任教过。

110多年的南开中学,桃李广植,已经培养出近6万名南开学子。

很多曾经影响了中国社会走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中国命运的伟人、大家,都曾是南开学子。

比如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刘东生为代表的60余位院士;以梅贻琦、金邦正、王大中三位清华大学校长为代表的教育家;以曹禺、周汝昌、吴玉如、端木蕻良等为代表的文化巨匠。

“两弹元勋”朱光亚说:“两弹一星的核心组员中,有四分之一是我们南开中学毕业的。

”2011年12月,南开中学艺术中心揭牌;2012年,南开公能讲坛开幕,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登上讲坛,引导学生身居校园而胸有鸿鹄之志,树立起“中国有我”的担当意识;校内最令学生神往的是2012年3月1日落成的体验创意中心,硬件设施能与本科高校比肩。

二、人大附中人大附中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简称,学校成立于1950年,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

据说,人大附中也是现在全北京最牛的中学,人大附中的老师有一句玩笑式的口头禅:“学习不努力,直接去隔壁。

”隔壁是哪里呢?是人大,意思是清华北大之外,都不入法眼。

不过事后有人大附中的师生出来澄清,说能考上人大也是极好的。

天津南开中学学生留学找谁办理靠谱

天津南开中学学生留学找谁办理靠谱

天津南开中学学生留学,找谁办理靠谱?天津南开中学始创于1904年。

是由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的系列南开学校的发祥地。

1978年由当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重点中学,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任校长康岫岩,是南开中学校史上的第六任校长。

学校占地115亩,建筑面积49000平方米,具有一流教学设备条件。

学校设有高中部和国际部,在校任课教师140人,其中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60人。

教师中99%为大学本科毕业,而且有研究生任教。

学校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和教学的高质量而享誉海内外。

南开中学的毕业生中涌现了以敬爱的周总理为杰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

尊敬的周恩来总理于1913年~1917年在南开学校就读,他是第十届毕业生,是南开校友的杰出代表。

除周总理之外,还有两位副总理、八位政协主席和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工程院43名院士都先后在该校就读。

学校在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对学有特长学生的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在国际和国内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和计算机大赛中获奖。

李平立同学获2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王建梅同学获2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银牌;1996年王晨扬同学获国际物理竞赛金牌;齐鑫同学获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全国信息学大赛金牌;1998年刘媛同学获2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00年吕莹同学获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第一名和最佳解题奖。

今年,该校韩德伟同学在印度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又获金牌。

在科技小发明上获全国科技发明展金牌、国际发明展银牌。

以2001年为例,100%毕业生达到大学要求,99%的学生达到重点大学的要求。

学校的篮球队、合唱团、铜管乐队、民乐队均是天津最好的学生社团。

南开的学生受到各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南开中学的国际交往日益活跃,有关教师分期外派,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学校已与诸多国家的学校建立友好交往关系。

天津南开中学留学办理,首选留学360留学360网将为天津南开中学所有学生提供十大留学增值服务介绍: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免费语培、教育投资、海外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跑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

西迁八载 校脉不绝——档案史料印证抗战时期南开中学的历史

西迁八载 校脉不绝——档案史料印证抗战时期南开中学的历史
预 定 于本 年 暑 假 后 开 学 。 ”
即拥 有 了积 淀 3 0余 载 的 天 津 南 开 中学 的优 秀成 熟 教 育
堂 ” 它 们 星 南 开 中 学 的 前 身 抗 战 时 期 a 7 - r中 学 9  ̄g- 南开 中学 的抗 日激 情 由 米 已 氕 .9 1年 ・ 八 13 九 一 事 变后 . 开 中学 师 生 出 版 校 刊 《 开 取 周 》 t . 南 南 之 九 一 八特 刊》 抨 击 日寇 的 侵 华 行 为 = l3 . 9 2年 j , 月 日军 侵 占
严 I 馆 合 并 井 招 新 生 , F两
拉 址 们 设 在 严 宅 东 院 内 .】 月 0
1 7日 正 式 成 立 中 学 . 成 为 南 开 系 列 学 校 的 发 祥 地 棱 名 初 称 “ 律 私 立 中 学 堂 ” 同 年 年 底 天 .
易 名 为 私 立 敬业 中 学 堂 ” 翌 . 年 叉 改 为 天 津 私 立第 一 中 学
民族 万万 岁。 当时群情激愤 , 响应之声雷动 . 々观众席
天津南开中学日后的内迁 . 作好 充分 的准备
一司匪蟊 目两 I

维普资讯
南 开事 业 推 广 计 , 为 谋 教 育 事 业 不 因时 局 变 化 而 中 断 并
队伍 补入 南 渝 中学 ,加 上 13 9 6年 由津 调 入 重庆 建 南 渝 中学 的 1 4位 教 职 员 ,使 建 校 仅 有 一 年 多 的南 渝 中 学 立
维普资讯
桔案 与肚合
’ 一 DAN GAN Y U S EI UI H - I
前 不 , , 津 南 开 中 学 校 方 ^ 天 专 程 到 天 津 市 档 案 馆 , 抗 战 时 对

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

师脱颖 晋升为 高级、 级教 师。 特
南开 中学 具有 优 良的德育 传统 , 形成 了具 有
南开特 色的德育 工作 实施网络 。在 大德育观 与主
动 发展 观 的指 导 下 , 持 育人 为 本 , 建德 育 专 坚 构
业 工作 者 队伍 , 设德 育 实践 基地 , 学校 成 为 建 使 训练 、 陶冶 学生思 想品德 的熔 炉。
金牌; 千余 人 次获得 国 家级奖 励及 市级 竞赛 一等 奖 ;
几 百名 高 中毕 业 生被保 送至 清 华、 北大 等著 名高校 ,
9 %的高 中毕业 生进 入全国重 点大学 。 9
为 了拓 宽 办 学 视 野 , 校 不 断 增 强 与 世 界 各 国 基 学
础教 育界 的交流 。学 校设 有 国际部 , 2 与 0多个 国家 和地 区的学校 建 立 了合 作 交流 关系 ,成 为展示 天津
天 津市南 开【 学 l 】
南开 中学 与时 俱进 , 持培 养 “ 国 、 为 ” 坚 爱 有
的拔尖创新 型学生 。学校 以建设在 国内外有影 响
的高水平 学校 为 目标 , 立德 树人作 为教 育 的根 把
本任务, 使学 生具 有 强 烈 的社 会责 任感 、 全 的 健 身 心 , 学 素养 、 文 素养 兼 备 , 新 思维 、 践 科 人 创 实 能力两翼 齐飞。 南 开 中学 拥有 一 支高 素 养 的 教 师队 伍 , 敬 “ 业、 爱生 、 钻研 、 作 ” 学校传 统 的教 风 , 协 是 以高尚
实、 蓬勃 向上 、 艰苦创 新 “ 的校 风。

百 多年来 , 南开 中学桃 李广植 , 享誉海 内外 。
这里是 科学 巨匠成 长之地 , 国家最 高科学 技术奖得

重庆南开中学1935年---1952年大事记

重庆南开中学1935年---1952年大事记

重庆南开中学1935年---1952年大事记南开学校自1904年由严范孙和张伯苓在天津严、王两馆(私塾)基础上合并创建以来,至1935年已走过31年历程,先后在天津创建了南开中学(1904年)、南开大学(1919年)、南开女中(1923年)、南开小学(1928年)和经济、应用化学两个专业研究所(1931、1932年),发展为自成完整体系的南开系列学校,在校学生达3000人。

[1]1919年南开学校有了自己的校歌。

1934年10月17日,在南开学校建校30周年纪念大会上,张伯苓总结办学经验,宣布南开以‚允公允能‛为校训,以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为目标。

[2]张伯苓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已日臻成熟,达到新的高度。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果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张伯苓也清楚地意识到,南开教育事业面临发展瓶颈甚至生存危机。

他‚深感津校事业,仅能维持现状‛,就地已无扩充余地,而日寇侵占我国东北后,对华北的入侵已属必然,‚华北局势,危急万状,一旦有变,学校必不保‛。

因此,‚为谋南开事业推广计,并为谋教育事业不因时局变化而中断计‛,张伯苓采纳了胞弟张彭春提出的往内地建新校的建议,[1][3]并于1935年3月派次子、南开大学的张锡羊到四川成都负责筹建南开大学分校的选址和购地。

在成都校友协助下,购得华西坝学府地带土地80亩作为建校基地,但此后建大学分校事再无其他进展。

[4]同年底,张伯苓本人入川之旅促成了重庆南渝中学的建立。

资料来源:[1] 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见[参4] 第67---69页。

[2] 李向阳《南开校歌词曲漫议》,见[参29]第6—9页;梁吉生《张伯苓年谱长编》,见[参6]中卷第322页。

[3]《张彭春年谱》,见[参14] 第231页。

[4] 喻娴文、叶谦吉《思慕他,学习他,继承他的事业》,见[参15]第107页。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伯苓被任命为全国禁烟委员会委员,由上海乘轮船入川参加计划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禁烟会议。

历史遗迹记录南开往事(2)

历史遗迹记录南开往事(2)

历史遗迹记录南开往事(2)南开中学历史景观文记南开中学已走过了116年的历程,校园里的许多建筑景观见证了这所中国名校的百年沧桑。

如果说南开中学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与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变革紧密相连,那么,这些已经消失的历史建筑就是当年南开师生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谆谆教学、莘莘求学的硬件设施;如果说,南开中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那么,这些内涵丰富的历史建筑曾经是南开师生演绎时代壮歌的绚丽舞台。

历史景观——中楼中楼建于1919年,地处南开中学北院中部,为两层教学楼,每层12间教室,另有半地下室,其窗户下沿略高于室外操场地面,而教室地面则低于操场地面。

抗战期间,中楼损毁严重,复校后的1948年,中楼重修,是年10月17日校庆集会后,校长张伯苓偕众人出席重修中楼落成典礼并亲自剪彩。

中楼刚建成时称南楼,后大学部教学楼建成称为南楼,中楼改称中楼。

中楼建筑面积2398平方米。

1925年的中楼1973年为适应生源增加的需要,经南开区教育局批准,学校决定中楼在原址扩建,原基础和内墙不动,教室开间不变,门楼基本保持原样。

楼外墙落地,基础不动,上加圈梁。

一、二层改木梁为混凝土浇筑梁。

原地下室改为防空洞,洞顶用焦渣白灰按比例拍制。

增建第三层,增加12间教室。

首层行政办公室6间、教室6间后作学科办公室。

二层图书馆6间,阅览室、语音室6间。

门楼简单修饰,原石条台阶改为混凝土台阶。

新建后的中楼占地与格局保持不变,但式样大为改变,墙面由原来青砖改为红砖,设计风格式样与当时的新楼(含英楼)一致。

1973年重修的中楼1973年中楼扩建,由于内承重墙未动,地下基础防水层年久失效。

墙体碱蚀严重,地下室积水无法控制。

天津市教育局修建公司拨款十万元维修费由南开区修建公司采用“架海掏空法”,对中楼首层楼板与内墙体之间掏空铺防水油毡,以阻隔水汽上升。

1989年 8月,中楼剔碱工程完成,楼内的面貌焕然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天津南开中学简介天津市南开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1904年创办,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现为天津市教委直属中学。

学校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目前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60289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0平方米,校园古朴典雅,设施齐全,新老建筑交相辉映,景观独特。

截至2012年9月,全校共有学生2576人。

其中高中部40个教学班,1869人;初中部17个教学班,637人;国际部6个教学班,外籍学生70人。

全校教职员工289人。

一个多世纪以来,南开人同心同德,艰辛探索,矢志不渝。

首任校长张伯苓任校长46年。

新中国成立后,杨坚白、杨志行等人先后担任校长。

2010年,学校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南开中学理事会,孙海麟任理事长、党委书记。

马跃美教授任校长。

南开中学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歌首句歌词为:“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校色为青莲紫,寓意南开学子能够像莲藕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校徽呈八角形,寓意南开学子来自四面八方。

南开中学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何炳棣先生说过:“南开中学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笃笃实实最爱国的学校。

”同时,学校从建校之初起就十分注重校风建设,梁启超曾经称赞南开中学“校风之佳,不仅国内周知。

即外人来参观者,亦莫不称许。

”由严修先生亲自制定并书写的“容止格言”在南开学子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春华起南开,秋实献九州。

”在南开精神的感召下,南开中学一百多年来桃李广植。

培养了以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者、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以普通劳动者为代表的合格公民。

今日南开中学坚持传承南开精神,高举改革创新大旗,与时俱进。

学校有着优良的德育传统,坚持“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的教育主线,形成南开特色的德育实施网络。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优质教育硕果累累,多名学生曾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一大批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及天津市一等奖;每年均有数十名优秀毕业生被保送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

重视体育也是学校的教育传统,张伯苓校长是中国奥运先驱,首倡中国举办奥运会;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举办“五虎杯”篮球赛、“三六杯”足球赛等传统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展现各方面才华的舞台,男子篮球队、话剧社、民乐队、合唱团等社团具有较高水平,多次在全国和市级比赛中取得佳绩。

学校不断增强与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交流,已与法国巴黎德萨伊中学、新加坡华侨中学、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成为中外基础教育借鉴和交流的桥梁。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学校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今日全体南开人将继续坚持“南开道路”,秉承“南开品格”,弘扬“南开精神”,在高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努力创办富有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符合时代要求、适合未来人才成长需要、让人民满意的优质中等教育,开创南开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南开中学与中国奥运第30届夏季奥运会的圣火刚刚在英国伦敦熄灭,第31届夏季奥运会也即将在南美洲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从北京到伦敦,从伦敦到里约,国际奥林匹克的理念和信念,正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奥委会和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当中出类拔萃、举足轻重的重要成员,已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文化的出色实践者、组织者、传播者。

看到中国体育代表团从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突破,到近几届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优异表现,世界有更多的人认识了新中国,认识了中国形象。

看到今天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辉煌和扮演的重要角色,不由得让人抚今追昔,回想起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叶,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苦苦探求,追寻奥林匹克理想曙光的艰难跋涉。

提起国际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不能不提起天津南开中学,不能不提起中国奥运先驱、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

倾其家产兴办教育天津南开中学是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先生于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兴办的。

在此基础上,1919年兴办大学,1923年兴办女中,1928年兴办小学,形成完整的私立南开系列学校。

严修先生曾任清政府的翰林院编修、学部左侍郎。

但他主张改良社会,废科举,开特科,兴新学,倾其家产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被后人称为南开校父。

张伯苓1891年15岁时考入李鸿章在天津兴办的北洋水师学堂。

校长是清末民初著名进步思想家严复。

经五年的刻苦学习严格训练,张伯苓较早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接触了西方近代体育,各科成绩优异,体育成绩也非常不错,尤其擅长爬杆,速度极快,雅号“张小辫”。

1895年张伯苓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结束各门课程学习,成为北洋水师学堂航海科第五届毕业生。

同届毕业生共18名。

他毕业后加入北洋海军,但经甲午海战战败后,海军操练无船可用,士气低落。

1897年他随清朝大员前往山东威海办理接收转让手续。

船到第一天,降下日本太阳旗,升起中国青龙旗。

第二天,又降下中国青龙旗,升起英国米字旗。

张伯苓目睹“国帜三易”这一丧权辱国的场面,义愤填膺。

他认为,中国虽大,历史虽久,但人落伍了。

他说:“我国欲在现代世界求生存,全靠新式教育,创造一代新人。

”随后,他毅然退役。

强我种族体育为先1898年,赋闲在家的严修先生兴办家塾——严馆,聘请张伯苓教西学,教授英文、物理、数学。

1899年张伯苓开始教学生做体操,跳竿,跑步。

这是中国最早的体育课,是对近代体育教育开拓性贡献。

1904年严修先生作为出资人创办私立中学堂,后改称私立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

1907年2月13日搬到新址,因地名始称为私立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为监督,以后称校长。

张伯苓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坚持教育救国。

他提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培育“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南开传统。

张伯苓是我国最早接受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的社会精英。

他认为教育应坚持德智体三育并举。

他对体育功能尤其有着自己独到见解。

他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我种族,体育为先”,“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他认为“不懂体育的人不应该当校长”。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当现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兴起时,他敏锐地认识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今天依然有很多有生命力的东西,而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著名教育家顾拜旦,把教育和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重新挖掘和打造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和运动,对塑造新国民,改革旧社会的重要作用。

对此张伯苓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

1907年10月20日,张伯苓向严修建议“学堂师生宜有高尚适当之运动”。

1907年10月24日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的天津学界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和颁奖仪式上,张伯苓发表了题为《雅典的奥运会》的著名演说。

他首先介绍古代奥运会历史,继而介绍现代奥运会的复兴。

他满怀豪情地说:“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充满了希望”。

他建议:“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他还认为“当前最需要的是聘请有技能的教练员”。

1908年英文版《天津青年》记载了这个历史性时刻,奠定了张伯苓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并提出一些措施来实现这一主张的第一个中国人的历史地位。

追寻中国办奥运梦想1908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赴美国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并顺访欧洲考察教育。

此时正值英国伦敦举办第四届奥运会,他亲临赛场,目睹盛况,成为现场观摩世界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

1908年10月13日,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与南开中学堂、天津府中学堂、普通中学堂在天津西南角体育场联合举办第五届年度运动会。

在发奖仪式上,张伯苓发表《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讲演,向学生介绍伦敦奥运会的盛况,激起学生浓厚兴趣和无限向往,进一步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人们进而提出“中国何时派一位胜利选手参加奥运,中国何时派一支胜利队伍参加奥运,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邀请世界选手到北京参加比赛。

”这是中国著名的奥林匹克运动三问。

威震全国的“南开五虎”张伯苓先生是奥林匹克理念传播者,也是奥林匹克理念实践者。

南开中学几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1925年自愿组建篮球队,在著名体育家董守义先生指导下,到1927年该队五名主力队员:王锡良、李国琛、魏蓬云、刘建常、唐宝堃已经配合娴熟,敢打敢拼,逐步成为国内的一支劲旅。

1929年在山西太原举行华北运动会,南开中学篮球队报名参加大学组比赛,先后战胜东北大学队、冯庸大学队、北平师范大学队夺得冠军。

两个月后赴上海,先后胜上海冠军沪江大学队、西侨青年队、美国海军队获得全胜。

随后在上海,又与在日本全胜而归、路过上海的菲律宾圣蒂托马斯大学队比赛,以4分险胜。

从此被称为“南开五虎”。

南开中学五虎队随后蝉联四届全国冠军。

培养南开五虎的董守义先生总结训练和实战经验写出《篮球》专著,1928年著《篮球术》再次大受欢迎,以后完成《最新篮球术》一书成为篮球运动的经典之作和训练教材。

南开中学老师创办“利生”二十世纪初叶,中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新型学校,普遍开设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但苦于没有中国自己生产的体育器材。

在张伯苓的鼓励支持下,南开中学老师孙玉琦放下书本,自己筹办体育用品厂。

经一年筹建,工厂于1921年开张时,张伯苓写了一幅对联赠送给企业:“利应社会需要,制造体育用品;生为人身健康,畅销运动器具”。

孙玉琦取上下联第一字“利生”为厂名。

从此“利生”成为中国第一家体育用品厂。

从制革开始,自己人工缝制篮球、足球、排球和羽毛球,此后还增添标枪、双杠、吊环等体育器械。

为学校开设体育课,为社会开展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

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理念张伯苓还十分重视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体育理念和技术。

1911年他在南开中学兴办了中国第一支棒球队,以后屡获佳绩。

1931年4月4日,张伯苓邀请19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上,以47秒6打破男子400米跑记录并获得奥运冠军的英国人李爱锐(也有译成利迪尔)来校讲演并做短距跑步技术动作示范。

学校300多人观摩了讲演和示范,引起了很大轰动。

李爱锐1902年出生在天津,1925年他又回到天津任教20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将其关押在山东潍坊的一个集中营里,1945年2月死去。

曾获奥斯卡电影奖的电影《烈火战车》就是根据他的事迹拍摄的。

南开足球队战胜洋人夺冠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张伯苓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1935年,以南开中学足球队为主力队员组成的中华足球队,在“爱罗鼎杯”比赛中连续挫败在天津九国租界的英国队、俄侨队和多国联队,一举夺得冠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战胜洋人而夺标的球队。

赛后,张伯苓在宴请全体队员的宴席上说:“西洋人嘲笑我们是‘一盘散沙’,做事是‘五分钟热度’,事实是最好的反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