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试验
设备基础沉降试验要求

目录一、总则二、罐底板严密性方案三、罐体强度性、严密性、稳定性充水试验和基础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四、储罐顶的充压降压试验方案五、各种试验的报告记录表格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检验该工程12台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的制作安装工程质量,以满足业主的可靠使用,达到设计要求,特编制此施工技术方案。
2、编制依据:a、本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依据《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28-2005;b、本方案依据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储罐制安相关的图纸及技术资料。
c、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监理公司和业主的具体要求。
本方案依据第十三化建公司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相关部分。
本方案的使用范围:3、本方案仅适用于西安中立甲醇汽油工程中的12台储罐,规格如下:10000m3汽油储罐两台; 10000m3柴油储罐两台;3000m3汽油储罐两台; 3000m3柴油储罐两台;1000m3汽油储罐两台; 1000m3柴油储罐两台;500 m3甲醇储罐两台。
4、本方案中储罐各种试验前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a、储罐制安工作已经结束,各种管口和附件安装齐全。
b、罐体几何形状和几何尺寸经过检测已达合格标准。
c、所有焊缝全部按设计要求经无损检测工作结束,其检验质量判定合格,不再进行焊接修补处理。
d、各种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工器具、介质和检验基准已准备到位齐全。
e、罐体内的的所有材料、污物已清理,清扫结束。
f、罐体内的所有与严密性有关的焊缝隙均不得涂刷油漆。
焊缝外观经检查合格。
g、试验前储罐外周3m内场地无障碍、无污物。
h、储罐试验应按规范要求准备相应的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二、罐底板严密性试验技术方案1、储罐底板所有焊缝进行严格清理,绝对无任何污物2、采用真空箱法进行严密性试验3、试验标准:贡压值不得低于53Kpa(400㎜Hg柱),以无渗漏为合格。
做好试验记录,进行报验。
4、罐底边缘板应进行渗透检测达到合格标准。
自由沉降试验及其沉降曲线问题解析

1:自由沉降试验及其沉降曲线自由沉降适用于悬浮固体浓度较低,且为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的水质状况。
试验是在设有一个取样口的透明沉降柱中进行的。
柱的内径为100mm,有效高度为1.5~2.0m。
取样口可设在工作水深为H的低部,也可设在H/2的中部,二者分别称为底部取样和中部取样。
目前趋向于采用中点取样法,这是因为: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沉降柱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势必形成上稀下浓的线形不均匀分布态势,而我们要测定的是沉降柱内整个水层的残留SS浓度,用H/2处的SS浓度代表柱内的SS平均浓度,能减小采用底部取样带来的沉降效率的负偏差。
沉降试验及沉降曲线绘制的方法(1)将水样在试验装置内循环搅拌均匀后,从取样口取两份100mL水样,用重量法测定初始SS浓度C0;(2)将柱内水位迅速调整至溢流口处,开始记时;(3)当累计沉降历时为t1、t2、t3…tn(常取5、10、30、60、90和120min) 时,各取100mL水样两份,用来测定对应沉降时间的残留SS浓度C1、C2、C3…Cn,同时记录各次取样后的水面累计下降高度Δh1、Δh2、Δh3…Δhn-1;(4)列表计算与各沉降时间对应的沉降效率E;(5)在标准计算纸上绘制E-t和E-u沉降曲线。
目前常用的沉降试验数据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常规计算法,另一种是Camp图解积分法。
前者计算简单,但误差较大,得到的E-t和E-u曲线;后者比较复杂,但结果精确,得到的是ET-t和ET-u曲线。
(一)常规计算法(1)由沉降时间t(h)和对应的工作水深H(m),按公式u=H/t计算沉降速度u(m/h)式中的工作水深H是指由水面到柱底零断面的实际高度,而与取样口位置无关。
工作水深随沉降历时的变化情况如图3-5。
由图可见,在[t0,tn]区间内,H随t呈跳跃式的不连续变化。
如忽略[t0,ti]范围内所经历的各次水深变化,则工作水深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2: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受颗粒大小的影响,特别是小颗粒在布朗运动作用下不沉淀。
关于污泥沉降比(SV)的详解

关于污泥沉降比(SV)的详解!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沉降比(SV)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它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静止沉降30min 后污泥所占的百分体积。
污泥沉降比(SV)试验,不只是要一个数据结果,而要了解污泥沉降的全过程,通过详细的观察分析,得出全面的正确结论来指导生产控制。
因此,如何进行日常的污泥沉降比(SV)试验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污泥沉降比(SV)中存在的误区实际上,污泥沉降比试验应该包括三部分,一是试验数据;二是对沉降过程的观察和记录;三是对结果和记录进行综合分析。
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有些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只是例行公事的测定沉降比,并没有认真观察和掌握实际的沉降过程,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实验是不科学的,对实际的工作没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其实在实际运行管理中,SV测定方便、快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试验可以了解污泥的结构和沉降性能,并在无其它异常的情况下,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参考依据。
同时,污泥的一些异常现象也可通过沉降试验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操作人员测定时,只了解三十分钟后的沉降比,而没有认真观察和分析污泥沉降测定过程的一些情况,那么在当运行发生异常时,污泥沉降测定过程中所能提示我们的故障信息很难被获取,而且我们也未必能从其他渠道及时准确的获取这些信息。
因此,我们在进行进行污泥沉降试验过程中,不仅要观察沉降比,还要注意观察污泥的其他特性,如外观、沉降速率、泥水界面清晰程度、上层液的混浊情况,是否有悬浮物等情况。
2、沉降速率与沉降性能在SV的测定中,排除上层液的状况,仅从沉降速率来说可分为快和慢二种污泥,沉降速度快的污泥不一定都好,沉降速度慢的污泥也不一定都不好,当然这种所谓的“快”和“慢”是相对的。
沉降性能沉降性能是综合考核指标,而沉降速率只是正确观察污泥沉降性能的最基本内容之一,要进一步了解污泥沉降速率不同的原因,通过大量实际运行数据的对比分析,根据本单位的工艺特性和运行情况来衡量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沉降体积的测定

沉降体积的测定—非金属矿石高岭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岭土沉降体积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岭土沉降体积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 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 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GB/T 14564—93 高岭土物理性能试验方法3 方法提要试料置于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浸润后加水稀释,充分振荡使试料充分分散,试料沉降放置3h 后的体积,称为沉降体积,可衡量试料细粒级的相对含量。
4 仪器4.1 带塞量筒100 mL,起始读数值为5 mL,最小分度值为1 mL,直径为25 mm。
4.2 振荡机振荡频率243 次/min。
5 测试步骤5.1 试料称取10.0 g 试样,精确至±0.1 g。
5.2 校正试验随同试料进行同类型标准试样的测试。
5.3 测试5.3.1 将试料置于已加入40 mL 水的带塞量筒(4.1)中,以少量水冲洗带塞量筒壁,轻轻摇动,使试料完全浸润。
5.3.2 静置10 min,加水稀释至刻度,塞紧量筒塞,固定于振荡机上(4.3),振荡2 min,使试料均匀分散。
5.3.3 将带塞量筒(4.1)置于不受震动的台面上,静置3 h,读取试料沉降的体积数(精确至1mL)。
6 测试结果的计算6.1 按式(1)计算沉降体积:V=V1÷m (1)式中:V——沉降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每克(mL/g);V1——10 g 试料沉降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沉降体积计算至一位小数。
6.2 同一试样两次测定结果绝对误差不得大于0.5 mL/g。
当测定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取两者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报告值;如测定结果超过允许误差,应另行称样复验,复验结果与原测定之任一结果绝对误差不大于0.5 mL/g 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报告值。
净水剂沉降试验流程

净水剂沉降试验流程
实验准备:
1.准备试验设备和材料,包括试验装置、试验杯、试验管、玻璃棒等。
2.根据试验要求,准备一定浓度的净水剂溶液。
3.准备一定浓度的悬浮颗粒物溶液,可以使用土壤样品、沉积物等。
试验步骤:
1.将试验杯放入试验装置中,调整装置以保证试验杯水平,避免倾斜。
2.将一定量的净水剂溶液倒入试验杯中,根据试验要求,通常使用几
毫升至几十毫升的溶液。
3.使用试验管将一定量的悬浮颗粒物溶液加入试验杯中,注意避免气
泡的形成。
4.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使净水剂和悬浮颗粒物充分混合。
5.搅拌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并记录下搅拌的时间。
6.观察试验杯中的溶液状态,记录下剂量和颗粒物的沉降情况。
7.定时观察溶液中的沉降情况,并记录下沉降的时间。
8.根据试验要求,可以进行多次观察和记录,以确定沉降过程的变化
趋势。
数据处理:
1.根据观察到的沉降情况,可以计算出净水剂沉降速度、沉降距离等
数据。
2.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可以评估净水剂的沉降性能及其对悬浮颗粒物的去除效果。
注意事项:
1.在试验过程中,要保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使实验结果可比较。
2.净水剂和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试验杯的尺寸等参数,应根据具体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3.在观察沉降过程中,要避免扰动溶液,以免影响沉降效果的评估。
4.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注意排除人为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以上就是净水剂沉降试验的一个流程介绍,不同实验室和研究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流程和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仿真实验三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仿真实验教学指导书

仿真实验三 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实验目的:絮凝沉降实验是研究浓度一般的絮凝颗粒的沉降规律。
一般是通过几根沉降柱的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降曲线。
为污水处理工程某些构筑物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1.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
3.能够结合絮凝沉降规律进行沉淀池设计因素的分析。
实验要求:(1)学习和掌握絮凝沉降试验方法;(2)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絮凝沉降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3)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絮凝沉降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絮凝沉降关系曲线。
(4)根据絮凝沉降关系分析沉淀池的设计因素,给出专业的分析、结论。
实验原理:絮凝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会互相碰撞形成新的颗粒,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絮凝沉降与自由沉降不同,去除率不仅与颗粒的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取样不但要考虑时间,而且要考虑取样的位置。
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
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
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
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
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絮凝沉淀采用的方法是纵深分析法。
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1n T n T 1T 2T 2T 1T 1T -+++++-++-+-+=ηηηηηηηηHh H h H h n 其中:η——沉降高度为H 、沉降时间为T 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T η——沉降时间为T 时,沉降高度H 处被全部去除的颗粒的去除率,这部分颗粒具有沉速;T H u u /0=≥H ——沉淀高度(0、H 3、H 2、H 1、H 0),由水面向下量测取样口位置;h ——沉淀时间 T 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 1、h 2…h n )。
储罐沉降试验方案

表B.0.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项施工方案报审表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储罐充水试验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审批表TY-17第七采油厂2019年-2020年环江油区轻烃厂建设及配套工程储罐充水试验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编制单位:四川庆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二〇年七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及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1. 项目组织机构 (1)2. 人员职责 (1)四、施工方法 (2)1. 充水前罐体检查 (3)2. 充水方法 (3)3. 罐底的严密性 (3)4. 罐壁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3)5. 固定顶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3)6. 固定顶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4)7. 基础的沉降观测试验 (4)四、施工安全措施 (4)一、编制依据《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储罐工程》SY4202-2016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2014《石油化工钢制储罐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SH/T 3528-2014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工程建设施工实施规范》AQ 2046-2012 《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SY 6444-2000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 50656-2011二、工程概况项目概况:环江油田环四联轻烃厂地处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樊家川镇李家塬村,环四联联合站南侧,占地面 积24.4亩,四级站。
设计范围包括原油稳定及伴生气处理主体装置、给排水、消防、供热、 电气、仪表、总图、通信、建筑结构等配套系统等。
其中原油稳定装置1套,设计规模15×104t/a ;伴生气回收装置1套,设计规模3.0×104t/d 。
生产产品为液化石油气、稳定 轻燃、干气。
范围包括原油稳定及伴生气处理主体装置、给排水、消防、供热、电气、 总图、通信、建筑结构等配套系统等。
本方案主要是针对消防部分的两具1000m ³消防水罐的充水试验,两具1000m ³消防水罐在辅助生产区,位于环四联轻烃厂的西北角。
净水剂沉降试验流程

净水剂沉降试验流程净水剂是一种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浑浊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化学剂。
沉降试验是评价净水剂处理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净水剂对水体中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和效果,来判断其净化水质的能力。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沉降试验的流程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首先准备一台沉降槽,槽内加有标尺;准备标准颗粒物质,可以使用沙子或者铁锈等。
另外,还需要净水剂样品和所需的实验试剂。
2.设置实验条件。
保持实验环境的恒定性,如温度、湿度等,同时还需确定沉降试验的时间和观察点。
3.准备试样。
将需要处理的水样收集并备样,保持水样的特性不变。
4.调配试剂。
根据净水剂的使用说明书,按照一定比例调配试剂。
注意观察试剂品质,如有沉淀或变质现象,应重新调配。
5.添加试剂。
将试剂加入到样品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搅拌混合,使试剂能够充分与水样接触。
6.观察实验过程。
将调配好的试剂与水样混合,置于沉降槽中进行观察。
在观察点上测量试验开始后一定时间的水平面高度,以评估沉降速度和效果。
7.分离沉淀物。
将试验结束后的样品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8.数据处理。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沉降速度、沉降效果等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净水剂的处理效果。
9.实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实验条件、试剂使用量、测量结果等,以便后期分析和总结。
10.分析结果。
根据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净水剂在沉降试验中的表现,并与其他净水剂进行比较,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在进行净水剂沉降试验时,需要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为此,应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取平均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试验结论。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试验的效果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 沉降试验
A.0.1 本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筒:容积2000mL ,并附有刻度;
2 天平:称量50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01g ;
3 絮凝剂加入装置:滴管或注射器、烧杯;
4 动态沉降试验装置:示意图A.0.1;
5 其他:秒表、橡胶网孔搅拌棒、水平仪、刻度尺、洗耳球、虹吸管等。
A.0.1 动态沉降试验装置
1-蠕动泵;2-搅拌桶;3-尾砂浆;4-絮凝剂溶液;5-电机;6-溢流口;
7-耙架;8-动态浓密装置;9-底流取料口
A.0.2 静态自然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测定尾砂含水率,称量配制不同起始浓度的尾砂倒入2000mL 量筒内;
2 用橡胶网孔搅拌棒上下搅拌均匀尾砂浆;
3 量筒静置,观察到上清液和浆液清晰的界面,记录界面高度;
4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记录上清液和浆液界面的高度,根据试验结果绘制静态沉降曲线,并对尾砂沉降曲线中均匀沉降段做回归分析,计算得出尾砂的沉降速度。
5 静置24小时后,通过虹吸的方式将尾砂浆上部清水排出,采用烘干的方法测定尾砂浆的底流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213
m C m m =
-(A.0.2) 式中C —底流浓度(%);
1m —尾砂浆和量筒的总质量(g);
2m —烘干的尾砂质量(g);
3m —量筒质量(g)。
A.0.3 静态絮凝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絮凝剂溶液配制: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水形成足够大的涡流,将预先称好质量的絮凝剂均匀地分散在涡流表面上,然后慢速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2 最佳絮凝剂型号:通过对尾砂浆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保持不变,选取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开展静态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定量判定最佳絮凝剂型号。
3 最佳进料浓度:根据选定的最佳絮凝剂,分别开展不同浓度尾砂浆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判定尾砂浆最佳进料浓度。
4 最佳絮凝剂添加量:以最佳絮凝进料浓度为定值,分别开展絮凝剂不同添加剂量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判定最佳絮凝剂添加量。
A.0.4 动态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根据静态絮凝沉降试验,筛选出最佳絮凝剂型号、最佳尾砂浆进料浓度、最佳絮凝剂添加量;
2 采用动态沉降试验装置,通过连续进料和连续放砂,测试尾砂浆的底流浓度、溢流水悬浮物质量浓度。
A.0.5 固体通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G w vC ρ=(A.0.5)
式中G —固体通量(kg/(m 2·h));
ρ—尾砂浆密度(kg/m 3);
v —固体颗粒沉降速度(m/h);
w C —尾砂浆的质量浓度(%)。